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的君主立宪制本身进行的就不彻底,泰国国王依然掌控着国家与军队,尤其是泰国国王,在泰国民众心中依然是神一般的存在,这都在无形当中,让国王依然保留着至高无上的权利。泰国虽然在1932年就开始实施了君主立宪制,可是泰国的政府总理并没有因此而得到绝对的权利,而泰国的民主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我们从1932年到现在,泰国发生了近20次的军事政变,就可以看出泰国国王对于国家的控制。
(泰国国王哇集拉隆功)
泰国的国王与军队几乎就已经形成了一个利益的总体,他们属于国家的统治阶级,在泰国的政治角色当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但出现明显总理违背了泰国国王的利益,或者动摇了军队的利益,那么他们基本上面临的都是同样的命运,就是泰国的军事政变。而在泰国的民主化进程当中,显然军事政变让这样的过程都出现了夭折。反而是国王和军队获得了更高的权利,他们对利益的固守已无法让,有民众利益的总理染指。
比如最近的他信与英拉都是泰国民选政府的代表,然而他们在为泰国底层民众谋取利益的同时,却动摇了国王与军队的利益。这样他信与英拉的政府都被泰国军队所推翻,而的幕后的主使都是得到了泰国国王的支持。映泰国的利益蛋糕是有限的,也是相对固定的,一旦民选政府将利益分给更多底层民众,那么必然会让国王和军队的利益受损。那么发生军事政变就是改变这种状况的唯一途径,也是最快最直接的办法。
(泰国前总理英拉)
只不过是这样的结果就是泰国的君主立宪制基本是形同虚设,而掌握实权的依然是国王和军队。为了掩盖这样的事实,推翻英拉政府的军事领导人巴育,在经过5年的精心筹划,最终在2019年完成了由军政府转变为民选政府的过程。这也让泰国所谓的民选政府只是一个空壳,它代表的永远都是泰国国王和军队的利益。
(泰国总理巴育)
因此,泰国实质上已经失去了君主立宪制的内涵,只不过是做着表面上的民主而已。毕竟利益才是决定一切的永恒主题,而泰国的底层政党很难通过目前体制来达到政治诉求。通过泰国的这次选举,就已经看到了泰国是一个让底层政党根本就没有机会上台,即使他们拥有更广泛的支持。但是在制度上他们已经输了,泰国上议院的250个席位就是平衡底层政党在选举中的优势。而这些又都是国王和军方所设计的,那么何来公平可言,何来君主立宪制呢?(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他网友回答:泰国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制国家,王室介入政治并看风使舵的左右政局走向、怯懦军方、取悦贵族阶层,给外界印象更像是一个独裁体制国家,如代表广大贫民阶层的他信、英拉屡被王室打压、最终丢掉权利都说明了这一点。
泰王室为维持王室利益,根本不敢触碰握有枪杆子并会颠覆王室地位的军方,并与军方作利益交换而换取自己的苟且偷生,在泰国政局动荡之际,王室总是首先选择自保,把平民百姓利益拋之脑后。
只要泰国军方不出现具有现代民主意识的强硬派人物,王室还将以被尊崇和迷惑民众的政治与宗教偶像的地位长期存在。
其他网友回答:在上个月月初泰国国王发布了一道“皇家命令”,指示泰国陆军驻扎在曼谷的第一步兵团和第11步兵团将指挥系统转移至皇家安全指挥部。这份命令是援引泰国新宪法的第172条,允许在威胁国家安全和王室紧急情况下颁布皇家命令。这两支部队本来隶属于泰国第一军区,现在则将直接听命于泰王指挥,成为御林军,而且日常事务将由素提达往后负责。其实从泰国新宪法刚颁布的时候,外界都在议论,这是一部进一步强化王权的宪法,而且会使得国王可以直接掌控军队。由于在此之前泰国国王虽然身为三军的统帅,但是从宪法层面来看起只是一个象征意义,并不能实际掌握兵权。所以人们开始担心王权与军方融合,旨在恢复君主专制制度。
