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好友邀请!
关于怎么区分实用类书法和艺术类书法,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我的观点可能很浅显,很通俗,但也很能说明问题。既然是个人看法,既然是个人观点,那就不必深究其它啦,只要参与即可。
书法,即字。
字,即书法。
关于历史上的书法哪些属于实用,哪些属于艺术,暂且不论,还是从当下存在的实用类书法和艺术类书法说起吧。
当下常用的实用类书法,有以下几种:隶体字;宋体字;仿宋体字;黑体字;楷体字;行楷字;行草字;舒体字;启体字等,这些都是输入字库的,制作公文或其它方面需用时,都可从电脑的字库中选择。电脑字库里的字,叫实用类书法,人们通常叫做“字”。那么,电脑字库里的实用性文字可否称之为书法呢?我的观点是,电脑字库里各种书体的字,完全可以称之为书法!为什么?因为电脑字库里的字,虽然是实用性汉字,但也是法度谨严的字,既然是法度谨严的字,为什么不能称之为书法呢!
(上图为实用类书法)
(上图为实用类书法)
关于电脑字库里的各种书体的字到底是不是书法,这个问题无须多讨论了,因为答案是肯定的。
前段时间,有一个会写几笔字的毛头小子,在网上与人争论,说:书法不是写字,写字不是书法。我想,这不是他个人的观点,而是他的老师的观点。据说,他的老师就是一个善写丑书之人,也是一个“一瓶子不满半瓶子咣当”的人,别人都称他为“南郭先生”。就是这位“南郭先生”,还在不停地收徒。试问:“南郭先生”教书法,能教出名堂吗?
下面谈谈什么是艺术类书法。
艺术类书法,是没有将其输入电脑字库里的各种书体,用各种形式表现出来的字,道内人通常叫它为“书法作品”。如:用不同书体创作的“展览体字”;文人手扎;中堂;条幅;斗方作品;扇面作品;名人名家的题字,等等,只要是用毛笔书写的,都应称之为属艺术类书法。
(上图为艺术类书法)
(上图为艺术类书法)
(上图为艺术类书法)
(上图为艺术类书法)
以上就是我的观点。一孔之见,不一定符合大家的口味,仅作商榷吧。欢迎各位网友留言,评论!
说明:文中图片源自网络。
其他网友回答:这个问题提得十分荒唐,中国书法历代都是一个统一体。包括篆隶楷行草,这个提问者所说的艺术类是包括这五体还是某一种体,或者都不是,如果都不是就不能称书法。如果是撕裂汉字,破坏汉字结构的所谓艺术,是对中国书法文化的亵渎。……
其他网友回答:有人问我,怎么区分实用类书法和艺术类书法?
从这个问题中可以看出来,提问者是一个对于书法不太了解的人,之所以会这样说,是因为他在这个问题里体现了一种思维方式——书法分为两种,一种是实用性书法,一种是艺术类书法。
但是这样想的一个问题就在于,既然是分为这两种,那么实用性的书法到底有何作用?在古代以及现在,实用性的书法存在吗?
