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的智慧,为何无心居功的人反而有功劳,如何辨别美丑善恶?
滴滴
11-23
0

美丑善恶皆是人性自然属性。这也是我们常说的,美丽的外表下掩盖着丑恶的灵魂,或丑陋的外表下隐藏着善良的心灵。因人人都有善的一面,同情心、爱心、孝心等等;人人也都有恶的一面,自私、贪婪、羡慕嫉妒恨、凶残等等。

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都功利,讲付出就要有收获,这是公平交换的常理,无私小奉献扭捏尚可,尽管不愿意,也有可能去为之,但如果要付出大爱,就会心有不甘。所以,人人都有善心,同情心,但同时并肩的还有羡慕嫉妒恨。对于普通人来讲,善良是在无关自己利益的情况下心才向善,而如果一旦牵扯到自己的利益,往往心向恶一面转化,这是人性私欲之天然。

从人性美丑善恶来分析,人在不承担成本,人性会更多表现出善的一面;当需要自己承担不太多的成本的时候,人性就不那么善良了;当需要自己承担很多高的成本时候,人性恶的一面就会开始显现,并一路飙升增长。

真正的善良是舍得付出自己成本的善良,中国有过这么一人,那人就是雷锋。这就是为何无心居功的人反而有功劳,这就是《道德经》的智慧。

(感谢阅读!我是诗蓦1,原创回答首发头条平台,欢迎您来关注与评论!)

其他网友回答:

《道德经》一书,究乎自然之道,以尽人君之道。而人君之道,无外乎内外之分,内即内圣,外即外王。内圣,就是涤清私欲,返归本真;外王,就是仁怀天下,泽被苍生。在这一点上,不止道教、佛教、儒家,还是诸子百家,都是一个本原,那就是自然之道,人心之道。所以说,圣人参透自然之道,人心之道,顺天应人,妙用无穷。正如《阴符经》第一句所说,“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功成弗居”,是说圣人成就事功之后,并不居功自傲。成就事功,是个大功德,本身不是坏事,坏就坏在“傲”字上。通常自傲的人,都是私欲强炽,不把别人放在眼里,自然也不把别人的利益放在眼里,这便是赤裸裸的树敌,就如同今日的美国特没谱。司马迁先生的《史记》记载,尧的大儿子丹朱“傲,嚣讼”,傲是傲慢,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嚣四张口,便是乱说话;讼是公然争论,不顾形象,这三者结合起来,便失去了继承尧帝大业的机会,因此帝位归了舜帝。(禅让之说,违乎人之本性,大概是儒家的杜撰,这也为新时期的考古所部分印证。)丹朱没有继承王位的原因,排第一位的,便是“傲”,便是“居功自傲”。可见居功自傲的人,便是把自己架在了火炉之上,乖乖不得了,这可不是好玩的,本事不大,便会出事的。为什么呢?从自然之中可以看到,“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腰杆不硬,便会遇风折断。大家看山上的树,都是松柏,为什么是松柏,因为腰杆够硬。为什么不是小草?因为腰杆太软。对于帝王来说,腰杆不硬,便是“德不配位”,因为帝王的腰杆,便是功德。所以帝王之道,首要的是造福万民,泽被苍生。

“功成弗居”,是不是就要避位呢?那也不是。当仍然受到推崇和爱戴时,自然不必避位,只是不要太过于穷奢极欲就可以了,该有的待遇,如果是有宪法规定,还是可以坦然享用的,但是要注意度。被周王朝极尽诟辱之能事的商纣王,被扣上的大帽子便是“荒淫无道”,“荒”是荒废,没有把当帝王的本职工作做好;“淫”是无度,沉溺在铺张享乐的欲壑里无法自拔;“无道”是说不符合大道的规律了。从正常的人性来说,私欲是不可避免的,帝王也不例外,但是你做过头了,就不得人心了,这个时候还是要克己复礼,不要让臣下和万民挑出理来,否则结果是大大的不好。为什么呢?因为帝王“代天牧民”,这个大旗之下,权力是无穷无尽,好处多得不得了,每个人都想要,都想争,“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所以做皇帝的,都是讲“生存和发展”之道,生存之道,排名是第一位的。避位让贤的事情,大概历史上很少发生,要么是杜撰,要么是要挟人的幌子,要么帝王有别的更高级别的追求,比如出家修道或出家念佛了。

“功成弗居,是以弗去”,又是什么道理呢?因为圣人不仅内圣,而且外王,仁怀天下,泽被苍生,有大功德于天下,臣下和万民都得到了实实在在的福祉,这些福祉,是世世代代很少能够享受到的,可遇而不可求,因此臣下和万民,感戴圣人的恩德,用脚去投票,万邦来朝;用心去投票,天天念他好,自然不希望这样的好帝王去位,换上一个穷凶极恶的坏皇帝来。所以,圣人的地位,并不需要刻意去炫耀,自然而然受到拥戴的。