(泰王哇集拉隆功)
事实真的如此么?其实不然,王权与军队融合主要是为了恢复泰国各方政治力量的平衡。因为目前民粹泛滥,几乎全球各地都在抗议,而泰国本身在经历了2014年政变之后,巴育上台后实施高压政治,这样一来军方和民选政治势力以及民众之间的矛盾开始激化。在这种情况下,军方需要强化王室权威,向君主表示敬意来缓和矛盾,然而此时却发生一件比较尴尬的事情。德高望重的普密蓬国王在2016年突然病故,而他的继任者拉玛十世哇集拉隆功不但德行不如其父亲,而且还是个浪荡公子,没有什么威信。军方向新王表忠心,来强化国家凝聚力,而哇集拉隆功获得军方支持,来提升个人威信,双方各取所需,相得益彰。
(枢密院觐见泰王)
泰国的历史跟一些其他的半殖民地国家历史发展轨迹十分类似。在19世纪英法西方殖民者开始基本完成中南半岛的瓜分,泰国成了两者之间的缓冲地带。在这种情况下拉玛4四世蒙固开启改革,而拉玛五世朱拉隆功大帝更是将改革推向极致,大大推进了泰国的近代化进程。在君主改革过程中,军事无一例外会成为重中之重,这是形势所逼(英法殖民者无力威胁),也是巩固王权推动改革需要。泰国军队也率先完成了现代化改造,扩建陆军、组建海军,采用西方的操法、编制、军事制度,组建国防部、创立军校等。这使得泰国军方更有组织化,并且也为日后军人政治集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朱拉隆功大帝)
军方集团第一次发难,就成功推动泰国的近代化,大萧条之后1932年,泰王拉玛六世为了应对财政负担,决定缩减国防预算,要给军人降薪。由于早已经采用了固定薪资制度,这使得军方内部的进步派民党成员十分不满,他们遂发动了一场政变占领王宫,使得泰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然而这也为军人干政开了一个先河,在这之后军人集团在80多年的时间大大小小政变有20次,宪法也换了20部,无一例外都有军人参与。王室和军方的关系经历了大体三个阶段:
1957年沙立发动政变推翻民选政权,建立军人独裁开始到1973年他侬下台,在这16年的时间内完全是军方主导政治,泰王式微,只作为吉祥物一般存在。然而1973年的军方与民主派之间的大规模流血冲突结束了这个状态。
由于民主化运动的风起云涌,民怨沸起,泰王开始出面调节军方和民主派之间矛盾。最终军民两方妥协,自1976年到1992年这段时间,由代表军方的利益文官来组建政府,局势时好时坏,这一时期也泰王影响力最大,最为强势的时期。
1992年之后亲民主派开始主导大选,进而促成1996年宪法的诞生,这是最接近西方君主立宪制度的一部民主宪法。以他信为代表的民粹主义势力凭借这部宪法开始越发强势,君主和军方利益都受到了大的威胁,最终双方的走向合作,有了2006年和2014年两次政变。
(他信与英拉)
可以说目前的泰国王室与军方处于一种合作关系。因为在民选政治势力中,以民主党为代表的传统的精英阶层保守派由于先天不足,力量过于弱小,他们无法通过民主政治斗争来与代表广大社会底层的农民群体抗衡。泰国政治处于一种失衡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军方、王室、保守派三方走到一起,才促成了今天这个局面。
(泰国大选四方)
本文图片来自谷歌图片,感谢提供,欢迎大家批评指正留言点赞!
其他网友回答:<2>泰国王室(จักรี),又称之为“曼谷王朝”或者是“却克里王朝”,曼谷王朝的建立者是昭披耶却克里。1872年,昭披耶却克里杀掉达信,自立为王,被称之为拉玛一世,因迁都曼谷,才被称为“曼谷王朝”!
