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或称为理则。源自古典希腊语 λόγος (logos),最初的意思有词语、思想、概念、论点、推理之意。1902年严复译《穆勒名学》,将其意译为‘名学’,音译为‘逻辑’;日语则译为‘论理学’。在现代汉语词典里,逻辑的涵义是思维的规律或客观的规律。”
逻辑思维是指按照某种客观或人为制定的思维法则进行思考的思维模式,在这里我们所说的逻辑思维主要是指遵循传统形式逻辑规则的思维模式。从总体上来看,逻辑思维不是一种主观的思维形态,它是人们在后天的实践活动中通过不断的碰壁和失败,摸索出来的一套与自然法则相吻合的思维规则和思维形式。这套思维规则和思维形式具有普适性的结构,放之四海皆准,能保证人们的思维活动按照某种统一的模式进行交流和沟通。但另一方面,逻辑思维中又有着许多的主观成分。通常人们的思维逻辑规则都是在后天环境中学到的,而这些逻辑规则的制定在某种程度上都有人为的因素,比如,在十进制的数学计算中人们规定:1+1=2,而在二进制的数学计算中又规定:1+1=10。对于前者人们在实践活动中不难明白其中的道理,对于后者则只有通过后天的学习才能明白其中的原理。所以,我们在运用逻辑思维进行思考时都是有前提条件限制的,而这些前提条件或是受制于客观的自然法则,或是受制于主观的约定俗成,正确的逻辑思维活动就像是在这些规则所构成的河流中穿行的一条游鱼。
其他网友回答:谢谢邀请。
逻辑思维是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借助概念、判断、推理反映现实的过程。
形象思维则是用科学的抽象概念揭示事物的本质,去表述认识现实的结果。
怎样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一)看事物应透过现象看本质,学会用心理学的原理和视角,归纳总结人的形为表现,应有敏锐的洞察力,有睿智远见,变无意识为有意识,才能做出正确选择获取成功。(二)灵活的逻辑分析可使人思路清任晰。查提尔(法国哲学家)说:“当你只有一个主意时,这个主意就太危险了。”平时生活中,还应多学习留心记,“处处留心皆学问”,积累知识相当重要。(三)“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敢于质疑勇于挑战,这是提高逻缉思维很重要的一步。(四)培养自己全面的综合分析概括能力,能做到“举一反三”“闻一知十”,可发现事物的共同点。(五)拥有灵活多变的思维能力。任何思维定式都将是灾难。
其他网友回答:认知框架君来挑战这个问题。逻辑思维地球人应该都听过,至于什么是逻辑思维,要较起真来去讲,还真不好讲清楚。
在这里要区分清楚以下2者:
形式逻辑
非形式逻辑【逻辑思维】,我们所谈的逻辑思维是指非形式逻辑。
思维的形式
思维的规律
逻辑的方法
最终.....因为.......
所以...因为........
这二者就是思维的形式,是由果到因的思维形式,论证就是由果到因
形式逻辑探讨的就是思维的形式,而不探讨思维的内容。比如
因为天下雨,所以地面湿了。
天下雨、地面湿了,这是思维的内容,形式逻辑不研究思维的内容。但形式逻辑会研究【因为.....所以......]这种思维形式。
下边谈一下【逻辑思维】逻辑思维研究的是利用【属性、概念、定义、内涵、外延、划分、判断、假设】去进行推理或论证。
判断是大脑里的认知【信念】对事物情况的断定。
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许多概念,就要利用概念去断定客观的事物情况。
判断由概念组成。如果说概念是用词语来表达事物的本质的话,那末,判断则是用句子来表达事物的联系和关系的。
大脑里的认知【信念】对事物情况的断定,也即判断,可以通过【语言学】来表达。而逻辑思维是研究【判断】【判断】【判断】之间的推理关系。
其他网友回答:我觉得,把题目换成“逻辑思维的基本结构是什么”比较合适,也是题主的本意吧?
