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史上为什么总说“佛教中国化”?有什么根据吗?
滴滴
11-23
0

<2>佛教传入中国与中华文化的强烈对冲

佛教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据中国国史记载佛教是在东汉中期传入中国。另外有传说,汉明帝有一天晚上做梦,梦见西方有一座金人。于是第二天上朝的时候和他的大臣们谈起他的这个梦,不知是何意思。有大臣回答说:西方确有真人,而且有真经。于是汉明帝眼睛一亮,立刻委托派遣大臣到西域去请佛僧,并且白马驮经,最终到达洛阳,在这里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佛教寺院,这就是著名的白马寺。

印度是不叫寺院的,那中国为什么把佛教的佛堂叫“寺院”?因为汉代的时候外交部叫鸿胪寺,外交部部长叫鸿胪寺卿。这次的交际,相当于以此外交,是外交部官员请来最早的外国客人,寺相当于当年外交部招待馆,由此以后把佛教的佛院叫寺院。


从这个故事你能发现,虽然在记载上佛教是东汉中期汉明帝时期正式引入,但汉明帝做梦然后和他的大臣对话,大臣是知道西方有真经。那看来佛教早在汉明帝讨论之前就已经进入中国,否则他的大臣怎么能给他这样的建议呢?所以佛教进入中国应该比汉代中期还早一些。


佛教传入中国最开始一定不是后来你看到的这个面貌,一定是产生剧烈冲突的,他一个外来文化是不可能匹配和适合中国文化的,任何一个异质文化进来要跟这个文化没有任何区别,那也就证明这个文化没有任何特点,说明本身就是你的文化类型的一种,就不能被称作外来文化,我们之前讲过中国这篇封闭地貌只有两次文化入侵:第一次就是佛教的传入,第二次就是1840年之后的西学东渐。


所以原始佛教进入中国,必然也面临生存问题。比如佛教进入中国以后,出家者必须剃度,而中国人讲“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孝之始也”;佛教不允许结婚,叫“不邪淫”。而中国孝道文化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佛教不允许教徒跪拜,认为如果教徒要跪拜,只能跪拜佛陀。而中国人自古跪拜长者,跪拜皇帝,我们是个讲究务实的民族,我们讲究的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而佛教处处与之对立。这就是最早期佛教和中华文化的对冲。


因此佛教进入中国以后,它一定会发生某种程度的变形、变质、扭曲来适应中华文化的需求。佛教经中有《父母恩重难报经》,你若是了解印度的原始佛教,你一定知道这是中国人伪托的佛经。佛教在儒家、道教和传统国家—民族宗教(祖先信仰、天帝崇拜)的三方打压下,佛教为了求存,不得不变质增加“五戒,十善”来成为因果报应轮回的根据之一,这个是极具代表性的,其实更改的还有非常多的。


你可能会问一个问题,那这还算不算是佛教呢?或者说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宗教一定是拔高到让人不得不敬畏的程度,这是最早期,同时宗教也得不得不降低到以至于庸俗,这样才能传播。这是必然的,也是宗教内部为什么会有派别对立的原因。


变质化和分派别的最主要原因还不只是为了适应咱们这里做改变,而是太深奥,没有人看得懂,因为这个文化不属于自己这边生发的,处处是不匹配的,没有人能找得到类似的参照去作类比理解,这就是我们前面说的很多翻译的词最后发现不对,意思完全不一样,最后不得不又用梵语音译过来。


如中国的“悟”和梵语中的“菩提”意思不一样,他们指的是觉悟了的意思,所谓:达成正觉者即为佛,不过这个觉不是觉悟的意思,中国词汇中没有这个和这个词的相近意思,我们这边的觉悟是指经世致用的成功,所以和佛教是背反的,“智慧”和“般若”的意思不一样,我们的“智慧”是一个人如何会钻营会为人处世,而梵语的“智慧”不是这个意思,所以我们这边翻译叫“译音不译意”。各领域学者各自有自己的理解,这是造成分派的一个原因。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之前讲到传统国家宗教的祭司阶级成为国家政权的掌控者这一段的时候,我们说神庙的那些人收到的财富越来越多,最终成为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中心,于是城市建立起了。


佛教在中国弥漫开以后,佛寺、佛院处处发生,善男信女大量进入寺院修佛,这个修佛的过程就使得很多信众把自己的财产土地都贡献给佛门,贡献给寺院。于是寺院就有了大量的教产。


南北朝时候的梁武帝特别著名的一个人。菩提达摩最初到中国就见到梁武帝,梁武帝虽然好佛,却跟达摩交谈不洽。所以达摩最后从岭南漂江来到少林寺。梁武帝想修佛可他是皇帝,这就很矛盾了,可是他比较任性,居然动不动就出家了。大臣看皇帝出家了成了问题,就有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拿国库里的钱把他从寺院里赎回来。但是刚赎回来他又出家了,反复三次。可见得多少钱?

