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右任生于1879年(光绪五年),卒于1964年,陕西三原人,原名伯循,号骚心,字右任,别署刘学裕,笔名神州旧主等。他1903年中举人,1906年赴日本加入同盟会。1924年当选为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1931年后长期任监察院院长。1964年在台湾病逝。于右任擅长书法。
于右任《草书辞斗口农场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于右任的书法有两个特点:一是笔力雄健,笔法丰富;二是骨干平正,稳中求险。他最初学书从赵孟頫入手,写得熟而肥,后专攻北碑。北朝碑刻书法多用棱角森挺的方笔,六朝写经墨迹中多见圆笔与隶法。于右任早期书法多用方笔,稍后渐用圆笔,再后来随着结体上的放逸纵恣,在用笔方面有了大幅度的改变。他融篆、隶、草、楷笔法于一炉,以中锋为主,综合运用折锋、断笔、顿挫、波磔,于圆润浑厚中多具波势,形成他的行楷作品独具的笔法特征。在结字方法上,于右任首先取法北魏碑刻文字严谨扁方的体势,建立了平正的骨干,然后放纵变化,似斜反正,以气贯、神足、结法奇险取胜。1927年前后,于右任开始研究草书,对草书进行收集和整理。到1940年,于右任开始对草书的创建完善阶段,“碑体草书”基本完成。1950年以后的于右任书法则为自然升华阶段。“碑体草书”的出现,可以说是于右任对清代碑学做出的最大贡献,也有人将于右任称为“草圣”。
于右任《行书七言联》(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其他网友回答:于右任老先生的书法,根植于魏碑参以隶书,朴实硬朗干净利落,雄强有力,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气势,真可谓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老先生是陕西人,从小读书刻苦,勤于练笔,写了一手好文章,编撰了标准草书的书籍,对于统一草书的书写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老先生还是一个美髯公,长长胡须迎风飘舞,恰似流动的草书笔画,和大画家张大千的美髯有一比,每个人长相各异书法风格亦有不同,有的人雄壮有力了,可能就缺少了清雅精美,启功老先生的书法秀美绝伦点画精妙力道内涵,但却缺少粗狂奔放老辣朴拙的味道,此事古难全,一个人能将一种书体写好,并且写出自己的面貌,已经很不容易了,于右任老先生一生清廉一生穷苦,一直担任国民党监察长,一生留下无数墨宝数量十分可观,凭借记忆,草草成文,若有错漏,敬请指正,谢谢!
其他网友回答:于右任老先生的书法简洁,干练,娴熟,是现代草书大家,不管别人怎么看,我是喜欢。
其他网友回答:小编曾经对于右任老先生的书法特点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并且转载过网上某位佚名老师关于于右任草书特点的文章,这篇文章对于老的草书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向读者展示了好多专业的性技法,小编从这篇文章中收益良多,但是这篇文章后面有一个评论却吸引了我的注意,洋洋洒洒七百六十个字,能够想象这位老人家拿着手机一个字一个字打出来的艰辛,我们一起来点评一下他的观点,小编一字未改的黏贴出来:
“如果抛开于佑任的那些所谓的名头,把他写的毛笔字字幅去掉落款署名再挂出去展示一下就知道,他的毛笔字究竟价值几何?作为书法的最低衡量标准(体、势、法、意),他所写的毛笔字有那样与书法沾上边了,就小编上传的草书作品来看,首先草书不等于胡写乱画,虽然草书很多偏旁部首归为一体(一个字体),但作为毛笔字来说每种字体都有他规范的运笔法则(起笔运笔收笔,出锋藏锋中锋侧锋…)每种字体的结字同样有每种字体的章法(左右结构如何结字,上下结构如何结字,全包围半包围……)结字章法,整篇布局章法有吗?结字成字之后字也得有势(平正、斜立、高立、斜卧、仰卧…)单字之势通篇之势有吗?意:诗有诗意,画有画意,作为书法作品当然得有笔意,王義之《兰亭集序》在微醺状态之下写就的,此作写出了书法的最高境界醉意,在他清醒之后就再也写不出那种笔意,否则你我今天见到的兰亭集序字幅就不是有挤字、添字、涂抹改字……的《兰亭序》了。