拉玛一世昭披耶却克里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他是郑信大帝封的王子,是郑信大帝的义子。因此,拉玛一世常常自称是郑信的儿子郑华。却克里王朝建立之初,因为向清朝纳贡,拉玛一世昭披耶却克里又清朝当时的皇帝册封为暹罗国王。昭披耶却克里在位期间,加强中央集权,却克里王朝弄成了一个“君主专制国家”,直到1932年,泰国才成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
所为“君主专制”,就是君王、帝王独掌大权,国王有无限的权利,国王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独断专行,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是最高统治者独自掌握政权的政治体制,是剥削阶级专政的一种形式。
所谓“君主立宪制(Constitutional monarchy)”,又被称为“有限君主制”,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君主的权利是有限的,和君主专制是相对的。君主立宪制的前提就是君主专制,然后再通过立法立宪,限制一部分君主的权利,树立人民主权。事实上,君主还是终生制,是世袭制。在当今社会中,各国的君主立宪制不尽相同,日本、英国、沙特、泰国等国家的都不一样,日本、英国的天皇、女王已经没有实权,就是一个摆设!
泰国由君主专制变成“君主立宪制”,是受到西方国家的影响,然而并不彻底,泰王是泰国的活神,是泰国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国会、内阁和法院虽然都有权利,但是任免权在国王的手里,国会的议员必须得到国王的任命,才能正式就职。从1932年到现在,泰国已经发生了20多次军事政变,这么多次军事政变,都是王室和民主政府之间的政治斗争,王室一直都在集权,让王室的军方代言人执政,掌握泰国的行政大权!
泰王已经控制了军政大权,就是泰国真正的统治者,就是君主专制,只不过披着“君主立宪制的外衣而已。泰国的总理巴育,不过就是泰王哇集拉隆功扶持的一个“傀儡”、“代理人”。为了稳固却克里王朝的江山,11月8日,泰王哇集拉隆功干了一件轰轰烈烈的大事,提出了“团结营”计划,针对泰国的老师和警察进行培训,培训跪拜礼,培训敬礼,然后让老师和警察传播泰国王室的文化,让泰国民众的跪拜礼和敬礼更加标准!
这些老师和警察不但要学习跪拜礼,还要学习王室的政策,学习王室的君主历史。接受培训的人认为,“国王推行的政策是在人民中建立团结的王室风格,一切都是为了人民的幸福和国家的安全。”他们认为,尊重君主是正确的,跪拜君主是对的!学习完成之后,他们就要去传播王室文化,让泰国的“君主立宪制”更加根深蒂固,永远以国王为尊! 其他网友回答:泰国的君主立宪制跟日本和英国等国的君主立宪制原本就存在很大的区别,日本天皇和英国女王是真的毫无一点实权,但是泰国国王却能够对政府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泰国的君主立宪制更准确的叫法或许应该是“半君主立宪制”。
(泰国王室)
目前的泰国王室始于1782年,由昭披耶却克里建立的曼谷王朝最初是一个君主专制国家,1932年泰国遭遇经济危机,泰国军队为了对抗国王裁军而发动军事政变解除了王室卫队的武装并且将泰国王室成员给抓了起来。控制住国内局势之后的军队给了正在华欣度假的泰国国王拉玛七世两个选择,要么立即退位,要么交出实权成立君主立宪制政府。在军方的逼迫之下,拉玛七世选择了保留王室,为此他还发表了一段著名的讲话:“为了使成立君主立宪制政府的过程尽可能柔和,我同意成为一个傀儡。”
(拉玛七世)
不过泰国在1932年虽然成立了君主立宪制政府,但是后来泰国国内又发生了一系列支持君主专制体制复辟的运动,而在与内阁频繁角力的过程当中,王室也是拥有了一部分实权。根据泰国宪法的规定,国王是武装部队的最高统帅,通过国会、内阁和法院行使权力,这跟英国和日本等真正的君主立宪制国家的宪法对于君主权力的规定是存在很大区别的。泰国王室在国内拥有很高的威望,国王可以通过自己的影响力左右泰国的军政事务,所以泰王是拥有一定实权的君主。
