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是承上启下、繁花似锦、书体大备的时代。这一时代名门士族掌握着国家的政治命脉,也继承发展了文人的那种尚才、适性与潇洒。他们纵情诗酒,流连山水,徜徉在书画、清谈、音律之中,有一种超然世外的淡泊与恬静。他们身上表现着中国知识分子的优雅与从容。
在这种人生态度下,他们创造出极为灿烂的文化艺术。三国两晋南北朝的书法更加艺术化,篆、隶、楷、行、草等诸体同时发展,俱臻完美,风格多样产生出一大批优秀作品,是中国书法文化发展的高潮。
北魏碑刻的字体从流行的隶书脱颖而出,魏体,它简化了汉隶的波磔笔划,字体规整大度而不失活泼,开始向楷书过渡。钟繇师承蔡邕、曹喜,又习众家之长,完成了楷书的定型化,被誉为“楷书之祖”。祝嘉在《书学史》中评钟繇的作品“点如山颓,滴如雨骤,纤如丝毫,轻如云雾,去若鸣凤之游云汉,来若游女之入花林,灿灿分明,遥遥远霭者矣"。楷书亦称正书、真书,字型方正平整,一变隶书的波硬笔划,东晋卫夫人是钟繇的传人,专擅楷书。在楷书的基础上,很快出现了书写连贯流利,亦易辨识的行书。西晋严禁立碑,书家的艺术才能转移到书写墓志和简牍、手卷等方面,帖成为当时文人展玩的欣赏品,如陆机《平复帖》、卫瓘《顿首州民帖》等。东晋此风更行,王羲之、王献之(简称二王)的楷、行、草书代表了这个时期书法艺术的最高成就,南朝的羊欣、王僧虔、释智永等也只能承其余绪。
书圣王羲之,少时师从卫夫人,年长杂取众家之长,取汉代张芝草书用笔,采三国钟繇楷书神韵,以飘洒清逸的书体一变汉魏粗犷之风,他的书法风格随其性情而丰富多变,为百代所宗。
《兰亭序》是王羲之书法代表作。正如宗白华先生所说:“晋人之美,美在神韵(人称王羲之字韵高千古)。神韵可以说是事外有远致,不沾滞于物的自由精神(目送归鸿,手挥五弦),这是一种心灵的美,或哲学的美。"《兰亭序》体现了晋人精神解放的自由之美,在那英气绝伦的氛围中,在遒媚劲健的笔画中,可见出魏晋风度中所包含的宇宙人生之境,体会书家人格美的境界。而从骨力寓于姿媚之中、意味蕴含于自然之势,从遒丽爽健的线条、圆融冲和的气韵之中,可以见出书家独特的艺术个性。
到南北朝时一期,大江南北形成不同书风,以王羲之为代表的南派和以索靖为代表的北派。南派擅长书牍,呈现一种疏宕秀劲的美;北派精于碑榜,注重一种方严古拙的美。到隋朝,南北熔为一炉,成为唐代的书法先导。
其他网友回答:谢谢邀请!说说仅知的浅识,不一定正确,可能很片面,恳求方家和朋友们批评指正!南北朝书法在书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里程碑似的重要作用!它虽然一直处于战乱状态,但其书法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上承汉、魏、晋之精华和发展之趋势,下启隋唐书法之繁荣昌盛和发展,开启了方劲、恣肆、雄强之书风,犹以大楷(即世所谓魏碑)、民间书法最为繁盛,进而成就了唐代大楷书的完善和完全成熟,而成为了千古之楷模。唐代诸贤虽大都宗法魏晋,然而其大楷书的形成,无不受南北朝(魏碑)书风的影响和滋养,可以说没有南北朝书法,就不能有唐代大楷书的形成和繁荣。
其他网友回答:隋唐以前的南北朝书法发展如何?对后世书法有何影响?
