大家好,对联从哪边开始读,对联介绍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 对联,又称对仗、对门、春贴、春联、对联等。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木、柱上的对句。对联对仗工整和谐,是汉语特有的一字一音的艺术形式。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2、 由来:对联又叫对仗、对门联、春联、对联、桃符、对联(因古代悬挂于厅堂、民居的高耸立柱而得名)等。它们是一种对偶文学,都源于桃的象征。另一个来源是春贴。古人在春天开始时更多地张贴“宜春”一词,然后逐渐发展成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辟邪避灾、迎吉祥的美好愿望。对联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木或柱子上的对句。它是汉语特有的艺术形式,言简意赅,均匀和谐,字数相同,结构相同。
3、 骈文和格律诗是对联的两个直接来源。对联在其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吸收了古代诗歌、散文、歌词的特点。所以对联使用的句式,除了格律诗、骈文之外,还有古体诗式、散文式、戏仿式。不同的句式有不同的适用规则,有不同的宽严相济。其中,格律诗的句式最为严格,而古体诗的句式除了句末,对其他位置没有限制。
4、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最早有记载的对联出现在三国时期。洪武年间(1368 -1399),在江西庐陵(今江西吉安)出土了一个巨大的铁十字架,上面刻着三国时期(238-250)孙权赤武的国号。铁十字架上铸着一幅美丽的对联云:“四海庆安澜,铁柱守十字架;众人惜小泽,金炉千年香。“过年挂的对联叫春联,办丧事的对联叫挽联,办婚礼的对联叫青莲联。对联是利用汉字特点书写的民族风格,一般不需要押韵(只有格律诗中的对仗句才需要押韵)。
5、 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汉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中国国务院将对联习俗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联的习俗在中国人乃至全世界说汉语的地区,在有汉字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和传播,对弘扬中华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本文,对联从哪边开始读,对联介绍到此就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上一篇:老天下贰怀旧服(老天下贰)
下一篇:爱是怀疑歌词(爱是怀疑整首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