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到这个题目,让本博浮想联翩,时不我待,弹指间电大毕业也已经过去三十五年了。本人所上的电大教学班基本上都是一个单位的职工和少量待业青年,全班五十多个同学,除了极个别的因工作调动离开原工作单位,绝大部分的人已经退休赋闲在家。
本博上电大还和其Te同学不太一样,本人就是为了改行。记得上电大时一位年龄偏小的右边邻桌同学告诉我,说将来毕业后可以转为干部身份。本人问Te干部身份和一般人相比有什么不同?不等Te回答我直接告诉Te,我就是干部身份,个人感觉没有哪里和别人不同。Te瞪大眼睛吃惊的望着我说:“你是干部”?“行政23级”我答道。
上世纪的八三年的仲春三月,厂劳资事科的一位好友到子弟学校里找到本人,让帮Te找高中学生所使用的文科课本,这个小事对于我这个时任子弟学校青年教师来说并不困难。不大一会儿,语文、数学、史地和政治课本全部找齐交给Te,随口问了句找这些书干嘛呢?Te告诉我为考电大复习功课。电大是个什么学校?之前本博闻所未闻,不知道是个什么样的学校。Te大致给我介绍了一下,引起了个人的沉思。
本博七八参加高考,大学没有考上,被中等师范学校所录取。两年中师毕业,被分配到地处大山深处的三线工厂,子弟学校里当了一名小学老师。考上电大,毕业后已经是大专文凭。为什么自己不去考?随后即向学校支部书记申请,准备应考,没想到书记一口给拒绝了。
用现在人们常说的办法总比困难多。隔一天晚上,直奔主管后勤的副厂长并且身兼子弟学校校长家,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这位副厂长听了本人的理由陈述后,开口道:“你可以参加考试”。得到了副厂长的这句话,边说谢谢边起身告辞。
第二天上班后直奔学校书记办公室,带着鸡毛当令箭告诉书记,本人考电大问题已经得到主管副厂长的同意。书记顺水推舟送了人情,要求本人复习期间不能脱产参加厂里所组织的集中辅导班,原因是子弟学校里个人所教的课程,半道上找不到合适的老师。
考广播电视大学,对自己而言根本就不成问题。三年脱产学习,工资奖金照发。八六年夏季毕业,九月份被厂干部科分配到管理岗位,从事物资管理工作。实现了个人转行的目的,对个人而言,皆大欢喜。(原创于:2021/10/10)
其他网友回答:因为第一个原因是大家的感情没有过去那么浓厚了,参加这样的同学会 就是互相攀比 ,有钱的和有本事的 当官的都坐一桌 ,那些混的一般的人就说另外一桌 ,所以说参加这样的同学会就是自取其辱 。混的好的 有钱的 想参加 没时间 ,过的不好去 那里面也感到没有面子 没意思 ,去到那里面让人家笑话 ,感觉到 无聊和无趣 。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是大家手里都没有钱了 ,参加一次聚会一般都要花费 200块钱 ,有这些钱,可以过家里人 改善一次伙食了 ,你去潇洒一次 ,不如给家里人改善一次 ,所以说这样的聚会就会越来越没有人参加了 。大家都会算经济账 。积极性越来越低了 。
其他网友回答:做为当事人,抛出话题,个人觉的电大是没有围墙的大学,或许电大三年,入学时普遍岁数大了,世界观已定型。缺少七月流火般的校园爱情,或上下铺兄弟的友情。缺少了同学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基础。入学前各人都有自己的圈子,毕业后各人都为自己的生存打拼。忽略了同学情谊。就比如人们常说的,爱情是要更新的,是要两个人共同努力,辛勤耕耘浇灌的一样的道理。请说出你的看法。
其他网友回答:当年的电大同学,40多年以后也都步入了老年。大家一个是忙,有的出不去;再一个身体的原因,不方便出去;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住的不在一个地方,交通不便利。除了个别几个要好的还有来往外,其他的也都不愿意再交往了,所以聚会招集不起来。
其他网友回答:本来就是去混张文凭的,只为日后升官发财做资本的,自己都很鄙视这张文凭,见了一起混文凭的不尴尬才怪!
其他网友回答:电大是改革开放应运而生的产物,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急需人才。其生源来源广,基本上是在职人员,学习靠辅导与自学相结合,不同于全日制学生,上课都是来去匆匆,有的几年下来,只是混个脸熟,名字也叫不出来,感情自然不深。
40年再聚会,大多数都已退休,大家在经历了人生大风大浪之后,名利等很多东西基本已看淡,对这种没有实质意义且要花银子的无谓应酬,积极性自然不高,无太多人响应也在情理之中。
其他网友回答:电大,是当时特殊的大学,我的一个亲戚家的就是,非常辛苦而又努力,那时,学风普遍天下,后来还有什么函授大学,但是,非常遗憾,现在,中国不承认电大毕业文凭,更不要说:函授文凭了!
其他网友回答:那一代人年过7O,行动不便,心气不足了。
其他网友回答:作为历史的电大已经消亡,电大生即使苟活着,毕竟不是社会的主流,不聚为好,这是知识困难时期的产物。
其他网友回答:“电大”是个特定时期教育产物,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对急需知识人才的短缺,培养了一批一线急需人才。她的生活圈已经社会化,学员来自各行各业,有着不可替代的覆盖面。因此,电大学员不同“学院派”那么单纯、紧密。从社会中来,到社会中去已经没有过渡和门槛。电大同学的交往,也就没那么多时代感,因为走进工厂、机关、农村,新的生活早已填满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