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道损不足而补有余。”这话该如何理解?
滴滴
11-23
0

馆主来了,我是無月,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道损不足而补有余。”这句话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七十七章。

我们要结合全文来理解这句话。

第七十七章
[原文]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这段话,将天之道用张弓射箭来进行打比方,我在以前的文章中也说过,老子讲道理很喜欢打比方,这也说明老子总是在观察生活,观察自然,从中总结出那些宝贵的经验来分享给大家。

天之道,便是天道,也即是大自然,自然规律。在老子眼中,天道,就是最完美的规律。

译文:

天道,难道不像张弓射箭吗?举的高了便压低一些,瞄的低了便举高一些,弓弦拉太满了便减少一些力度,弓弦没拉满就增加一些力道。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这句话概括了天道的特性。

天道的特性就是“损有余而补不足”。

有多的就减少一些,不足的就补充一些,总是尽量均衡,这就是天道。

这里我也来打个比方,老子说过“上善若水”。水在老子眼里就是最接近“道”的一种事物。大家来看水,如果满了后继续注入,水就会溢出;水总是从高处往低处流,同一个容器中的水,总是会持平,不会一边高一边低。这就是“损有余而补不足”。

关于“上善若水”,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我之前的文章《“上善若水”是什么意思》。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前面都是说天道,到了这一句,老子话锋一转,说到了我们人类自己的身上。

人之道,是和天之道相反的。

人之道,便是人性,人的自然之道。

译文:

人性啊,却不是这样,人性是损减有所不足的那些人来奉养那些有富余的人。

什么意思?就是说人性的本质是巧取豪夺的,有所富余的人不会满足,仍然要去夺取那些本来已经有所不足的人。

人性贪婪啊,老子对人性看的透透的,一语道破之。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这句话我直接翻译了:

那么谁能用自己的富余来奉养天下(众生)呢,只有通晓天之道的圣人啊。

道者,指天之道,天道一直都是“有余以奉天下”的。但是此处更指通晓天之道的人,即老子在《道德经》中所反复提到的“圣人”。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这最后一句,老子解释了所谓的圣人的做法,其实也告诉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去弥补人之道的不足。

译文:

因此圣人这才有所作为而不占有,有所成就而不居功,圣人是不愿意显示自己的贤能。

老子是很务实的一个人,他主张一个人有所成就,有所作为后,不要仗着自己的功劳去获取过多的利益,更不要去占着那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虚名。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就是说的这样的道理。

你只要过分占有,就一定会和他人起争端,起冲突,最终你的所有都会被人夺走。想要不失去的最好办法,就是不要过分占有,你不去占有,就不会起争端,所有人也因此都没法跟你争。

多么睿智通达的智慧啊,拥有却最终失去,放弃却反而拥有。一个人能知道自己真正能拥有什么,会失去什么,这样的人已经看透了。

从古至今,在人类当中,都有很多的富人,在发家致富以后,会经常的做一些好事,想现如今的捐助希望工程、为家乡造桥修路之类的,其实都是在修补人道的不足。

一个人在得到的同时,要学会付出,学会去回报这个社会,这个世界,这样才能长久。

原创作品,请勿抄袭

無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其他网友回答:

“道”衍生万物,万物接受“道”的约束,并以“道”做为唯一标准,故曰“天之道”。

凡拒绝以“道”约束自身,而以好恶之心为导向的主观意志做为万物唯一标准,故曰“人之道”。

天道无亲,故损有余而补不足,保证万物的有差别存在。

人道爱恨,故损不足以奉有余,破坏万物的有差别存在。

以好恶之心为导向的主观意志对万物的有差别性伤害极大,它要么抹平万物的有差别性,要么扩大万物的有差别性,此两者皆是违反了万物是有差别存在的原则。

其他网友回答:

损有余而补不足与损不足而补有余是老子的治世观点!

老子的天道是损有余而补不足,老子认为人世间的规律应该是抑制有余,去补充不足!也就是抑制富有的去补充不足的。

老子人为的人道往往是损不足而补有余。世事经常用不足的去补偿有余的!

