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六七十年代挖水库挑泥巴挣工分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提起往事,历历在目,那时苦啊!那时穷啊!可是再穷再苦大家都毫无怨年,为了粮食丰收,为了不遭受干旱,大家都没日没夜地挖水库,挑泥巴,挣工分,硬是靠人工肩挑背扛把水库建起来。
六七十年代,那时我才十六七岁,高中毕业后在生产队当记工员。那时农民到队上劳动是记工分的,男劳力干一天10分工分,女同志算半个劳动力,再能干也只能挣5分工分。那时工分就是收入,我们村10分工分是四毛钱,到生产队分粮食柴草就是以工分结算,当时的背景工分就是钱。
六七十年代农村很落后,水利设施基本没有,农民种地往往是靠天吃饭,遇到灾年旱年往往都减产,或者可粒无收。所以,国家号召农民兴修水利,挖山塘建水库。
我们村地区山区,有一条山胧叫黄岱胧,我们村上就在黄岱胧的胧口建水库。那时,没有机械化,全靠全村人肩挑背扛。一般男劳力负责挖土,女劳力挑土,一百担为一工。我负责记帐,在姓名下划“正”字,当时农民那个劲头历历在目。夏天,男劳力赤膊只穿个裤衩,有的穿个稻草鞋,更多人都是赤脚挑泥巴。口干了,爬在水边喝口溪水,肚子饿了吃个红薯,都没有一个人叫苦,而且大家都干的热火朝天。
为什么过去农民都那么淳朴?不就是10分工吗?不就是为了旱涝保收吗?如今的年轻人没有一个能比。可惜的是当年挖水库挑泥巴的先辈一个个离我们而去,可他们的那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永远铭记在心。
还有多少人记得当年挖水库、挑泥巴、挣工分的情景?欢迎农民朋友们一起都来说一说。[更多三农精彩内容,敬请关注《老娘舅说事》点赞、评论、转发、分享]
其他网友回答:出集体工场面热火朝天,但这个工分挣起来很累。
其他网友回答:六七十年代,我正处青年时代,思想进步,又是共青团员,还在雷锋精神的鼓午下,在生产队事事带头,在兴修水利时早上四、五点中起了床,吃过早饭就和一批青年向相距十里的高山洼处的水库进发,每天下午约六点钟带着疲惫的身体回家,中午水库的饭是老秤四两罐罐饭,菜就是南瓜汤或老盐菜汤。晚上回来必须喝点酒解解一天劳累后的疼劳腰疼。
在干活中有时是做记件,挖土方挑泥土,一天下来有十凣个工分,做记日工就是拉石滚打夯等,一天是十个工分。
大家干活可积极,十分迈力气,因为比队上工分挣得多一点。几百人的工地,非常热闹,号子声优美激情,有老人家带头来喊号子,把古书像说岳传,关外奢龙记等小说穿插在号子中间,人们像听书一样。劳动场上红旗招展,忽而歌声飞扬,所以劳动总是在欢笑愉快的气氛中中,这不得不使干起活来力量大增。
后来水库保证了十几个生产大队(村)的农田用水。
我真的怀念那个时代,喜欢那集体干活的场景。可惜的是现在水库农家早已用不上了,引水的沟渠断了,被承包到私人养起鱼来,现在我去垂钓,一次付五块钱的入场费。
