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毕竟是一部三国历史演义小说,一般被后人公认为是七分史实,三分虚构。但《三国演义》对赤壁之战的虚构占了很大的成分,因为《三国志》等三国史料对赤壁之战记述得仅有了了几笔,大部分故事情节都是罗贯中虚构出来的,像群英会蒋干中计、周瑜打黄盖的苦肉计、草船借箭、借东风等等脍炙人口的故事,都是罗贯中虚构的,但它们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让人们读了也很乐于接受。至于这些故事的真实性,我们也是很难辨别的,毕竟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与曹操的军队对峙了那么长的时间,肯定在对峙和战斗的过程中发生了很多事情,但三国史料对赤壁之战记载得太简单了,就那么了了几句,给人们留下了很多的空白。因此诸葛亮草船借箭在历史上真的存在吗?这个问题真的很难回答。
不过现在经过熟研三国史料的专家们的考证点拨,一致认定诸葛亮草船借箭是子虚乌有的事,其实是东吴孙权的杰作,只是后来罗贯中将其生搬硬套给了赤壁之战中的诸葛亮,以显其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的神奇形象。专家们说,据三国有关史料,孙权在濡须与曹操对峙,一天孙权亲坐一只大船深入曹军营寨,又是打鼓又是鸣金,奏起悦耳的歌声,曹操不敢冒进,只是让曹军用箭射,一时箭射如雨。不久船身向箭射的一方倾斜,孙权就让士兵调转船身,让另一方受箭。当船身恢复平稳后,孙权吹打着乐器音乐,慢慢退出了曹操营寨。曹操为此还留下了“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名言。对于这件事,陈寿《三国志》上没有记载,只是南朝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引载的《吴历》和《魏略》中略有所述。《吴历》中说孙权乘轻舟入曹营观看曹军水寨,曹操禁止手下攻击孙权舟船,直到孙权奏着凯歌离去,才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而《魏略》却说孙权乘大船入曹营,曹军放箭,演绎出草船借箭的场景。两个版本两种情况,谁又能说,孙权的草船借箭是真实存在的呢?赤壁之战的具体场景已不可考,《三国志》记载得太简单,至今赤壁之战的古战场究竟发生在哪里,专家们尚慭慭然,莫终一是。诸葛亮精于周易八卦,当时孙刘联军究竟如何对抗曹军,其情形真的很难复原,当时究竟有没有诸葛亮、周瑜斗志斗勇,已不可考,草船借箭之事有没有发生,也很难猜测。史料上没有记载,不代表该事没有发生,史料上记载的正确与否,也很值得商榷。
因此,要考证诸葛亮草船借箭的真伪性,也只能寄希望于那些能穿越到三国时代的专家们了。
谢邀请:在历史上真的有,看风向古人是有的,是多的,只不过没有勇罢了。
古代百分八九十利用天象,梦象打江山过日子,他们有道其中,犹为凡人也是道人,他们没有别个选择,也没有现在娱乐,只认观天望日,山中隐居为快,长此以久也就了结果,晓知风云变幻,世态炎凉。
这也是老天爷护佑一国他方的变术,不然国将不国,家将不家了,世界将变成黑暗,浑浊。
不然就是作者编的。
其他网友回答:诗曰:一天大雾满长江,远近难分水渺茫。骤雨飞蝗来战船,孔明今日伏周郎。
说的是建安十三年冬,赤壁。诸葛亮草船借箭十余万枝,周瑜大惊,慨然叹曰: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
公瑾叹早也!史记:建安十八年正月,曹操军攻濡须,孙权军与相拒月余。
孙权数挑战,曹操坚守不出。权乃乘大船来观曹军,从濡须口入曹军。行五六里,回还作鼓吹。操使弓弩乱发,箭著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
曹操望孙权军,叹其齐肃,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权为笺与操,说:春水方生,公宜速去。别纸言:足下不死,孤不得安。操语诸将曰:孙权不欺孤。乃撤军还。
后人有诗曰:魏吴争斗决雌雄,赤壁楼船一扫空。草船借箭出濡须,吴王曾此退曹公。
下一篇:孝敬老人要趁早,你怎么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