梁武帝

举个例子,王安石可谓中国的著名文人和政治家。他晚年信佛,临死以前把他家的房产土地都将捐给了佛寺。大家想寺庙寺院有了大量的财产,财产大到什么程度?

北京有个潭柘寺建立在南北朝时代,最兴盛的时候,据记载,寺庙所具有的土地不仅占据北京西部的郊区,而且伸展到河北省乃至山西省。如此之大的教产,当然也就成了宗派得以被加固的原因。

(潭柘寺)

各宗派形成,各宗派维护自己的信念和理解,同时维护自己的教产。大家想佛教传入中国,如此轰动如此热潮,它曾经使得中国大量青壮劳动力出家信佛了,这样生产力就大大受到影响,并且他们都把土地捐出去了,使得中国农耕文明的大量土地进入寺院了。这就对中国正常农业经济生活和农业经济秩序带来重大干扰。再加上它在理念上跟中国文化完全融通,需要很长时间的折冲。所以从南北朝一直到晚唐,中国出现过三次灭佛事件——“三武灭佛”。


我们举个例子,孔子当初为什么累累如丧家之犬,因为他的那一套理论是讲究厚葬的,那个时候国家和居民的财富本就不多,这个和刚才说的土地和劳动力大量进入寺庙中一样的。《史记》中晏婴一段话说,“孔儒之流,崇丧遂哀,破产厚葬,不可以为俗。”

说孔子这人特别喜欢把丧葬文化做得很复杂,所谓崇丧,为了埋一个人把家都搞破产,所谓破产厚葬。那么国君想富国强兵怎么可以用这样的思想?


这是后来齐景公最终没有重用孔子的原因。这在战国时期哪个国君敢用他?还有就是孔学当年的一个重要对立面,就是墨家。墨子曾经提出儒家学说有四项足以丧天下。

  1. 此存乎王公大人有丧者,曰棺椁必重,葬埋必厚,衣衾必多,文绣必繁,丘陇必巨;
  2. 存乎匹夫贱人死者,殆竭家室;
  3. 乎诸侯死者,虚车府,然后金玉珠玑比乎身,纶组节约,车马藏乎圹,又必多为屋幕、鼎鼓、几梴、壶滥、戈剑、羽旄、齿革,寝而埋之,满意。若送从,
  4. 曰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   

处丧之法,将奈何哉?曰:哭泣不秩,声翁,缞绖垂涕,处倚庐,寝苫枕块;又相率强不食而为饥,薄衣而为寒。使面目陷陬,颜色黧黑,耳目不聪明,手足不劲强,不可用也。又曰:上士之操丧也,必扶而能起,杖而能行,以此共三年。若法若言,行若道,使王公大人行此则必不能蚤朝五官六府,辟草木,实仓廪。使农夫行此则必不能蚤出夜入,耕稼树艺。使百工行此,则必不能修舟车、为器皿矣。使妇人行此则必不能夙兴夜寐,纺绩织纴。细计厚葬,为多埋赋之财者也;计久丧,为久禁从事者也。财以成者,扶而埋之;后得生者,而久禁之。以此求富,此譬犹禁耕而求获也。富之说无可得焉。”


意思是说,儒家学说厚葬文化,棺材都要两层,一层棺一层椁,曾经的衣服和日常使用品都要陪葬。送死就像走到远方、远徙一样的复杂。一个埋葬的过程光哭泣就要三年,后辈没有人扶都站不起来,不给个拐杖都走不了路的程度才叫孝。送葬三年期间,守丧在坟墓旁搭个帐篷,然后“耳无闻,目无见”,什么事都干不成。