其他网友回答:这还是5O多年前的事了。当时我小学毕业后,就务农参加生产队劳动,由于年龄少,每天0,5分工分。因为大队每年都有根治海河的任务指标,只要能参加,工分就能达到IO分,1967年我就报名参加了,因为觉的是毛主席提出的号召,作为贫下中农的我表现比较积极,跟随治河大军赶赴工地,当时己是初冬季节,天气比较冷,但干起活来,只穿夾衣(当时农村根本买不起秋衣秋裤)就是单衣加一个衬,推起200多斤的手推车,往返岸上和河底,工地上红旗飘飘,高音喇叭播放毛主席语录歌曲,那是人们思想觉悟高,没有一人喊苦叫累,干的热火朝天,生怕被别的公社拉下。晚上睡在靠河堤挖的地铺里,上面铺苇席盖上草,拿泥封好,这就是工棚,早饭吃小火轮玉米面饼子,一碗玉米粥,有时是小米粥,中午每人一颗白面馒头(一斤面蒸成一颗)晚上还是玉来饼子加稀粥咸菜,中午一吨热菜,很少有肉,就是用猪油炒大锅白菜,旱萝卜。任务完成后,回家。几万人每人一辆手推车推着行李。哪叫一个壮观。那时人们不知从那里迸发的能量,现在回想起來,感觉不可思意。钱每IO分工7角钱,现在一天给你300元,年青人肯定都不去。时间过去了50多年了,回想起來,也挺哏的。
其他网友回答:本人亲身经历过这此段历史,至今记忆犹新。可以这么说,没有当年吃苦耐劳筑成的水库作保障,粮食生产就没有改革开放初期的作物(尤其是水稻)大丰收。遥想当年所历情景,至今历历在目:当时天未放亮,生产队长便吹哨子催促各家各户起床,吃早饭(其实杂粮占大部分)后即挑工具赶赴水库工地开始一天的劳作。其时每人一对泥筐,壮年多挑,年老或少年少挑,但均是按每百斤为基数记工分的。中午在工地就餐,一般都是半斤米饭加点自带咸菜,吃后便接着干活,直至黄昏便各自回家。在那年代生活在农村的人,几乎都少不了挑土筑水坝的经历。事后想来颇有玩味:首先是场面热闹,激动人心。安放在工地高处的高音喇叭不断播放着形形色色的进行曲,仿佛在战场同敌人撕杀一般,大家争先恐后,唯恐落后于别人,号子声夹着喇叭声和工地的机械声,构成一幅气势壮阔的画面;其次是顶着严寒酷暑,在耗费体力之超强劳作中,大多数人赤膀上阵,只穿一条裤衩,任凭汗水雨水折磨,也不轻易停下休息;三是忍住饥饿,不叫苦叫累,这种食物摄入与体能付出差距之大仍有如此昂扬斗志,这是现在年轻一代难于置信的。
其他网友回答:这个问题的提出,我第一个感觉是,最少是八0以后的嫩八提出来的。
从他的一词一字就可以看出他什么都不知道。
我就是在那个年代,干过你所提出的“问题”里的活的人之一。
我们不叫“挖水库”,叫做“建水库,大搞农田水利基础建设。”我们挣得也不叫“公分”,而是记“工分”(由生产队领导决定一次出工日记多少工分)。我先不説,那时候的我们所干的工作的意义是什么。我这里給你抄录几条我们在战天斗地的工地上喊出来的口号,让你去想一想。
“愚公移山,改造中国。”
“革命加拼命,大战七0年,定叫高山低头,河水让道”
“我流一滴汗,祖国万斗粮。”
“我流一滴血,子孙幸福长。”
…………
如果你是中国人,如果你是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我想,当你从心里喊出这些口号的时候,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如果你想用你的自私,无知和优越感去否定,嘲笑,定格他们的时候。我会大声地骂你:
“你是一个吃饱了骂娘的畜牲,混蛋!”
