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曰: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怎样理解?
滴滴
11-23
0

宠:就是宠爱或偏爱溺爱。

辱:指屈辱,羞辱,耻辱,侮辱等。

宠辱若惊:是指受宠说明你卑下,得到它所

以才惊恐;而一旦失去它,便是侮辱,你也

如丧考妣,也会惊恐万状!

贵:就是很看重,看得很重。

大患:指自身,有自身就有得宠或失辱的

虚荣(自身就是个载体)。

贵大患若身:就是把大患看得比自身的生

命还重要!

我之所以有大患,就是因为我有这个自身,

换言之,这个身体就是个大患,是个累赘!

这与佛教导的一样一一我们不要执著这个

五蕴假合之身。观身不净,九孔常流,应

生厌离。舍弃小我,广利众生。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个问题我已经回答过,详见2019年2月28日笔者回答“《道德经》第十三章怎么解释?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其他网友回答: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我理解:一个人过于看重自己的“得”与“失”,尤其是把“失”看的更重。为什么会“宠辱若惊”呢?就是因为有私心。一个人如果没有了私心,以天下为己任,任劳任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有怎么会在乎个人的得失呢?所以,只有那些以“天下为公”的人才可以“寄天下”、“托天下”。即:“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其他网友回答: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语出《道德经》第十三章:“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则可寄于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者,乃可以托于天下。”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这一句话是《道德经》五千个字中唯一一次老子自己反复解读的句子,老子就怕后人读不懂,而事实上两千五百年了,还是没有人真正读懂。

宠,宠爱。辱,侮辱。什么是辱呢?辱为下,问题的答案就在这个“下”里面。宇宙本来就是一个能量体,能量的名字叫“善”,“善”至高无上,无生无死,老子在《道德经》第二十五章里描写“善”先天地生,为了生出宇宙万物,“善”自己降低身份成为自然规律,成为万物的能量,成为万物的身体,这就是“下”,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降维了。“善”从至高之处降低到卑贱之所,并且,在时空之内,生死之中,这是“辱”。

“善”在天地之前,无生无死,现在却受身体的约束,在生死的轮回之中。得到惊喜万分,失去了惊恐万状,不管是得还是失,总是离不开一个“惊”字。

“善”之所以患得患失,是因为有生死的身体,如果没有身体,“善”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贵大患若身”,贵,可贵。可贵的是把身体看作是祸患,那么,就没有什么祸患了。意思是说万物都是“善”的身体,“善”把万物都看作是祸患,知道万物是在生死之中,所以,不留恋万物的身体,把万物当作是工具,看万物为刍狗,那么,万物就是创造价值的平台,通向生命的道路。

当把身体当作是平台的时候,那么,天下人就把希望与资源寄托给你,创造出更高的价值,为生命的成长提供营养的土壤。

其他网友回答:

此句是《道德经》13章的开头两句,全文如下: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这一章,老子自问自答,既指出人们“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的普遍现状,又分析了之所以如此的原因。

前两句的大意是:

人们因得宠与受辱而感到紧张不安,是因为太把得失当回事了,看得就像自己的生命那样,倍加珍重。

老子解释了“宠辱若惊”的原因:为什么得宠和受辱,会感到紧张不安?是因为得宠者地位一定是低下的,因此得到宠爱以至于紧张,而受到屈辱以至于不安。这就叫做得到宠爱或受到屈辱,以至于感到紧张不安。

人又什么如此重视大患以至于如同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呢?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人患得患失而心中只有自己。如果人能不患得患失而心中装着别人,那么还有什么忧患呢?