若硬要说“本质结构”,即“归因的理念”,就只能是“概念的定义结构”。因为:
如果说概念是逻辑思维的细胞,那么定义就是逻辑思维的灵魂。
这里的逻辑思维,应该是通常所指的形式逻辑所规定的思维程序与规范,而不是广义到辩证逻辑与数理逻辑。有四个要点:
要点之一:形式逻辑要求以“概念”为基本工具进行四类逻辑操作:①定义与划分→②命题或判断→③推理或演绎→④论证或证明。
要点之二:所用的概念或术语,必须事先经过严密的定义或解释,以避免逻辑操作含糊不清。
要点之三:概念的定义,有两套意思结构:种属定义法、构能定义法。
①概念=种(限制)+属(范畴)。例如:白马=白+马。泛函=泛指自变量为函数的函数,也叫复合函数、复杂函数,即:f=f(f(x))。
②概念=结构+功能。即:既要给出基本结构或外延,也要给出主要性能或内涵。例如:计算机是由基于电子科技原理的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构成的对指令数据处理的机器。
要点之四:逻辑思维,必须必须遵守四大法则,作为正确认知与表述的首要前提。
①同一律:所有逻辑操作所使用的某个概念,必须是同一定义的概念,不可偷换概念。
例如:“白马非马”与“飞矢不动”,都是偷换概念的谬论。
②排中律:所有判断或命题之间,不可含糊其辞、不可模棱两可、不可是也不是。
例如:“平行宇宙”违背同一律与排中律。
③不矛盾律:所有判断与命题之间,不可自相矛盾、不可出尔反尔、不可不自洽。
例如:相对论与量子论之间不自洽,前者否定场介质,后者肯定场介质。
④充足理由律:提出命题或判断,要实事求是的证明,即“断后证”(judge&reason):
既要必备的理证,也要充分的实证,若有一个反例,就是伪命题或悖论,不是科学原理。
例如:哈勃定律,有太多的存疑。例如,既无法解释类星体的蓝移事实;也无法排除类星体的熵增加红移的可能性。
物理新视野,旨在建设性新思维,共同切磋物理/逻辑/双语的疑难问题。
其他网友回答:什么是逻辑思维?
“事物按正确的发展规律发展,这种客观的发展现像,就是逻辑规律,你设想的事物也按规律现像设计,这种设想,就是逻辑思维。
如一年四季,冬寒夏热,可你不信,硬说冬热夏冷,能行吗?
其他网友回答:逻辑思维是什么?这个问题其实并不玄妙,人们的日常考虑问题,或多或少都在应用一些逻辑思维,只不过是不够了解逻辑思维的概念意义罢了。
比如:人们日常考虑问题,有的正确精准,有的错误荒谬,可以说明:人们日常考虑问题,有的人考虑问题能力强,有的人考虑问题能力差。
人们日常考虑问题的差异根本是什么?
这要从通常考虑问题形式说起:比如~有的人考虑问题,是点面化,肤浅化,缺乏对问题的链条式、全面周到严密的纵深细致性考虑,导致考虑问题粗略疏漏,最终形成考虑问题的错误。
再如~有的人考虑问题,是全面化,纵深化,应用对问题的链条式,全面周到严密的,纵深细致性的环环相扣层次递进考虑,保证问题的正确率,万无一失。
据上述,寻找逻辑思维是什么的答案?不难发现,逻辑思维是:考虑问题的规则,方式(或称模式)。
其他网友回答:逻辑思维是人们思考问题的基本方法。逻辑思维本身构成人们用语言思维的“习惯”,这种习惯在文化遗传中得以延续。
逻辑思维在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中得到第一次理论阐述。在西方学者长达2000年的努力中,成为一个体系,即“形式逻辑”。这个体系注重人们思维程序的严谨性,由概念/判断/推理构成事物本质/事物性质/已知事物和未知事物的逻辑演进,由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构成事物的关系逻辑,而同一律,矛盾律和充足理由律构成基本的逻辑规律。
但这套逻辑重视“形式”。后来,在德国古典哲学中,发展起“事物内容的逻辑”,即“辩证逻辑”。但现在人们所说的“逻辑思维”主要指前者形式逻辑。
其他网友回答:逻辑一词源于希腊文;原意指思想、理性、規律性。逻辑思维;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反映現实的过程。它要求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严格遵守思维規律,正确运用思维形式,把所积累的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整改和改造,形成概念和逻辑系统取得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其他网友回答:学生写作文,职场写报告等等都需要逻辑思维,逻辑清晰的文章,会让人觉得有条理容易理解。那么怎样才能写出有条理有说服力的文章呢?下面给您推荐一个原则和两种方法。
MECE原则MECE原则,中文的说法是“相互独立,完全穷尽”。所谓“相互独立”是指对相同概念的外延进行的分类中任意两个分类的外延都不能有重叠。所谓“完全穷尽”是指分类要涵盖概念全部的外延,不能有遗漏。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您要向领导汇报一下所搜集到的产品推广的情况。您先使用了枚举的方法:
某某日报,某某周刊,某某月刊,某某新闻,头条,某度,某某微博,某某卫视,某某电台感觉很乱,看不出您的意图,那么按日期进行分类整理如何呢?
