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道没有学研过!抱歉!学习是每个圣人和文人,名人必修之本。不用看。道合径同!
其他网友回答:重拾《道德经》也有一段时日了,全书八十二章,内容丰富、语言极简,这部经典之作实在博大精深,值得一而再,再而三的深度阅读。那么,学习《道德经》,我们首先应该学的是什么呢?当然是老子的智慧之学了。那么老子的学习态度是什么呢?学习力是一个人重要能力,身处当今瞬息万变的社会,唯有会学习的人才不会被淘汰,所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学一学老子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道德经》含蓄蕴藉,老子的学习态度、方法也不是开门见山地摆出来的,而是浑然天成地渗透在字里行间,以下是我从《道德经》中读懂的几个,我把它提取出来,分享给和我一样喜欢《道德经》的朋友们,好书一起阅读,智慧一起分享。
1.向大自然学习。原文可见此句:人法天,天法地,地法道,道法自然。
向大自然学习。学习什么呢?厚德载物,上善若水,无我利他……
2.懂得取舍。原文句子: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懂得取舍,动力要增强,私欲要减少。也不是学得越多越好,人的精力毕竟有限。这一点可以给现在很多焦虑的家长以启发,真的有必要让学生又学奥数又学作文,又学书法又学钢琴,十八般才艺通通武装全身么?
3.有目标,有的放矢。原文:执大象,天往下。
有目标,抓住大的方面,分清矛盾主次。学习要树立正确目标,你为何而读书?这点很重要。
4.专一的态度。原文:昔之一得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王侯得一以为天下贞。
专注得一。深度学习。专注、专一。想在某一个领域取得一些成就就不要心猿意马,三心二意,一万小时定律还是有道理的,前提是方法正确。
5.刚柔相济。原文:见小日明,守柔日强。
刚柔相济。能看出细小的差别才叫明,坚守住才能强。学习有韧性,会变通。
6.持之以恒。原文:益生日祥,心使气日强。
天天增强生长就是这样,用心使气就是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主张要有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和态度。
综上所述,可见《道德经》中老子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即便到了互连网时代也没有过时。学无止境,终身学习,虚心求教,向老子学习,向《道德经》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永远不会过时,向国学经典学习,这就是我的学习态度。
我是红尘梦劫,我来回答。
天地无情、无为而治、多言数穷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籍贯也多有争议。老子是中国历史上流芳百世的圣贤之一,是百位世界历史名人之一,传世作品《道德经》被誉为“万经之王”,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道德经》被誉为“万经之王”,“内容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曾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 家、修身、为学的宝典。它对我国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体现了古人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先秦诸子以及国人的文化思想等都或多或少受到《道德经》的影响,而且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文化、科学、宗教等各方面。”《道德经》主要阐述了人应该敬畏自然,圣人管理国家应该“无为而治”,为人处事则应该压制贪欲。
关于老子在《道德经》中对学习的态度,其中写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追求学问的人知识日积月累,越来越深厚;追求修身养性的人欲念和私妄每一天都在减少,渐渐达到无为的境地。粗大的树木,生长于细小的根芽;九层的高台,起初也只是一个小土堆;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迈出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
总结老子在《道德经》中主要阐述的是为政之道,处世哲学和自然大道。对于劝学的篇幅不多,但是几句话已经完全表达清楚了,爱学习的人掌握的知识只会越积越多,不爱学习的人看到书就开始头疼了;大学教授童年的时候也只是小学生,各行业的专家们刚满周岁的时候也才开始牙牙学语。
老子揭示了两种不同层次的认识对象—— “学”与“道”,并由此两种不同层次的认识对象之获得,而有两种不同乃至相反的认识途径与方法——“为学”与“为道”。
《道德经》四十八章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为学”是指探求外物的普通的求知活动;“为道”亦称“闻道”,是指通过玄思或体验去领悟和把握最高的“大道”。 “益”是增加、积累,“损”是减少、排除。“为学”所追求的是关于形而下的具体事物的知识,这种知识通过感觉经验即可获得,它贵在增益,日积月累,积少成多,所以说“日益”。
“为道”则不同,首先,“道”是形而上的,它“视之不见”、“听之不 闻”、“搏之不得”,因为超感觉超经验,所以用认识具体事物的方法是不可能获得的,经验知识的积累不仅无助于“为道”,而且搞得不好还易于产生成见、偏见甚至欲望、智巧,反而会妨碍对大道的认识。
其他网友回答:老子在《道德经》中多次提到学习的方式及其态度,对我个人启发比较大的有三句:一、“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这句可能是人们比较熟悉的一句。益是增加,损是减少,这个没有异议。问题是增加什么,减少什么。首先,这句话说明老子并不反对学习,他年轻时也是周朝国家图书馆馆长,学习先辈的知识,积累能力,技术是一个必要的过程。但老子也同时发现了学习所带来的问题:不断增长知识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增加机诈之智,增长我漫,让我们的心灵不再清净,不再纯粹。所以后面提出“为道日损”,要损去那些知见下的伪装:自以为是,高高在上的熬漫:损掉错误的生活态度,观念,净化自我心灵,才能让道心显现。老子提出的绝学无忧,也决对不是反对学习,而是不要让学习使自己更加困惑,增长愚痴的知见束缚自己的心灵。
第二句是“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这句话是我们学习实践的一个最好的方式和态度。人的一生会会碰到各种类型的人和事,有良师益友,肯定也有所谓的品德底下之人,有能力强的,也有能力弱的,我们珍惜那些可以帮助我们进步的因缘,但也要用慈悲心看待那些所谓不善的因缘,他们一方面是我们引以为戒的学习对象,另一方面也是需要我们帮助,共同进步的家人。“是以圣人善救人,故无弃人。”