老子作为帝师,因此,他的全部哲学的立足点都在君主一方,主要是说给君主听的,所以,最后他说:以天下为贵,并把自身献给天下的人,天下才可以交给他;能以天下为己任的人,天下才可以托付给他。

理解老子,就要站在老子的角度

首先,老子的对话对象是君主,而非普通官员或者百姓。其次,老子的世界观是“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其全部思想是建立在“有无相生”基础上的,即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以其对立面的存在为前提的,有宠必有辱,有得必有失。

“宠辱若惊”产生的前提是“宠为下”,有下就有上,得宠者一定是地位卑下者,所以无论得宠还是失宠都“若惊”。人们之所以“贵大患若身”,是由于“有身”,有身对应无身,“有身”是心中没有别人,只有自身,即“小我”,事事处处只想着自己的利益名誉;“无身“就是心中装着别人,装着民众,是“大我”,首先考虑的是大众利益。

老子批评名利之害,教人重道忘“身”,斤斤计较于自身名利的“有身”,到头来名利尽失;而“无身”的圣人则“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因为不自私,所以能成就自己。

其他网友回答:

这是《道德经》第十三章中的话,将它带入原章来分析。

[原文]   

宠辱若惊①,贵大患若身②。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上,辱为下③,得之若惊,失之若惊④,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⑤;及吾无身,吾有何患⑥!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⑦;爱以身为天下⑧,若可托天下。

[通释] 受宠幸像得到惊喜,受羞辱像受到惊吓,把大的忧虑看得像身家性命一样重要。什么叫“宠辱若惊”?把受宠幸看作上等好事,把受羞辱看作下等坏事,得到宠幸就惊喜,失去宠幸就惊慌,这就叫“宠辱若惊”。什么叫“贵大患若身”?我有大的担忧的原因是我有自身的利益要求,如果我没有自身利益要求我还有什么可担忧的!所以把自身交给天下的人值得倚重,这样才能天下托付给他;把自身交给天下的人值得爱戴,这样才能把天下交付给他。

[注释]

①宠辱若惊:受宠幸像得到惊喜,受羞辱像受到惊吓。宠辱,都用作动词,受宠幸,受羞辱。若,像,如。惊,用作动词,得到惊喜与受到惊吓。

②贵大患若身:把大的损失看得像要自身性命一样重要。贵,以……为贵,把……看得重要。大患,大的担忧,患,因怕失去权贵、财富等形成的担忧。身,自身,引申为身家性命。

③宠为上,辱为下:把受宠幸看成上等好事,把受羞辱看作下等坏事。宠”与“辱”前均省略了“以”。为,看作。上,上等,好。下,下等,坏。王弼本“宠为下”后漏“为上辱”三字,据唐景福碑补。

④得之若惊,失之若惊:得到宠幸就惊喜,失去宠幸就惊慌;受到羞辱就惊恐,没了羞辱就惊喜。若,好像。之,代词,分别代指宠幸和羞辱。

⑤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我有大的担忧的原因是我有自身的利益要求。所以……者,……的原因。为,是。有身,有自身的利益要求。

⑥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如果我没有自身利益要求,我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及,如果。

⑦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因此把自身交给天下的人值得倚重,这样才能把天下托付给他。贵,以……为贵,值得倚重。以身为天下,把自身交给天下。“以身为天下”是“贵”的宾语。以,把。为,交给。若可,这样才能。若,乃,才。

⑧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把自身交给天下值得爱戴,这样才能把天下托交给他。爱,值得爱戴,乐。“以身为天下”是“爱”的宾语。

[意义归纳] 本章通过对“宠辱若惊”的描绘和对“贵大患若身”的剖析,提出“贵以身为天下”“爱以身为天下”的主张。全章分为三层。

第一层:“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提出问题。

第二层:分析问题。再分两小层:

(一)“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描绘和分析“宠辱若惊”的表现。

(二)“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分析“贵大患若身”产生的原因。 第三层: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提出“以身为天下” 的主张。

[考辨]

“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王弼本为“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漏“为上辱”三字。查帛书甲乙本,此处为“宠之为下(也)”;查郭店楚竹简,此处为“宠为下也”,都没有“辱”,可见王弼本此处缺失是有原因的。 单取“宠为下”,必然不能与“宠辱”搭配,又不符合世情之逻辑。“宠辱若惊”与“贵大患若身”皆老子否定之世情。“宠为上,辱为下”,才符合逻辑。“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道德经》列举的在宠辱面前患得患失之人的认识和表现,这些人的认识不是《道德经》的认识。如果这些人能达到“宠为下”这么高深的认识就不会有“得之若惊,失之若惊”了,就不用“宠辱若惊”了。故据唐景福碑增补。

[解读与点评]