周一:某某日报,某某周刊,头条,某度,某网,某卫视,某某电台 周二:某某日报,某某月刊,某某新闻,某卫视,某电台 周三:...这样更乱了,按照定期和不定期做分类如何:
这是一套符合MECE原则的分类方法。看出来了吧,产品推广还缺少一些广告推送活动。作文也好报告也好一般都是总分总结构,也就是先说结论,再说细节,最后总结。细节的整理如果符合了MECE原则,整篇文章就会有条理了。
演绎法和归纳法为了使文章有说服力,光有条理还不够,还需要展示强有力的论据。这就要用到演绎和归纳这两个推理方法了。其中,演绎法是由一般性规则推理出特殊的方法,而归纳则是由个别现象总结出一般性规律的方法。
先举一个归纳法的例子,帕累托图(二八定律)-大部分的问题是由少数主要原因造成的。这是量化了的归纳推理。它是一种柱形图,横轴是原因分类,纵轴是该原因所引起的问题数量。原因分类按照数量从多到少的顺序排列,然后做一条累计线,在累计到全体问题的80%处分界,分界线左侧原因即为主要原因。值得注意的是,横轴的原因分类要符合MECE原则。
再举一个演绎法的例子,石川图常用于演绎推理,通过一层一层的原因分类,最终找到关键的原因。值得注意的是,原因分类也要符合MECE原则。另外,演绎法还有一个原则叫三段论,即大前提-小前提-结论。这里就不细说了。石川图中总分类和子分类的关系要符合三段论原则才好。
受篇幅限制,只能这样概略地科普一下逻辑思维的基本原则和推理方法。辅助逻辑思维的工具有很多,比如,思维导图,流程图,直方图等等。学习和掌握这些工具对提高逻辑思维是非常有帮助的。
其他网友回答:关于逻辑思维,我们先来看一个小故事吧。这是韩非子在论述贤和势不可共存的时候,举了一个例子。虽然,如今大家早已不关心是权势者压倒贤者,还是贤者压倒权势者,但这个故事本身已经融入中国文化之中,并贡献出若干词语。
客曰:“人有鬻矛与盾者,誉其盾之坚,‘物莫能陷也',俄而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物无不陷也。'人应之曰: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以为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为名不可两立也。夫贤之为势不可禁,而势之为道也无不禁,以不可禁之势,此矛盾之说也。夫贤势之不相容亦明矣。如果能理解这个故事,也就知道了什么是逻辑,理解了逻辑自然也就明白何谓逻辑思维。没有经受过逻辑思维磨练过的人,比较容易在生活中信口胡说,信马由缰,根本不考虑自己的话是否前后颠倒,自相矛盾。一般而言问题也不大,但许多骗子实际上说的话也常常如此,而只要稍微掌握了一定逻辑思维的人就能识破骗局,不过成功的骗子引动的是人们的贪婪和欲望,这些东西本来就容易遮蔽人们的理性思考能力,那就不可能主动的应用逻辑思维去进行细致的分析了。
以下,不妨例举一些常见逻辑谬误。我们未必需要去专门学习研究逻辑的学问,但了解一些社会文化中常见的逻辑谬误,对于生活在过量信息轰炸时代的人来说,相当有必要,以免发生“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的悲剧事件。
互联网言论中的三种常见逻辑谬误故意或无意的混淆概念,这常常是因为语言表达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引发的。这种逻辑错误也经常用来制造笑话和段子,比如故意曲解成语等,这类谬误大概是数量最为巨大的常见谬误,差别只在于是故意的还是无意的。
背井离乡:我18岁背井离乡,从此村里人再也没有喝上过水
2.偷换概念/稻草人谬误
故意或者无意的曲解对方的观点,并将其转换成一个明显错误的观点,大肆攻击,以达到误导微观者的目的,或者其它目的。
相信类似的辩论在互联网上司空见惯,以至于对于低劣的稻草人谬误或偷换概念谬误,现在大多已经换成了另一个词来描述——网络喷子。不过,正确识别喷子还是言之有物的反驳,需要多一点耐心,同时对于并不想当喷子,而是真心想探讨问题的人,尤其需要了解常见思维逻辑和谬误形式,一方面主动避免陷入谬误中(多数人并非故意为之),另一方面也能及时识别对方的谬误。
3.错误归因
错误归因常见于在时间上连续出现的事件,人们会本能的将先发生的事当作后发生事的原因。实际上,在电影拍摄中这是一种常见的诱导和暗示,因为人类的大脑天生就是一个在没有因果关系的地方也非要找出因果联系的器官!
在这方面,最惨重的代价出现在医学上。由于对疾病的自愈性和身体的能力完全缺乏了解,人们认为要是没有医生人类就会灭绝,而完全无视了大自然中那些动物都没有医生依然能够生存的事实,以及医生的出现在人类历史上出现的时间相当的晚。与此同时,人们还会认为如果吃了某个药或者进行了某种治疗,然后出现疾病缓解或者消失的情况就足以证明这些药物或者治疗是治好疾病的原因。这样的因果联系广泛在全球存在,以至于现代医学中的许多奠基者,对于人类的轻信态度感到绝望。在现代医学中,要想确定正确的因果关系,需要精密设计的实验,尽可能排除人类的主观偏见,通常是以双盲实验为代表,但只通过双盲实验还不够,我们还希望知道治疗为什么有效果的更基础的原因,如果这两者都同时达到,那我们才真的有把握说,疾病是被我们治好的,而不是它自己消失无踪的,或者反过来,我们会承认,对于某些疾病我们现在就是无能为力,注意对某种疾病无能为力不代表这种病就一定很严重。事实上最普通的感冒,虽然治疗的药物和手段众多,但没有哪一种是真的能治愈感冒的。但绝大多数人都能自愈,只有极少数人会因为感冒引发其他毛病从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