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概念性错误:史学家只是记录历史,并不创造历史,朱棣夺权后是否改朝换代不是史学家说了算。
其他网友回答:我是鹏正!我来回答!我是喜欢军事和历史的小学弟鹏正。
(大明风华中的朱棣取得皇位)
为什么朱棣篡权以后,国号还叫明朝,因为朱棣是老朱家的人啊!朝代也是朱家的,所以根本就不需要改名字。就和现在热播的《大明风华》一样,朱家人争天下,其他人凑什么热闹,这就说明,这场政变属于他们自己的争斗而已,朱棣是朱元璋的儿子,朱棣是直系朱家人,而且建文帝是朱元璋的孙子,朱棣是建文帝的四叔,都是朱家至亲,所以不会存在改国号上的问题。
(大明风华中的朱棣追杀建文帝)
朱棣如果想改国号的话,除非他不认祖宗了,不认他爹了。那行,可是朱棣能这么做吗?所以,朱棣政变成功以后,毫无疑问还是继续沿用“明”之国号。而且,可能不了解古代帝王更替的规则,如果一个朝代被别人推翻的话,无论这个人多么贤德,都会在当时扣上一个“反贼和造反”的称号,虽然他们成大事的,不拘小节,但是毕竟也不好听。谁也不愿意听。所以,朱棣继续沿用明朝国号的一部分原因就是希望我是顺天即位的,虽然我发动政变,但是是天命所归的道理,堵住众人的悠悠之口。再说了朱家人争天下,谁当皇帝不是当?只要能让老百姓过好日子,就是好皇帝,管他是不是造反还是即位的,都无所谓。
(大明风华中的朱棣)
(以上配图均来源于网络 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其他网友回答:一个朝代之内,换了不同的皇帝,只是换了不同的年号或者徽号而已,但是国号是不会轻易乱换的,这涉及到法统问题。
朱棣本身是朱元璋为了巩固朱姓一统天下,采取的“众建宗亲,以藩王室",而封为燕王,就蕃到北平的。此外朱元璋把他20多个儿子全封了王就藩到了各地。
朱元璋的本意是希望这些朱姓诸王,藩卫嫡子朱标的一脉皇室的。为此他不允许这些王爷没事进京,让他们在封给他们的那些地方呆着,替大明镇守着边疆。
朱元璋死后,朱允炆在文官的建议下削藩,以防他们坐大,出现西汉时的“七国之乱”。朱棣在姚广孝的辅佐下,利用了朱元璋《皇明祖训》里的一个漏洞,“当朝内有奸臣,藩王可以带兵进京靖难。”
所以朱棣进京夺权所有合法的名义就是 “靖难”,因此史称“靖难之役”。朱棣夺权成功后,删除了建文的年号,直接把建文在位的四年,复称洪武35年。然后接着洪武35年,于次年改元永乐元年。
这样一来,朱棣就造成了他是继承朱元璋正统的既定事实。
试想一下,朱棣如果改明为燕,那就相当于他是在谋反推翻了明朝重新建立了一个燕朝。那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朱棣那就真的是谋反了,这就不是老朱家自己家里家务事了。
在《大明风华》里,朱棣对方孝儒说,这是我们老朱家的事,你一个外人掺合什么?这是“靖难之役”之所以成功的本质。
当然有人会说李渊也是杨广的表弟,夺了天下,为何改成唐朝就成功了呢?
这性质完全不一样,有些本质性的区别。首先,隋朝由于耗尽天下民力,已经不得人心了,继续称隋,适得其反;其次,隋朝灭亡在先,李渊并非从隋朝手里继承的国祚,而是自己和几个儿子一刀一枪打出来的,用自己的国号名正言顺。
——炒米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其他网友回答:我回答这个问题。
封建王朝是家天下,老子是皇帝,接班人就是儿子,国号是老子登基时起的,儿子当然要继承,家天下换不了,国号是延续的,不可更改的。朱元璋推翻了元,坐皇帝后改国号为明,朱棣是朱元璋的四儿,明朝的第三任皇帝,不用管朱棣的皇位是和平接班的,还是夺来抢来的,国家还是朱家的,并没被人家夺走,当然国号还是明。
国号是每个朝代马上皇帝封的,只要这家天下沒丢失,继任者是不能改国号的。历个朝代的国号并非史学家起的,国号与史学家无关。史学家的职责是实事求是的研究功史。
其他网友回答:我不知道那些批评提问者的作者是出于什么心理,但是至少我觉得这个问题问的很好。
首先要说一下,一个朝代的名称是当朝人确立的,但是名称前面加的方位区分词,不是当朝人定的,而是后人为了强调朝代的转折变迁或者方便研究才给加上的区分词。但是后人认为靖难之役前后,明朝在地理形态上没有大的变化,而且皇权的转移也是在朱氏家族内部完成的,大政方针上也没有特变明显的变化,依旧是朱明的统治风格。所以后人没有加以区分。再者,朱棣既没有改国号,也没有立即迁都,迁都北京是后来的事情。还有介于“北元”的叫法,如果说成“北明”,很容易让人误解成明朝的南方已经失守。更主要的是这种连贯性有利于后人对明史的研究,如果断开会显得很突兀。打个比方,唐朝的武周和安史之乱都可以算为一个节点,但是如果硬是把唐朝划分开,就会显得特别不完整。所以后人无论出于正统考虑还是出于方便研究历史考虑,都没有“北明”这个说法。
明朝朱棣,本与皇位无缘,通过靖难之役登上皇位,说好听点是夺权,说不好听一点是篡位,在当时来讲就是改朝换代的效果,为什么后世史学家还延续叫明朝,而不像往朝惯例样,添改个字,叫“北明”,甚至“后明”呢?