我们首先来捋一下其中的逻辑链条——
我们都知道书法,是一门艺术。既然是艺术,那么他必然就有脱离实用性的一面。因为我们都熟悉这样一句话:
艺术源自于生活,但是高于生活。
而在这里,生活可以理解为现实的、实用的真实世界,而所谓的源自于生活,其实就是从实用的、现实的生活中提取营养、思想、观点、看法,从而抽象、升华出不一样的东西来。
比如我们熟悉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和有“诗史”之称的杜甫,其诗歌创作有很强的现实性,就拿白居易说,他创作的《观刈麦》,描写的场景就是农民夏季收麦子的繁忙场景。
很显然,白居易这样的大官他是不用下地干活的,而他之所以能写出这样的脍炙人口的诗篇,就是靠的他对现实的观察、学习和升华,这样经过作者主观的思考的东西,借助对现实的描绘而表达出来。
这样的创作是源于现实生活的,但是这样的创作出来的结果是实用性的诗歌艺术么?或者说农民拿着这首诗能不能解决他的温饱问题呢?没有,这首诗对于现实社会一点实际的实用意义都没有,即便是有所改变,也同样会有其他的、成百上千的无数农民,在封建制度压迫下生活的一贫如洗、衣不蔽体、食不果腹。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首诗有巨大的社会文化意义、有它的社会艺术价值,但是农民和白居易都不能拿它来当饭吃。
可见,艺术本身其现实意义是很少的,即便是源自于社会最底层的现实的艺术,也是没有多少实用性的。
因此,在书法上,我想跟本就不存在实用性的书法。
当我们能谈到实用性的时候,是指他在社会某一方面能快速的满足我们的需要,而我们谈到书法的时候,就关涉到其中艺术性的角度了,这里面没有一个实用性的需要在,纯粹就是艺术性的满足。
而能否区分艺术性、实用性之间的区别,是我们是否能正确认识书法的关键。
我们都知道魏晋时期,是中国所有文化艺术一个重要的转折期,因为在这个时期,中国士大夫、中国的艺术家,其思想和心态发生了一次翻天覆地的变化,那就是人的觉醒。
这听起来没有什么,但是这在当时,对于以后中国艺术文化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也就是从魏晋起,中国书法逐渐开始呈现一个明显的趋势,那就是不断地脱离实际需要、脱离实用性的写字,而渐渐进入艺术的殿堂。
魏晋以前,没有书法,只有写字作品,只能说这些人写的字,从艺术的角度来看,到底是不是好的?美不美?但是对于魏晋之前的人来说,他不追求美,他只是在写字、在记录。美不美,写字的人不管。
但是魏晋以后,情况不同了,书法成为了人自觉追求美的艺术,书法渐渐开始脱离实用性,朝着艺术化的方向走去,这个时候才能叫做书法。
因此,实用性的书法其实是一对矛盾词,就好像我们说贫瘠的沃土、白色的黑帽子一样,是不存在的。
但是中国历史和中国艺术其中最为复杂的地方就在于,没有什么是绝对泾渭分明的,在中国写字,从来就不是一件纯粹的、实用性的事情,因此,在中国书法史上,许多出于实用性的文章、碑刻、题跋等,都带有书法的印记,因此,这一点可以说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存在了。
例如,王羲之集字圣教序,这块碑石,最为重要的作用,是记录、宣扬唐三藏西天取经的事,可以说是一块纪实性的碑文,但是唐太宗偏偏要用王羲之的书法来篆刻,这就是一种艺术性的角度了,不是实用性的目的。
对于我们后世的人来说,这块碑石最重要的作用是它的艺术性,而实用性,却被大大削减了。
但是从本质上来讲,圣教序仍然可以算作是实用性的书法。
因此,我们可以从书法作品撰写的目的来分析,到底这件书法作品,是实用性的书法还是艺术类书法。
如果纯粹为了艺术而写就的书法,就是艺术类书法,如果抱着实用性的初心,而造成了艺术化的效果,仍然可以算作是实用性的书法。
其他网友回答:书法原本都是实用,并不分实用与艺术。
随着毛笔退而日常书写,书法作品由原来的日常书写转为欣赏,书法家在创作时,为吸引人的目光,把字写的夸张变形,以此当作艺术来追求。原来传统的信札尺牍,在巨大的展厅中,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取而代之的,是视觉冲击力极强的艺术书法。原来的书卷气,荡然无存。
近来更是出现了一类借书法艺术的名而炒作的人,极尽搞怪之能进行炒作,把文字糟蹋得惨不忍睹。仓颉造字之初,天降粟雨,惊天感地,文明从此诞生,告别了愚昧,人类成为了万物之主。
今天的不肖子,却为了他们所谓的艺术追求,不惜大肆破坏赖以传载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文字。在此我倒想问一声:书法究竟是传承文化重要?还是追求艺术性重要?自从艺术进入了书法以后,书法就越来越脱节了正道,吼书,砸书,摔书,武书,性书,喷书,盲书……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一个比一个的招数狠,一个比一个的手段毒!