墨子讲“此足以丧天下”。这是墨子对孔子的激烈批评。那么佛教在当时的中国文化中的种种表现,在统治者眼中也是可怕的,至少是反感的,所以才会有灭佛运动。

这个过程就是佛教被中国化的一种过程,如果不改变就会被灭,为了求存,于是发生了佛教中国化。


另外,佛陀的神格化很多人误解是中国化的过程之一,其实不是,印度时期就开始了的

他圆寂时,也只是要求信徒们要遵奉和弘扬他所传的“佛法”。最初的信徒大体上也是把他敬奉为宗教真理的发现者和伟大的导师,就如同古代文人对待孔子的态度,是一种圣人的感觉。所谓:“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信众对佛陀的观念越来越神格化了。佛陀所谓的涅槃境界本来就是种超自然的神秘境界,在僧院的修行生活中,这种神秘性日益受到强调和夸张的描写。佛陀作为第一个达到涅槃境界的佛,当然也就逐渐成了超自然的神圣存在。


佛陀的神格化也是佛教传教活动的需要。由于对“佛法”的尊奉,虔诚的信徒们逐渐认为发现“法”或佛教真理的佛陀,乃是佛法显现为人的形貌,以便对世人进行教化。于是,释迦牟尼被称为“婆伽梵”(Bhagavat),“世尊”,即“主”、“法王”之意。

他不再是佛法的发现者,而是佛法的显现者。“佛陀就是法”。既然佛法常存,那么,佛陀的人灭便不是一般的死去,而是进人摩诃般涅槃,摩诃可以理解为“大智慧”,但是还是那句话,我们这里的大智慧和佛教里的大智慧不是一个意思,所以翻译的时候只音译不做解释,佛陀进人涅槃的状态。这样一来,他变成了不死不灭的存在。


为了传教,需要向声闻听众夸大佛陀的功德和品格,于是便编造出了大量的关于佛陀本生本行之类神话故事。这些本生故事基本上都是按照佛教的业报轮回、因果报应教义用“前世积修善行,今生得为佛陀”的概念和方法编写出来的。历史上的乔答摩·悉达多就这样变成了一个神话人物,最后又变成了真正的神。这就是佛陀被神化,佛教被神化的一个变质化过程。


早在吠陀时代,印度人就有关于作为救世主的转轮圣王的信仰。人们虽不知这位转轮圣王何时才能降临于世,但却相信他一定会出世,而且出世时将伴随有白象、白马等七种神迹作为象征,这一点和犹太教所谓的救世主“弥赛亚”也就是基督是一样的。

随着佛陀的超人化、神格化,在社会大众的心目中,他就是那个传统信仰中的转轮圣王。而且作为转轮圣王之象征的异象,也被用到佛陀身上。佛陀被描写成“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传说中的转轮圣王在登基之际,帝释天授以“轮宝”(即法的象征),圣王轮转“轮宝”打破四界恶魔,建立理想国家。


这个神话也移花接木转移到佛陀身上。他证悟的佛法被说成“法轮”,所以我们前几期节目用词是:佛陀初转法轮;他转动法轮与苦恶斗争,破除一切邪知邪见。


早期佛教主要讲个人成佛,达成正觉者即为佛,佛的神格化不太明显,后来佛被神格化,“佛性”泛存在世界上一切人和一切物中,神格化的神被认为是志在“普度众生”,而不是仅限于古代印度人或者某个特定的种族,这种佛性观念使得佛教超出了种族和地域的狭隘性。这是三大宗教走向世界性的宗教方面原因。


教本身是极具哲理性的宗教,传入中国后对中国哲学以及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的影响极大,隋唐时代佛教各宗,如天台宗、唯识宗、华严宗、还有中国人最偏爱的禅宗都构建了自己的佛理哲学。这不仅丰富了中国哲学的内容,也促进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宋代的程朱理学宋明的陆王心学(陆九渊、王阳明),以及清末民初的近代哲学(龚自珍、魏源、严复、谭嗣同、梁启超、章太炎、熊十力),都深受佛教哲学的影响。这可以算作是佛教的中国化在文化上的一种方式。

其他网友回答:

我找几张图片,简单说明这个问题。

原始的佛教,是无父无母无君无臣,离开尘世,折磨自己的肉体,追求一种精神的绝对超脱。这位印度巴巴的苦修者就是如此,把右手举起四十年不变,已经僵死。

中国的文化追求是一种现世务实的精神,活在当下,而不是脱离尘世“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些语言都表明中国文化的现世思想,而不是追求佛教的彼岸,是此岸,是活在当下。