如何辨别美丑善恶,这个问题太大,世俗流毒的好多术数,都在大谈特谈,但是美丑善恶的判断,是要看到所观察对象的本真。自然界,本原都是大道,无所谓善恶美丑,善恶美丑,都是人为加上去的,都是人心的幻象,都是自己意识的产物,可能被自己的利益和欲望所左右。真正的美丑善恶,对于人来说,就是看人心。从泛泛的角度来看,凡是出于公心的而有益众生的,都是善;凡是处于私欲而妨害众生的,都是恶;凡是令人真性愉悦的,都是美;凡是令人真性烦恼的,都是丑。然而,人处于自然之中,若能参透天地,参透自然,那么天地万物,都是自然的一部分,无所谓美,也无所谓丑,无所谓善,无所谓恶,都不过是这“3+1”维时空(即宇宙)中勤于修炼的一个小精灵而已。境界各异,高下不同,存在就有他的道理,佛教中称为因缘,因就是因果,一切都是必然,说偶然,只是因为对必然背后的因素认识不足;而缘,常常缘于能量场的改变。

人活在世间,最基本的要求是建立自己的鉴别判断能力。没有这个能力,就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但人和人不同,是分境界的,有的人经过修炼,拨云见日,回归真性;有的人浑浑噩噩,欲火炽烈,昏聩无明。因此各个人看待这个世界,都是境界不同的。借用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的妙语,便是参禅的三重境界:

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禅中彻悟,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

妙哉,胜吾言多矣!

其他网友回答:

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也,故能成其私。这是说有时候不居功反而能够保全自己。所谓,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便是这个道理,人生不要被功名利禄所累。要见素抱朴,保持内心的淡泊与朴素。而善恶美丑,便也在其中。只不过,能真正做到的人有几个呢?

其他网友回答:

这是一种以无为而实现有为的大智慧,为何无心居功的人反而会成功呢?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第一,无心居功可以专心做事。做事成功的因素或许很多,但最根本最基础的还是自身的能力,没有能力是做不成大事的,而人的精力有限,没有功利心的人更容易摈弃乱七八糟的想法,专心自身能力的提升,这对成功至关重要。

第二,无心居功的人没有利益羁绊,可以更公正客观的看待问题。功劳往往伴随着利益,功劳越大,牵扯的利益越多,所以很多人做大事的时候都很紧张,患得患失,就有可能一叶障目,不能完美发挥自己的水平。而无心居功的人会把大事当成平常事一样看待,可以大大降低发挥失常的几率。

第三,无心居功的人容易获得别人得好感。一个篱笆三个庄,一个好汉三个帮,做成大事往往都需要很多人的努力。大部分人做事都是为了利益,而无心居功的人等于是把功劳,也就是利益让给了别人,这样自然有更多的人愿意跟他合作,他可以选择更强的合作伙伴,成功率自然提升。

第四,无心居功的人容易被竞争对手忽略。俗话说枪打出头鸟,那些功利心很重的人,一般都跳的很欢,很容易引起竞争对手注意而被针对。无心居功的人往往比较淡然,做事稳步求进,不露锋芒,反而无形中隐藏了自己。

其实,万事都不绝对,包括以上的分析也是如此,可以增加成功率,但也不是绝对保证。现实中很多无心居功的人并不是不喜欢利益,而是那些利益他根本不放在眼里,而这样的人往往都是已经成功,能力和人脉都很强的人,他们做事成功的几率自然更大。

追求利益是天经地义的,想居功也是正常,所以不能单纯的说不想居功的人就有美德,想居功的人就不道德,只要功劳不是虚报,是名副其实的就不存在道德问题。居功也好,不居功也好,都只是看待事物的方式。

其他网友回答:

道是无境界的,所以,老子称之为无。而人是有境界的,物是有形态;所以老子称之有。而这境界的格局,是在你的心思与天道顺和的度数有多来定的。心态定格局,而这格局,是道为标准来度量的。所谓人所体现无,和形成的格局。应是抽取道一面而设造的象,演绎为一种主义,升化为思想理念。应用到社会实践中,进而会普及形成一种文化。永恒的运动,是无止息,无终极。这就是道此一方的无。归类到人事方面,动变是社会发展的表现。而发展进化,是人类社会不变的追求,是全人类最神圣、最伟的大事业,这是我们无限美好的未来。一但有见悟出到这一方,形成一种思想和理论。这就是所谓的大精神境界。只有人类存在,就有追求,就要图发展。所以无成,却永远有事。这种思想,这种智慧,不是仅仅服务于社会的某个阶段,以及存在、灭变的某个王朝,也不仅仅是服世界上某个国家,而是服务于全人类发展的大筹措。所以,易经辞云,不事王候,高尚其事。而功,是每阶段的总结。时代造英雄,而英雄必须有知时的思想,时顶级的智慧,才会引领时代的发展,树立一个时代的文明标志,有功于人类发展的大事业。思想能指导全人类的发展,是无为,而无不为。无时无刻不对人类发民起着积极的影响。

