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秦朝不用孔孟之道?中庸思想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的意义在哪?
滴滴
11-23
0

因为秦朝推行改革旧的制度,孔孟思想是儒家思想体系,宣杨克已礼,复辟倒退。秦始皇是法家代表人物,自古儒法两立,水火不容,儒家思想阻碍了革新,所以秦始皇要焚书坑儒。中庸是儒家思想的道德标准,待人接物保持中立的折中处事态度。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但也有争议,有的认为是和稀泥,是非不分之理解。

其他网友回答:

其实道法同源,法家和道家的目的,最终都是要建立一个无为而治的世界。只不过道家认为要顺其自然,法家认为要依法而为。只要人人合法行事,就能达到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从来不是无所作为,什么都不做。无为而治,是说没有监督主体。就是说不需要有人去监视,不需要去督促,督办,督查。人人自在而活,人人从心所欲不逾矩。看看,是不是法道儒都有交汇点,都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啊。其实百家都在干一件事,怎么构建和谐社会。

孔孟之道,希望通过礼仪道德来约束人心。来达到世界大同。三字经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几句话,就是孔孟之道的基础。但就“性本善”几个字,就演化出了心学,理学两大分支。性到底是心,还是理。古今争论极多,我也不在这儿装逼了,我也不知道。

秦朝为什么不用孔孟之道,其实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白,秦是一个政治团体。政治斗争在任何时代,都是你死我亡的。政治团体,更像是大森林中的一员,食物链上的一点,弱肉强食一直都是政治生活的常态。就算性本善,生存的压力,也会习相远的。更何况猫吃老鼠狗吃屎,都是天定的。用教化啊,感化啊,割肉喂鹰啊,都无法还原本善。虽然人类进入了文明,但是政治还处于原始森林之中。所以政治团队要生存下去,首先要强大自身。在自身强大的基础上才能构建和谐社会,否则都是空中楼阁。儒家虽然画面描绘的很美好,但是不具备可操作性。道家呢,更是玄之又玄。纵横家就是在唱山歌,墨家只会闭门造车。只有法家才是实事求是的,构建社会模型。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到过石膏塑像,就是调石膏粉,然后倒入塑胶模,晾干后倒出来塑像就成了。人啊就好比那石膏粉,法就好比那塑胶模。你要做一把刀,就先制作刀的模。你要做菩萨,就打造菩萨模。那些不愿意入模的石膏粉,剔掉便是了。

中庸之道,说的不是两边不得罪,不是和稀泥。人要站在客观的立场上,不偏不倚,方为君子道。中庸之道,就是一种处事态度。不左不右,不卑不亢,不急不躁都是君子日常修养

其他网友回答:

秦朝不用孔孟之道不足为奇,这是当时时代背景和历史的局限而造成。秦朝的战国七雄,各国争霸天下,社会动乱。各诸侯的法律以秦国最为严历,刑罚最重。

秦国历来遵崇春秋管仲的法家思想,一直是传承以法治国。尤其是商秧变法获得巨大的成功,让秦国日益强大,横扫六国,实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的中央政权大一统。从此秦王朝更是把法家奉为治国之经典,而对孔孟却是焚书坑儒。

孔孟之道在乱世的时代显然不适合社会的现实,克己复礼的诸侯分封遵守周礼,更是违背了社会的发展规律。在那个特定的历史阶段,只有以法治国,别无选择。孔孟之道不仅在秦国得不到接受,在其它各国同样拒之门外。

以法治国让秦国统一六国,建立大秦王朝,法家功不可没。秦朝一统江山之后,仍然以法治国,苛政猛于虎的武力统治,百姓难以休养生息,安居乐业。没有德治仁政以民为本的治国平天下,导致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从而出现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秦朝虽然是第一个强大的封建王朝,却也是最短命的王朝。成也法家,败也法家。

中庸思想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有着积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它是教诲民众如何为人处世,如何严如律己以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和修养。面对任何事物的中正平和,不走极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柔克刚,合情合理,这就是做人的素质和内涵。

人人中庸友好相处,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政通仁和国泰民安,和平盛世万民同乐。

我以八戒严于律己,以CC之言书写孔孟文章。







其他网友回答:

中国儒家文化,被称为孔孟之道,其实就是说,在儒家文化的发展史上,两位启明星一样的人物,一个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是儒家的至圣先师,一位是儒家学说的继承和发扬者,是儒家的亚圣。他们的学说并称魏孔孟之道,是影响中国文化最为深远的两个哲学家和思想家。

