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说:人本善;荀子说:人本恶,最初的人性到底是善是恶?
滴滴
11-23
0

几千年以来,人们一直在讨论着善与恶的问题,人类一直在不断地分析自己,却始终无力改变自己。

关于人性的善与恶,两位道家给出了不一样的结论,综合分析,其实人是介于善与恶之间相互矛盾的并存。

婴儿出生的时候应该不知道什么是恶,所以人们都喜欢孩子的可爱,因为孩子的笑脸是纯真的柔和的,不含任何杂质的,虽然长大以后也会笑,但只是表情而已,那种表情太复杂,需要揣摩。

没有绝对的善,也没有绝对的恶,善与恶只是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下所产生出来的结果。

然而归根结底,善与恶源于人性的本质,那就是自私。

人是自私的产物,凡事都会以满足个人喜好为前提,维护利己,排斥异己,这就是生存之手段。

从大的方面来分析,人类为了维护和巩固自身的地位,国与国之间不惜动用大规模血腥的战争来强大自己,这就是弱肉强食,你死我活,丛林法则从古至今一直以来都存在着,而且愈演愈烈,对于兵器的研究,如何使杀戮更具威力,从未停止过,甚至逐步升级。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类都是彼此依赖的状态下共存着,恶到极致就是在毁灭人类自己。以其人之道 还治其人之身,从而导致恶性循环,以恶还恶。

我们一直都在讨论人性,其实人性最经不起推敲,不知道还好,知道了令人心寒,让人鄙夷。善良的人在叹息,恶人变本加厉。

也许,正因为善与恶的冲突才导致了人类的发展和进步,不可否认的是,人类的科技成果是进步了,但同时还需要与文明的同步,这种文明是要以构建整个社会的和谐为宗旨为核心,科学服务于人类,而不是毁灭异己,保存自己。

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发展,人类的文明程度与道德法制观念必须要同步,同享一片蓝天,同为苍生,同为地球生灵,祸福相依,有福共享,有难同当,我们要对所有的人类都寄予善良的愿望,不要看到恃强凌弱,没有欺凌;不要看到有人处于贫困;不要看到饥饿与寒冷,少一些犯罪,这一切都需要全人类以及全社会做出共同的努力。

人类代代繁衍,留点德运予子孙。

人类什么时候消灭了自私和巧取豪夺,做到人人平等,那才是善到了极致,也是所有善良人的福祉,更是人类的福祉。




其他网友回答:

人性到底是善是恶?看我答的如何?(原创)

世上有三种人,善人,恶人,中间人。

人是有化学元素组成,每个人的含量,都不一样。

没有纯粹的善人,也没有纯粹的恶人,善人和善人,恶人和恶人,都有差异,不可能一样样,所以就有一娘生九种。百姓其实是百性。

善人不一定光做好事,恶人也不一定光做坏事,毛主席说 “一个人做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贯地有益于广大群众,一贯地有益于青年,一贯地有益于革命。”

中间人跟着社会风气而行,社会正气旺,跟善人,邪气旺,跟坏人,他们总是鸭子过河随大群。

善人不管环境怎么样,总是善行,他们是白藕长在淤泥里,不染脏。

恶人,严打时,规规矩矩,一有机会就恶行,有的受教育,会重新做人,有的屡教不改,要提防。

在行为上,恶人以损人利己为特证,善人以不损人利己,甚至损己利人。

孟子说人本善,荀子说人本恶,只作依据讲。

他俩都认为,人会变,“挨好人出好人,挨着巫师会跳神。”主重教育修养。

其实这就是中间人的特证,孟母三迁,就是最好的说明。

这就是我的答巻,请网友阅读点评,批评指正。

其他网友回答:

人之初,性本善――《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恶,其善者伪也。――《荀子·性恶篇》

我认为,最初的人性并没有善恶之分。任何事情都是相对存在的。没有恶,体现不了善;没有善,又谈什么恶呢?片面的解读“性本善”和“性本恶”都是不对的。

何为善?何为恶?

我们可以把“善”理解为哲学和伦理等范畴的一个概念性观点,它能够给他人愉悦和友好的感觉。“善,德之建也。”――《国语·晋语》所以善是一种好的品德,以满足他人需求为标准的行为。自然而然,恶就是满足自己让别人不愉快的行为。

在所谓的人之初阶段,因为生存的本能,争夺生活资源的战争比比皆是。部落之间、人和动物之间都是如此。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大自然的规律。大自然的规律是善吗?是恶吗?

