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是文学中的精华,用字用词精炼、所表达的意义深远、给读者富于想象空间,结体也整齐,是人们喜于乐见的文学体裁。
人们对诗喜欢读、喜欢吟、喜欢唱,就是自已很难写出一首好诗来。其原因就是写诗的难度比写其他文章难些。一是选字拣句要精准得当,寥寥几个字要反映一个复杂的意境,于人想象豁达、回味无穷。二是律诗对平仄有严格的规定,没有较深的文学专业功底是难能做到的。三是要押韵,使人读起来要朗朗上口,这是诗的显著特点。
由于诗的平仄限制,选字拣句要求高,常人望诗生畏,不想涉入其中,更望《诗刊》之尘而目及。本人愚见,诗要大众化,用普通话读起来押韵,诗的意境好便可。这样会有更多的人进入写诗的行例中来。
但对于浅浅体诗是不认可的,没有诗意也无诗味,那是诗的怪胎。
上述是本人回答问题的粗见,供大家斟酌商榷,不当处请行家批评、斧正。
其他网友回答:题主的问题中提出:诗词创作过分讲究平仄……,这说明题主指的是格律诗,或词的创作。诗的体裁有多种形式:古风,乐府诗,赋,打油诗,格律诗,元曲,词,现代诗等。作者如果创作的是格律诗,就必须遵循格律诗的规则:平仄,对仗,粘连,押韵;如果创作的是词,就必须按照词牌来填写。诗的押韵按照《平水韵》或《中华新韵》的韵表押。词按照《词林正韵》韵表押。也就是你既然选择了格律诗或词的体裁,就要按照规矩创作。
但目前,网上有很多作者的诗不和格律平仄,不对仗,不押韵;写的词也不按词牌填,更不押《词林正韵》。可是,就敢标上:七律,绝句,词。结果是不伦不类,被他人耻笑,而不知。
题主问:过分讲究平仄,对诗词炼字和意境是不是一个障碍。这要看你是否能够娴熟的掌握和运用格律,词牌来创作诗词。如果不熟悉诗词格律,为了选择合乎平仄,押韵的字词,肯定会影响诗词的炼字,有时会因律害意。所以,古人考取进士是很难的,杜甫考了六次都没考上。考场上,试卷诗既要押韵和仄,又要有意境,临场发挥,谈何容易!
因此,古代很多人写古风体诗,李白就是以乐府诗,古风诗为主。像他的《将进酒》就是乐府诗。其《静夜思》也是古风。
如果将古风体诗改为律诗,是否会影响诗词的炼字,或意境?笔者曾经多次进行尝试,我的体会格律诗难度大,束缚性强。诗要考虑字词是否符合:平仄,对仗,粘连,押韵。有时为此,要反复调整选择字词。否则,就可能出律,出韵。因此,过分强调会影响诗词的炼字和意境。下面将我写的一首诗古风体,和格律体呈现给大家,以便大家鉴别和比较。
《枯木逢春月正圆》古风
彩云飞翔
碧玉银辉落九天,
虬龙桂柏抱玉盘。
千载蟾宫常相聚,
一夕人间共缠绵。
嫦娥应悔偷灵药,
吴刚当惭去修仙。
了却心中非份念,
枯木逢春月正圆。
在写完了这首诗后,自己又按照近体诗,七律的规则进行了修改,形成了下面的七律诗:
《枯木逢春月正圆》七律
彩云飞翔
翠玉银辉漫永夜,
虬龙桂柏月同眠。 押韵
千年碧海常相聚,
一夕凡尘爱意绵。 押韵
姮女悔偷不死药,
吴刚愧杀去修仙。 押韵
清空心中非份念,
枯木逢春月正圆。 押韵
押平水韵:【眠:一先】【绵:一先】【仙:一先】【圆:一先】。
通过修改该诗由古风成为了七律,但,我总感觉有削足适履,有些字词显得别扭,如姮女代替嫦娥,"虬龙桂柏抱玉盘"比"虬龙桂柏月同眠"要更有意蕴。语气也有气势。不知网友如何感觉?