艺术,它会毁了我们数千年古代先哲们的智慧结晶。任由这帮渣渣放肆,误导大众对书法的认识,将是书法的劫难。
<2>为什么书法要区分实用类和艺术这个类,提问是错的。
我是一人。书法就是书法,为什么总要加上莫名其妙的前缀。
什么是实用类书法,什么是艺术类书法。是不是艺术类书法就可以“肆意创作”了呢?
冠以实用类和艺术类是想干什么呢,书法说到底是写字,肯定是有实用性的没必要分开提。这样的分类是想要干什么呢。让艺术类书法合理化?
既然提问者将书法冠以实用类和艺术类,那么就是说艺术类就是使用的反面和补充。
那么看看最近的几个“艺术类的书法”。
什么是艺术类书法?一问:“艺术类书法”是被叫停的书法展这样的书法吗?
沃兴华先生的书法展被叫停,一时间成了书法届的大事各种事情纷杂而出。
这样的字开书法展,算不算艺术类书法。
沃兴华先生他写了很多书法相关的书,也临过很多古帖,有一定的书法基础的。他是一头扎进了书法创新,为了艺术而艺术,可惜了。
二问:“艺术类书法”是针管射墨的书法吗?
这位“书法家”呢,已经不用笔了。
这样的书法创作,可能小朋友创作的比成年人好很多。
这样书法创作,算不算艺术类书法。
三问:“艺术类书法”是盲书吗?
这位书法家,教授。喜欢不看创作。
写在纸上也是好的,有时候还在女模特身上。
这样的“书法”创作是“艺术类书法”吗?
现在“艺术”并不是什么好词,很多事情加个“艺术”就变味了。
一人有感这三位还是有一定的地位的,他们做的事情怪诞但是还保持一定的下限。
有些人的“艺术类书法”的创作,完全没有下限。
书法就是写字,不要扯那么多。没有到达历史前辈书家的水平,笔都拿不住,乱搞形式的创造。这群人一下糟蹋了很多东西,还反以为荣。
以我仅有的知识,尽可能地客观求真。欢迎大家一起讨论,一起进步。
我是一人,喜欢书画和艺术相关,关注我
其他网友回答:这是个有针对性的问题!也是现在书法界流行的“丑书”行为的一种延伸。
书法早就不是书写性的工具了,更多的是形式美的一种表现,美是什么?美就是打动心灵的一种形式。包括丑书在内,作者也是通过自己的理解,去表达自己心中的美。不同的人,对于理解的不同所以就有思维的丑书说法,其实,这也是一种实行上的研究和探索,不要以为的批评。
适用类型的书法呢,更多的是为了阅读的需求,所以,在书写的过程中笔画协调,字形统一,规律性的表现每一个字体。不能说没有美感,它一样也是一种形式的表现美,只是这种美是统一化了。
艺术类,顾名思义就是经过了作者的加工处理的,注入了作者的情感和形式的表现形式,对于每一字,每一行,每一个篇幅都是加入了对比处理关系,已达到作者心中想表达的情感,是激动,是兴奋,是悲伤,是彷徨。字里行间无不是通过线条来体现,它或许不是那么容易识别,会让你觉得别扭。但这恰恰是作者想表达的。
书法,是一种通过线条来变现形式美的艺术,线条就是他的生命力。墨色就是他的性格。爱他,就接受他,即便他有这样那样的缺点。爱他就是为此奋斗一生。
其他网友回答:<2>书法在古代就是一门以实用为主的艺术,我们现在能够见到的大量的古人的书法字帖都是他们的日常书写,并不是单纯的书法艺术创作。
比如王羲之的《兰亭序》是写的一篇序文,是给《兰亭诗集》写的序,而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是颜真卿给他被人杀害的侄子写祭文,苏东坡的《黄州寒食帖》是写的自己作的诗歌。
而我们看到的王羲之的《二谢帖》、《奉橘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还有苏东坡的、米芾的尺牍等等大部分都是他们的书信手札,都是他们平时实用性的书写。
古代的书法可以是在实用性中伴随着艺术性,艺术性以实用性为基础。
苏东坡《渡海帖》