泰国军队在泰国的政治生态当中是半独立于国王和内阁之外的另一股重要政治力量,军队对泰国国王是比较忠诚的,尤其是在民选总理不具备军方背景的情况下,国王对总理的态度能够很大程度上决定军队跟政府之间的关系,如果国王不太喜欢总理,军方高层就有可能通过军事政变将总理赶下台,他信和英拉兄妹就是这样离开泰国的。不过泰国国王并不会过多干涉民选总理的事情,他也不会轻易去改变泰国大选的结果,也就是说泰国国王有权力,但他会尽量减少对政府事务的直接干涉。
(现任泰国国王拉玛十世)
既然泰国国王是军队的最高统帅,那国王也就没必要去寻求彻底掌控军队,况且泰国毕竟名义上仍然是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如果国王彻底掌握了军队并且控制了政府,这就等于是君主专制体制的复辟,而在这个时代君主专制体制的复辟显然是不合时宜的,泰国国王没必要去这样做。因此我们说泰国王室从来都不是形同虚设的,但是泰国国王也不会寻求完全掌控军队,目前半君主立宪制体制的维持最符合泰国王室的利益。
其他网友回答:泰国的君主立宪制和日本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实有很大不同。基本上介于沙特这种开明君主制度和英日的君主立宪制之间。
泰国宪法明确规定该国是君主立宪制,不过泰国军人和王室之间的关系要远比英国和日本的君主立宪制密切和深化得多,更像是沙特等海湾阿拉伯国家王室和军队的关系。
如果像英日武装力量不干预政治的话,军队和泰国王室关系再密切也无所谓。
(现任泰王拉玛十世)
恰恰相反,泰国军队就是能对泰国政局起到决定作用的力量之一,过去几十年发动了20多次军事政变,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所以这种政坛的实权派和王室走得近,当然不能说泰国王室是君主立宪制,对政治不闻不问,只是做好礼仪职务就行了。
因此,不要看泰国名义上制度是什么。这已经不是形同虚设的问题了,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实。
为什么泰国王室和军队关系这么密切?
主要是两个原因,一个是历史原因,一个是个人原因。
第一点,主要是二战后历史决定的。二战时泰国国内民主运动风起云涌,很多人公开打出了废黜王室的旗号。而战争的结果是泰国军事力量异常膨胀,占据了国家主导。
他们一度也对泰国老百姓追逐西方民主,反对国王制度比较支持,认为泰国应该成为一个共和国。以至于泰国国王一直在国外生活,一个理由是担心回国有生命安危。甚至王室的跪拜匍匐礼都被废除了。
后来军队看局势发展不太对,老百姓可能也会推翻军队的统治,于是开始和国王联合,试图保留王室的背景下来继续掌握权力。
于是泰国军头便以尊崇王室为借口,大力恢复了王室的信任度,迎回了泰王,恢复了匍匐跪拜礼,这种崇拜经过几十年的渲染,已经让如今的泰国老百姓对王室有特别深厚的感情和极为虔诚的尊重了。王室之所以愿意和军队走在一起,也当然是为了权力,否则确实可能在二战后被老百姓推翻。
他们彼此之间互相支持,造就了如今王室和军队之间密切的关系。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机构就是枢密院,几乎都是军队高层组成,是王室的最重要参谋和顾问机构之一。
以至于在前任泰王普密蓬任内的20多次军队政变,泰王都是支持的。
(泰国总理巴育跪拜普密蓬国王)
此外一个原因是普密蓬当政60多年,个人因素也是泰国军队支持的原因之一。国王当政这么久,和很多军队高层都非常熟悉,建立了个人感情。
甚至,王室和军队的感情已经不只是互相支持了,也有一定的亲情在里面,军队也确实认为普密蓬国王是一个明君,有资格和能力统治泰国,军队对他基本上是服气的。
所以军队支持泰国王室,王室支持军队,主要是以上两个主要原因。
其他网友回答:对军队的掌控程度,拉玛十世远不如九世王,今后泰国王室的走向,必然走向正常的“君主立宪”制:君主统而不治。