说到南北朝的书法,大家的印象中浮现出来的便是魏碑。但实际上,南北朝时期的书法主流是在南方。宋、齐、梁、陈,沿袭的是汉文化。
北方的大魏,是由北部民族鲜卑族建立。北魏文帝在建立了大魏以后,实行的汉化改革,呈现出各民族大融和的局面。促进了各民族间的文化交融。魏碑的书法形式,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所产生的。形态生动,体势丰富。北方的大魏主要由鲜卑,匈奴,汉,羌,氐等民族构成的。各民族间的审美融汇在汉字的书写中,魏碑才会有一碑一体的这种艺术表现形式。极大的丰富了中国书法的艺术表现力。
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大分裂,大动荡的一个混乱时期。东晋分裂以后,刘裕在混乱的十六国建立了刘宋。书法代表人物为羊欣。羊欣的书法得自于王献之亲传。在南北朝一百七十年的时间里,南方政权先后由南宋,南齐,南梁,南陈统治。产生了如羊欣,王僧虔,萧思话,陶弘景,庚肩吾,梁武帝,智永等对中国书法产生深远影响的书家。
如果严格的接生活年代来算,初唐时的虞世南他跨越了南陈,隋,唐,三个朝代。他的书法是跟随智永学习的。欧阳询的前半生,也是在隋朝。南方的书法,完全沿袭的是东晋王羲之的书法。羊欣为王献之外甥,王僧虔是王羲之四世族孙,智永是王羲之七世孙,虞世南是智永的弟子。
南朝的书法,上承东晋王羲之的遗脉,下启唐代书法盛世。在书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纽带作用。
高老庄以前是远近闻名的大村,村里传统上出了很多写字画画的名人,作品也非常多,被称为远近闻名的书画模范村。有一天村里来了几个恶霸,搅的天翻地覆。村里几个有钱的就合计着搬家,搬到村外的河南岸去,那里鱼草丰美也挺适合居住的。于是他们变卖了自己以前的家产去河南岸去住了。至此河北面就叫高老北庄,河南岸就叫高老南庄。
北边因为恶霸当了村长,一开始弄得民不聊生,吃饭都成问题了还啥字画的,后来有一代村长上位以后,信起了佛,大造寺院,又立碑又建庙,之前有过曹操有祖训不许刻碑,但是村民们也畏惧村长,所以以前的书法传统又起来了,人们根据以前的风格,加以变通在碑上刻着各种隶书,楷书。因为大都是劳动人民,所以碑上基本上没有署名,但是不得不说,他们刻的浑厚苍劲有力。后来人们起了个名字,把这一时期北庄的作品叫做魏碑。
南庄以前都是比较有钱的人,都是村里的名门望族,同时也记得祖训不准在碑上刻字,所以他们就拿当时非常珍贵的纸写字,叫帖。因为比较悠闲,比北庄过的好一些,所以南庄经常歌舞升平饮酒取乐。所以写的字也特别飘逸龙飞凤舞。形成了以行书草书为主的潇洒飘逸,区别于北庄的工整端正。
后来两个庄统一了,统一后,就改名叫隋了。因为之前南北两朝的书法传统不一样,各有个的长处优点,不管是承袭汉制隶书楷书的北朝,还是传承魏晋的南朝,都进行了长远的探索研究。为隋唐书法的繁荣做出了理论基础和突出贡献。
其他网友回答: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最为混乱的时期,由于地域的差异,书法也分为两派,一个是北魏的魏碑书法,南朝主要是南贴。
北朝的书法继承了东汉遗风,气象雄浑,刚建有力,而南朝的书法主要是继承了东晋书风,秀美风流,包括书法理论也是略见清秀气质。魏碑主要是以造像为主,其代表作品有《郑文公碑》、《张猛龙碑》等,南朝的书法代表作品主要有:《真草千字文》、《瘗鹤铭等》。
南北朝书法是书法史上的风格转换的时期,也是楷书发展的导引时期,为唐代楷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当然,南朝的书法和理论形成也是最为旺盛的时期之一,例如羊欣、王僧虔等人,不仅是著名的书法家,也是书法理论家,他们都有不朽的作品留给后世。
尽管南北朝书风不一,但都是后世学习的经典,奠定了唐代及以后书法的发展方向。
魏晋南北朝,那时一个让人心旌荡漾的时代,却是中国最混乱,最备受争议的时代。
西晋灭亡,北方拓跋氏结束混战后建立的魏国,后来分解成东魏,西魏,北齐,北周,这是所谓的北朝。
西晋南迁到灭亡的104年里,被宋,齐,梁,陈四个朝代所替代,这是所谓的南朝。
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大力提倡汉文化,信奉佛教,隶楷变化的碑刻大量出现。
南朝继承东晋文人风流,从帝王到平民百姓都爱好书法,多以行草尺牍,书帖墨迹传世。
地域文化的差异和习俗信仰的不同,南北朝的书法艺术,风格也各异。
北朝碑刻质朴厚重,南朝尺牍温婉风流,都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虽分南北,但艺术的喜好却是相通的,北朝也有喜欢温婉风格的人物,南朝也有石刻碑帖,随着后期社会风气与习俗的逐渐融合,书法风格也开始相互弥补,互取所长,直到隋唐,书法主流演变成笔法精严而不拘谨,结构端庄而不呆滞,自然而生动。使书法更有章法规范,影响至今。
其他网友回答:不讲那么太多,四个字:文化传存。
其他网友回答:这段时期书法也是有发展的。风格比较狂放不羁,和乱世有关。和唐朝法度森严的楷书形成鲜明的对比。
其他网友回答:是碑崖书法顶峰时期,为以后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