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写容易的易,上面日字最下一横往往不写,也有写的。也有把那一横写的很长的,比如清邓石如
也有把日字斜着写的,例如清杨沂孙
但在楷书中很多日的最下一横都不写,例如虞世南,诸遂良,颜真卿。
阳字右边为昜(不是易),上面日部最后一横和下面一长横也有不写的,例如曹全碑
其余很少见不写这一横的,可能从甲骨文就有这么一横,所以沿用
而锡字在周朝时出现是沒有中间一长横的,如图:
综上所述,有没有那一长横,别人都认的,都不是错别字。书者只要写得好看,整体协调就行了。(刚看了网友鬼府神宫的解答,觉着他的解答才贴切)
其他网友回答:锡茶壶,鍚荼壸。
怎么读?
其他网友回答:草书书中易与昜是一样的。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錫”字和“陽”的右半部分,看似相同,其实是两个不同的字。我们从汉字的造字本意和演变中就可以找到答案。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錫”字所包含的意义:
“錫”,从金、易声。左边的“金”作为形符,表示义与金属有关;“易”为变易,于此作为不示义的声符,表示音读。“易”是"锡"的本字。锡,有些甲骨文的"锡"写作"易"。在一个勺具边上加上代表熔液三点,表示浇铸金属熔液。
甲骨文:
造字本义:名词,古代大量用于铸器的低熔点金属熔液,银灰色中略带蓝色。当"易"的"低熔点金属"本义消失后,金文加"金"另造"锡"代替,强调金属属性。
《说文解字》:“锡,银铅之间也。从金,内易声。”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陽”字:
“陽”会意字兼形声字。从阜(fù),昜(yáng)声。字义与山有关。甲骨文的含义是(阜,山地)+(昜,日光照射),表示受光的山坡。
造字本义:山地受光的南坡。金文在甲骨文中"昜"(日光照射)的字形上加"彡"(光影),表示日光照射物体产生的投影。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书将篆文的"阜"写成"左耳旁"。
《说文解字》:高、明也。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