众所周知,普密蓬国王在位70年,他是个玩政治的高手,即位之初,正是二战结束前后的乱世,把持泰国政局几十年的军方处心积虑想要暗杀他,普密蓬还算大难不死,躲过了许多次暗杀,但一只眼睛永远的失明了,就在这样一种极其危险的处境中,普密蓬国王苦心经营二三十年,以超强的统治手腕,从强势的军队手里,一点一点地夺权,再加上国王特别长寿,等到一帮野心勃勃的老军头们在时光中凋谢,逐渐老去的普密蓬最终掌握了对军队的绝对话语权。
从冷战中后期开始,军方的高级将领们在普密蓬国王面前就已经老老实实了,国王在位七十年,德高望重,再加上无人能比的统治手腕,他就成了泰国神一般的存在,虽然泰国的政务是由一帮军人和政客在那操持,但泰国真正的定海神针是国王,他看似啥都不管,只会到处去民间视察,扮演亲民的形象,其实国内的局势都在他的掌控之下。
就这么一个说一不二的君主,经历了13次政变,当然这些政变必有国王的授意,但老百姓看起来这些将军司令们虽然牛气冲天,但在国王面前匍匐跪地乖的跟孙子似的,国王让他下台就下台了,那百姓们还不得把普密蓬尊的跟神一般敬仰。
客观地说,普密蓬能把泰国的君主立宪制打造成一个实权君主制,除了他的资历和能力,更离不开从二战结束、冷战40多年、冷战后20多年,在这70年的风云变幻中,普密蓬国王始终屹立不倒,带领泰国人民平安地度过了这70载春秋,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国际局势中始终扮演一个泰国最高仲裁者的权威角色,如今的泰国人几乎都是普密蓬看着长大或者是他们看着普密蓬长大的,经过70年的岁月洗礼,泰国国王和王室就拥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威。
但这一切,随着普密蓬国王的逝去,王室的权威性必然会陷于逐渐衰退的趋势,这个是无法改变的规律。
更要命的是,如今的十世王从立为王储开始,在40多年的岁月里,各种绯闻和花边新闻不断,诸如和几位前王妃的一些旧闻、丑闻,虽然因为“冒犯君主罪”,泰国民众不敢妄加议论,但对拉玛十世的好感度是很低的。
尤其是这2年,十世王加冕、立后立妃、废妃,拉玛十世把王室至高无上的神秘感在一把把撕碎,把他父王苦心经营的王室形象摧毁了很多。
十世王这么的不成器,让王室的权威在表面的至高无上中,实际在不断贬值。
普密蓬当年的威望和权威,已经67岁的拉玛十世根本难以达到和效仿,虽然,他还是可以继续选择和军队保持良好关系,但是时移世易,现在的时代远不是当年普密蓬的环境,他和军队的继续结盟显然很难让他继续掌握当年普密蓬拥有的权威和仲裁者的威信。
对于拉玛十世来说,最好的选择还是别再出什么绯闻了,好好安心做个吉祥物般存在的偶像国王就好了,一点一点培养自己的威望,并逐渐向正儿八经的君主立宪制过渡。
这样,王室可至少确保无忧矣。
其他网友回答:恐怕您对泰国的君主立宪制,或干脆说,对泰国和君主立宪制有很大的误解。
所谓君主立宪制,指既是君主国又有立宪,以及在立宪基础上设立的民意代表立法机构议会,和对议会而非对君主负责、但需要效忠于君主的责任内阁。
君主立宪制在全球范围内公认始于1215年英国“失地王约翰”时代的英国大宪章,为解决财政问题,英国国王约翰一世不得不向市民和工商阶层妥协,同意设立约束君权的宪章,以及代表市民权力的下院,而后英王为平衡市民权力,又设置了全部由王公贵族组成的上院,而内阁则只对下院负责。此后800年里,全球范围内的君主立宪政体,基本上都是这个框架模式。
大宪章
框架模式虽然相同,但君权和议会-内阁权的比重却大相径庭:“失地王”约翰是个弱势君主,因此在他的时代君权的确很弱,但此后斯图亚特时代尽管君宪体制大多数时候仍然存在,君权却极大强化,直到“光荣革命”,君权和议会-内阁权力的调整才最终成形,并形成今天西欧这种近乎虚君的军衔体制。
但在中东欧情况就两样了:沙俄、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奥匈、德国……先后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但沙俄的君主立宪制直到斯托雷平改革,都是君权强大、议会-内阁受制于沙皇,德国和罗马尼亚则是君权和议会-内阁都有一定实权,处于相互制衡博弈的状态,其余中东欧君主国家,在二战前、尤其一战前,基本处于“沙俄模式”和“罗马尼亚模式”之间,只是“水”和“面”的比例各不相同而已。