秦朝以商鞅的法家思想为指导,开始变法,快速使秦国变得强大起来,强大后的秦国迅速吞并六国,实现了大一统社会。秦始皇焚书坑儒,结束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只剩下法家思想。

汉朝初建,启用皇老之学,到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汉武帝采纳了他的建议。从此,儒家思想成了汉朝皇家正统思想。也因此奠定了汉朝几百年的基业,更奠定了中华两千年封建社会的稳定基础。

中庸思想内涵

一提到“中庸”很多人的理解都是“平庸、折中、调和”,这是对儒家“中庸”思想的大大的曲解。不错,中庸的确有“平庸、折中、调和”的含意,但这些绝不是中庸思想的全部,否则《中庸》就不可能被自孔子之后一代又一代的儒家奉为经典了。

“中庸”的思想,起源于上古时代。《尚书》之《周书》中,有《洪范》与《吕刑》篇,都提倡中道。而孔子思想中除了“仁”和“礼”比较重要外,“中庸”思想也是重要的一方面,它不仅在孔子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更重要的是他概括了中国人为人处事之道。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朱子注说:“中者,无过不及之名也。庸,平常也。”有人误会“中”就是不彻底,有人误解“中”是模棱两可的意思,有人误解“庸”就是庸碌的意思,凡事“不求有功,只求无过”。这些认识都是对“中庸”的错误理解,“中”其实是无过不及、恰到好处的意思。所谓恰到好处就是说大凡事物必有两端,两端也就是阴与阳,恰到好处就是在把握好两端的一个适合的度,这个度也就是中。

中庸要求事物从时间而言要保证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和谐;从空间而言,要保持局部与整体的和谐;从动态而言,要保持事物发展变化中的和谐。所谓发展变化中的和谐就是要求以最小的成本、最不容易留下后遗症的方法、最能保证可持续发展的方式进行改革与发展,这是一个从肯定到否定,再到合的过程。因为中庸是“时中”,是动态的、是与时谐行的、是最讲究实事求是的。中庸有阴阳兼备、刚柔并济、该强则强、该弱则弱、一张一弛的特点。

按照冯友兰先生的说法,中庸就是认真对待好事处两端,承认两端,超越两端,超越了两端就是所谓恰到好处,恰到好处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道德说,一方面是利害说。就道德方面,所谓做事恰到好处,即谓某事必须如此做,做事者方可在道德方面得到最大的完善。就利害方面说,所谓做事恰到好处者,即谓某事必须如此做,做事者方能在事业方面得到最大的利益。儒家讲“用中”,做事不可过或不及,是就道德方面说“中”。道家讲“守中”,凡事都要“去甚、去奢、去泰”,是就利害方面说“中”。中庸是把道德与利害两者兼顾,使两者达到最完美的结合。

收集整理众多文献,笔者认为中庸的三层意思:

第一层意义:中不偏,庸不易。是指人生不偏离自己既定的目标,不变换自己的主张。纵然千万人唾骂,一样坚持自己的观点,这是一个难能可贵的思想;

 第二层意义:指中正、平和。需要保持中正平和,如果失去中正、平和一定是喜、怒、哀、乐太过,治怒唯有乐,治过喜莫过礼,守礼的方法在于敬。这是千百年来尊老爱幼,保持心境平和的最高典范。

 而第三层意义,则是中庸之道最高的意义,是指好的意思,庸同用,即中用的意思。指人要拥有一技之长,做一个有用的人才;又指人要坚守自己的岗位,要在其位谋其职。

 职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存在。说不定你顺了这个人的意,就逆了那个人的情。手腕不够,门路不多的,就只能明哲保身了。久而久之,这种模棱两可的处事态度,被奉为职场中人的处世哲学。到了后来,不知为何。就跟中庸联系在了一起,糟蹋了这千年来最为高尚的道德标准。

中庸思想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的意义

中庸之道是儒家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是一种人生和道德的最高境界和目标。

1.在孔子那里,中庸既是道德修养的境界,又是一般的思维方法论。

孔子是“圣之时者”,最有时间意识,不舍昼夜,自强不息。“时中”的意思是随时制宜,随时符合标准。例如,一个士人为诸侯所用,绝不违背做人的原则,可以当官就当,不可以当官就不当,可以做久就做久,不可以就赶快离开。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关键是要保持独立人格与节操。如果一定时空条件下的“礼”是标准与原则的话,“时中”的要求是指人的行为与时代的要求相符合。“立于礼”,符合礼,不是机械地拘执僵死的教条、规范。