当人类产生了思想,有了道德观念,于是有了善恶之分。

无论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它都不是为了给人性下定义而存在的。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句话是告诉我们,因为环境和所受到的教育不一样会导致学识和品性有所差别。强调的是教育对人的作用。

荀子在阐述“性本恶”的观点之后,提出“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用此观之,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师长的指引让人明智善良。而后又继续阐述了没有教育和礼义的后果,

所以我认为,无论是“性本恶”还是“性本善”,它的目的都是一样的,都是强调教育对人的重要,而不是给人性定义。虽然表达方式不一样,但是内涵一样。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其他网友回答:

孟子和孔子是一丘之貉,伪君子。荀子揭穿人的本性,天理难容。

人性既不是善,也不是恶。善恶相存,善恶各半。有时善,有时恶。该善的时候善,该恶的时候恶……

中庸之道,是人的生存之道。怎么平衡,是人的处世技巧。融汇贯通,方圆结合,一分为二,左右开弓,和谐共存……

一言难尽。

其他网友回答:

三字经开篇就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因此孟子说人本善的观点是对的!

人刚出生时,并没有自已的思想意识,更别说是非观念了!善念观念及行为习惯的形成,是由于后天的生活环境、家庭教育、接触人群等多方面因素所造成的。

假设一个人生活在一个有信仰、讲诚信,法度严明,大家都循规蹈矩的社会环境中,接触的都是积极热忱,奉公守法的人群,接受过正统的家庭教育,那么人之善的本性就抑制了人之恶的本性。反之,人之恶的本性一旦占了上风,而成为社会主流的话,就应验了荀子所说的"人本恶"。

善恶之间,仅系一念!一念向善,一念为恶!

其他网友回答:

人的本性既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是善是恶要看周围环境,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样的道理。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应该宣扬人本善,这是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多相信人是与人为善的,这种心态下生活才可以更美好。如果我们的思想中只想着人本恶,那么就会处处防着别人,久而久之,人也就没有朋友了,那样会是一个非常悲催的事情。这应该就是为什么孟子和荀子同样的孔子的弟子,而在孔府中只有孟子的牌位去没有荀子的牌位的原因吧。


其他网友回答:

孟子与苟子说了相反定义上的人之初之善恶。本人认为《三字经》上所言"人之初,性本善"比较靠谱。一个小生命来到陌生的世上,他懂什么,就象一张白纸。后天的父母教育,以及老师的启蒙,和他自身的努力方向,三者起到了他今后究竞是善还是恶的推动力。

其他网友回答:

孟子说:人本善?荀子说:人本恶?说的都有理,善良与邪恶,都是一念之间!再善良的人,当求生存时?首先保护的是自己!再恶的人?遇到了自己最亲的人?也会变得善良!动物看到人好善良,喂它们吃饱喝足?还给它们盖棚子取暖?它们永远不知道人是为了自己享受?等它肥膘肉满了?就是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这就是人的恶!

其他网友回答:

<2>人之初性本中!

不知道这两位历史名家说的这两句话是从人什么年龄开始算起的,说的这个人本性初始是善还是恶,有没有一定的框框基础!

善与恶:

我们人类首先是人数众多的群体!群体生活范围必然牵扯着个体之间的相互利益!善与恶就是在最大维护个体权益上的一个界定尺度!一个个体危害别的个体的行为即是恶行!那不危害任何个体的行为是不是善呢?不好说!绝大多数人认为应该这是善恶之间的一个灰色地带!因为有些善恶结果是需要时间来显现的!还有就是对人类其他以外的生命体的问题!(对不是生命体的事物更没法说了)动物种类很多,但是人要食用其他动物的肉体来维持提升自己种类的生命体,这是恶还是善呢?也不好说!什么是善?对其他人类个体进行了一定的帮助行为或者善良行为肯定算善行!但善恶行为界限还是比较模糊的,最后的结论应该就是人类群体大多数个体共同的认同善恶,就是善恶的各自区域!其实善恶行为还有大小之分和多寡之分!

人之为:

人之初是从刚降临这个世界的时间算起,还是其他时间算起?人在小时候很长一段时间里,因为对群体社会融入不多,对其他个体行为实行较少,很难是说善和恶!一切没有太多显现,基本都是淘气!不懂事!孩子气!这样的鉴定!