强的越补充越强,弱的越损越弱,所以强者恒强,弱者积弱,也社会矛盾越来越突出,弱者是多数的多数,而强者是少数的少数,无数的少数叠加就可能成为另一种强,所以,世事还是符合天道为佳!

其他网友回答:

<2>“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道损不足而补有余”,这句话是出自《道德经》第七十七章,不欲见贤之中的一篇道家智慧。

意思就是说:人间有法则,法则是不同的,常常剥夺不足的,供奉有余的,谁又能够将有余的不足,补给天下不足的呢?


这里是《道德经》中所说的“天之道”。

《道德经》的作者老子用的是一种比喻的手法,他把天之道比喻一个张开的一个弓箭,张开弓箭是为了抓捕猎物,但是要随着位置的移动去改变。

就好像追击一个猎物的时候,如果你要用弓箭射击这个猎物,那你就要瞄准,在瞄准的一个过程中,要随着猎物的移动而改变你的瞄准方向,高了要压低,低了要要抬高。

有多余的就要去减少,有不够的就要去填补,所以说这就是天之道的一个道理,是减少多余的而补充不足的。

但是接下来老子说的“人之道”和“天之道”却刚好相反。

人之道是容易损坏不足的,而奉承过满的,比如说古人就说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不均等,是混乱的一个根源。

其实因为这个原因,就存在着这样一个现象,那就是贫富不均,权力的不平等。

因为这些原因,又加上人性的缺点,造成了许多的趋炎附势。而且越是拥有的人越是容易得到,越是贫乏的人越是容易缺乏,这样的一种状态难以达到一种平衡,

当生活不平衡的时候,这个时代的问题也就出现了,当人与人之间不平衡的时候,人与人的矛盾也就出现了。

在这一篇章中《道德经》又说,遵守天之道的人懂得把自己多余的东西分享出来,奉献给那些贫穷的人。当到人与人之间的一个和谐平等,这样就能造成整个局面的一个安定,但是这样遵守道的规则的人非常少。

就如同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几个人能够做到自己拥有了,就舍去自己的物质去分享给那些缺乏的人呢,大部分人都是得到之后,还想得到更多。而平凡的人,没有机会获得,就会陷入越来越贫乏的一个恶性循环,这是两个极端,这也是两个不平衡的状态。

如果想要达到一种平衡,这必须遵守老子所说的天之道而不是人之道,人之道之中是存在着人性的弱点的,而天之道,更考虑的是一种平衡。

其他网友回答:

“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道损不足而补有余。”语出《道德经》第七十七章,原文是:“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以下分两个问题回答:

其一,“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这句话是从《道德经》第七十七章开头所表述的“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抽象出来的,意即宇宙大自然的规律,好像拉弓射箭一样,弦拉得太高就把它压低一些,压得太低就把它举高一些;用力过大就减弱一些,用力不足就增大一些。这就是“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的由来。把这个原理运用于人类社会,就像是福耀集团董事长曹德旺夫妇一样,拿出3亿金融资产(2010年基金为人民币35.49亿元),通过申请、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河仁慈善基金会,用于扶贫。其中截止2015年5月,累计开展公益慈善项目58个,公益支出总额4.8亿元人民币,捐赠遍及我国北京、福建、新疆、西藏等29个省区市及邻国尼泊尔,共开展44个教育助学、医疗救助、紧急灾害援助、基础民生工程援建、临时困难帮扶等多种形式的扶贫类项目。这种富者减少收入、用于扶贫济困的事例,就是体现“天之道”哲理——“损有余而补不足”。

    其二,为什么“人道损不足而补有余”,这指的是当时奴隶社会,奴隶主剥削奴隶,奴隶主富上加富,而奴隶穷上加穷,这种社会制度与“天之道”是相反的。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老子提出只有道者才能解决,这个“道”在这里,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共产主义,低级阶段就是我们现在这样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严正声明:

本回答内容属于“微道助您创造终生价值”的原创,不得抄袭。转载时,请注明本出处。



其他网友回答:

“天道损有余补不足,人道损不足而补有余”,出自哪里?什么意思?