朱熹给《中庸》加注说:“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就是不偏激,不要走极端,不要不及,也不要过头;中就是要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度,把握好分寸。在当今社会,无论做人还是做事关键在于把握好度,做人要低调,做事要中庸。

2.中庸和谐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

儒家追求的中庸之道塑造了中国人的隐忍、谦让、包容的性格,以至于任何宗教或者文化来中国都可以很好地被吸收和接纳,并没有一种排斥和敌对的感觉,当然这也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有关,就说汉族,其实不是一个种族的概念,汉族是一个文化的概念,辽阔的地域和众多的人口承载的这份文化的特征很难被灭掉,即便是接受很多少数民族的统治,不是被他们同化,反而他们被我们同化了。

3.中庸的思想让不同的宗教也变得中庸和谐

因此中国也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佛教、基督教、天主教、犹太教、道教、伊斯兰教都是存在的,但中国人也不会去排斥他们,依然有选择的接受着,有时候儒释道三教都在信,三教的神也在信奉,也可能信奉佛教的见了教堂也会去拜拜,只要是神,中国人就想去拜拜。这算是一种信仰吧,即便花和尚鲁智深大开杀戒、济公活佛酒肉穿肠过,中国人也没觉得不好,可见中国人的包容性的确是非常的宽广

儒家讲究天人合一,君子以自强不息,应该说对当今世界的和平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诺贝尔物理学获奖者汉内斯阿尔文博士就说过:“人类如果要在2l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4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我们攀登任何高峰都要经历一个又一个阶段,领悟中庸之道也是如此。在达到“极高明而道中庸”的至高人生境地之前,还有一个过程是必须要经历的,那就是致广大而尽精微。“广大”和“精微”是学习过程中两种不同的向度,一个是说学习中庸思想要博而远,而一个则强调其深而精。其实两者之间又是相辅相成的,如果真正做到了博而远,那么深而精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而如果能够深而精,博而远也是指日可待了。

总之,“中庸”既是一种伦理学说,同时也代表了一种思想方法,强调内心之“中”与外在之“节”的准确契合,以达到“和”的大功用;而“中”的基本原则是适度,无过不及,恰到好处。追求中常之道,内外协调,保持平衡,不走极端,这样一种思维方式使中华民族形成了一种稳健笃实的民族性格。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个问题看似有其矛盾点、对立面,但如果拆开来答,会看的更加透彻。

那么我们就先答第一个问题“为什么秦朝不用孔孟之道?

秦朝不用孔孟之道,用的是春秋时管仲、子产的法家思想作为国之本基,为君王所用,为朝廷所推行,甚至法家思想的推进者商鞅,本就为秦朝强国之路立下功劳,虽然最终商鞅被害,但秦法却流传下来,那么到底法家思想在君上臣下,如何为秦朝统治阶级所热衷呢?

先看战国时期的大环境。一方面,伴随着私田制和铁器的广泛运用,社会新兴阶层的崛起,战国时期的中国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上迎来变革的高峰。战国时期,土地国有制彻底瓦解,土地私有制也就是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得到确立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各国的改革或变法运动促进了这一转变。土地自由买卖已经合法化,参与土地买卖的有贫民、官僚和贵族。秦国在商鞅变法后,魏国在李悝变法之后,都变得强大起来,各国见状,纷纷变法以图强。而商鞅和李悝所推崇的法家思想,实际上迎合了战国各势力的发展需求。另一方面,战国七雄互相攻伐,长期的战争对道德伦理和孔孟之道造成极大的削弱,纲纪崩坏,民苦役重,法家思想本就迎合了”乱世用重典“的治国之律,所以相比较孔孟之道,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有其生存的土壤,为各国统治者所推崇。

问题解读到这里,我们就可以反观题干本身了,为什么秦朝不用孔孟之道,因为秦朝的对手,其余六国也不用孔孟之道,七国所处的时期,社会背景,战国特有的时代特征,让孔孟之道不被接受。