只有到了一定的年龄,对其他社会个体接触到达一定程度之后,性格特征,行为施展,心态思想,才开始比较全面的显现出来!不算心内隐含的东西,只有这个个体做出了很多对其他个体更多的危害更大的损害行为,大家才会鉴定这个人是恶还是善!

还有世界万物的两面性特征,因为个体的认同度不同,有些行为是善还是恶,还是灰色地带的中,看法也不一定相同,也就是个体认同基线有差异!

人性特征源头:

我们说,每个人的个体特征都是没有完全相同的!但是给性格行为做出了一定的范畴规划,虽有弹性,但大致范围还是有的!

我认为一个人的本性特点来自三个方面:

第一父母性格特征遗传基因,这个是不可否认的,一个人的性格特点肯定是有父母基因组合、照搬、变异的现象出现的!但是一个人的内在特质也是丰富多彩和复杂的,再加上两性互相的影响和结合,孕育出来的就更加复杂多面,无法清晰看到,清楚基因遗传的是善还是恶!

第二人在自小长大生活的环境里成长,环境对其性格特点的形成,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作用。环境里个体融入,经历、接触、模仿、学习、思维、对比、追求……这些东西都造就了一个人将来的性格行为结果方向!

第三个体主观的思想变化,心灵变化,追求方向,学习认同……这些也是形成个体特点的一个方面!这个是复杂多变,难以了解和掌控的,主要为个体个性是怎么疯狂张扬或者内敛的!

群体鉴定:

人类社会是群体性的,群体利益必定要有最大的维护基本面!于是定制了很多的条条框框,不管是有形的法律法规还是无形的公德意识,必定是维护群体共性利益,共性认同,共性尺度的!这个还有整体管理,整体维护,整体导向的问题!总之人类社会是一个很复杂的群体与个体共存的意识形态!也是以共存为目的的!

人之初,性本中:

我为啥说人之初性本中呢?当然是有以下原因!第一人的善恶意识来源极其复杂,方面很多,不知道具体来源主体是怎么导向的!

第二人的善恶行为必须有显现行为才可以界定!并且这个界线是有很多宽窄度,很多模糊度的,只能最后以最大群体的共同认同度来鉴定!人之初还无法显现,也就无法准确鉴定!

第三人的善恶行为有一定范围的灰色地带,这个灰色地带都无法说清楚,更何况来源呢?所以说不管是孟子还是荀子,仔细推敲他们的这种定论也只是一种理想化的猜测!

第四人是非常复杂的高级动物,为善为恶有时就是一念之间,一私之念,一激动之为,一追求之想……太复杂了!而且人是在不停变化的,善恶互相可以转换!所以善恶只是后天人的一种行为!更无法说到人之初的本质去!

基于以上几点,给最复杂的人,受复杂的环境影响,主观的自我发展演变,在人之初给下一个定论,都颇有偏执的诱导,最中肯的还应该是人之初,性本中!

当然本人水平有限,更别提什么研究了,只是一个普通人自身的主观思想想法,对与不对都不敢说的,只是一种随意的诉说交流罢了!

(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借用)

其他网友回答:

谢邀。

关于人性的善恶论,我们已经争论了几千年了。孟子说,人性本善,荀子说,人性本恶。

无论人性是善还是恶,最重要的,我们是人,不是兽。

真正的人性,善一直存在,恶也一直存在。就是在最初,也是善与恶同时存在的。

小孩子的眼神清澈,天真无邪,人们就说,看看,善良而又友好的眼神,因此说,人性本善。

可是你不要忘了,此时小孩子的眼神叫做自然,不叫本善。这个年龄段,没有善,也没有恶。或者说,这个年龄段还无法分别出善与恶,也就无法表现出善与恶,只是自然地呈现。

有人说,那个人多善良,一辈子了,就没做过什么恶事。笔者想说,第一,没有给他一个人生的地位和环境,第二,心里存在的恶,只不过没有机会表现出来而已。

只要有机会,人性的各种可能,会全部表现出来。前一阵子,网上一直流传着蔡康永的那就话:那不是原谅了,那是算了。典型的没有机会报复,如果有机会报复,会说算了?

