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乃四大名著之首经典。场面宏博、程出有序、人才辈出、善恶美丑反差之大,与之世界顶级作家:莎士比亚、巴尔扎克、莫里哀、大仲马,托尔斯泰不遑多让,实乃惊世巨著也!反感某些人,自身无才无德,见他人成果生妒,挑三拣四。诸如牛顿定律,两轮车立而不倒。又曰:吾亦可制造也。可笑之至!
其他网友回答:谢谢邀请!这个问题太大!我回答不了。抱歉!
其他网友回答:《三国演义》中的漏洞很多,奕天认为最大的漏洞就是刘备的皇叔身份。
演义中为了证明刘备的皇叔身份,特意给刘备编制了一个族谱,结果却弄巧成拙,闹了一个大笑话。
《三国演义》第二十回“曹阿瞒许田打围 董国舅内阁受诏”中描述了汉献帝认皇叔刘备的过程,并让宗卿专门查了族谱。原文如下:
帝教取宗族世谱检看,令宗正卿宣读曰:“孝景皇帝生十四子。第七子乃中山靖王刘胜。胜生陆城亭侯刘贞。贞生沛侯刘昂。昂生漳侯刘禄。禄生沂水侯刘恋。恋生钦阳侯刘英。英生安国侯刘建。建生广陵侯刘哀。哀生胶水侯刘宪。宪生祖邑侯刘舒。舒生祁阳侯刘谊。谊生原泽侯刘必。必生颍川侯刘达。达生丰灵侯刘不疑。不疑生济川侯刘惠。惠生东郡范令刘雄。雄生刘弘。弘不仕。刘备乃刘弘之子也。”
我们按照宣读的族谱内容整理一下:1、高帝刘邦 > 2、文帝刘恒(高帝第四子) > 3、景帝刘启(文帝第五子) > 4、中山靖王刘胜(景帝第九子) > 5、陆城亭侯刘贞 > 6、沛侯刘昂 > 7、漳侯刘禄 > 8、沂水侯刘恋 > 9、钦阳侯刘英 > 10、安国侯刘建 > 11、广陵侯刘哀 > 12、胶水侯刘宪 > 13、祖邑侯刘舒 > 14、祁阳侯刘谊 > 15、原泽侯刘必 > 16、 颍川侯刘达 > 17、丰灵侯刘不疑 > 18、济川侯刘惠 > 19、东郡范令刘雄 > 20、刘弘 > 21、刘备。
由此可见,刘备是刘邦的第二十一世孙。
根据《后汉书》的记载,“世祖光武皇帝讳秀……高祖九世之孙也,出自景帝生长沙定王发”,可见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是刘邦的九世孙。
按照《后汉书》整理的汉献帝刘协的完整世系谱如下:1、高帝刘邦 > 2、文帝刘恒(高帝第四子) > 3、景帝刘启(文帝第五子) > 4、长沙定王刘发 > 5、舂陵节侯刘买 > 6、郁林太守刘外 > 7、巨鹿都尉刘回 > 8、南顿令刘钦 > 9、光武帝刘秀 > 10、明帝刘庄(刘秀第四子)> 11、章帝刘炟(刘庄第五子,关键人物)> 12、和帝刘肇(章帝刘炟第四子)> 13、安帝刘祜(章帝刘炟之孙,清河孝王刘庆之子)> 14、顺帝刘保(刘祜之子,章帝刘炟曾孙)> 15、冲帝刘炳(刘保之子,章帝刘炟玄孙);质帝刘缵(章帝刘炟玄孙,承顺帝嗣);桓帝刘志(章帝刘炟曾孙,降了一辈承顺帝嗣)> 16、灵帝刘宏(章帝玄孙,桓帝堂侄)> 17、少帝刘辩(灵帝刘宏长子);献帝刘协(灵帝刘宏次子)。
如果按正常的血缘关系,献帝是刘邦的第十六世孙,因为15代桓帝和14代顺帝一样,同为章帝的曾孙。但是按照古代的承嗣制度,桓帝承嗣了顺帝,也就类似成了顺帝的嫡子,所以低了顺帝一辈,那么,献帝就成了刘邦的第十七世孙。
这样子算下来,献帝比刘备的辈分高了至少四代,献帝应该是刘备的高祖爷爷才是。演义中却说刘备是献帝的叔叔,这个玩笑开大了。
其他网友回答:最大的缺憾是赞颂各自为政,占山为王,把不顾国家利益分裂国家的曹操,孙权,刘备当成英雄或明君。汉献帝是汉朝的法人代表,他们对人家有意见,可以提,硬硬地把汉朝分化为三个国家。从这点上说,为不守规矩,极不安分的人找到了分裂国家的借口。以至于后来的有野心的人,都打着替民请命,替天行道,为人民打江山,救国救民的幌子去争当中国的法人代表。
其他网友回答:《三国演义》这本书,我前后阅读不少于二十次。记得当年,条件艰苦,我是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连续奋战了几个夜晚,才读完了第一遍。
世人鲜有读三国史者,惟于罗贯中演义得其梗概耳。《三国演义》的内容十分精彩,文学价值极其之高,吸引了大量读者,但是该书还是有些不完美的完美。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分别指代春秋时期的西施、西汉的王昭君、汉末的貂蝉,以及唐朝的杨玉环。可是赤壁之战时,距离杨玉环出生还有几百年的时间,诸葛亮又怎么会用“闭月羞花”这个词呢!