既然战国七雄接受了法家思想,那么法家思想又是怎么从诸子百家中脱颖而出,迎合了当时各势力的发展需求呢,法为人用,让我们看看法家的先贤们是怎样实践的。战国时期法家先贤李悝、吴起、商鞅、申不害、乐毅、剧辛相继在各国变法,废除贵族世袭特权,可以使平民通过开垦荒地、获得军功等渠道成为新的土地所有者。让国人平民有了做官的机会,瓦解了周朝的等级制度。从根本上动摇了靠血缘纽带维系的贵族政体。平民的政治代言人是法家,法家的政治口号是"缘法而治"、"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法不阿贵,绳不挠曲"、"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除此之外,他们认为人的本性都是追求利益的,没有什么道德的标准可言,所以,就要用利益、荣誉来诱导人民去做。比如战争,如果立下战功就给予很高的赏赐,包括官职,以此来激励士兵与将领奋勇作战,这也许是秦国军队战斗力强大的原因之一。秦灭六国,靠的是内有严律重典、外有虎狼之师。

秦朝统一后,继续以法家思想为治国之基,时代变了,法家所推崇的那套理念,对秦国的统治起到了物极必反的作用,重刑罚,轻道德,贫苦大众和被剥削阶级成为滥刑的对象,而且”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家思想,战时为秦朝贵族所用,但统一后却极大的损害了秦朝贵族的利益。随着反抗四起,最终,法家思想伴随秦二世的暴政一起被历史湮没。

而法家思想的死对头—孔孟之道所推崇的中庸思想,走上了历史舞台。

接下来我们就来一起关注第二个问题”中庸思想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的意义在哪?“

可以说中庸思想之所以能在中国古代两千年封建社会中经久不衰、历久弥新,是因为它对封建专制起到了固本培元的作用,而第一个提倡中庸思想的朝代不是其他,正是灭秦后的汉朝。

比起法家,儒家鼻祖孔子在春秋时所提倡的“仁义”,“礼乐”,“德治教化”,以及“君以民为体”被汉武帝定为国本,也许是汉武帝从秦灭的历史教训中看到了法家思想的弊端,而汉朝经历了文景之治的兴、七王之乱的痛所顿悟的,愚民也就是中庸思想成为了汉朝统治阶级的主流,因此才有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推行,而当时的儒家思想,经过统治阶级的包装,改进,已非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原貌。而是掺杂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兼容"与"发展"特性,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新思想。它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了专制王权,因而受到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推崇,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思想。

其他网友回答:

残暴的秦始皇虽然统一了中国,但是秦朝的残暴是历史上罕见的!老百姓路上连个招呼都不敢打!连话也不敢说!民怨沸腾!秦始皇一死,天下老百姓马上揭竿而起,陈胜吴广首举义旗,刘邦项羽纷起响应!短命的秦王朝土崩瓦解,灰飞烟灭!事实证明,法家的那一套害人之术,只有利于皇权官僚,视天下百姓如草芥!为秦朝效命的法家的三个著名人物商鞅、韩非、李斯都死的很惨!遭了报应!这就是残暴不仁的下场!历史上各个朝代发现,法家那一套行不通,就抛弃了法家的害民之木,釆用了柔和仁慈的儒家学说。汉武帝开疆拓土,威震边疆!采用的正是儒家的思想!孔子的夹谷之盟,用军队捍卫了鲁国的尊严!亊实证明,孔孟之道,利国利民!法家之术,祸国殃民!

其他网友回答:

秦王采用商鞅的意见,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商鞅变法。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用法家思想治国。战国七雄的法律中,秦法最为严苛。比如士兵杀一个敌首的奖励都有明文规定,投降敌人的惩罚要连坐等等,正是通过商鞅变法,秦国讯速强大起来,并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

那么秦为什么不用儒家思想而是用法家思想治国呢?

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灭六国,建立统一国家的现实需要。

夏商周以来,主要实行的是封邦制国家政权,以部落为基础形成很多大大小小的国家。虽然表面上夏商周王为天下共主,但诸侯国的权利很大,比如募军,收税,这导致中央权利分散。尤其秦国处在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大分裂最严重的时期之一,互相征伐,谁也不服谁,这种政治形势下,靠孔孟之道的仁的思想治国,是实现不了统一六国的政治抱负的。比如苏秦曾游说六国,建议合纵联横,可六国都有自己的小九九,根本合作不了,这就是靠仁失败的实例。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国家众多,思想文化的意识形态上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儒家,黄老道学,法家,墨家,纵横家都对统治者有一定影响。道家主张顺应自然,纵横家主张联邦共治,墨家和儒家类似,显然都无法帮助强秦实现统一的野心。因此,秦采用商鞅变法是形势和抱负的必然需要。