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在心情悲愤之下同样写出了笔意悲意,文意与笔意相互结合浑然一体,号称天下第二行书岂是没有来由的?怀素的《自叙帖》狂草之下同样写出了他的笔意狂意,癫张狂素又岂是世人信口开河胡乱封就。纵观古今能真正称得上书法家的那个国学功底不深厚,那个不文彩非凡,哪个不以文立意以笔示意方为古今大家?当今之世中国十几亿人,练毛笔字的人何止亿万,那些名头一大堆,有的更是什么号称书法博士、博导什么的,更有一群号称国家什么什么书法协会各种头衔一大堆的,写出来的毛笔字在那里自封什么书法或书法作品什么的,在此弱弱的问一句:书法的门摸到没有?问一声那些自封书法家的人们:行、草、隶、篆、楷……,阁下以何种字体示意世人,能依其成家?以何文何意示之世人以其成名?用毛笔写写对联、写写唐诗宋词、写写名词成语、写写格言……,写点这些就想妄自成家?省省吧。“
小编认为,这位老者还有有很强的书法理论基础的,但是在有些观点上过于偏激。书法需要技法,但是高境界的书法作品会将这些有形的技法无形化,正所谓大道无形,于老的书法看着东倒西歪,但是流自然,看着非常的舒服,我能感受到美,但是以我目前的水平还不能具体说出到底为什么美。
网友们认为这位老人家评论的有道理吗?请评论区发表你的看法,文明讨论。
其他网友回答:于右任祖籍陕西三原县,是国内上个世纪大师级的书法家,“当代草圣”和“近代书圣”是后人对他中肯的评价。同时,他在文学(诗词)、教育等领域,也有突出成就。
鉴于在书法和文学领域有极高成就,连同是书法和文学大家的毛泽东,也很欣赏和仰慕,两人常在一起探讨书法和文学。
于右任作为陕西顶尖的文化名人,我平时对于右任关注较多,以我的理解和分析,他的书法最重要的特点就是:
刚柔并济,虚实相生,沉稳中见潇洒,平正中见奇崛。
无论是行草书,还是楷书,于右任都把魏碑作为基本骨架,真正做到了刚柔并济,刚如铁斧劈山,势大力沉,劲健雄壮,尤其是楷书,在浓郁的金石味中,又带有一些朴拙味道。
而他的行书,柔若祥云缭绕,飞洒灵动,气息十足,却又显得入纸三分,没有那种轻飘飘之感。
许多书法家写楷书时,结构、章法、笔法都不错,却容易陷入呆板、僵硬的套路,写出的楷书缺乏灵气。
写行书和草书时,给作品中灌注的气息够了,却笔力达不到要求,没有力透纸背的那种感觉,字体如浮在纸面,轻飘飘的。
于右任把刚和柔、轻和重、快和慢、虚和实,等等,这些对立的矛盾调和地恰到好处,让各种对立因素和谐互补,让作品焕发出不一样的生机,呈现出耐人寻味的艺术美感。
他书法中的刚,来自于他对魏碑的消化和重铸,他在魏碑的骨架上,把魏碑扁而方正的字体稍微变化了一些,变成体势稍微窄长的平正,并且,把字体稍微向右倾斜那么一点点,一下子让字体变活了。
柔则来自于把魏碑的方笔变为圆笔写出来,并且,把各种用笔方法相互交织在一起使用,同时,吸收历代书法大师的营养,借尸还魂,最终形成自己柔中带刚、沉稳中有逸宕的艺术风格。
其他网友回答:于右任先生的书法得力于魏碑。于右任早年临摹《龙门二十品》,天资既高,用力又勤,功力深厚。晚年专写怀素小草《千字文》,用笔由方入圆,劲力内敛,笔势飞跃,深得向背使转、抑扬顿挫之妙,为草书开拓出一个新局面。
关于于右任,有书法家认为,他虽然创立了标准草书社,但其草书不如其楷书和行书。
但的草书失于标准化。他有把草书简单化的倾向,只作表意的符号,而忘了书法更应该是表情的符号。后来学他的,只知依样画葫芦,不知其产化的由来。
他的魏体楷、行书,深得魏碑神髓,并用新的形式发扬光大了。赵之谦的魏碑已经很好了,但未达到于右任这种化境。
更多文章及作品点评,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其他网友回答:于右任先生的书法自成一个派系,魏碑与草书的结合,让汉字的结构草体更具有一种刚劲有力的风骨,取法怀素,融于碑文,是近代以来在书法艺术成就造诣深厚的书法大家,出版有标准草书千字文。
于右任先生的书法给现代书法学习爱好者提供了非常不错的学习资料,也给书法研究做出了很多贡献。
于右任先生是近代的草圣`.人品不用多讲.草书从汉至清代.各家的草法符号都规范.给后人们学习草书带来很多不变.也让欣赏者难认识.使得草了书乱象丛生.无法认同.在于左任先生的带领下.组织了草书规范团队.使得后人学习草书有了规范写法的可参照体.也使学习草书者少走了很多弯路.感谢于老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