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比较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书法主流大众”,而并非是普通大众。这个“主流书法大众”主要包括具有相对系统的书法理论、具备基本书法审美的人群,比如各级书协会员、具有专业资质的书法教师、专门从事书法理论研究的人、以及达到入门水平的业余业书爱好者。这部分人群可以说是“懂书法”的人,也才具有比较客观理性的书法鉴评能力。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就拿书法审美来说,书法技能越专业、书法学养越深厚、书法理论越全面系统,对书法的赏评鉴赏就越有弹性或者说越宽容,不仅能看到缺点不足,更能看到优点长处。反而是书法越不专业越不系统的,态度最武断最坚决,经常以“非此及彼”的观点看待问题。比如有些朋友坚信田英章老师的书法艺术已经超过了欧阳询,或者声称“二田”已胜过了“二王”,就是佐证。
书法艺术水平的高低,由历史来沉淀和评说,而这个历史是由“书法主流大众”来审视裁判的。所以国展和兰亭杯,需要一个庞大的评委团,而不能以全民票决的方式来评审。当然,每个人都有发言权,都有去品评鉴赏书法的权利,但如果以历史的客观的辩证的眼光看,普通大众的评论可以作为参考,而最终的解释权归“主流书法大众”所有。
抱庸浅谈。
其他网友回答:<2>大众是书法艺术生存的土壤。接地气的书法艺术才是大众喜欢的。任何人都不要看不起大众,书法艺术没有大众的欣赏和鉴别,都是会枯竭的!因为真正懂书法的人是大众而不是小众。
难道只有书界顶尖上的那几个人才懂书法吗?否也!书界顶尖上的几个人,也只是得古人书法的皮毛而已!大众才是真正懂书法的人!大众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大众的力量才是艺术得以长久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艺术家,无论谁忽视了大众的存在,他必定会走向一条死胡同。
当然,从专业角度来说,专职研究书法文化的人在书法理论方面,其水平是高于大众的,但并不能说明大众不懂书法。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总是用老眼光去看大众欣赏书法的水平,是极为不妥的!我认为。
有的人总是把小众和大众割裂开来,这种思想是不纯洁的,其理念也是渺小的,其心胸也是狭窄的。任何一门艺术,能脱离大众吗?脱离大众,不接地气的艺术,还算是真正的艺术吗?关于这一点,凡是有一丁点儿修养的人,都明白这个朴素的道理。
以上为个人观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如果各位网友对此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和评论!
其他网友回答:不是。书法艺术不是规规矩矩的单一表现,它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光书体就有五个大类:楷行隶草篆。每个类别中,又有难以计数的风格流派。不要说一般的大众,就是专业的书法家,也不可能对各种风格的书法作品都喜欢。
书法除了专业的规则法度外,感性在书法欣赏中占有绝对的主导位置。
我们在集市地摊上,时常能见到一种”以画入字”的书法作品。比入“龍”、“虎”、“馬”之类的字,把这些字巧妙的以其形象融合在字形中,看上去“图文并茂”,十分生动。这些作品好不好?好。很受大众的喜欢。生龙活虎,喜气洋洋。但这些作品并不是书法。它是标准的“江湖书法”。
我们现在被一些名声很大的书法家肆意妄为的胡涂乱抹行为搞得风声鹤唳。只要看到方方正在写的字,就认定为好字,而把行书,草书归为丑书中去。群众的书法认识薄弱,这不是他们的错。而是那些打着“书法家协会”各种响亮衔头的人,他们对累丑书的人不当鼓励,自己也肆无忌惮的乱写。以致于大众看见这些东西就深恶痛绝。连带把识读上有困难的行书,草书一起遭殃,一起被视为了“丑书”。而端端正正的字,都成了“好书法”。
书法的任何一类书体中,都要求有法度。笔法,笔势,结构,缺一不可。结构好,但没有笔法,不能算书法。笔法好,结构却不好,也不能算书法。笔法好,结构也不错,能不能算好的书法?还不够,还要看整体上字与字的气韵,是否能和谐的统一在全局之中,这就是笔势。
用群众喜欢来评判书法的优劣,没有道理,也不客观。
翰墨书道不这么认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下里巴人,趋之若鹜。意思大约的不通俗的艺术,懂得人就比较少,通俗的艺术懂得多。但并不意味着不通俗的艺术就造诣低。这同样不是一个绝对的问题。真正意义的艺术确实如此。
雅俗共赏的艺术才是真正的艺术。
艺术不是独乐乐的艺术,没有受众的艺术是没有价值和意义的。只要是艺术无论雅俗都是会有一定范围的受众或者说知音、欣赏者。但艺术有不少意味俗到没有艺术含量的东西。因为艺术是对社会人、人、或生活高度提炼概括的反映,不可避免具有一定的高度。无论雅与俗都是有一定的范围的。不能说百分之百的人都能够理解认识或欣赏。
在回到题主的问题上,无论懂书法或不懂书法,对于同一作品,可能都会有不同的观感,只不过懂书法者的理解认识更深入透彻而已。
这里的大众并不是所以的人而是那些对书法有所注意或关注甚至学习过的人。
一件书法作品的好与不好,关键还在于内行的评价,外行者的喜好可以参考而已。
以盲人摸象为喻,明目者或盲人对同样一头象的认识,是不一样,盲人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肤浅的,而明目者的认识就要前面的多。
书法是民族文化,民族精髓。只有被有一定知名度的书法界的同仁认可的“书法作品”,可称为有一定水平的书法作品。
其他网友回答:<2>流行的说法大众喜欢的书法是好书法,都是懂书法的大众还是不懂书法的大众喜欢?