其他网友回答:普通话现代才普极,古代地方方言很普遍,也就是说平仄是相对的,主要是意境顺口就好。
其他网友回答:讲究平仄即遵守诗词创作的规矩。有规距才能成方圆。
规矩不是障碍,是一种约束。在约束中才能训练和表现出相应的能力丶水准。
可以理解为:平仄是一方如桌子大小的平台,写诗词就如舞者只能在这样宽窄的舞台上跳舞。
舞技高明者与舞技初学者或拙劣者表现会有很大的区别……
其他网友回答:正所谓:没有规矩,就没有方圆。世界上的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形成,都会有一个槛。格律诗之所以能够延续千百年,並且为人民大众所喜爱,就是因为她有自己的风格,而且在壮大发展的过程中构成了严格的规范和制约。平仄与意境在格律诗中是相互依存的,缺一不可。但是,不可否认,有些古诗为了意境会放弃某些句子的平仄,以达到增强意境的效果。这里就不举例子了。既然是想写格律诗,就不能视平仄与意境为障碍,否则,写出来了也不会是格律诗。目前诗歌创作形式有多种,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没有必要非得在格律诗面前挠头。
其他网友回答:我有碰到此情况。
诗词中过分套用平仄,不能表达词意。又没有又不好找相应词组替代。看样子我们还是最好舍平仄,以词不害意为佳。
万树百年夏凉处,
千蝉蝉万唱新篇。
上句是仄仄平平平仄仄,
下句是平平仄仄仄平平。
可是万树百年夏凉处
显然是仄仄平平仄平
拗救的固定式百字一定要平声。
我就不好办,没办法表达意思。
此二句解释为:上百年万棵树夏天很凉爽,
千只蝉万只蝉在唱新歌。
这个百年能改经年吗?用经年显然是不妥当。
回答完毕。
其他网友回答:题目所提问题?可以这样回答:是障碍,也不是障碍。这样的回答!不禁使人诧异,感觉摸棱两可,回答仍旧是非不明白而感到纳闷。
创作格律诗词,格律是规范,形式;通过规范形式创作,创作出来的诗词,才象模象样,韵味实足,经得起久久回味,最终体现意味丰富,情境感人,方可起到~撞击心灵,激发精神的实在意义。
凭实而论,鉴于格律诗声韵平仄的规范,制约了现代人创作的自由,由此觉得格律是障碍,阻碍了诗词创作的随意表达,实际受到了限制,所以格律的障碍由感而发。
由今人!由感而发的“格律障碍”?暴露出当代人的问题,说明:与古格律的疏远和比较古人的文化底蕴功底,拉开的距离事实。古格律诗词之所以优美?正是由于在格律声韵规范内,形成创作,才体现出节奏分明,声韵顿挫婉转,文字淬练精当的意境,合成情境声韵并茂的美。
如果“诗词格律”能够引起今人极大的兴趣,达到酷爱,潜心诗词格律,畅游诗词格律,从中学习格律,一并提升古文功底,如此!再反观“诗词格律”?可以明确得知:诗词格律!不但不是创作古体诗词的障碍;反而是创作古体诗词的规范约束保证,如此持之以恒,创作的诗词即可与古诗词类同,格律节奏声韵与文字情境表达并茂,读起来声情并茂,意味深长。
联系叙述,认识诗词创作的“格律平仄”是不是障碍?可以明确意识到问题的真象:是源于对古诗词格律平仄的隔膜于疏远,导致格律的废弃原因。究竟到底!格律平仄并不难,难的是没有去好好学习“古体诗词的格律平仄”。问题实质,应该是这样的。
其他网友回答:如果觉得是障碍,可以不讲究平仄,不讲究对仗,甚至不讲究押韵,写成古风类的诗或打油诗,或者干脆写成现代自由体诗。
既要写格律诗,就要按要求讲平仄,讲对仗,讲押韵,讲起承转合。
当然,毕竟是现代人写格律诗,一些字词的读音已经在历史发展中发生改变,如入声字,如按古音去写,现在读起来,就有些别扭,感觉不那么朗朗上口,甚至都不能押韵,因此,在格律诗的要求中,可不考虑入声字,而改用现代四声来确定平仄,即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声去声为仄声,这样读起来,就既不违背格律的要求,又能朗朗上口,富有音乐感和节奏感。
其他网友回答:毛主席要求新诗必须做到:“精练、大体整齐、押韵。” 鲁迅也认为:“诗须有形式,要易记、易懂、易唱、动听。但格式不要太严,要有韵,但不必依旧诗的,只要顺口就好。”
做到了这些,新诗就可以嘴唱了,就可以成为名副其实的诗歌了。
做到以上这几点,才是当今新诗的出路。
其他网友回答:不是障碍,可以作正宗的讲究平仄的诗词,懂平仄即可。作诗填词可以自由一些更好。更应该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