中庸思想本质上还是儒家的孔孟之道,其主旨是“和”,过犹不及和浅尝则止都不好,和谐是它所追求的。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主要是主导了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的治国思想,对中国大一统国家建设,中央集权,和文化一脉相承起到了重要作用。负面作用主要是对人的思想有一定的禁锢。总的说贡献是主要的。取之精华,去其糟粕,改革创新是现代应有之义。

其他网友回答:

秦朝时期,儒家学说并不是主流,当时墨,法两家影响力最大,始皇,李斯都看透了儒家的虚伪,懦弱不适合治国,教民?故儒家在秦未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秦朝当时有30多个儒家弟子,妖言惑众,密谋叛乱,事发后被杀掩埋,后儒家书生罔顾事实,笔下生风,被杜撰成了″焚书坑儒″之说,表示了对秦朝的无比仇恨?

到西汉时,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至此儒家才成为主流,为维护″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家天下思想,官方极力推崇了″中庸之道"?

此道乃坑国害民之道?強力催生了一个没有原则,仇视真理,懦弱,无能,自私,内讧″外儒内凶"的民族,从近代史两次鸦片战争可见一斑,面对入侵全无斗志,民族如一盘散沙,助纣为虐,不攻自破之?

其他网友回答:

秦朝不用孔孟之道的原因有两点:首先,儒家思想不比道家思想之韬光养晦的智慧,在“似乱非乱”时期之恢复民生方面,与道家相比就显得相形见绌了;二来没有法家思想之严刑峻法的“霸道”,难以在百家余温尚在的时期以“霸道”之力统一思想。

而中庸思想的意义,就在于其“过犹不及”的思想。“过犹不及”思想时刻提醒后人做事不可偏颇,要实事求是,不偏不倚,而秦朝不过二世而亡的事实,也证明了极端会导致事物过早衰亡的道理。

1、秦朝属于“似乱非乱”的时期,百家争鸣的余温尚在

秦朝时期属于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秦始皇刚刚统一天下,而天下之百家争鸣的余温还在,这个时候,虽然天下名义上大一统了,但是实际上还有点暗流涌动的意思。

秦始皇这个时期,还是需要采取适合当时社会环境的手段,在文化和民生方面下一些功夫。秦始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方面是要重建战火后的家园,一方面是维系国内的民心,不让偏激的思想流行。

但是,秦始皇似乎更加倾向于用“由上制下”的压迫式方式,期待以法家之“严刑峻法”来维系国家平稳。看上去,在诸侯国战场上胜利的秦始皇,依旧最最关心的,还是提升国家的“军事力量”。但这点也不是不能理解,毕竟虽然中原大地归于统一,但是边境的匈奴时不时来骚扰,确实有些烦人。于是秦始皇大兴土木,修长城,加强边防,并利用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秦始皇的思维可能还停留在“国与国”的对抗中,还尚未将目光从“国家抗衡”之战场上收回来。可能秦始皇没有注意,或者无暇注意到,常年经历战争的百姓渴望和平,渴望重建家园,渴望休养生息。

于是,好不容易从诸侯争霸的战场上劫后余生的老百姓以为要松口气,却马上又陷入秦朝之严刑峻法中。再加上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的余温尚未熄灭,百姓还是比较“有想法”的,自然就容易民怨沸腾。秦始皇身居高位,又属于历史转折点的“千古一帝”,容易被有心人制造舆论推向风口浪尖。所以,从上述分析看,秦始皇还真不能选择儒家思想来治理国家,为什么这么说?我们继续往下看。

2、儒家在恢复民生方面比不上道家的“韬光养晦”,在百家争鸣余温尚在的时期,也不适合用来统一思想

秦始皇时期,虽然诸侯大乱战结束了,但是人们的生活只能说是比战乱时期好了一点点,家园在战火中毁坏得不成样子,同时民间又有各种学说流行,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民心浮动,再加上国外还有强大匈奴虎视眈眈。百姓的生活,其实也算不上多好,秦始皇也并不能说在统一天下后就能松一口气。

