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喜欢。书法以自然美为上,创新也不能违背这个基本的原则。
所附作品初步感觉不错,不经细看。感觉字有些扭扭捏捏和做作之态。反复阅读了,总感觉习气太重,一顺风,少变化。以“翰墨飘香”四个字为列,我们来看看。先说一个有关规矩的问题,如“飘”字,说老实说,我现在都在怀疑是不是“飘”字。书法艺术如果一幅作品整体看着很不错,可是一个字不认识,他的意义就丧失不少。在看“翰”字仔细看似乎也无法识别。我想如果把这四个字裁剪开,分别让人识别的话,不知能有几人识得。还有作者把字中不少的点画都夸张变异成倾斜四十五度左右的斜点或线,明显缺少变化之趣味。这或许正是作者的最为的意的认为是创新的亮点,我觉得也正是作者失败的地方。现在有不少书法家也采用这种左高右低布势技法,但水平和效果非常有新意。
直言不讳,得罪了。
其他网友回答:
欢迎各位书友的点评,“傅氏三角”,现在已正式申请了角书著作权。重新进行了定型和完善。如果大家有兴趣请在《今日头条》,关注《中国新书法--角书》,里面系统地回答了角书的创立过程。
感谢悟空问答把傅氏三角提出来和广大的书友交流。说实话,五年前一冲动搞了这么一个东西,今天要是回过头来看,我肯定没有这个胆量,但当时就来了这么一股劲。现在让我回头看以前的字,我都有点不忍看,好在通过这几年的努力,总是在不断进步。傅氏三角是我当初在编写书写技法时取的这么一个名,现在正式给定名为角书。也欢迎广大的书友继续关注角书的成长。
其他网友回答:
前人确实没有这样的造型,所以也算是一种创新了,但从书写来看,不管是用笔还是用墨,这是从帖学里出来的书法家,所以不管如何造型,字起码不会难看,一定是经得起细品的字。
这种字以上尖左倾为势,下面左右伸展,很有一种刺破天际之韵,很有味道,但这毕竟是一种尝试,到底能不能经得起考验,那就让时光去检验了,艺术就是这样,留下的才是精品,但任何艺术品一般来说都有一个艺术标准,那就是雅俗共赏,只有这样的东西才可以长久。
看这字所以好,内行观其韵观其势,外行观其形,看到就有被迷住之能,这就是好艺术。
这作品一看就让人有一种别样的感觉,或许不理智?或许很气愤?看了就有种想去细细品味的东西,这也许就是书法艺术带给我们的意义吧…
所以一种新字体的创造,必须是艺术的,是能给人感悟的,是能带给人字之外的东西时,才可能更有生命,书法重形是低级的,重意才是万古不朽之秘也
我第一听到这个名字。第一次看到这个书体。
其实这种字形在钢笔字中写的还是很多的,只是没有人很好的总结规纳。
一种书体风格的创立,并不在于你写的书体有没有人写过。而是你创立的书体,得不得到多数人的认同。新字体的创立,不单只是形体的改变,笔法的精巧,才是创新字体的基石。而从图片中的三角体来看,笔法的运用很简陋,甚至连基本的笔法都没有。
新生事物的产生,受到非议是很正常的事。而作为这种三角形来说,仅仅是形质上的一种尝试,作为一个种艺术形式的存在,它的生命力有多强,靠吹是不行的。你得去培育。把你的幼苗培育成长,结出了果实以后,赢得了人们的赞赏,大家就会把你的果实作种子,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再好的苗子,不去浇灌,整天架个高音喇叭,扯着嗓子叫喊:我的瓜很甜,我的瓜很好,我的瓜很香……大叔,你还是赶紧去给你的瓜苗浇水施肥吧!太阳太晒,你的苗苗已经枯萎了。
谢邀。
看到这个问题,我头一回听到这个说法,也第一次听说这个人,可能是我见识短浅。我想谈的是创新的问题。现在创新的号角越吹越响了,各行各业都在创新,甚至在书法界,都有人提倡创新了。
有些人的理由是看了几千年王羲之,欧阳询,看不出什么门道来,甚至是看腻了,今天的书法要走向天空,类似这样的言论,不绝于耳,于是就想到了创新这个词,于是就开始了创。
所谓“江湖书法”是创,“丑书”是创,“今楷”是创。在这创的背后是对自己的不自信,是对传统文化的背离,创出来的东西也是离开土壤的植物,不会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的生命力是人民大众赋予的,我以上所述的,哪一个得到了大众的拥护和支持?
我们说启功有“启体”,田英章“田体”,我们还好接受一点,因为不得不承认人家在传统书法所下的功夫,这个新是自然而然的,不是创出来的,所以也是为大众所接受的,尽管有人不接受,这也没办法避免!
所以,不要不能再创了,把古人的东西学到手再说吧!孙晓云说,创新?“可能你没那个资格”!
探索是发展的必要阶段,但也意味着失败,所以自古人们就对于敢于探索的人采取鼓励和包融的态度,在当今的一些人显然看透了这一点,于是打着探索的旗号干的标新立异哗众取宠的勾当,成了自然好,败了也有借口,从其作品而言笔法生涩,显然功底不扎实,这种水平还要搞创新书体,我想问一下你平时练太极吗
其他网友回答:如果从书法的创新和突破的角度来说,傅少卿先生能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一定律运用到书法写字中,并创造出自己的“傅氏三角”字体,也确实挺值得称道的,毕竟也是自成一家的大师啊。
创新是一种进步,但如果是从字美观角度而言,“傅氏三角”就显得有些差强人意了。
这副作品,写的是行书,傅少卿先生似乎是为了他的三角法则,强迫性的将所有
的字写成了三角的形式,看上去不仅不太美观,而且还缺少了行书应有的一种变化,少了几分流动性。我不知道别的朋友看到这种三角字是什么样的感觉,我吧看的时候感觉脑袋紧皱皱的,不太舒坦。或许是我的书法水平与傅先生差的太远的缘故吧,欣赏不出其中的美妙与神韵。
说到这种书法的结字创新,我想到了启功老先生,启老是位传统书法功力深厚的大师,在传统的基础上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而关于结字方面,傅先生的“傅氏三角”,似乎与老先生异曲同工,只不过启老的不是三角,而是四点黄金律。关于这个黄金律,启功老先生在他的《论书绝句百首》第99首中有明确说明:
用笔何如结字难,纵横聚散最相关;
一从证得黄金律,顿觉金牛骨隙宽。
这个黄金律是怎么回事呢?启功先生认为,一字之重心不是一点,而是四点,他曾说:“将一个大方格纵横各划十三方格,中间三小格纵横成十字路,每行小格为五三五,自左上一交叉点言,其上左具为五,其下其右俱为八。此十字路中四交叉点,各为五比八位置,符合黄金分割之理。”
不管怎样,傅少卿先生能创造出他的“傅氏三角”字体,这确实也算是一种创新,也还是有值得称道的地方的。
上一篇:写不好字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下一篇:田英章真迹书法可以在哪里买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