图为明朝版图。先言明一点,小编不是史学家,仅是一个历史爱好者,品品先贤,博博古今,按现在话说,喜欢摆摆龙门阵罢了,所以,下面的言论仅为小编的个人见解,各位看官可无限行使封驳权。一个朝代的定位和更迭,取之于国号,而国号的界定与延续取决于两点,皇统与疆域。
图为朱棣画像。大汉,分为刘邦建立的西汉和刘秀建立的东汉,这两人疆域一样,国号一样,都称之为“汉”,刘秀这条线往上捣鼓,刚好10代到刘邦,也算是刘邦后裔,但是俗话说八竿子打不着,出了五服就没关系了,所以就算刘秀是刘邦后裔,在皇统上,也就是在血脉上,两人是没有直接关系的,后世史学家为区分,作西汉和东汉之分。
晋朝,三国末期司马家几代人耕耘,终在司马炎手上建立“晋”,因为皇权之争引发八王之乱,继而引发五胡乱华,晋皇族司马睿南迁建立偏安政权,明确的讲,此时的皇统或血脉并未中断,但都城不在,疆域尽失,已非定鼎中原那个晋,所以史学家区分,作西晋和东晋之分。
明朝龙旗。综上所述,古代王朝,尽管有重复汉、魏、宋、齐、唐等国号,依据前属的两条杠杠,一是血统,二是疆域,很简单就能区分,大多是冒用国号,没血统关系,国号前加后、北、南等字眼。宋朝情况是一样的,尽管宋朝是中国古代唯一跨过300年大限的王朝,赵构是宋徽宗的亲儿子,皇统没问题,但都城不在,疆域有了变化,史学家也区分为“北宋”、“南宋”。
南京皇宫遗址。所以,本题的疑问,为什么朱棣夺权后史学家还是叫明朝,答案迎刃而解了,朱棣是朱元璋的亲儿子,在皇统上没问题,其次疆域上没变化,朱棣是在明都城南京登位的,朱棣也没改国号,只是弄了自己的年号,所有的变化都是在皇统允许的范围内发生的,所以朱棣是明朝的正统延续,是完全靠得住的。
其他网友回答:说起明朝皇帝朱棣很多人都诟病他抢夺了其侄子朱允炆的江山,虽说史实就是如此,可朱棣登上九五之位之后对明朝的贡献我们也是有目共睹的。
也许很多人会好奇明朝朱棣夺权后为什么之后史学家还是叫明朝,不改名字?
首先我们要知道朱棣本身就是朱元璋的第四子,当时被朱元璋封为藩王镇守北京,后来太子朱标因病去世,朱元璋为了明朝基业选择了朱允炆位皇太孙继承皇位。随着时间的推移朱元璋驾崩,朱允炆登基为帝,朱允炆急于削藩,致使朱棣以清君侧的名义发动靖难之役。
通过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所喊出的口号我们也可以得知,朱棣并不是反明朝江山而是清除皇帝身边的佞臣。在朱棣攻入京城之后,朱允炆下落不明,国不可一日无君,如此之下朱棣顺应天命即位称帝。
按照当时的表面现象是朱棣清除建文帝朱允炆身边的佞臣,因为清君侧才攻进京城,在皇帝下落不明的情况下才登基为帝的。当然我们都知道朱棣早就有称帝之心,朱棣虽然有心抢夺朱允炆的皇帝大位,但也要表现出自己称帝是局势所迫之下的无奈之举,并不是谋反得到的皇位。所以朱棣为了不落下谋反的口实自然要继续沿用明朝的国号,倘若一改名字朱棣也就坐实了谋反之举,对于朱棣统治和帝位都及其不利,这是朱棣不该国号的主要原因。
自古以来帝王都是以仁孝治理天下,明朝是朱元璋建立的基业,朱棣代替朱允炆登基为帝已经被世人所诟病,如果在改变明朝国号,那就是推翻了开国之君朱元璋的功绩,朱棣这么做的话,在世人眼中就属于不孝之举。
另外按照继承传统来说,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子,朱元璋在朱标去世之后立朱允炆为皇太孙朱棣明显就有不满,因为朱棣跟朱标一样都是朱元璋的子嗣只不过有嫡庶之分。朱允炆作为朱标之子,应该在朱标登基为帝之后,然后继承朱标皇帝大位,可朱允炆是直接继承了朱元璋的皇位,对于朱棣来说心有不甘。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登基为帝之后,对外宣称自己为马皇后所生,朱棣显然是在把自己变为嫡出,理所应当的继承皇位。
最后就是朱棣登基之后并没有更改明朝的国号,不管朱棣出于什么原因没有更改明朝的国号,朱棣都没有给明朝更改名字,难道史学家要不尊重历史强行更改名字吗。
综合以上我们不难看出,朱棣称帝可以说按照当时的礼法也是合理的,朱棣和朱元璋是一脉相承,也没有更改明朝的名字,自然史学家在朱棣称帝之后仍然称其为明朝。
其他网友回答:朱隶是元朝一个妃子根朱元章生的,传说中那个妃子是带肚子来的,他要是改了国号更是坐实了一个说法,就是由家事变成国事了,他得蠢到什么程度去把国号改了。
其他网友回答: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