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不仅是艺术,更是修身养性的根本,这句话是完全正确的。
书法不但是艺术,更是文化,也是传承,是中国人聪明才智的具体体现。一个汉字,就是一副画,一首诗,一个故事,这是汉字所独有的,而且有着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书法的表现力非常强,书法样式众多,真草篆隶行中又有无数种字体,我们穷其一生也很难全部学好,而且要学好书法就得进行人品质的修行,即字如其人之理论。
每种字体各有不同,但是又各有其美,各具特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这就是因为每个人的品德修行,水平各有不同,所以写出来的字也各不相同,写不同的字体,对自身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写楷书,可以让人心态平和,身稳心静,写行书让人心手相畅,很是舒服,写草书让人心情亢奋,全身抖颤,如果修行不好,真的容易疯掉,所以说练书法就是在修行,会影响一个人的性格,这是别的艺术所无法比拟的。
更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积淀,它有规距,又有不同的方法,大同而又可以存小异,也是容纳的象征,融合的特征,所以可以有56个民族同生共存!
其他网友回答:怎样理解“书法不仅仅是艺术,更是中国人修身养性的根本”
旅法的著名书法理论家熊秉明说过: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这一句话就概括了书法在中国文化、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书法不仅仅是写字,也不仅仅是艺术,书法和中国人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都息息相关。
1、书法讲究中庸之道,书写时要不快不慢,不激不厉,和养生的理论也是相通的。
书法练习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全身运动的过程,站着练过字的人都知道,站着练半个小时就很累了,站着写字其实就是用腿支撑腰部,腰支撑肩膀,以肩膀带动手臂,手臂带动手腕,手腕带动手指。
这一个动作下来,其实是一个全身的运动,手脚冰凉的时候,练练字就能暖和过来。
2、另外,书法写的是汉字,上过学的人都认识汉字,所以书法人人学学、还好学好入门,很多退休老干部都喜欢练习书法,如果要是绘画就难了,入门难,构图、构思也难。
3、书法有悠久的历史,也有着很好的传承,每一个中国人,都或多或少的有点书法情结。同时,书法还是我们最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
你觉得呢?
同意的朋友麻烦点个赞,关注一下啦。
其他网友回答:不仅仅是书法艺术,很多艺术品类都是修身养性的根本。我具体说一下,大家就理解了。
修身养性,是指修养身心,修身的具体行为表现日常生活中就是 择善而从,博学于文,并约之以礼。修身并不是看了些圣贤书就成为甚至超越圣人了,很多人都这样认为,所以才有了所谓的斯文败类。
那些无助于个人意志的杂学,不但无益于修身,还会让人自高自大,自认为无所不知,夸夸其谈。也就是说一个人即便学了再多的学科,看了再多的书,却没有办法约束自己的言行以符合礼仪的规范,使自己的身心受益,帮助他人成就善道,那所学则无非是“ 水月道场,梦中佛事”。
书法为什么能够修身呢?这与理论实践是分不开的。书法是系统性的文化艺术,不是单一品类,书法艺术包含众多人生哲学理论,更是囊括了儒释道三派的核心哲学观点,中国几千年文化深深影响着人们,这其中就包括书法艺术,书法艺术也是人们对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在书发中,大家学会了为人处世,学会了谦卑,更学会了礼让,书法更是善性的始源。
长久的受到书法艺术的熏陶,有利于人们情绪的宣泄,有利于净化社会环境,书法不是猛药,是循序渐进的渗透,只要我们都有这个意识,修身养性就如人之生长,每天都会有新的高度。
其他网友回答:谢邀!喜爱书法的朋友,一起聊聊书法的话题,提出“书法不仅是艺术,更是中国人修身养性的根本”,如何看法?回顾传统的中国人,走进学堂,从练习拿笔认字开始,就随着笔墨,也走进中国人传统文化精神世界,学习写好中国汉字,到学习做好中国人,也从传统文化中,渐渐的明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和追求……无论是历史朝代的变化不断,经历物非人非的人世冷暖变化不断,中国人内心的灯一直传承不断,照亮自己的天空,照亮人生前进的道路,不困惑于心外世界的变化,观照内心,领悟和完善自己的徳性,达则兼济天下,退则独善其身,一个书房天地,包容生生不息的种子,寄寓于笔墨天地中,也寄到壶茶天地中,假山园林天地中……在心里心外的天地中,修身养性,真正的明白珍惜生命,懂得生活,开辟人生不同的天地,让人生有所意义。
现在虽然时代在不断的变化,当代中国人似乎是所谓的追求现代化道路上,但是文化灵魂不能丢弃,否则是行尸走肉,到处追求所谓的外面世界时尚,崇洋媚外,跟着别人跑来跑去,没有自己的个性化的意识和理想,自以为是认为是有个性化,其实是活成别人的影子,只不过困惑和焦虑的混日子,越活越不知道活着有什么意义,只剩下寻求刺激和自作,所谓的不作不死,茫然若失就想早作早死,活着就是痛苦折磨过程中,证明还在继续呼吸,那些追星、吸毒、飙车……曾经追求梦想的人生道路上,丢失了自己,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其实就是一生中寻求和塑造心中的自己,即使是不完美的,也是在不断的完善的过程中,回归本心,充实和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也就找到自己,不再困惑和纠结,不想人生有什么遗憾和后悔,就从最初的当时走进学堂,走进自己的书房天地中,静下心来,窗外的风雨声、泉水声、鸟叫声……珍惜你自己的生命,从传统的笔墨中,传载的传统文化中,点亮自己的心灯,照亮自己的天空,照亮自己的人生道路,让生命积累能量,即使是昙花一现,也是绽放过自己最精彩的瞬间……欢迎你不同的观点和见解交流!谢谢你关注于秋水工作室!
