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娇是什么意思(你会在爱的人面前撒娇吗)
《不完美的她》由周迅主演,之前剧集连续更新的时候,我熬两个夜看完了这部剧,期间几度落泪,主题涉及家暴,其中有个情节很打动我。
主角绪之童年时的家庭创伤致使她和这个世界保持着距离,后来收养她的母亲把她当作亲生女儿般对待,给予了很多疼爱和关心,但女主大多数时候对于这样的关心还是保持着距离。
她们之间的相处小心、客气又疏离。渴望女儿对自己亲近些,不要总是这么客气和疏离的母亲在很想留她在家里生活时,带着期待对她说:“三十年来,你从来没有向我撒过娇,有那么困难吗?有宠爱的记忆才懂撒娇,我宠爱你吗?一次,撒一次娇”。绪之微笑着做出了生硬的尝试,但最后还是没能撒一次骄。
撒娇,意思是指仗着宠爱而故意作态,也用于为人处事时一种可爱的表现,比如在子女对父母,恋人之间等等。
“有宠爱的记忆才懂撒娇”这句话触动到我,有关于我的记忆
01 恰好,是不会撒娇的人
我从来不会撒娇,因为想写这个话题,今天问了妈妈,我跟她撒过娇吗?哪怕一次,妈妈说没有。
在大人眼里我执拗顽固,以前被父亲打,被罚跪在地上,电线一鞭一鞭的落在身上,父亲总是问,错没错,服不服?只要我说错了就不会打了,可是我很难去说我错了,固执的说没错,下一秒迎接的就是暴怒的父亲和更狠的鞭子。
在我的印象中,被打的理由都很可笑,走五十米要多久,写了一个小时会被打;点着蜡烛看书被认为是书呆子会被打;高三成绩下降很厉害被认为贪玩被打;又或者妈妈被打我们也会被打……
有一次印象很深,我一直不服,他大概是打累了,也许是心疼。用一种我从来没有听到过的语气,似乎慈爱中透露着无奈的说:我希望你能想别人家的姑娘一样跟我撒个娇啊。
当时觉得好像不会撒娇是我的错,直到上大学,看到别的女生撒娇甚至觉得好做作。但是我后来学会了讨好,不知道算不算,反正只要父亲一说我错了,我立马就跟他说:对对对,我错了。
我不知道这样对不对,但是确实没有再被打很多过,
02 试着去说自己的感受
在台湾的时候,和男朋友异地,我患得患失又极度敏感,总是觉得他不爱我,他要分手,早上没有给我发消息,或者是超过两小时没有回复我消息,我就觉得完蛋了,要出轨了。
在这样的处境中,我经常会想用分手作威胁来证明他是爱我的,所以总是分分合合。而他,在某种程度上和我类似,他也很爱提分手。
在这样的关系中是很糟心的。他喜欢拍照,在一次他朋友圈出现了帮别人拍的照片时,我崩溃了,但是我又不敢去质问他,担心他会生气,会认为我不尊重他的兴趣爱好,甚至一度觉得自己没有资格和身份去跟他说这件事,会觉得我太小心眼了。
但那种事实就有的感觉和情绪压在心头重重的让我很受不了,已经严重影响我生活和学习了,我去学校做了咨询。
当时也跟咨询师聊了很多关于自己家庭和关系中的事情,但是都没有哭,就这样讲了。直到有一次聊到我回复男朋友消息都要左向右想很久,不能很直接的把我的想法告诉他时,咨询师问我,有没有跟他撒过娇?这句话一下子让我引发了我对父亲的回忆。
撒娇,是件好难的事情,那一次在心理室,我的咨询师陪我一起哭很多。她鼓励我在沟通的时候,尝试去诉说自己的感受。
正好,那段时间学习了非暴力沟通的方法,还有一个学长跟我分析,反正最后学到的就是,是男朋友做的不恰当,我应该要去说。最后我说了,事实、感受和需要,所幸收到的反馈也是好的,他后来每次要在朋友圈发照片会先发给我看,也确实缓解了我的不安、焦虑和怀疑。
03 不是不会撒娇,是因为足够安全,所以可以撒娇
撒娇,在心理学中,我看成是在双方情感连结和纽带中安全依恋中的一种表现。
依恋,一般被定义为婴儿和照顾者之间存在的一种特殊的感情关系。它产生于婴儿与父母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是一种情感上的连结和纽带。