受宠幸就惊喜得了不得,受羞辱就惊吓得了不得,把这样的得失看得像身家性命一样重要。什么叫“宠辱若惊”?把受宠幸看作是大好事,把受羞辱看作是大坏事,得到宠幸就惊喜,失去宠幸就惊慌,这就叫“宠辱若惊”。 “宠辱若惊”只一句话,中间本无标点,展开解释时变成了两句话,中间加了标点;而且在“宠为上”“辱为下”的注释中,我又分别从两个角度解释,因为对“得之若惊,失之若惊”要分别从两个角度去理解。

两个“得”,一个得宠,一个受辱;两个“失”,一个失宠,一个止辱;两个“惊”,一个惊喜,一个惊恐。“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

如果单就“宠为上”而言,“得之”者,“得宠”也,乃“惊喜”之“惊”——可以弹冠相庆,得意忘形,因此最终带来“满招损”的结局;“失之”者,“失宠”也,乃“惊恐”之“惊”——会惊恐万状,忧心忡忡,甚至郁结成疾。

如果单就“辱为下”而言,“得之”者,“遭受羞辱”也,乃“惊恐”之“惊”——会闷闷不乐,愤愤不平,因此而伤心而致伤身;“失之”者,“羞辱止”也,乃“惊喜”之“惊”——止住了羞辱也可能惊喜得忘乎所以。

什么叫“贵大患若身”?我有大的担忧的原因是我对获取有强烈的要求,如果我对获取没有强烈的要求我还有什么可担忧的! “贵大患若身”,就是把大的担忧看得像自身性命一样重要。

为什么会“贵大患若身”呢?“为吾有身”,是我存在自身利益,自身有利益需求。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这其实是社会人的一种常态,古往今来,争权夺利、争名夺利的现象一直没有停止,有太多的人对权力趋之若鹜,如蚁附膻,如蝇逐臭。老子生活的时代的人们是这样,如今之人依然故我,有几人能跳出“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的怪圈呢?

《道德经》第四十四章也曾讨论名利财货与“身”的关系,提出三个疑问:“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随后间接给出一个结论:“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这似乎是本章内容的一个补充。

所以把自身交给天下的人可贵,可以倚重,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把自身交给天下的人可爱,可以信赖,可以把天下交付给他。 《道德经》推崇的是“无身”的境界。“以身为天下”,用今天的话讲是“把自身交给天下”。要注意“把自身交给天下”并不是“为天下献身”,而是“将自己融入天下”,“以天下事为己任”,明确自己是天下的人;不是把天下当成自己的——达到这个无私忘我的境界,所以值得倚重,所以值得爱戴,所以“若可寄天下”“若可托天下”。

置身于争斗的漩涡之外,何等超脱!超然于物外,反而“外其身而身存,后其身而身先(第七章)”。坊间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不怕收入少,就怕死得早”,“知足者富”(第三十三章),无欲则刚,无欲就会无忧,保持无忧的良好心态就会健康。跳出名利场,置身纷争外,自然是另一番境界。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云舒”,愿以此联共勉。

本章有成语“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以身为天下”,“受宠若惊”衍生于本章。

其他网友回答:

《老子》一书中的“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实则表明的是道家老子的一种“贵己”思想,而这种“贵己”与道家崇尚自由、万物与我为一的观点的结合起来,实则表明了老子对为上者的要求,即一个合格的为上者,在“贵己”的同时,会将天下万物当做自己的一份子,继而“贵”天下万物。

下面我们分别来理解一下“宠辱若惊”和“贵大患若身”,继而进一步体会老子“贵己”思想的深意。

1、为何要宠辱若惊?因为宠和辱表现的,是一种“卑下”状态

要想全面理解“宠辱若惊”,就要结合这句话的上下文。《老子》一书中记录: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老子这是在告诉我们,得宠和失宠在老子心里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得宠和失宠都指向一个事实,即自己面对自己邀宠的对象,自己是卑下的存在。毫无疑问,老子这是在影射古代社会的尊卑秩序,认为上下区分明显的尊卑秩序,会让一部分人居于卑下的地位,而这种卑下无疑是“不自然”的,是人私欲的结果。