那时候的我们的感受,不是现在的你们可以理解的。我就不想説了。但我告诉你,你们没有权力对我们那一代人的感情,说三道四。
我还在因为我有过的那一段历史经历而庆幸,至少它让我有一面好坏是非的镜子,可以清清楚楚地辨别现在的你们的一切胡说八道的思潮。让我懂得中国的正气本源在哪里。懂得能够真正撑起新中国基础大梁的力量,在哪里。
中国之希望,就在他们的身上,就在一切以他们的精神为骄傲,以他们的事业为己任的后来人的身上。
其他网友回答:我是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真实的说:
那是农民当家做主人的体验。
那是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体验。
那是虽苦尤荣,乐在其中的体验。
那是有均贫富,无两极分化的体验。
那是心中有崇高信仰的体验。
农民那种在党和毛主席领导下,
斗志昂扬,意气奋发,战天斗地,无私忘我,挥汗似雨,大干社会主义,为实现共产主义而拼搏的精神风貌,至今难忘。
其他网友回答:我也是那个年代过来的人,那时十六七岁,初中毕业,没资格上刚刚恢复的高中,所以,回村务农。
我们那里没有水库,所以也没挖过,但深翻土地运动参加过,大概就是七一二年。
那时候,还没有拖拉机,要求把地深翻七八十公分左右,全凭人工,各村都有工作队督战。天不亮就要到地里,每个人分有任务,后面跟着手拿尺子量深浅的人。
我那时候年龄小,分了大约二分地,翻那么深,只能像挖坑那样,我个子低,必须要下到坑里挖,才能达到七八十公分,天黑了还没有完成。本来一天七分工,只给我记了五分。
不过,因为年龄小,没有什么负担,和那么多人一起干活,感觉很兴奋,但当完不成任务时,急得哭鼻子。
那个年代的人都比较单纯,没有想发家致富的想法,也不允许有,大家都一样,所以,也没有多少抱怨。
记得那时候讲阶级斗争,狠斗私字一闪念,想偷懒也不敢。
我们家劳动力多点,每年争得工分也多,不过,扣除口粮钱,大概能分三四十块,这已经让很多家庭羡慕了,因为很多劳力少的家庭到年底还欠生产队几十块口粮钱。
不过,现在想起来,还是蛮有意思的。
谢谢您的关注,期待您的看法!
其他网友回答:
这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时代精神,是一种现代人体会不到的精神,我的所见所闻让我很难忘记。记得是六十年代末,那时我还很小,有一次我在外出玩的路上,在唐山唐家庄的205国道边看到一位农民,也就是四十几岁,看上去却有几分的苍老和魁梧,他推着一个独轮车,车上放着他自己的工具和简单的行李,兴致勃勃,精神抖擞。我上前和他攀谈聊天,他说他是滦县那边张各庄的,在天津海河的挖河工地刚刚地回来。我问他:“你就这么回来的?”,他很坦然的反问我说: “是的,怎么?” 。简单的语言,淳朴的形象,让我当时就情不自禁的流下了眼泪,不得不让我由衷地钦佩。从天津海河到我们这里,他已经推着这个小独轮车日夜兼程地走了两天两夜的路,还要再走上一天才能到自己的家。而且没有任何报酬,近二百公里的路程啊!自己去再自己回,为了国家的水利建设。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农民,多么的无私,多么的伟大呀!设想,如果放到现在即便是给你报酬,又能有几人做得到呢?可那时却是千千万万,并且是踊跃的一批又一批。所以说现代人很难理解当代人的精神的。
其他网友回答:六七十年代全国农村——正是在全民大搞水土保持、兴修水利、平整土地、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的年代,这是我亲身见证和参与过的事,回想起来也历历在目!我们那儿六十年代开始引洛河水修洛西水利工程,当时都人工劳动,主要工具就是架子车,小学生也组织过去工地做慰问,送水、帮推架子车等活动,干渠修好了修支渠、斗渠等,因为那时的田地远看似平原,但凹凸不平,难以灌溉,所以以后夏收后,尤其是冬天农闲时间,各社队都组织社员,下乡干部平整土地,当时是学生的我们也偶尔由学校统一组织在周末去帮附近的生产队去干几天活,那时工地上红旗招展,也有扩音机大喇叭放歌曲,表扬劳动模范等活动,虽然说汗流浃背,但劳动热情的确很高,无人叫苦喊累。那种体验真的让八九十年代后出生的人无法相信“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大公无私,团结就是力量,“滚一身泥巴,炼一颗红心”的那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劳动最光荣的思想觉悟和精神境界!像如今大家经常旅行观光的【十三陵水库】【红旗渠】【大寨大队】等等及各地的大型水库就是最好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