其他网友回答:

《道德经》中讲的无为,并不是无所不为,而是指一切要顺应天、地、人做事而为之,这样才能得到天、地、人的回馈,从而有功,而那些为了功名利碌,其本身说白了,为的是就是自己,是一种自私的表现,而最后反而什么也得不到。而又如何辨别美丑善恶,就更简单了,就看所做的这件事是否对他人、对社会、对天地是否有利,就可以判断出,当然伪美与伪善,表面上做事对天、地、人有利,但日月之光,时间之河会让这种伪的东西彻底暴露出其本质

要想做一个的能够 判断 美丑善恶 的人,不要急着下判断,要学会内究,方可做到,千万别看表面,别做键盘侠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悟空问答邀请!

我以为此问应是针对老子《道德经》第二章而设,那么我们就先来看看老子在第二章中究竟讲了些什么。

第二章原文为: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 。

我在《时空之外·道法自然》中对此章作如下译解: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是因为预设了厌恶的标准,皆知善之为善,同样预设了不善的标准。

所以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合、前后相随均是人为标准的对应产物。

因此圣人处无为之事(提倡顺应规律行事),行不言之教(透过规律言教)。

宇宙中的万物,有作为不声张,有利益不占有,成就功业不自居。正因为不自居,所以万物始终与时空同在。

由是可知,老子认为时空世界中的万物,并无美丑善恶的分别,更无居功争胜的企图,因此存不存在,只有外在形象的变幻,而无本质存在的改变,始终不会有消亡不在的问题,而人类因为有了美丑善恶的分别心,将自身凌架于万物之上,反而患得患失,无以自静。

对此,佛学思想理念与老子高度一致,释迦牟尼认为,时空世界中的万物,自始至终都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所以伟大的人,当伟大到最极致的高度时,看到的世界,都是同一的。在这个同一的世界中,道家称为得"道",佛家称为"如来"或"如来佛",这些悟道成佛者,都具备了居于时空之外的视角,在透视着宇宙世界,他们的生命长度,自然与宇宙的生命长度相一致,因为他们始终存在于万物之中,不论外在的"相"如何改变,他们的内在,始终没有任何改变,因此他们对人类的影响,不受不为国界所限,不为种族所限,不为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所限,也不会受时间和空间所限。

以上纯属个人见解,谨供参考。

其他网友回答: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我本无争天地宽!

其他网友回答:

无心工,并非无功,告诉你,别总是带着目标和功利心做事,有利的就做,无利得就不做,是错误的。

相关内容

《道德经》存在厚古薄今的倒...
《道德经》存在厚古薄今的倒退思想吗?:什么叫厚古薄今?道德经只不过...
11-23
老子对孔子说:其人与骨皆已...
老子对孔子说: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那道德经过时了吗?:道...
11-23
为什么在老子之后,再也没有...
为什么在老子之后,再也没有中国人能写出超越道德经的著作?:佛教在传...
11-23
如果读书,你会选择《道德经...
如果读书,你会选择《道德经》吗?:会选择读《道德经》。的我已经买来...
11-23
《道德经》为什么是多人合作...
《道德经》为什么是多人合作的书?:多位无名圣人行迹,老子汇编成经。...
11-23
道德经有没有可能不是老子一...
道德经有没有可能不是老子一个人写的?原文: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
11-23

热门资讯

2022梅雨季节是什么时间(今... 大家好,2022梅雨季节是什么时间,今年梅雨季节是几月份开始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有什么办法可以永久去除口臭(永... 大家好,小问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有什么办法可以永久去除口臭,永久除去口臭小窍门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
金句圣经名言(圣经箴言金句) 大家好,小问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金句圣经名言,圣经箴言金句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梦里花简谱双手(梦里花简谱) 大家好,小问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梦里花简谱双手,梦里花简谱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世界上最小的比基尼,只是一根绳... 在海滩,随处可见的比基尼美女,堪称男士们的福利,但如果穿的是世界最小比基尼,不知道你会怎么想呢?不过...
麦迪逊广场花园打架(麦迪逊广场... 大家好,小问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麦迪逊广场花园打架,麦迪逊广场花园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
支付宝卡通支付(支付宝卡通怎么... 大家好,小问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支付宝卡通支付,支付宝卡通怎么用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
荷花烟嘴中间绿色的是什么 吸烟... 荷花烟嘴中间的绿色是一根绿线,是烟的香线。这一根绿色的香线,可以提高过滤体系对烟气中有害成分的过滤程...
纪念日歌词陈慧琳(纪念日歌词) 大家好,纪念日歌词陈慧琳,纪念日歌词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很难说你承诺了什么。...
cf卡天空bug教学(cf卡空... 大家好,小问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cf卡天空bug教学,cf卡空教程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