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植树节的由来,植树节的来历简写50字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 中国植树节是由凌道阳、韩安、裴义理等林学家于1915年发起的,时间最初定在每年的清明节。1928年,植树节改为3月12日,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1979年,中国成立后,在重要领导人的提议下,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2、 我国古代没有国家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植树节,但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重视植树造林。055-79000有句话说:“孟春的月亮,盛德在木”。早在公元前五帝时期,舜就设立了九品官员之一的来处理全国的林业事务。
3、 清明节是中国古代植树的重要时间。清明节前后,春光明媚,春雨纷飞,种下的树苗成活率高,苗长得快。所以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清明节植树的习俗。
4、 古代统治者多次下令植树。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下令在路边种树遮荫。公元605年,杨迪下令开河挖渠,并命令人民种植柳树。每种柳树都有一根精美的丝绸。宋太祖根据种植的树木数量把人民分为五等,命令所有开垦荒地种植桑枣的人不交地租;领导人民植树的官员可以晋升一级。元朝建立后,元世祖颁布了第《礼记》条,规定每个男人每年要种二十棵桑树和枣树,或者根据土地条件改种榆树和柳树。同时,各级官员应严格执行,对玩忽职守或审查虚假报告的人应依法惩处。
5、 到了明清时期,植树的规模更发展了。明朝皇帝朱元璋正在实施一系列措施来振兴社会经济和文化,其中就包括植树造林。“农民有5到10亩田的地方,就种半亩桑麻棉,10亩以上的加倍。”利用空地种树的要免税,完不成植树任务的要处罚,砍树的要处罚。清初还要求地方官劝民植树,禁止业余伐木、牛羊践踏和偷盗。鸦片战争后,一批有识之士主张变法,光绪皇帝颁布诏书,发展农林,兴办农林教育。
6、 所以看起来中国古代就有植树造林的好传统。
7、 植树节的生态意义;
8、 中国植树节的根本目的是保护森林,种更多的树。
9、 每一棵大树的成长都对人类社会有相当大的积极作用。有国外学者计算过树木的生态价值:一棵50岁的树产生价值约31200美元的氧气;吸收有毒气体和防止空气污染的价值约为62500美元;增加土壤肥力价值约31,200美元;节水价值37500美元;为鸟类和其他动物提供繁殖场所价值31250美元;蛋白质创造了2500美元的价值。除去花、水果和木材的价值,总价值约为19.6万美元。
10、 一簇簇的树林可以保护生态系统。与裸地相比,一公顷林地至少可以多储存3000立方米的水。万亩森林的蓄水量相当于一个造价1000多万元、蓄水量100万立方米的水库。有专家预测,如果地球上失去森林,约450万生物物种将不复存在,陆地上90%的淡水将白白流入大海,人类将面临严重缺水。森林的损失将使许多地区的风速增加60,335,480%,数亿人将因风灾丧生。
11、 在城市中,行道树也可以为人类社会做出有益的贡献。一棵树可以储存一辆汽车一年行驶16公里排放的污染物。许多树木可以吸收有害气体。比如1公顷雪松林,每天可以吸收60公斤二氧化硫。其他如臭椿、夹竹桃、银杏、梧桐等都能吸收二氧化硫。缺乏绿化的人口密集城市大气中每立方米有4万个细菌,是森林的1万倍。在城市种植一定数量后,大气中的细菌量可以减少80%左右。“城市森林”可以增加空气湿度。一棵成年树一天可以蒸发400公斤的水分,可以增加空气湿度,同时降低城市温度,减缓热岛效应。城市林带和绿篱可以降低噪音,一条30米宽的林带可以降低噪音6——8分贝。城市防护林可以减缓风速,其有效范围在树高的40倍以内,其中10——20倍范围内风速可降低50%。
12、 节日成就:
13、 多年来,全国人民都认真履行公民植树的义务。截至2008年,中国大陆参加义务植树的人数达到104亿,义务植树492亿株。
14、 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生态状况的改善。1981年,中国森林面积29亿亩,活立木蓄积6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12%。到2008年,中国森林面积达到2亿亩,活立木蓄积量达到18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1%,城市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增加到52平方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超过1亿公顷。此外,中国还加快实施“三北”和长江中下游重点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草、野生动物和自然保护区保护、天然林保护等六大林业工程。在世界森林资源日益减少的情况下,中国实现了森林资源的持续增长。森林植被的改善不仅美化了家园,减少了水土流失和沙尘暴对农田的危害,而且有效提高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储存能力。
本文,植树节的由来,植树节的来历简写50字到此就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