出处: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七章中。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谁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此段话中,“天之道”与“人之道”中的“道”字,言及规律也,而“唯有道者”中的“道”字,可作道德讲。“有余”盈,“不足”亏。

释义:自然(天)的规律,是减损有余的来补充不足的,而人类的作法却不同,往往是减损贫穷不足的来供养富贵有余的。谁能让有余的来供奉天下呢?只有那些有德的人才能做到。

老子的言下之意,就是“人道”不如“天道”,但凡事皆有可能,能顺应“天道”者,视为有德之人。所谓圣人有为不恃己能,有成就不占功,原因在于他们(她们)不显己德也。

为什么会出现“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道损不足而补有余”?

所谓“天道”,即自然规律,是不随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现象虽说是变化无止境,但其整体的生态系统则是平衡的,例如动物界也是一物降一物的,不可能任其一物无限扩展的。

所谓“人道”,是一种行为习惯,它受制于思想支配,造成的结果就不会相同。当在面对自然困境时或许会抱团取暖,然而,一旦关乎到自身利益时则会反目成仇、欺穷削弱的。

老子及其弟子通过阅历世态和社会炎凉,赞扬了“天道”之柔美,贬低了“人道”之凄凉。所以,认为保天下百姓的平安者,唯“圣人”能有所作为,行“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圣人”做到了,那我们普通人又该如何理解“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道损不足而补有余”呢?

圣经《新约.马太福音》有一则寓言故事记载:从前,一位国王远行出门时昐咐三位仆人道:“给你们各人1锭银子去做生意吧,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

某日,国王回来了,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的1锭银子,我已赚了10锭。”于是,国王奖励他10座城邑;第二个仆人接着说:“主人,你交给我的1锭银子,我已赚了5锭。”于是,国王奖励他5座城邑。

而当第三位仆人小心地出:“主人,你交给我的1锭银子,我一直包在手帕里,怕丢失,一直来拿出来。”想不到国王夺回了他手帕里的1锭银子又赏给了第一位仆人。

从这则寓言里,不难发现一个“赢者通吃”现象,这就是“马太效应”。说白了就是“凡有的,还需加倍地给,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回来。”

其实,这种“人道损不足而补有余”不是没有道理的,有其积极的一面。人性不光是贪烂,还有其在利益驱别下的奋进,为了高回报,会不辞余力去拼博。失去了某些动力源,人性会趋之懒惰。

相对于和谐社会,这种“损弱补强”现象会有悖于“共同富裕”理念,但于“二八定律”却很类同。我们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就提倡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带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起来。

总之,“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道损不足而补有余”,都是规律或经验使然。社会是一个大家庭,治理所追求的是平衡之道,凡事有余和不足,但一切皆可调整,相拥于“中庸”之道!

(图片来源网络,违规即删)

其他网友回答:

在春秋战国的乱世中,老子意在借“天道”揭示“人道”,从而倡导“有道”。


这句话的后面还有一句“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在我看来,老子意在借“天道”揭示“人道”,从而倡导“有道”,单从字面看,我们看出“人道”不公,要打破这种不公,就需要“有道”之人站出,效法天道,从而实现“损有余而补不足”。

一、借“天道”揭示“人道”,突出“有道”

这句话分析的是关于“天道”和“人道”的哲学命题,出自《道德经》第七十七章,原文为:“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道则不然,损不足,奉有余”,可以解释为: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可是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要减少不足的,来奉献给有余的人。

理解老子说这句话,需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老子生活在一个政治社会大动荡的时代,诸侯争霸,民不聊生,社会贫富差距悬殊。老子关心人间疾苦,研究救世之学,以求拯救乱世。


我们可以看到,自然规律能够减少有余补给不足,使万物处于一个动态平衡,欣欣向荣的生态。我们人类反其道而行之,带来了社会的不公,所以,需要效仿和学习自然的规律,从而打破这种不公。要打破这种不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贤明之人站出来主持公道。虽然老子大声疾呼“有道之人”,但是他对当时的社会是悲观的,于是才会发出“孰能有余以奉天下”的叹息!