确切的描述应该是:书法作为艺术品类的一朵奇葩,是中国人修身养性的根本之一。
往具象方面说,书法已经不仅是书写的实用,在这个信息时代更多是表达艺术情趣、内心文化追求的一个工具,所以书法已经成为艺术品类的一朵区别于绘画、文学、诗歌等其他形态的花朵,而且是最奇特的。因为他的美只能通过艺术家特色的个性、高度的境界、良好的专业表现后与相同层次的欣赏者行程互动,多数情况下创作者的高层次特色、个性和境界,又不为大多数人理解,甚至需要等大众审美提高才能辨别。他的修身养性成因的根本之一,也在这里,因为他的美不能用语言描述,只能让你透过作品欣赏,很多时候一辈子觉得理解了,后来一看,不是那个味道,这种所见、所写非所得特质,让书法有点近乎道的玄妙,也因此成为修身养性的根本之一,和道家太极、释迦禅理、儒家中庸并列。
其他网友回答:谢邀。书法不仅是艺术,更是中国人修身养性的根本。这话说的有一些夸张。本人认为,人,各有所爱,各有所长。就书法来说,虽有以上优点,但又存在以下的几点不足。一,书法从根本上来说,思想与情感之间容易混答。例如,有些官场的人或带有书生之气的人,彼此有所轻视,在情感交流方面有一种保守的心态,心情不是很开朗。二,写书法确实能锻炼意志,但对于心情浮躁的又不爱惜书法人来说,又是一种压力。盼名声,盼回报。三,修生养性不只有书法,写文章做诗,还有其它艺术类别,多的多了。
其他网友回答:我是江上人感谢您的邀请!足下酷爱书法。我来说说我的看法或者说是感悟吧!
其实书法不是艺术,我们今天把它称作书法艺术。古人把书法当技法来练,而我们今天把书法当艺术来玩。“法度”是一个高度。“艺术”是一个广度。何为法,法是有规矩的,是有约束的,是有逻辑的,也是严格的。唐人的书法好,是因为崇尚“法度”。在唐人书法里面,在书法理论里面出现最多的就是法度。尚法,也决定了唐代书法的兴盛。你看张旭是何等的颠,怀素是何等的醉,是何等的狂。你发现没有他们都是守法的。喝了大醉,东倒西歪地,疯疯癫癫地,狂呼乱叫地,笔走龙蛇。你看哪个点画没有法度,哪个线条是随意乱画的。他们即使这样依然是守法。醉成这样,狂到这样,颠到这样,他们却不出法度之外。我们可以想一下。如果张旭怀素也像我们今天胡乱狂写一通,他的作品还能够流传下来吗?我想是绝对是不可能的。所以我说唐人不尚法,书法绝对没有这么兴盛。书法之所以叫书法,不叫书写,也不叫书字,因为它是有法度的。是严格的,是有规矩的。书法这个名字怎来的,就是这么来的。“万物皆有法,有法天下和”书法也不例外。这就是我对书法两个字的感悟。
而我们今天玩的是书法艺术。何为艺术,艺术太广太广,广的无边无际。你随手画一团乱麻,这叫不叫艺术。肯定叫艺术。但与书法边都不沾。能叫书法吗?因为它不呼和书法逻辑。你不要给我说老子写的就是法,你这是强盗逻辑。这个法自古已经形成了。大家公认了。今天的书法按艺术来玩永远不会达到唐人的水平,因为少了法的支撑。所以现在有许多人说学书法要学古人,今人不可学的道理。
可能古人从来不认为写书法可以修身养性。写好书法是必须的家常便饭。因为他们更多是书信交流,不像我们今天用电话,微信,QQ都是语音交流。不写好字能行吗?这是其次,更重要的是科举考试,第一就是书法,书法不好你还考过屁啊!所以古人学书法很认真。今天我们说写书法可以修身养性。现在我们物质上已经满足了,起码我们精神上也要满足吧!总不能每天抱着人民币睡觉吧!那也没意思呀。所以要丰富我们精神追求,如养花养草,如古董收藏,如琴棋书画。来丰富我们精神需求。今天我们学书法不是用来书信交流的,不是什么科举考试的。就是用来把玩的。学书法的益处太多了我就不说了。喜欢就关注吧!谢谢!