所以,在老子心里,宠也好,辱也罢,都是一样的,都是让人惊恐的事情。因为宠和辱,都标志着人之卑下的地位,都反映着人类社会不自然之尊卑秩序。

2、为何要“贵大患若身”?因为人当“贵己”

深刻理解了“宠辱若惊”,我们不难看出,老子是在借着“宠辱若惊”批判世人皆赞的“宠辱不惊”背后之人甘于卑微的“病态”现象,而这种甘于卑微,无疑是一种不“贵己”的体现,也就是自己不爱护自己。所以,老子进一步提出了“贵大患若身”,并对“贵大患若身”进行了解释。

《老子》一书中记录到: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也就是说,老子告诉我们:为何要重视身体像重视巨大的祸患一样?因为一个人之所以会有大忧患,源于这个人拥有身体,如果没有身体,又何患之有?

基于此,再将“宠辱若惊”与“贵大患若身”联系起来,我们不难看出,老子这是在告诉我们,一个“看重自己身体”的人,一定是时刻“宠辱若惊”的,如果在“宠辱”面前表现得云淡风轻,则是甘于卑下的表现,属不爱自己的体现,也就是所谓不“贵己”的体现。

3、老子对领导者的要求:如贵己一般贵天下人

解释完了“宠辱若惊”和“贵大患若身”,老子又进一步阐明了他心中理想的领导者。在《老子》一书中,是这样记录的: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老子这是在说,如果一个人可以和重视自己一般来重视天下,那么可以将天下托付给他;如果一个人和爱惜自己一般爱惜天下,可将天下寄托给他。

其实老子这里隐藏着一个潜台词,如何让一个人像爱惜和重视自己一样爱惜和重视天下?那便是要求这个人不分自己与天下,将天下看成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因为“贵己”,这个“己”并不是单独的一个“个体”,而是“天下”。如果一个人的“己”是“天下”,那么便可安心拜托这个“贵己”的人去“治天下”了。

其实,这便是老子借着“宠辱若惊”和“贵大患若身”中体现的“贵己”来指明自己心中理想的领导者,也就是说,老子认为,理想的领导者应该犹如“贵己”一般“贵天下”。

4、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得出总结,老子提出的宠辱若惊,实则是在借着“宠”和“辱”突出的上下级关系,继而批判那“不贵己”的“宠辱不惊”,认为“宠辱不惊”是甘于卑下的表现。而老子提出“贵大患若身”,则是进一步强调老子的“贵己”思想。值得注意的是,老子的“贵己”可并非自私之意,这里的“己”是没有排他性的,不是和天下人对立的“己”,相反,天下人都是“己”中的一个部分。所以,老子提出“宠辱若惊”和“贵大患若身”,最终是为了强调“贵己”思想,告诉我们,人不应该限制于尊卑对立,一个领导者应该将天下人看成组成“己”的一份子,像爱惜自己的身体一样,爱惜天下。

其他网友回答:

你好笔者我是颠强时代很高兴能为你解答问题:

首先你所说的: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是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十三章宠辱若惊篇的语句它的大体意思得宠和受辱都会感到担惊受怕,把大患看的和自身的生命一样重要。

在他的这一章节中主要讨论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宠辱若惊,一个是贵大患若身。都知道人是情感动物,并且这种情感的体验十分敏感,当我们受到宠爱时内心是喜悦的,但这种喜悦是短暂的,人有患得患失的弱点,得到的宠爱并不使长久快乐

与之相反当我们受到别人的冷眼嘲笑讥讽时我们就会表现出惊恐、不安,人类自身的弱点决定了我们不论受到宠爱还是受到屈辱忧心忡忡,惶惶不可终日。所谓贵大患若身:贵就极为的荣耀大患就极为的忧虑,得宠就惊喜就喜悦,受辱就惊恐就恐惧所以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是人世间的普遍常态

这只是个人的拙见笔者和读者有什么更好的理解意见。

其他网友回答:

受到宠爱和受到侮辱都好像受到惊恐,把荣辱这样的大患看得与自身生命一样珍贵。什么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慌失措?得宠是卑下的,得到宠爱感到格外惊喜,失去宠爱则令人惊慌不安。


其他网友回答:

感谢悟空小助手邀请,我是史上杂谈,这个问题我来回答。老子曰: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怎么理解?