依恋理论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依恋风格,主要为三种: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和焦虑抗拒型依恋。
在安全型依恋风格中,因为有足够的爱、及时响应、鼓励和包容等积极因素在里面,能感觉到安全和被爱,从而敢于积极探索环境,更愿意与人亲近。
而回避型风格的人想靠近关系却又害怕,从而表现出独立不习惯依赖他人假装独立的表现。焦虑抗拒型具有高水平的不安全感,害怕被抛弃,信任感缺乏。
在婴儿中,安全依恋类型的婴儿往往调适最为良好,她们较有韧性,与同伴关系良好,招人喜爱。
在对成人依恋的研究中也有出现类似的行为模式,即成人依恋类型。总的来说,安全型成人比非安全型成人更加满意自己的关系。他们有这样一些特点:持续时间长、信任、忠诚、独立,并且,更可能以恋爱伴侣为探索世界的安全基地。
我自己来看自己的话,我觉得自己更符合介于回避型偏焦虑—抗拒型之间。
04 最后
其实怎样从不安全依恋的影响着走出来呢,我觉得自己有进步,以前总是觉得自己不配被爱,但是现在这种想法已经很久没有出现了。
以下是一些小技巧,针对不良关系带来的低咨询,不自信,缺乏安全感。
好的社会支持
不安全的依恋可能来源于原生家庭的影响,但是长大以后,我们找到的好的支持者,是可以陪伴自己、帮助自己的,且不会随意评判自己的人。
但是又要去警惕那些关系紧密却会再次伤害你的人。总之是不能再被贬低,我曾经觉得我想要的社会支持都是不能说我不好的,但是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有的人指出你的不好,对事不对人,是希望你能更好的,但是对于那种被动攻击者,经常泼冷水的人就要格外的注意。
积极的自我对话
积极对话不是经常跟自己说,我是最棒的,这样的话,可以试着为自己作一些与自身更加贴切的一些更具体的积极性自我对话。
比如:男女朋友没回消息—可能他现在在忙,有自己的事情,那我现在也要做我的事情,晚点再联系他。
被人拒绝时—可能我目前和这个人的需求不太匹配,但我依然觉得我是有价值的,有特别之处的。
自我肯定训练
自我肯定训练与非暴力沟通类似,当不再害怕去沟通的时候,运用说明事实、阐述感受、指出需求和合理请求的方式去沟通,注意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具体可以看《非暴力沟通》一书,我觉得有用,但是要做到不带有指责的态度好难。
其实写这篇文章要发出去我依旧害怕我爸看到会说什么,原生家庭的问题很复杂、我对他的感情不能说是恨或是讨厌,他为家、为我们付出了很多。有学长跟我说可以客观的恨,我当时听懂了,现在忘记了,而且又是或情绪容易上来的时候依旧还是很难让自己以不指责不埋怨的态度去沟通。
目前更多的是距离,我能感受到父亲有想跟我交流的想法,但是我对他有不知不觉带有的敌意。但我很确信的一点是,如果我太把把自己的自卑、敏感、不会与人交流、缺乏安全感归结于家庭的影响,只是一味的指责和怨恨原生家庭带来的消极影响,不去看到它有时的复杂和无奈,把自己放在一个受伤者受害者的位置上,会忽视了自己可以掌控自己人生的动力和生命中那些积极温暖的东西。
最后,很喜欢“我们很好,不需要任何人祈祷;我们不好,也不需要任何人”原谅这句歌词。
我们永远要相信,哪怕我们有过原生家庭的创伤,我们依旧可以往前走,依旧可以拥抱爱,拥抱更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