可能在他们书写的过程中会关注字形、结构和章法,在以内容表达为主导的书法作品中,书法技法的表现更多的是出于自然,而不是主动的艺术创作。这就是书法里“无欲于佳乃佳”的境界吧。
我们今天能够写好字的人,肯定不是那些整条叫嚣艺术元素的人,而是那些有着深厚的临帖功底,又能够自然书写的的人。
艺术书法是在西方艺术理论指导下的书法创作,他们不是在书写,把汉字当成纯线条,根据西方理论把它夸张、变形,然后通过认为的制造的粗细、大小变化,组成一幅作品,他们更强调形式感,至于文字的内容和意义,他们并不关心。
其实,这也是一种创新,这种书法的创作给书法提供了更多的表现空间,能够把这种形式创作好的关键是要把握好一个底线,这和底线也是书法的底线:汉字和用笔。
如果没有了这两点,就不能称之为书法了,只能叫现代艺术了。
其实这个问题完全可以理解为传统书法和现代书法,它们都属于书法的表达形式,至于能不能表达好,还是要看个人,每一种表达形式都有优秀的作品。
其他网友回答:书法的确有其实用性和艺术性,这二者是传统的书法艺术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书法史上各种书法风格交相辉映、各领风骚,却并不存在所谓的实用类书法和艺术类书法。只是到了当代书坛,书法的实用性逐渐被电脑时代淘汰,其艺术性又被所谓的“丑书”、俗书、江湖书法搅得浑浊不堪,其实用性和艺术性被野蛮地阉割开来,种种乱象令人唏嘘。
提出实用类书法和艺术类书法这个概念,大概是因为传统书法雅俗共赏,而时下流行的丑书、江湖书法等纷纷举起书法“艺术”幌子的缘故。
我无意卷入关于传统书法与流行书风的审美意识争论,但我承认流行书风(即丑书)的代表书家们还是基本尊重书法艺术的,并且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理论基础,尽管面临着巨大争议,有争议就说明有其可取之处,有其存在着道理。至于说江湖书法和俗书之类的玩意,哗众取宠、故弄玄虚罢了,射书、盲书等小丑般表演,除了一些别有用心的吆喝,更多的是不屑和叹息,为世人所不齿,更谈不上争议。
如果一定要把书法的实用性与艺术性分离开来,无非就是写字与书法区别罢了。如果仅仅为了把字写得规范美观一些,其实与艺术无关,但是终究也是追求书写的法则,称其为“实用类书法”似乎也未尝不可。
但是真正的书法艺术远不是把字写得规范美观这么简单,除了书写法则这个必备的基础,更需要文字学、文学、历史等丰富的文化底蕴。这就是为什么“写字匠”很多,而真正的书法家并不多见的原因。现在所谓的“大师”遍地开花,无非是自欺欺人罢了。
其他网友回答:简单明了的说:书法就是写出好看的字并且这些字符合古代书法家写字的法则。艺术书法就是在这个基础上个性化发挥。完毕。(大家常见的所谓艺术书法大多脱离了书法基础,最多叫做艺术字体不能妄称艺术书法)
其他网友回答:实用书法的标准应该是点画和字形达到传统共性标准就可以了;谈到艺术,就要讲求变化。因为艺术的生命就是变化。汉字的点画都是由起行收三个动作组成,而起行收之起的角度不同决定点画不同。作为汉字,相同点画并列起行收不同,相同汉字并列点画形体不同。所谓同画不同态,同字不同形,同列不同距,同行不同间,同墨不同色等等。凡此种变化万千,这些千变万化是建立在自然书写和随笔赋形的基础之上,而不是全部的人为安排。才可称得艺术书法。
所以实用书法的特点在于一成不变。比如古有馆阁体,今有电脑字。艺术书法特点是千变万化的,细观王羲之《乐毅论》、《黄庭经》,欧阳询《九成宫》颜真卿的《勤礼碑》、柳公权的《玄秘塔碑》、《神策军碑》等无不如此。
今人书美在以字破法,古人书美在以法结字。这是一成不变和千变万化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