二战后欧美剩余的君主国先后向更成熟、更有吸引力的西欧君宪制模式过渡,但在欧美以外,许多实行君宪制的国家,却因为种种原因继续采取了君权大、宪权小的模式。
如由哈希姆家族建立的几个中东君主国,就都是这样的模式,至今仍然由这个家族当国王的约旦,立宪政体很成熟完整,议会和首相的权力也很稳固,但国王握有实权,且实际上军队更多是由国王来指挥的。
泰国的情况则还和约旦有些差异。
泰国的君主立宪改革,是由受到西方影响主动进行改革的拉玛五世(朱拉隆功大帝)推动的,由于改革开始时,泰国国内接受过西方教育的人非常少,且几乎都是王族、贵族成员,因此这个君主立宪改革是自上而下的。泰国军队本来就是受王室重重控制的,其元帅(泰国是世界上元帅最多的国家之一,哈哈)绝大多数是王族或有王族血统的军官。
泰国的君宪是拉玛五世自上而下搞起来的
二战期间泰国之所以一度跑到轴心国阵营中,就是因为部分军中寒门将领不满王权太重,希望效仿日本,搞一个名义上尊君实际上军人独大的政体,其核心人物銮披汶·颂堪,就是泰国为数不多没有王室血统的元帅。而泰国王室和大多数亲王室的将领随后发起“自由泰”运动推翻颂堪,却又并未赶尽杀绝,此举让泰国在战后未受任何追究,国王和军中亲王室的势力,其权力得到恢复和巩固,但二战前崛起的寒门将领也形成一个团体,并且继续发挥影响力。正因为这种格局,战后泰国一度军事政变频仍,但最后关头国王往往可以一句话定基调,这是因为泰国军方内部分为两派,但上层将领中仍然是亲王室派占优势所致。
泰国政治史上地位独特的颂堪
而平民构成的议会(下院,泰国历史上还曾空前绝后的设立过三院的议会),和在议会选举基础上形成的责任内阁,同样由亲王室政党和草根政党组成,且21世纪以来几乎无一例外是草根政党占据多数席位,从而和王权占大头的军方构成一种微妙的制约,这也是王室所乐意看见的。正因如此,每当代表草根政党的他信势力过大,军中亲王室的派系就会出来折腾,而军中势力过大时,就会出现组阁危机。
简单说,泰国王室和军方本就有极其密切的关系,军中存在一个庞大的亲王室集团(原本由刚刚去世不久的炳.廷素拉暖前总理为首),现任泰王相较乃父,对军方上层的控制力实际上是差很远的,他之所以频繁发声亮相,恰是因为这种“差很远”,以至于要迫不及待炫耀自己“和老爹一样行”,普密蓬国王在位时,经常是一个召见,一言不发就可以“秒平”一场气势汹汹军事政变的。
正因如此,并不存在“泰国君主立宪制被军人攘夺”的命题——君主立宪制有很多模式,泰国的模式就是现在这样的模式,军人和君主的地位和比重,原本就比大家所熟悉的当代英国君宪体制大得多(前面说了,其实历史上英国君宪体制也不是都和现在一样)
其他网友回答:泰国王室不是逐步控制了军队,而是一直以来就拥有着绝对的军事指挥权,泰国的武装力量都是为泰王服务。泰国虽然受西方国家影响进行了改革并建立了君主立宪制,但是泰国的君主立宪制始终无法像英国那样成熟。英国女王绝对没有任命和罢免首相的权力,但是泰王有;英国女王绝对没有修改议会决议的权力,但是泰王有。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泰国的政治结构与伊朗很相似,老百姓选出来的人当总统,处理内政外交等各项事务,总统之外还有一个最高领袖,能够直接否决总统的决议,也能够直接任命或罢免总统,但是大多时候不会主动干预政治,对于民众而言十分有威严,是高于政治领袖的精神领袖。这些特点就是泰国国王和伊朗最高领袖的共同点,所以说泰国与伊朗更像。
那么泰国的君主立宪制会不会最终变成形同虚设,这个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因为泰国的君主立宪制本来就不成熟、不完善。真正的君主立宪制本身就是与君主专制对立,是一种“君主权力有限”制度,诞生之初就是一种民主共和政体。但是泰国在改革过程中,高层仍然舍不得放弃手中的权利,于是在法律中保留了任命总统和修改议会决议的权力,实际上是保留了行政权和立法权。