儒学的入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家的修仙,是在尘世中修行然后成仙,···这些都与原始佛教的脱离尘世是不同的世界观,所以说佛教是中国化的佛教。

其他网友回答:

佛教中国化的过程和依据。

西汉时中国引进了佛教文化,标志就是白马寺,用白马驮着佛教经书来。为了纪念这个事件,建立了白马寺。中国化的过程分几个阶段:

一,照抄照搬阶段。汉代佛教。此期佛教刚传人中国,以佛经翻译、解说、介绍为主,翻译的主要是禅经和《般若经》。这时期,人们把佛教看成是黄老之学的同类,禅学被看作是学道成仙的方术之一,佛教是在与道教方士思想结合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

二,冲突与融合阶段,魏晋南北朝时代,玄学与佛教教规教仪的冲突与吸纳。中国文化是一种世俗的文化。中国人热爱的生活是四世同堂、男耕女织这样一种家族式的生活。而佛教的出家人,不姓自己的姓氏,取得一个法号姓释,这在儒家看来是“无父”;出家人见到皇帝不磕头,双手合十叫阿弥陀佛,儒家叫“无君”;无父无君则是禽兽。和尚还不能结婚生孩子,按照儒家的说法,“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所以,印度传来的佛教和中国的世俗文化有很大的冲突。此外,世俗里还有很多东西,例如做官发财,男欢女爱,信了佛教什么都没了。因为这些冲突,

三,创新发展阶段。隋唐时代,唐代建立了八个宗派。此期,是佛教的全盛时期,也是它中国化的时期。这时期翻译过来的佛教典籍已极为丰富,随着政治的统一 ,经济的发展,文化交流融合趋势的加强,佛教得到空前的发展,创立了不少新宗派。如天台宗、法相宗、华严宗、禅宗、三论宗、净土宗、律宗、密宗等。每一宗都有自己的理论和修持体系,师道相传,谨守不变。唐统治者(除唐武宗外)实行儒、佛、道三教并行政策,使佛教得以昌盛,同时促进了儒、佛、道的融合。封建统治者利用儒学治世、佛学治心、道教养身的不同功能,使其作用互补,以达到维护统治的目的。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摄取儒、道思想,不仅形成了中国化的佛教宗派,而且提出了一系列不同于印度佛教的理论。

俗话说"生得像父母,那是遗传,长得不像父母,那是基因变异",中国佛教,大体还是打着佛教旗号,沿着这条路在走,但内容上已吸收道家老庄思想精髓,特别是禅宗,佛教是借道家思想的锅,煮自己的饭。

四,历史变迁及淘汰阶段。宋元明清之后,佛教再也没有新的创新,而是与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再次融合,大力推行三教合一,佛教的独立性被削弱了,从佛教各宗的兴衰中我们可以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唐三藏剑立的法相宗由于教义高大尚,程序繁琐,只流行几十年就衰落了。净土宗最简单,只要口颂“阿弥陀佛”即可受到佛的庇佑,因此信徒最多。禅宗主张顿悟,简化程序,反对专门的念佛、拜佛、坐禅才是修禅,主张行走坐卧,劈柴做饭,都是修行,甚至呵佛骂祖,主张性净自悟,人人皆可以成佛,在日常生活中即可实现成佛理想。这种思想深受道家的自然主义、玄学家的得意妄言理论以及旷达放荡、自我逍遥的影响。佛教的几大宗派之中禅宗是最有中国特色和气质的一宗,深受历代知识分子的欢迎。

其他网友回答:

确实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文化剽窃进去,根据中国人的喜欢,重新解释。比如所谓禅宗,就是剽窃庄子哲学的产物。原始佛教是根据婆罗门的神话体系,反其道而行之的,根本没有天堂地狱,也没有轮回之说,这是在西域剽窃景教的。所以,无论它多么庞杂,看起来多么高深,一句话就能点出它的死穴,他的第一教义:诸法无常。既然无常,何来轮回?轮回就必然有不变的本体。搞笑吧!佛教就是门生意,一群人为了活下去发明的要饭宝典,却成就了最厉害的营销手段。