这句话说的有点复杂,显然大众审美口味决定书家作品的优劣。
那么首先看看受众群体书法底蕴的高低,一般来说众人属于多数,,但是众人是否都能够慧眼识英雄。客观的说众人中有高低水平之分,参差不齐。
现在的众人,要分清,懂书法与不懂书法,或初步了解书法与略知一二,还是知其然与不知其所以然。从网络媒体上的语言交流切磋中,大家都知道书法鉴赏水平不平衡,人云亦云者居多。根本没有鉴赏统一的标准。也无法统一。
因此应该这样理解这个话题,大众关心的书法,有一个共性,朴实的评语,平凡的留言,这幅字漂亮好看,或这幅字丑陋难看。
事实上,证明书家的作品好有两种情况,一则中规中矩书墨,一则合乎度而丰腴笔墨,无论书法底蕴深浅不同,都能够端倪书墨之美。
所谓丑书,也有两种欣赏,一则朴拙气象,一则是丑陋笔墨,众人看法不一样。能够分清这种丑书。视为书法水平高者。分不清而一味打入“丑书”之列,证明这部分人的欣赏有低劣。有井中之蛙见识嫌疑。
一种观点,大众喜欢的书法是优秀作品。这类欣赏忽视了书法的个性化。仅仅从书法艺术的共性美去判断。
个性化的创作,属于少数人的欣赏,共性化的创作属于大众人的欣赏。
由此分析,懂书法的大众,之喜欢,属于好作品,不懂书法的大众,之喜欢,作品不一定优秀。起码不是丰腴的书法创作。而是一般化的书墨,是俗化的书艺境。
总之,大众喜欢的书法肯定是好书法,少数人喜欢的书法,不一定水平低。是为辩证。
我曾经说过:真正的好书法应该是雅俗共赏并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有些人故意把书法弄得莫测高深、混淆视听以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那些污蔑别人不懂书法的人,也许过个几年,连他们自已都认不得他们涂抹的是什么东西。
从古至今能流传下来的为大众所接受的都是经过了时间检验的,美的!而那些靠雷人表演哗众取宠、歪门斜道的东西最终只会走入垃圾堆去。
其他网友回答:老百姓喜欢的才有生命力,雅俗共赏才是最高境界。
那些故弄弦虚的人最终死于虚幻。
其他网友回答:您好。
大众喜欢的书法就是好书法,这句话如果放在古代来说,我认为多少还可以理解,但放在现代来说,就未免有些牵强了。
为什么这样说呢?书谱上有句话叫“古质而今妍”,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古代的书法以质朴为美,而现代的书法以妍丽为美。
这是时代赋予的审美观的不同,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审美观念。
如果以现在大众的审美观念的话,会有很多人说赵孟頫的字很美,如美女婵娟。而古拙一路的书法,如《爨宝子碑》就很丑,不入眼。
但是从书法的审美来分析的话,就不能这样来辨别美丑。
赵孟頫的字虽然妍丽,但难免有用笔过熟,流于浮滑的毛病,这也是其历来为后世书法家们所诟病的地方。
《爨宝子碑》,初看如武夫莽汉,不入俗眼,但仔细推敲,就会体会出其大巧若拙,变幻无穷,结字灵动的地方,其把楷书与隶书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其独特的美,也就是“古拙”的美。
为什么清末碑学兴起?如果以大众的审美眼光,直接学习横平竖直,字字规整的“馆阁体”,或许更美,更容易为大众所接受一些,但事实恰好相反,“馆阁体”并不是好的书法艺术,反而古朴稚拙的各种碑刻,成为人们争相临摹的对象。
所谓“高书不入俗人眼”,所以笔者认为,书法的美不是以大众的审美观念而为导向的,在大众眼中可能好多“江湖书法”人士的书法会更胜一筹,而好多真正的有书法实力的人的书法却难以入眼。
因为书法的美并不是表象的,而是有很多深层次的东西,要不为什么还要有很多书法美学理论,那直接把字写好看了不就行了吗?
欢迎转发,点赞。了解更多书法知识,请关注梁园墨客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