王室拥有行政权和立法权,这还算是什么君主立宪制?泰国民众不过是沉浸在自己的民主世界中罢了,就拿他信和英拉来说,是老百姓选出来的总统,也确实维护了底层民众的利益。但是维护底层民众利益就意味着会损害权贵阶层的利益,所以王室不乐意了,就默许军方发动政变,因为王室和军方都是穿一条裤子的。不过好在泰国王室不主动干涉政治,除非认为利益受损或者权威受到挑战才会出面,这算是对君主立宪制政体最大的尊重。
其他网友回答:在18—20世纪时,当东南亚国家悉数沦为西方国家殖民地时,泰国居然奇迹般的躲过了这一劫。当然,这不能说明泰国人有多智慧,完全是殖民者之间相互妥协的结果成为英国和法国在东南亚势力范围之间的一个缓冲地带。
虽然没有被殖民,但是泰国也被西方的政治经济体制所感染,于1932年实现君主立宪制。所谓君主立宪制,那就是在政治上保留封建君主,可以世袭罔替。但是内政完全按照民主选举的模式进行,但是不能世袭罔替,最多是可以连任,国家大事一般都由内阁做主。
历史上实行君主立宪制相对成功的国家如英国、日本都是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进行了你死我活的斗争,自上而下的实现了君主立宪制。从这个意义上说,成功的君主立宪制政体是打出来的,不是谈出来的。
剩下的泰国、沙特阿拉伯这些所谓的君主立宪制政体则完全是西方国家一手扶植亦或是殖民势力之间妥协逼迫该国实行有利于自己利益的东西。换句话说,那就是泰国的君主立宪制既不是打出来也不是谈出来而是被西方国家根据自己的需求而设置出来的。在这个过程中,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势力之间的矛盾被掩盖,君主的一些本该被废除的特权被保留,内阁的本该拥有的权力被稀释。西方殖民势力在的时候,可以同时压着君主和内阁。他们一走,组织松散又没有多少民心的内阁自然斗不过财大气粗的王室。这就是为什么他信和英拉兄妹执政时都致力于改善民生,目的就是为了拉拢民心。
拿泰国来说,军队、财政原本该由内阁掌握的这些关乎国家命运的国之重器就在王室手中。时至今日,泰国虽然不是所有君主立宪制国家中最富的,但是其王室确是最富的。泰国军队虽然不是最强的,确是发动政变最多的,高达20次。他信和英拉的民生改革以失败告终,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侵犯了王室的利益,王室便利用军方发动军事政变将其赶下台。
然而时代在进步,民众的觉悟也在逐渐提高。他信和英拉虽然都流亡海外,然而他们任内实行的民生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众的思想解放。并且决定一国政治的终归是大势而不是一个人。比如从2010年开始的著名街头运动——“红黄之争”。以泰国北部农民和城市贫民阶层组成的“红杉军”就支持英拉,对抗王室、军方和贵族支持下的以城市中产阶层为主的“黄衫军”。
“红黄之争”的背景是2008年以来的经济危机加剧了泰国国内的社会矛盾,底层的呼声越来越高,威胁着王室和军方的利益。一开始,王室和军方还敢出手镇压,但是越到后来越谨慎。时任泰王普密蓬到了风烛残年、油尽灯枯的地步,对国家大事已经掌握不了多少了。普密蓬去世后,它的儿子哇集拉隆功即位,这么一个年近古稀的老花花公子自然也比他老子强不到哪里去。这也就意味着泰国王室正在走向衰微。王室衰微后,军方便孤掌难鸣。时下的泰国王室与军方的关系多少有点类似于二战前日本天皇和军部的关系,互为依托。天皇依靠军部拓展海外利益、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军部借用天皇的影响力不断拓展自家的利益。而内阁则是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王室和军方有一个式微,另一个便孤掌难鸣。
因此,时下的泰国君主立宪制虽说有些畸形,王室和军方掌控一切,但是从长远来看,未来内阁的作用还是会越来越大,君主立宪制绝不会形同虚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