道德的存在,法律的存在,在保障着人们的行为规范。千万不要去试探人性,你一定会失望的。

人的一生,一直在善良与罪恶,人性与兽性中交织。我们要懂得,如何利用信念的力量,感情的力量,道德及法律的力量,去保持善良。

人生保持善良不易,关键的关键,还是心念动处。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管理好自己的心境,很重要。

一、孟子性善论

孔子的仁学体系,强调道德修养的自觉,克己复礼、为仁由己。孔子“仁”的终极依据是什么,或者说是什么来保证“仁”的可靠性与正当性。与之伴随的便是“克己复礼”“为仁由己”的“己”是什么样性质的“己”。人性论的探讨便是回答这样的问题。

在孟子之前,儒家之中已经有关于人性的讨论了。《孟子·告子上》中记录公都子引了两段论述:

或曰:性可以为 善,可以为不善;是故文武兴,则民好善;幽厉兴,则民好暴。 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是故以尧为君而有象,以瞽瞍为父而有舜,以纣为兄之子,且以为君,而有微子启、王子比干。

这两段中的“或曰”指的是谁,《孟子》书中没有说明,但东汉王充《论衡》中提到,说第一个“或曰”指的世硕,第二个“或曰”指的是宓子贱、漆雕开等。这都是孔门弟子。

第一个“或曰”认为,人性可以为善,也可以为不善。周文王、周武王之世,民好善。周幽王、周厉王之世,民就横暴。很显然,这种观点认为,人的善与不善,关键在于社会政治环境,在于君王的教化。人的善恶,要看是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什么样的君王当政。

第二个“或曰”,是对上面说法的反驳。尧是圣君,也有象这样的人。以瞽瞍这样恶毒的人为父,也有舜这样的儿子。所以人性善恶的根本不在于后天的社会环境与君王教化,而在于人的本性就有善有不善。有人天生善良,有人天生就恶。把人的善恶差别归于天生固有。

与上面两种人性论都是僵化的,与之相比,孟子的人性论就精致的多。

孟子的人性论,建立于一种"不忍人之心”的本心之上。突然看到一个小孩要落到井里,任何人都会立即生起一种惊骇而同情的心理,想要去救那小孩。这一瞬间产生的这种心理情感,就是“恻隐之心",这是人所共有之本心。这便是"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仁之端”不等于仁,而只是一个萌芽,还要扩充。"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燃,泉之始达”。

这里便有一个问题,就像今天很多人所批评的一样。我们承认“恻隐之心”是人之固有的本心。但孟子不能只拣好的说呀,各种食色欲望也是人固有的呀。你怎么把那些排除出人的本性,而只留好的呢。这是不能令人信服的。

这样的观点早在孟子时期,便有人提出来了,那个人叫告子。告子就认为"生之谓性”,人天生就具有各种欲望本能,这才是人的本性。告子的人性观有一个人尽皆知的表达:“食色性也"。当然,告子认为,这种人性欲望,只是一种生理本能,它是没有善恶的道德属性的。

孟子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人和禽兽的差别很少,就差那么一点点。人与禽兽相同者多,不同者少。“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告子所云的“食色”云云,孟子也承认,那是人所具有的,但那是人和禽兽相同的部分,是人和禽兽都具有的。所以,我们能把人和禽兽共同的部分称之为“人性”吗?不能。孟子便反驳告子的"生之谓性”,曰:“然则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与?”

孟子并不是只拣好的说,人的食色欲望等等,他都是承认的,但那是人与禽兽所相同的部分。孟子的性善论,是就人与禽兽不同之处而论的,是人之所以为人的特殊之处,是善的。告子的“生之谓性”,是把人与禽兽共有的部分当做了人性。是不足取的。

二、荀子性恶论

荀子的性恶论与告子的“生之谓性”类似,只不过告子认为"生之谓性"是一种生理本能,无所谓善恶,荀子则把它归之于恶。善是人为,是后起的,道德是对人性的改造。

荀子所谓人性,是生而即完成的性质,凡性者,天之就也。(《荀子·性恶》)“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荀子·正名》)“不事而自然谓之性。”(《荀子·正名》)

孟子所谓性善,最初只是个善端、是个萌芽,还要后天的"扩而充之”,那就不是一个完成的性,不是真正的人性。荀子认为,“扩而充之”,便是人为,是后天的,便不是真正的先天之性。善需要后天的学习而为善,恶则不需要后天人为学习,而是"不事而自然"的,所以荀子说孟子的性善论是不知"性伪之分”,恶才是人之本性。