其他网友回答:

佛教中国化形成是有历史原因的,佛教由最初的外来宗教文化,到完全汉化经历了四百多年的历史风风雨雨而成,先从印度佛陀的形象服饰逐步演变为中国式的服装,佛陀在印度是不提倡塑像,僧人剃度戒律都是中国特色。印度佛教与中国世俗文化的冲突与融合过程,和中国统治文化的融合,吸收儒到两家思想创立中国汉地佛教八大宗派,成为中国主流宗教文化之一。

自西汉佛教文化进入中国,标志就是白马寺,用白马驮着佛教经书来。为了纪念这个事件,建立了白马寺。中国化的过程分几个阶段:

一,照抄照搬阶段。汉代佛教。此期佛教刚传人中国,以佛经翻译、解说、介绍为主,翻译的主要是禅经和《般若经》。这时期,人们把佛教看成是黄老之学的同类,禅学被看作是学道成仙的方术之一,佛教是在与道教方士思想结合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

二,冲突与融合佛教中国化改变阶段,魏晋南北朝时代,玄学与佛教教规教仪的冲突与吸纳。中国文化是一种世俗的文化。中国人热爱的生活是四世同堂、男耕女织这样一种家族式的生活。而佛教的出家人,不姓自己的姓氏,取得一个法号姓释,这在儒家看来是“无父”;出家人见到皇帝不磕头,双手合十叫阿弥陀佛,儒家叫“无君”;无父无君则是禽兽。和尚还不能结婚生孩子,按照儒家的说法,“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所以,印度传来的佛教和中国的世俗文化有很大的冲突。此外,世俗里还有很多东西,例如做官发财,男欢女爱,信了佛教什么都没了。因为有了这些冲突,佛家的发展壮大引起了士族地主的不满,挑战了皇家利益。便出现了第一次灭佛运动。

三,创新发展阶段。隋唐时代,唐代建立了八个宗派。此期,是佛教的全盛时期,也是它完全中国化的时期。这时期翻译过来的佛教典籍已极为丰富,随着政治的统一 ,经济的发展,文化交流融合趋势的加强,佛教得到空前的发展,创立了不少新宗派。如天台宗、法相宗、华严宗、禅宗、三论宗、净土宗、律宗、密宗等。每一宗都有自己的理论和修持体系,师道相传,谨守不变。唐统治者(除唐武宗外)实行儒、佛、道三教并行政策,使佛教得以昌盛,同时促进了儒、佛、道的融合。封建统治者利用儒学治世、佛学治心、道教养身的不同功能,使其作用互补,以达到维护统治的目的。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摄取儒、道思想,不仅形成了中国化的佛教宗派,而且提出了一系列不同于印度佛教的理论。

俗话说"生得像父母,那是遗传,长得不像父母,那是基因变异",中国佛教,大体还是打着佛教旗号,沿着这条路在走,但内容上已吸收道家老庄思想精髓,特别是禅宗,佛教是借道家思想的锅,煮自己的饭。

四,历史变迁及淘汰阶段。宋元明清之后,佛教再也没有新的创新,而是与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再次融合,大力推行三教合一,佛教的独立性被削弱了,从佛教各宗的兴衰中我们可以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唐三藏剑立的法相宗由于教义高大尚,程序繁琐,只流行几十年就衰落了。净土宗最简单,只要口颂“阿弥陀佛”即可受到佛的庇佑,因此信徒最多。禅宗主张顿悟,简化程序,反对专门的念佛、拜佛、坐禅才是修禅,主张行走坐卧,劈柴做饭,都是修行,甚至呵佛骂祖,主张性净自悟,人人皆可以成佛,在日常生活中即可实现成佛理想。这种思想深受道家的自然主义、玄学家的得意妄言理论以及旷达放荡、自我逍遥的影响。佛教的几大宗派之中禅宗是最有中国特色和气质的一宗,深受历代知识分子的欢迎。

其他网友回答:

佛教离开汉地文化,就无法传播了。觉悟,众生,红尘,布施,方丈,不二,法,道,德,功德无量,福报,修行,缘,等等等等,这些人们以为是佛教用语的词,其实都是汉地文化用语。真正佛教用语,只有般若波罗蜜这种印度文化音译词。

其他网友回答:

因为佛教已经传入中国两千多年经历过各个朝代皇帝的推崇所以汉传佛教已经是融合和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同时佛教的传入也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无论是艺术美术雕塑建筑戏曲音乐舞蹈习俗等方方面面无不或多或少被佛教影响,所以可以说佛教没有传入中国以前是纯粹的中国文化佛教传入中国两千多年以来中国文已经丰富多彩和佛教中国化同时中国佛教化了。这就是我丰富了你你容纳了我的彼此互惠融合的关系。也可以算是定数和缘分如果不是两千多年前的东汉皇帝夜梦金人请佛入汉可能中国文化也不会有今天的异彩纷呈丰富多彩同时也就不会产生汉传佛教这样的博大精深高深莫测的佛教哲学体系,所以佛教适合中国中国也离不开佛教这就是佛教中国化的体现。

其他网友回答:

印度的佛教,纯粹的的宗教是禁锢人的个性创造力的态度,中国人移植进是解决了中国儒教与道教不能解决所有通俗人的人生观的价置问题。

其他网友回答:

佛教起源于印度,西汉未年传入中国。我们的祖先是有智慧的,将中华文化融入了佛学,赋与了佛教新的生命,将它根植在华夏文明的沃土,使佛教焕发出勃勃生机。佛学经典,是印度人民智慧的结晶,中国先人高屋建邻,发展了印度佛学,被称为中国佛学。印度与中国一样,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兩大文明古国文化相互融合,碰撞,孕育出了有别于印度佛教,与中华文化相融的中国化佛教。在唐朝时,又传入曰本等东南亚国家,为佛教的传承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达摩心经》中,在论述修行法门中,提到了抽爻换象,将《易经》中的理论,用在佛家修行法门中,坎卦三爻之中,阳爻居中,上下为阴爻,离卦三爻之中,阴爻居中,上下为阴爻。离火燃上,坎水润下,坎离不相交,若返先天,坎离中爻互换,则变为乾坤二卦,后天返先天成矣。

相关内容

藏传佛教到底是佛教还是喇嘛...
藏传佛教到底是佛教还是喇嘛教?:藏传佛教当然也是佛教。只不过,藏传...
11-23
佛教信徒是如何看待善恶问题...
佛教信徒是如何看待善恶问题?与不信佛教的世间人一样的标准吗?:很荣...
11-23
历史上佛教和基督教同时来到...
历史上佛教和基督教同时来到中国,为什么在当时的情况下处境会不同?历...
11-23
佛家文化属佛教,道家文化属...
佛家文化属佛教,道家文化属道教,儒家文化是不是儒教?:佛家文化属佛...
11-23
你怎么看待道教与佛教?有什...
你怎么看待道教与佛教?有什么历史文化渊源?:道教与佛教看起来是两个...
11-23
孙悟空的斗战胜佛是个什么官...
孙悟空的斗战胜佛是个什么官,在佛教道教里厉害吗?:你以为斗战胜佛是...
11-23

热门资讯

2022梅雨季节是什么时间(今... 大家好,2022梅雨季节是什么时间,今年梅雨季节是几月份开始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有什么办法可以永久去除口臭(永... 大家好,小问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有什么办法可以永久去除口臭,永久除去口臭小窍门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
金句圣经名言(圣经箴言金句) 大家好,小问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金句圣经名言,圣经箴言金句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梦里花简谱双手(梦里花简谱) 大家好,小问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梦里花简谱双手,梦里花简谱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麦迪逊广场花园打架(麦迪逊广场... 大家好,小问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麦迪逊广场花园打架,麦迪逊广场花园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
支付宝卡通支付(支付宝卡通怎么... 大家好,小问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支付宝卡通支付,支付宝卡通怎么用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
荷花烟嘴中间绿色的是什么 吸烟... 荷花烟嘴中间的绿色是一根绿线,是烟的香线。这一根绿色的香线,可以提高过滤体系对烟气中有害成分的过滤程...
纪念日歌词陈慧琳(纪念日歌词) 大家好,纪念日歌词陈慧琳,纪念日歌词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很难说你承诺了什么。...
cf卡天空bug教学(cf卡空... 大家好,小问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cf卡天空bug教学,cf卡空教程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
去香港签证在哪里办理 如果要去香港之后准备去香港签证在哪里办理?准备港澳通行证去香港签证多少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去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