谢谢!很荣幸在此做个书法艺术方面的交流,很有机缘我在上大学期间也跟老师学习过一段时间的书法,当时老师是于右任先生(原国民党三大元老人物之一)的学生。我就分享一点书法艺术与人的修身养性的看法。
1、因为于右任先生练的是草书,被誉为"当代草圣",所以也就接触了一些关于写草书的大家。在盛唐时,草书将以前的二王(王羲之父子)的书法格局进一步地发挥形成了更加豪放,更加抒情的狂草艺术。当时第一个将王羲之一派的草书推向奔放就是张旭,大家可能听说过这个人。他的书法功底非常扎实,而且写出来的楷书十分严谨,但是他的性格很豪爽,很奔放,喜欢通过草书来表达自己心中的喜怒哀乐。有相关资料介绍,张旭写草书时还喜欢喝酒,是不是你也想起了李白呢?他喜欢借着酒意上来时纵横挥发心中的情绪,所以被后人称为张癫子,但是他的草书真是不一般,风格率意洒脱,纵横飞舞,狂放洒脱,潇洒自然,自然激发出欣赏人心中的情感。
2、唐朝还有一位狂草大家,就是怀素,他虽然是一个僧人,自幼出家,修禅之余刻苦练习草书,但是他也是不拘一格,喝酒吃肉样样来,举止很癫狂。据说成名后来到都城长安,他的草书立即受到人们的称赞,其草书玩转如行云流水,很顺畅,在字形结构和布局上富有创造性,处理的手法更是娴熟多变,给人一种很新奇的感觉,同时情感浓烈。怀素和张旭一样,都喜欢在喝酒后,醉意十足时纵情挥毫,所以后人就将这两位合称为颠张醉素,这可是狂草的典型代表。
3、从古至今,书画界都流传这样一句话:作字先做人。我们今天的人看古代人,可能会觉得他们都喜欢标榜自己,其实这是提倡人品要高,书品才会高。柳公权也说过一句话:心正则笔正,这也就恰好说明了古代人把书法的修行,运用和人格的修炼,人生的造就等,希望通过在书法的研习中把自己的人格提升起来,自己的格调,特别是文化的格调要提升起来。所以古代书法最感染人的就是书写者的精神性,因此古人很重视修身养性,并通过书法作品来流露出激动人心,感人至深,流传千古,人同此心的感觉,这也就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灵魂,古人在这方面把握非常精准,也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
4、如何欣赏书法?或者评价书法?抓住两点:一是技术,二是境界。
以上只是一些不成熟的浅见,欢迎大家多留言和指教!
谢谢!
其他网友回答:谢谢邀请。就传统文化传承而言,汉字就是其灵魂,而书写汉字在古代则是一门必修课,至于说到书法意涵,则主要是文人士大夫之业余爱好而已!普通读书人只掌握书写规律和法则,就足够了,考个功名当官,考不到就在乡下做秀才教书,这是绝大部分读书人的宿命。能够传承书法的,本来就是这两条主线。没有省部级以上的官员,他们的书法作品很难得到流传和继承,极少数的硬角除外。而且,这些官员大多是文学和其他各方面的顶级行家,个人修为不仅体现在书法上。而广大的民众,学习写字当然以他们作榜样,可是教学只能是秀才啊!尽管秀才字写得很不错,可是毕竟很难达到“艺术”高度吧?而时至今日,实质情况不会有太多改变。继承和基础教学,当然是依赖广大书法爱好者,学的比较好的,教教孩子们写字也是应该提倡的(但对于自己都学不好的,就不能去教)。主要是写字教育,普及汉字的规范写法,顺便传递一些古文、诗词、书法简史,以及古代著名书家的故事等。这些知识,对任何孩子来说,都是有必要去了解的。至于某些人开口闭口谈“书法艺术”,“写字不叫书法”,“写规范方正字是印刷体”等等。或许对美院学生有些启发和帮助,毕竟到了高校阶段,思维和创作力都比较强。可是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又有何用处?所以,所谓“书法进课堂”也就是写字(严格说应该是“规范写字进课堂”)才对。在教师资格(特别是语文,所有的)考试中,写规范字应该列为必考科目,否则拿不到教师资格证!只有这样,自下而上,才有可能实现“进课堂”这一目标!个人浅见,不喜勿喷。
下一篇:学书法要取法乎上的说法严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