二、“道法自然”和“无为而治”

“道”是老子思想的核心范畴,不仅仅是“人道”、“天道”,在《道德经》中,“道”前后共出现72次,揭示了一种万物存在运行的普遍规律。正是这个“道”,把人的世界和物的世界联系起来,讲出了其中的原则和法则。

“道法自然”即“道性自然,无所法也”,是天道的最本质特征,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比较原始的平衡状态。换句话说,就是天道以自身为原则,自由不受约束。它呈现的是一种自然而然,不加造作的状态。这是在告诉我们,认识事物最好遵循事物的内在的自然规律,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最终,我们要达到的目的,更应该是一种和谐的共赢状态。

“无为而治”更多的是效法自然,要求一切都要顺其自然。就拿天子治理天下来说,就应该是顺应物性,因势利导,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人为干预,追求的是一种“我无为也, 而民自化; 我好静, 而民自正; 我无事, 而民自富; 我欲不欲, 而民自朴。”境界。

三、“天道”、“人道”对现代社会启示

老子这句话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方面,矛盾的双方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这就告诉我们,凡事都要适可而止,过犹不及,物极必反。比如说,生态上的滥砍滥伐,超过了自然的承载能力,导致沙漠化。因为树木保护好了能保持水土,保护差了就是沙漠化,这就是事物矛盾两方面,打破了它的平衡点就是导致矛盾的转化。这让我们认识到,人类并不是说可以无止境地从自然那里索取,有得到必定会有损失,这就是自然规律。

老子认为人道应该效法天道,即所谓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要达到一种“无为而治”的局面。社会一片和谐,官不扰民,人们安居乐业。但是真正的人道却截然相反,虽然老子感叹不会有人牺牲自己成全大众,但是,物极必反,社会总要向前发展,这种不公的规则终究会被打破。所以,如今的社会更多的是讲究和谐,讲究可持续发展,从而社会处于一种平衡稳定的状态。

“道家之学,实为诸家之纲领。诸家皆专明一节之用,道有则总揽其全。诸家皆其用,而道家则其本。”这是国学大师吕思勉对老子道家学说的评价,这体现了道家思想在诸子百家思想中的地位。老子从客观的角度揭示一切现象的起源和归宿,形成以“道”为核心的价值体系。这些丰富的思想遗产,不仅具有深远的学术价值,而且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参考资料:

老子《道德经》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其他网友回答:

“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道损不足而补有余。”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七十七章。要全面、完整、唯物地理解这句话,必须进入意境,不能断章取义,以偏概全: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老子在灌输道理的时候,擅长比喻:他在身体力行、体验生活,细致入微观察自然,洞悉社会感悟人生;得出了宝贵的经验后;总以打比方的浅显易懂的形式来分享给众人。

他认为:自然界中的天理, 与开弓射箭一样,举得太高便要压低一些,瞄准得低了呢?便抬高一些;弓弦拉得太满了力度要减弱,弓弦没拉满反而要增加一些力道。

“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供过于求的就要减少一些生产,供不应求的就增加生产以进行补充!总之要尽量均衡,均衡非平均,老子是睿智的,他认为顺应自然、遵从规律,就是天道!