秦始皇的当务之急,首先需要韬光养晦,恢复民生;其次,还需要统一思想,平定民心。而儒家思想自然比不得道家思想在韬光养晦上更能发挥作用,就儒家对于“礼仪制度”的坚持,往往在当时社会条件下就容易产生不合时宜的耗费,比如丧葬、祭祀之礼等等。而在统一思想上,当时诸子百家思想余温尚存,儒家思想在其形式上又有鲜明的维护贵族阶级的特色,同时又没有法家思想的“霸气”,太温和,利益指向看上去又不一致,肯定难以被“广大老百姓”所接受。所以不管是从恢复民生来说,还是从平定民心来说,儒家思想都不太适合秦始皇时期。

3、中庸思想的意义:秦的偏激,就印证了反中庸当加快事物衰败的道理

我们再来看看中庸的意义。任何时候,极端了就不好,中庸思想给我们传达的就是不偏不倚,做事不能太过,也不能太不及。而秦始皇之严刑峻法、国家建设方面的大兴土木,显得就太过了;相应的,其在发展民生方面又显得太不及。于是,多种因素合起来,最后导致了秦朝的“短命”。所以,即便是拿秦朝做例子,我们也能看出,中庸思想的意义就在于告诫后人做事要根据事情情况把握度,不盲目折衷,亦不极端偏激,避免出现“物极必反”之悲。

因此,基于上述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秦始皇时期,天下处于“似乱非乱”之暗流涌动的时期,诸子百家学说余温尚在,国内思想尚不统一,而且民生凋敝,又外有强敌,儒家思想一来没有道家思想之休养生息的“静”,对“似乱非乱”时期恢复民生“弊大于利”;二来没有法家思想之严刑峻法的“动”,难以在百家余温尚在的时期以“霸道”之力统一思想。所以,在尚处“竞于气力”的秦始皇时期,儒家思想还是显得相形见绌了。而中庸的作用,则在于表明“过犹不及”,告诫人们做事要在原则性的基础上把握“度”。

其他网友回答:

所以秦始皇抄家灭门,断子绝孙。秦始皇焚书坑儒,不知道孔子是坐天下的人的恩人,他坑了他的恩人,也坑了他自已。要造反必反孔子,孔子是造反人的仇人。孔子是希望过安稳日子的人的老好人。中国人对孔子的生物钟还没有倒过来。

相关内容

按照封建社会的概念,中国从...
按照封建社会的概念,中国从秦朝到清朝是属于封建制度王朝吗?理解中的...
11-23
我们的传统国学是不是没落了...
我们的传统国学是不是没落了?现在人,尤其是下一代人,还有多少人会去...
11-23
儒家的中庸思想讲的是什么?
你觉得儒家的“中庸”思想是什么?:恰到好处的状态,不愠不火的活性或...
11-23
秦朝没有水泥技术,那么万里...
秦朝没有水泥技术,那么万里长城是用什么修的呢?:问:秦朝没有水泥技...
11-23
“失去孔孟之道,就失去了民...
“失去孔孟之道,就失去了民族意识”,这句话对吗?:孔孟之道不是大道...
11-23

热门资讯

2022梅雨季节是什么时间(今... 大家好,2022梅雨季节是什么时间,今年梅雨季节是几月份开始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有什么办法可以永久去除口臭(永... 大家好,小问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有什么办法可以永久去除口臭,永久除去口臭小窍门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
金句圣经名言(圣经箴言金句) 大家好,小问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金句圣经名言,圣经箴言金句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梦里花简谱双手(梦里花简谱) 大家好,小问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梦里花简谱双手,梦里花简谱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麦迪逊广场花园打架(麦迪逊广场... 大家好,小问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麦迪逊广场花园打架,麦迪逊广场花园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
支付宝卡通支付(支付宝卡通怎么... 大家好,小问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支付宝卡通支付,支付宝卡通怎么用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
荷花烟嘴中间绿色的是什么 吸烟... 荷花烟嘴中间的绿色是一根绿线,是烟的香线。这一根绿色的香线,可以提高过滤体系对烟气中有害成分的过滤程...
纪念日歌词陈慧琳(纪念日歌词) 大家好,纪念日歌词陈慧琳,纪念日歌词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很难说你承诺了什么。...
cf卡天空bug教学(cf卡空... 大家好,小问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cf卡天空bug教学,cf卡空教程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
去香港签证在哪里办理 如果要去香港之后准备去香港签证在哪里办理?准备港澳通行证去香港签证多少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去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