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考上小中专,凭的是数理化高分。后来自学高数等等,瞧不起社会科学。但一次偶然的机会,随手翻看当时高中政治,看到了部分哲学内容,觉得很好。然后根据推荐,读了一本《通俗哲学》,发现了一个新世界。此后开始涉猎哲学,有几本书令我印象深刻,读的时候都给过我眼前一亮的感觉。大体有以下几本。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是人大编写出版的高校哲学教材,现在较常见的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反杜林论》。恩格斯著作,涉及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法律政治经济学等等,需要比较深厚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基础。这是一本令人拍案叫绝的书,读起来痛快淋漓,和读鲁迅、列宁的书一样。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著作。需要具备近代物理学和形式逻辑基础。感觉是很好的训练逻辑思维的书(可以和几何.微积分、数论等数学相媲美)。
《论自由》。约翰穆勒(密尔)著作。第一次认识了什么是自由主义,并且澄清了对自由主义的糊涂思想。有人向我推荐《政府片论》。也许从重要性上来讲和《论自由》不相上下,但没有后者给我的那种震撼。
《伦理学》。翻译作品,忘记作者了。但首次接触伦理学,是通过《哈佛大学伦理学讲座》(网易公开课就有)。这是学习过哲学以后,感觉能够进一步锻炼思维的一本书。但一般在开始老师或者作者会提醒你这种改变如此之大,乃至改变你很多常识性认识和习惯性思维方式,所以你需要慎重决定是否学习。
当然,还有一个方面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我最喜欢的是《道德经》《韩非子》,其次是《论语》《孙子兵法》等。这需要很好的古代汉语基础,因为读翻译的白话文会缺少韵味,也会限制多种联想的可能性,体会不到古代汉语特有的意境和魅力。
其他网友回答:谢谢邀请,让我真正拍案叫绝的只有《道德经》,虽然不能说全部都说清楚了,但是所有情况都有涉及,都说明了根源,总体思想也清清楚楚,不能让我不佩服,其他都有缺陷,都只能是一极,不免扬己贬彼,只有道德经融合为一。人能够达到老子的成就,实在不简单,我只能仰望学习。
其他网友回答:感谢邀请,我16岁阅读了艾思奇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当时感觉只有神人才能写出这样的奇书,后来2011年我出版了自己的《辩证唯物主义新论》,指出原来理论中的不足甚至错误,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自然原来的感觉是没有了。
其他网友回答:已经没有了,我原来看过很多书籍,也有所谓拍案叫绝的书籍。
可自从我开始追寻自我,试着用自己的眼睛去看这个世界,而不是通过别人的描述去理解他看到的世界。
当你走上这条路,你看到的风景与别人描述的风景并不相同,也没什么再去拍案叫绝了。
从看到自己世界的欣喜,到后来的不断对比去否定自我的认知,一切变得平淡。
我不追求终极,那没有意义,只追求现阶段我能看到与想到的,然后等待下一个阶段的到来。
这条路没有尽头,所谓看到尽头的,只证明他的思想已经死了,他没勇气再去认知新的事物,新的角度,以及对无尽世界的敬畏。
世界可能有尽头,但人的思想没有尽头,因为你无法真正认知客观,只能从不同角度去看待真实,猜想真实到底是什么。
角度是没有穷尽的,这也是思考的乐趣。
当你知道你需要不断突破自我的认知,有些认知你只能去等待,等待对你认知有刺激的思考,让你有了新的想法。
这条路没有尽头,直到你死去。
其他网友回答:我看过的拍案叫绝的哲学书籍:
1.《理想国》
2.《君主论》
3.《论自由》
4.《西方哲学史》
5.《苏菲的世界》
6.《乌托邦》
7.《利维坦》
8.《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其他网友回答:少时读书不分喜好,好读书不求甚解。《道德经》《金刚经》《论语》《圣经》也读过。
最终我选择信奉《毛泽东选集》,喜爱并推介。
《毛选》是入世的哲学,是大智慧书!
其他网友回答:《关于马基雅维里的思索》:列奥.施特劳斯在对马基雅维里作了一番极为细致的解读后,在最后引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马基雅维里来了记“结局杀”。对马基雅维里来说,爱国只是他的幌子,所谓“为了目的,不择手段"也不可能是他的原创,所谓君主,根本不入其眼。他的真正目的或说宏图大志有三:一是对抗古典政治哲学,创建现代政治哲学。以利益(或权利)价值观取代德性价值观。二是对抗基督教。以理性对抗启示,将启示“工具理性”化。三是以新德性取代偶然机遇。德性在马基雅维里处,已与道德无关,而是才智。如果说偶然机遇的神秘莫测有点像神意的话,马基雅维里就是要以人取代神。此后,我们看到的是,人类的思想导师和政治导师开始失去敬畏,走上了自我封神的道路,无论是哲学上的“唯我论",还是政治上的“自我加冕",抑或是大众文化上的“个性自我"。马基雅维里要做新秩序、新制度、新思想的“新君主"。他要的是一种可与虚无缥缈的圣经“来世”和不可能实现的古典德性相媲美的世俗的永恒荣耀,而实际上,这样的荣耀既不是真正的荣耀,也不可能达到永恒。
其他网友回答:老子!《道德经》!老子讲,上善若水,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也善之。
老子讲福祸相依,祸福相依,物极必反。
其他网友回答:《道德经》言简意赅以自然之道包罗万象,用无私如水的心感悟社会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