而“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至于人类社会:恰恰相反,损减贫穷的人来供养富余的人! 他认为人性的本质是欺软怕硬、巧取豪夺;占有财富者永不满足,仍然要处心积虑地去夺取那些本来就穷困潦倒人的利益;贪婪是人的本性,老子一针见血,他质疑:谁能用自己的富余来奉养天下黎民百姓呢?只有通晓天之道的人,即老子反复提到的“圣人”。

所谓圣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从容淡定,不居功自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会本着自己的业绩去获取过多的利益,更不会沽名钓誉、颐指气使、穷凶极恶,圣人是有担当与使命的人,有悲天悯人的情怀,能力挽狂澜,救人民于水火。

其他网友回答:

两种道德标准,儒家道德取不足俸有余,人道也。用道德约束下,不约束上,好東西俸上,帝王将相就不守他的道德标准,无恶不作享特权。
道家道德主張守弱,为弱势百姓服务,圣人不特殊以心身为民长治久安。减负损有余朴不足。
素抱朴,朴虽小莫能臣之,朴散成器。玄玄之又玄,损之又损,抱一生发之气。实际上道德经,也是查迹象观气数或旺或尽的预测学。


其他网友回答:

<2>天道,自然界的发展规律。追求的是万物协调,和谐共存。从未偏袒于任何一方,只要是过度消耗就会遭到压制,限制,甚至是毁灭重启。

看下恐龙的灭绝,就知道没有永远的霸主,任何个体只是一段插曲而已。

正因为是和谐发展,都得服从损有余而补不足的基础。

我们现在科技再怎么进步,面对强大的自然灾害,也是望尘莫及。也得服从自然法则,不得不走保护环境和物种多样化,走可持续发展路线。

人道,人们为了自己的生存和欲望所制定的法则。

因为,人类社会在不断前进,思想觉悟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冲突矛盾再所难免,思想难免不完善,欲望更易膨胀,享受更易无度,思想难免出现堕落等。

人道只能是在不断修正,损有余而补不足的缺陷上完善。也只有这样,才能适应自然法则,取得长足稳健的发展。

人类是大自然的宠儿,同时也是破坏者。唯有清除不良的行径,走和谐共存之道,才是人类的唯一出路。

认可记得关注呦!

相关内容

给情人道歉认错挽回信
给情人道歉认错挽回信,1、时光在流逝,感情在淡泊。我们常常认为会和...
04-03
抖音怎么收藏别人道具
       大家好,我是小编,上述问题将由我为大家进行解答。 抖...
03-07
《天道》中,丁元英说:“言...
《天道》中,丁元英说:“言语道断,一说就错。”是什么意思?:道,即...
11-23
浅谈您对“天道”这部电视剧...
浅谈您对“天道”这部电视剧的小结?“天道”一部评价极高的国产剧,由...
11-23
《天道》中说“修行勿取真经...
《天道》中说“修行勿取真经”,为什么?:修行这个概念首先要搞明白,...
11-23
有人说现在的社会,自己没能...
有人说现在的社会,自己没能力就不要结婚,如果结了婚会害女方和孩子。...
11-23

热门资讯

2022梅雨季节是什么时间(今... 大家好,2022梅雨季节是什么时间,今年梅雨季节是几月份开始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有什么办法可以永久去除口臭(永... 大家好,小问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有什么办法可以永久去除口臭,永久除去口臭小窍门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
金句圣经名言(圣经箴言金句) 大家好,小问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金句圣经名言,圣经箴言金句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梦里花简谱双手(梦里花简谱) 大家好,小问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梦里花简谱双手,梦里花简谱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麦迪逊广场花园打架(麦迪逊广场... 大家好,小问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麦迪逊广场花园打架,麦迪逊广场花园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
支付宝卡通支付(支付宝卡通怎么... 大家好,小问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支付宝卡通支付,支付宝卡通怎么用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
荷花烟嘴中间绿色的是什么 吸烟... 荷花烟嘴中间的绿色是一根绿线,是烟的香线。这一根绿色的香线,可以提高过滤体系对烟气中有害成分的过滤程...
纪念日歌词陈慧琳(纪念日歌词) 大家好,纪念日歌词陈慧琳,纪念日歌词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很难说你承诺了什么。...
世界上最小的比基尼,只是一根绳... 在海滩,随处可见的比基尼美女,堪称男士们的福利,但如果穿的是世界最小比基尼,不知道你会怎么想呢?不过...
cf卡天空bug教学(cf卡空... 大家好,小问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cf卡天空bug教学,cf卡空教程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