对于人性当中所包含的食色欲望的部分,孟子和荀子都是承认的。也都致力于克服掉这部分而成就君子人格。只不过孟子主性善论,并不承认那部分为人性,而以人所固有的本心为依据,强调的是道德修养的自觉。荀子说人性恶,就把那部分当做人性,强调道德的后天改造。

于是荀子这里就产生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善的最终依据。孟子依于人之本心。荀子说来自后天的教化与改造。但后天的教化如何是善的呢?于是荀子继续论证,礼义出自圣人,由圣人担保其可能性与可靠性。礼法既由圣人所立,那圣人又从哪里来的呢?荀子于是认为人具有知觉某种理的能力,人皆可以为圣人,只要他知觉到这种理。

如果这种理来自于心,那还是归于孟子的性善论了。

如果这种理来自非人格化的自然之天,那就是道家所言之自然。

如果这种理来自人格化的天,便是墨家天志之类。

荀子对以上理论都是反对的。最终,荀子把理归于了一个外在权威--君。

荀子性恶论,于是使得外在的权威秩序取代了孟子性善论所持的内在道德秩序,由此而开出法家思想,亦是顺理成章了。

三、性善还是性恶

其实仅就中国思想史中的人性论而言,不仅有性善论、性恶论这两种,还有性无善恶,性超善恶,性三品以及宋明理学时期性情之分,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的二元人性论,以及“心统性情”,“性日生日成”等等诸说。这其中并没有一个确定的界说。

人性论的各种界说,其实是为了给经验世界中的具体人生理念提供某种依据。但人性本是属于形而上学的范畴,是不可知的。我们只能在经验世界中说一个人做了好事还是坏事,性格好还是坏,却不能就此得出人性是如何的。不同的人性论,指向的是不同的人生理念或主张,而不是一种客观的知识。

仅就孟子和荀子的人性论而言,我更认同孟子的人性论。

荀子所认为的人性恶的部分,孟子也承认人具有,只不过不承认那是人性罢了。

荀子强调的后天教化,孟子也是认同的,善端需要后天的扩充。

荀子认为人的善只能由后天的礼法制度来对人性进行约束才有可能。善的其本质不过是对规则的熟悉和习惯。这是我不大认同的。

孟子则认为人性中具有善端,人本具成为一个好人的种子。无论你实际行善还是作恶,在本然的意义上,你应该做一个好人。

相关内容

个人本学年岗位任务,完成情...
自我鉴定是个人在一个时期、一个年度、一个阶段对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生活...
05-30
灵活退休年龄是多少岁 灵活...
在显示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周围的人有的提早退休,有的延迟退休,对于这...
05-26
优质如何洞悉人性,满足他人...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只有你掌握了对方的心理,才能够事半功倍,今天小编...
04-25
耳朵看相:耳朵长的人性格及...
耳朵看相:耳朵长的人性格及运势
04-08
耳朵看相:耳朵高的人性格及...
耳朵看相:耳朵高的人性格及运势
04-08
耳朵看相:耳朵薄的人性格及...
耳朵看相:耳朵薄的人性格及运势
04-08

热门资讯

2022梅雨季节是什么时间(今... 大家好,2022梅雨季节是什么时间,今年梅雨季节是几月份开始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有什么办法可以永久去除口臭(永... 大家好,小问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有什么办法可以永久去除口臭,永久除去口臭小窍门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
金句圣经名言(圣经箴言金句) 大家好,小问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金句圣经名言,圣经箴言金句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梦里花简谱双手(梦里花简谱) 大家好,小问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梦里花简谱双手,梦里花简谱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麦迪逊广场花园打架(麦迪逊广场... 大家好,小问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麦迪逊广场花园打架,麦迪逊广场花园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
支付宝卡通支付(支付宝卡通怎么... 大家好,小问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支付宝卡通支付,支付宝卡通怎么用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
荷花烟嘴中间绿色的是什么 吸烟... 荷花烟嘴中间的绿色是一根绿线,是烟的香线。这一根绿色的香线,可以提高过滤体系对烟气中有害成分的过滤程...
纪念日歌词陈慧琳(纪念日歌词) 大家好,纪念日歌词陈慧琳,纪念日歌词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很难说你承诺了什么。...
cf卡天空bug教学(cf卡空... 大家好,小问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cf卡天空bug教学,cf卡空教程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
去香港签证在哪里办理 如果要去香港之后准备去香港签证在哪里办理?准备港澳通行证去香港签证多少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去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