“闭月羞花”是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点。当年,我的同窗中,有一极端之人,将故事当做历史来看待。在讨论“闭月羞花”时,他曾经据理力争,反驳众人
“你们又不是诸葛亮,又怎么知道他不会未卜先知的知道这个词语!”
通过这件事情以后,我也开始反思自己,反思自己对待历史的态度。
过五关斩六将在长期的读书生涯中,我逐渐养成一个习惯,那就是手边必须要有一本与之对应的地图。
过五关斩六将正史之上无记载,应该属于虚构,但是问题就在于虚构时,忽略了地理,导致其方位太过混乱。
这一点我们从上图的路线就可以看出,所以我经常听见有人评论,“关羽之所以要过五关斩六将,是因为他是路痴。”
刮骨疗毒曾经有人问我,华佗不是有麻沸散嘛,为什么刮骨疗毒的时候不给关羽使用?
华佗和关羽肯定都不是虚构的人物,但将他们放在一起就有很大的问题了。依照《三国演义》情节,关羽是在北伐攻打樊城时受伤,那么想要华佗刮骨疗毒就有很大难度了,因为那时华佗已经不在人世了。
刮骨疗毒正史之上,确有记载,但却不是华佗。
历史与文学是两个不同的层面,文学重在塑造人物典型,但演义小说毕竟不是完整的历史,不能完全站在史学的角度评价真实性。
那么关于《三国演义》的漏洞,你都知道哪些呢?
其他网友回答:罗贯中的作品能流传至今,我认为很了不起了,个人评价:非常好。
其他网友回答:《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将诸葛亮塑造成一副全知全能的神人形象,然而过度渲染、美化诸葛亮,非但没让他的形象变得完美,反而起到了反作用,让读者对其产生厌烦心理。其实,《三国演义》中这样的败笔很多,而诸葛亮在赤壁之战前后的一系列“神奇”表现(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三气周瑜),则堪称最大败笔。
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孙权之所以跟刘备联合抗曹,是因为诸葛亮使用“激将法”的缘故,其实这个说法严重背离史实。因为《三国志》、《资治通鉴》都清楚的记载,在诸葛亮出访江东之前,孙权便已经接受鲁肃提出的“联刘抗曹”建议。鲁肃之所以能说服孙权,是因为给他讲清楚一个很残酷的后果,即如果孙权投降曹操,只会是死路一条。
不仅如此,为了凸显诸葛亮辩才极佳,罗贯中还编造了“舌战群儒”的桥段,让众多江东名士在诸葛亮面前丢了丑,虽然看上去相当精彩,却跟史实谬之千里。实际上,这些人的确是主张降操,不过在孙权坚定联刘抗曹的决心后,便再没敢提出反对意见,更不会再跟诸葛亮辩论。更何况,罗贯中为诸葛亮所设计的“舌战”戏,不过是凭气势谩骂对手罢了,哪里有以理服人的成分?