一、老子其人

历史记录上,关于老子最早的记载于司马迁的史记当中。《史记》第六十三卷为“老子韩非列传”,其中关于老子的内容如下: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从史记当中,我们至少能够知道关于老子的两条信息。

1.老子是楚国人,姓李,名耳,字聃(一说字伯阳)。

2.老子的职业是周朝守藏室之史。(“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

这是目前来说我们能够知道的,关于老子生平最详细的资料。那么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这么关注于老子呢?就在于他所留下的传世经典之作。《道德经》

二、关于道德经  

是春秋时期老子的哲学著作。也是道家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来源,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被誉为中国的万经之首。鲁迅先生言中国人都要读一读,如果不读就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

  

三、 道德经第13章 

  回到提问来看,我们先看下老子13章的全文,在解读题主的问题。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这是内容,本章主要谈的是淡薄生命中所遭遇的宠和辱,达到宠辱不惊的地步,进一步就是要破除生贱不为外物所奴役,从而获得人的身心真正自由的理念。

  

四、老子的方圆智慧

 对于每一个普通人来说,宠辱若惊都是不容易所丢失的心理状态。宠来了大家心里就很高兴,宠走了大家就失落。辱来了就很伤心,辱走了就感到如释重负,一颗心被外界的毁誉所左右,不得拥有片刻的内心安宁,喜怒无常。

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我们太把自己当回事了,太注重自己的成败得失了。我们的心里装满了很多我们以为应该非常在乎的东西:钱财、名誉、地位、亲情、友情、爱情等等。对这些外在的东西执着的越多,我们的心就越不能自由。事实上,这些东西都是建立在“有”这个层次上,因此都注定是无“常”的。

  老子五千言是方,大音希声,响彻千古,震慑人心,老子的五千言又是圆,做人,处事,养生,管理等等无所不包,以洞见本源的智慧受到世人的瞩目。

我是史上杂谈,一个历史爱好者,欢迎关注。

相关内容

理解的意思
大家好,下面小编来为大家分享一下,理解的意思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下...
06-01
医院科研工作心得体会范文三...
为了适应医疗服务的需求,营造高层次的服务理念和人文关怀,树立良好的...
05-30
支持劳动者凭什么提升待遇建...
支持劳动者凭什么提升待遇建立健全技能人才培养评价《国务院关于推行终...
05-30
十九届中央纪委第四次全会精...
十九届中央纪委第四次全会在北京胜利召开,会议总结了新时代全面从严治...
05-30
观看青春筑梦科创报国心得体...
看完了青春筑梦,科创报国,你肯定有很多心得吧?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
05-30
大学生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上,提出了守初心、担使...
05-30

热门资讯

2022梅雨季节是什么时间(今... 大家好,2022梅雨季节是什么时间,今年梅雨季节是几月份开始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有什么办法可以永久去除口臭(永... 大家好,小问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有什么办法可以永久去除口臭,永久除去口臭小窍门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
金句圣经名言(圣经箴言金句) 大家好,小问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金句圣经名言,圣经箴言金句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梦里花简谱双手(梦里花简谱) 大家好,小问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梦里花简谱双手,梦里花简谱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麦迪逊广场花园打架(麦迪逊广场... 大家好,小问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麦迪逊广场花园打架,麦迪逊广场花园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
支付宝卡通支付(支付宝卡通怎么... 大家好,小问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支付宝卡通支付,支付宝卡通怎么用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
纪念日歌词陈慧琳(纪念日歌词) 大家好,纪念日歌词陈慧琳,纪念日歌词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很难说你承诺了什么。...
荷花烟嘴中间绿色的是什么 吸烟... 荷花烟嘴中间的绿色是一根绿线,是烟的香线。这一根绿色的香线,可以提高过滤体系对烟气中有害成分的过滤程...
cf卡天空bug教学(cf卡空... 大家好,小问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cf卡天空bug教学,cf卡空教程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
去香港签证在哪里办理 如果要去香港之后准备去香港签证在哪里办理?准备港澳通行证去香港签证多少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去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