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书较多,也看了一些剧集。读的书多是侦探推理类小说,比如刚刚读完紫金陈的《坏孩子》和《无证之罪》,还有前几天读完的郑执的《生吞》。
经常读我这简单日记的朋友知道,我一般都喜欢读名家名著。当然,前面说的那几本小说也是近几年比较火的小说,那作者也算是知名作家了。我说的名家名作是受村上春树影响,就是那些已经去世的作者,经过时间的洗礼,书籍依旧比较畅销,而且还是大家推崇的经典,那就是名家名著。
这样的选择没问题,因此之前我也读很多,比如村上春树一直比较推崇的一位作家雷蒙德钱德勒的书籍,那本《漫长的告别》就让我记忆深刻。我心中的铁汉形象,一直都是古龙小说中的铮铮铁骨侠客人物,比如傅红雪。读完《漫长的告别》,又多了一个马洛。
紫金陈的小说里也有一个探案高手,叫做严良,虽然我还没开始读下一本他的作品,但我想这位探案高手可能会像钱德勒小说中的马洛一样继续出现吧。
为什么开始读当红网络小说?还是觉得我作为一个公众号写手,也要了解一些大众口味吧。当然,这次读起来也不后悔,小说都很精彩。唯一觉得美中不足的就是作者有些刻意地让结尾更完整了。其实很多时候,结尾不一定就要非常清晰。比如《无罪之证》中,结尾没必要让写的太清楚了。写的太清楚,反而让人觉得不舒服。
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看法。
最近公众号运营不太顺利,关注人数持续减少,阅读量更是不乐观。那我就想着怎么着写一些让大家感兴趣的话题啊,于是就更多的读一些网上比较出名的书。不仅仅是这些出版了的好书,就连那些没出版,最近很火的女婿神级小说我也读了一些。
读着读着我忽然觉得,这类小说扔出的一个又一个的“包袱”,不就像游戏中出现的一个个的怪物吗?这类小说最终的结局是啥?一般都是“过五关斩六将”赢得美人归。
看《王国》,主人公如果想有所作为,那就要不断冲破丧尸的围困,砍掉一个个丧尸头颅。在这个过程中,他的思维方式,行动速度都在提升。这部剧集刺激在哪里?在于几乎不停顿的打丧尸。和游戏比较接近的是啥?就是不断地打怪升级啊。
那种神婿小说也是如此啊,一开始被人瞧不起,寄人篱下,低声下气的。后来遇到奇遇,或者是发现自己竟然是大家族的继承人,于是落魄公鸡一跃飞上梧桐树,成了凤凰。那还了得?当然,这个过程是有很多波折的,总要经受各种挫折,然后又有各种机缘巧合,这些挫折和不断地逢凶化吉,那不就是游戏中的打怪升级吗?
只是这个打怪升级需要的时间很短,记得樊登老师讲过一本书,就说这个打怪的话题,为啥游戏这个刺激,这么好玩?就是游戏设计者让你不大会儿就要遇到怪物,不断地打怪升级,多刺激。这个时间间隔樊登老师有个统计,好像是几十秒或者几秒,具体忘记了。
但你仔细琢磨下,我们的人生是不是也是这样呢?想想你刚毕业时候的青涩模样,变成现在的成熟稳重,是否也是经过了不断地“打怪升级”呢?
当然,这个过程不如游戏刺激,因为游戏中不断让你体验这个过程,用很快的速度完成你整个人生经历的挫折与进步。
人为什么喜欢游戏,而不喜欢现实呢?我觉得,现实中的打怪升级太慢了,完全比不上游戏中来的快速有效。想想我们升职一次要多久?想想我们得到一个奖励要多久?
忽然想起来,樊登来时讲的那个例子,说的是保险行业。谈及为啥保险行业的人们很多不发工资,却依旧一个个信心满满的去工作呢?樊登老师给出的答案是保险行业的奖励多,经常性的开会发奖。就连樊登老师第一次被邀出席会议,都得了一个知识渊博奖。很多人觉得这很可笑,可是如果这种可笑的奖项是颁给你的,你不觉得很有面子吗?
这是保险公司抓住了人性的一个点,喜欢被称赞,喜欢这种可以延迟的快乐。
现实生活中,这种奖励可不多。你往往会有这种感觉,自己努力了很久,却一直得不到认可。期望中的奖金没有得到,到来的却是罚款。期望中的升值没有来到,来的却是裁员。于是很多时候,人就开始自暴自弃,开始发牢骚,开始抱怨,甚至开始痴迷游戏。
其实游戏只是游戏设计者设计的人生缩短版,游戏中设置了更多的打怪升级。打怪的过程就像我们辛苦的努力,打怪成功就像我们顺利完成一项工作,升级就像我们升职加薪。看,是否一个道理?不同的是,游戏中打怪成功的几率高,而现实中“打怪”并不容易。很多人都是在“打怪”中失败,而放弃自己,甚至放逐自己了。
其实放弃的人没有想到,在整个人生来看,一次的得失,就如游戏中的一场失利差不多。只是游戏很快就可以启动程序重来,而人生,需要的是继续坚持,持续的努力,提升技能,等待下一个机会继续努力。
只有不断的坚持,才会有更多的能力和才华承托我们的情怀与梦想。所以呢,亲爱的朋友,眼前的挫折不算什么,打怪升级吧。
其他网友回答:打怪升级是实际存在的,但我们所面临的怪兽并不是实实在在的怪物,而是一个能力由量变积累到质变的变化过程,而其中存在的那个障碍就是所谓的怪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