罗贯中为了凸显诸葛亮的谋略如神、胆识过人,又为他编造了“草船借箭”的桥段。在这个故事中,周瑜为了陷害诸葛亮,便限令他在3天之内要造出10万只箭,并恐吓他一旦失期便会被斩首。没想到诸葛亮欣然受命,并在3天后果然将10万杆箭交到周瑜手中。原来,诸葛亮利用满天大雾当做掩护,用草船从曹军那里“借”了10万杆,获悉原委后,周瑜自叹不如。
其实,草船“借”箭在史上确有其事,但主角却是孙权,而且时间也发生在赤壁之战以后。据《三国志》记载,建安十八年(213年)正月“曹公攻濡须,权与相拒月余。权乘大船来观军,公使弓弩乱发,箭著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可见,孙权原本是乘船勘察敌情,结果在不经意间创造“借箭”的神话。
“草船借箭”之后,紧接着便是妇孺皆知的精彩桥段-“借东风”。在这个捏造的故事中,周瑜跟诸葛亮设计出火烧曹营的计策,但苦于联军驻屯于长江南岸、曹营位于北岸,唯有借助东南风才能完成这条妙计,可当时正值冬天、盛行西北风,火攻之策安能实施?正当周瑜一筹莫展之际,诸葛亮登坛做法,“借”来三日三夜东南风,才帮助他成功地施行计策。
其实,东风是长江上的一种自然现象,长期操练水军的周瑜不但明白这一点,而且还能准确地推断出何时起风,并利用它实施火攻,哪里用得着诸葛亮去“借”?而且,就算是“借”东风,主角也应该是更加熟悉长江地理、天文知识的周瑜,而不是诸葛亮。这一点,唐代大诗人杜牧便曾专门写诗道:“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
罗贯中最大的败笔,无疑是为了美化诸葛亮,从而编造出“三气周瑜”的桥段,将周瑜塑造成一位鼠肚鸡肠、阴暗残忍的恶人形象。其实,历史上的周瑜不仅长相英俊、风流倜傥,在江东有“周郎”的美称,而且胸襟开阔、见识深远(“长壮有姿貌”、“性度恢廓”见《三国志·卷五十四》),绝不是一个心胸狭隘,喜欢狭私报复的小人形象。
周瑜不仅长得帅、脾气好,而且精通音律,对音乐很有研究,甚至在酒酣耳热之际,依然能察觉到奏乐者些微的差错,并立即扭头去看那个出错者,这便是“曲有误,周郎顾”的出处。就以上史实来看,周瑜的形象不仅非常光明、正面,而且比诸葛亮更有魅力、更可爱。但是,罗贯中为了美化诸葛亮,便拼命地丑化周瑜,这样做非但不能让诸葛亮看上去更完美,反而显得他面目可憎。
总之,罗贯中为了塑造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的完美形象,不惜歪曲事实、张冠李戴,把所有的成绩和传奇事迹都按在他的头上,但因为用力过猛、渲染过度,反而给人一种弄巧成拙的感觉。尤其是为了美化诸葛亮,肆意丑化历史形象极佳的周瑜,结果非但没能给诸葛亮“加分”,反而让他看上去虚伪狡诈、面目可憎,这无疑是罗贯中最大的败笔。
史料来源:《三国志》、《资治通鉴》
其他网友回答:最大缺陷就是吹牛。什么木牛流马自动机关,什么草船借箭,什么借东风,什么华容道,什么死诸葛吓跑活仲达,什么空城计,什么八卦阵。吹牛不打草稿。
其他网友回答:我觉得我才疏学浅,完全不够资格对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有什么批评,个人心里自有分解就挺好,我认为在网上没头没脑横加指责恢宏名著的,都挺没有B数的,谢谢。
其他网友回答:罗贯中先生的三国演义单从文学性角度来说,十分精彩。人物个性鲜明,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引人入胜。但他褒扬刘备,贬抑曹操,给后人带来了很坏且严重的后果。刘备为割据一方的军阀,属于反叛朝廷的叛乱分子。皆因其自称中山靖王之后,打着汉室后裔的招牌,四处招摇,最后靠着自己的绝世哭功,与欺骗手段,在诸葛亮等人的帮助下,取得荆襄及西川等地,忙不迭称王,还自封皇帝。他所代表的势力,是典型的叛乱武装。给西川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也阻碍了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最后以完全失败告终。曹操是维护祖国统一的中坚力量。他殚精竭虑,雄才大略,在汉献帝的支持下,先后打败袁绍,消灭袁术,攻灭张鲁,征伐乌桓,统一了中国北方。为将来中华一统做出了卓越贡献。这么一个中华民族的大英雄,却被罗贯中先生描述成了一个狡黠奸诈不忠不义的奸雄。后世的文学戏剧作品的曹操形象皆缘于小说三国演义。罗贯中先生为刘备涂脂抹粉,歌功颂德,却对曹操大加鞭挞,混淆了历史史实,误导了读者。流毒甚广!这是他的最大缺陷。
上一篇:什么是有趣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