第三句“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这就是老子的学习目的。我们现在很多地方兴起国学热,这应该是好事情,也是国家大力提倡的。但是有很多国学学校不是注重孩子的心灵成长,道心及伦理观的培养,只是从表面模仿古人穿衣,行礼,这就本末倒置了。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不是为了反古,复古,而是在学习圣贤的智慧,让当心下的自然生态,人文环境更加和谐,心灵净化,这才是老子提倡的学习道的终极目的。以上三句就是我跟大家分享的有关老子学习态度方面的体会。
首先老子曰: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何谓知?为学日益谓之知,所谓行呢?为道日损谓之行,其次曰: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是谓:闻道有先后,而士(人)有三智(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者,信者不疑,疑者不信者,不知不信,不信不知者),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之不病也,以其病病,是以不病,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矣!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矣!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爵而常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信不足,有不信,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俗人昭昭,我独若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曰:塞其兑(无视),闭其门(无听),挫其锐(必静),解其纷(必清),和其光(同天),同其尘(合道),是谓玄同,曰: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天地之间,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此致虚极,守静笃之妙徼也,常无致虚极,无以观其妙,常有守静笃,有以观其徼,
其他网友回答:【老子《道德经》怎么讲述学习?】
老子在《道德经》中有多处提到学习的方式及其态度,我认为以下几句值得大家深思和借鉴:
1、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道德经》48章)。
“为学”是不断地向外界探索新知,知识是永无止境的,对知识的探求永远也没有个尽头。“为道”是在修道的过程中欲念一天天减少,直到最后达到无为的境界,无为不是真正的无所事事,而是不妄为,做到了不妄为,也就合乎了道的德性,合乎自然规律的不妄为就是无所不为了。老子年轻时是周朝国家图书馆馆长,学习先辈的知识,积累能力,技术是一个必要的过程。但老子也同时发现了学习所带来的问题:不断增长知识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增加机诈之智,增长知识的同时,让人们的心灵不再清净,不再纯粹。所以后面提出“为道日损”,要损去那些知见下的伪装:自以为是,高高在上的傲慢:损掉错误的生活态度,观念,净化自我心灵,才能让道心显现。老子提出的绝学无忧,也绝对不是反对学习,而是不要让学习使自己更加困惑,增长愚痴的知见束缚自己的心灵。
2、老子说“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道德经》第14章)
掌握自古以来的规律,去理解今天身边发生的所有事,能够古往今来无所不知。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不是为了反古、复古,而是在学习圣贤的智慧,让当心下的自然生态,人文环境更加和谐,心灵净化。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其含义类似于老子的“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古人云:“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意思是说:“从浩瀚青史中总结前人经验教训,培养坚定不移的浩然正气,效法道德高尚的圣贤。”以史为鉴,总结历史规律,效法古今圣贤。这也是很多人孜孜不倦苦读史书的根本原因。因此,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要“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懂得“利用历史规律,而不拘泥于历史规律”的道理,用睿智的眼光看世界。
3、老子说“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道德经》第27章)
老子说,善人是不善人的老师,不善人是善人的衬托。不尊重他们的老师,不珍爱他们的衬托,以为无所不通、无所不精,恃才傲气,都是不可取的,即使是聪明的人这样做也是糊涂到家了。这是人们学习实践的一个最好的方式和态度。人的一生会碰到各种类型的人和事,有良师益友,也有损人利己的品德底下之人,有能力强的,也有能力弱的,人们要以善者为师,恶者为资,一律加以善待,特别是对于不善的人,并不因其不善而鄙弃他,一方要劝勉他,诱导他,另一方面也给他一个成为善人借鉴的作用。“是以圣人善救人,故无弃人。”
4、老子说“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道德经》第54章)
这是老子认为能知晓天下万事万物的学习方法。同类事物,通过此一物观照彼一物,通过此一处观照彼一处,通过此一时观照彼一时,这些都是观照的一般方式,即彼与此对比观照。同样,也可以观照天下所有事物的内在真性与外在表象的关联与不同,进而了解所有事物的实质。如此这般的观照,是将天下万物视作一体的观照。以天下论,万物一体两面,外在形式千姿百态,内在实质却归一于道。因此,要知尽天下事,不必阅尽天下事,因为生命有限而知无涯,阅尽天下事而知天下是不现实的,即令天下事阅尽,没有通过事物表象看到内在本质的阅尽,也是不可能做到真正的知天下。真正的知天下,是善于依据道的法则去观照万物,透过事物纷杂的外表去深人了解事物简单的实质,这种观照方式才是观察世界的方法。
谢谢收看!我是一位旅游文化与科技领域的创业家,热爱中国历史文化,酷爱老子《道德经》,欢迎和我交流探讨!
其他网友回答:谢邀,找出多处,慢慢拈出,轻轻献出
1.人 法 地 , 地 法 天 , 天 法 道 , 道 法 自 然 。
学习态度:法地要身静,法天要心净,法道要用冲,法自然要明心见性。
简要说明:屁股要坐得住,心要无杂念,方法要走心、思答、比较,直至心底明了,见其本质。
2.故 善 人 者 , 不 善 人 之 师 ﹔不 善 人 者 , 善 人 之 资 。
学习态度:善于学习者,是不善于学习人的老师;不善于学习的人,是善于学习者的资助。
简要说明:最好的学习方法是无私奉献教会别人,其他人就是你的资助了。
3.胜 人 者 有 力 ,自 胜 者 强 ,强 行 者 有 志 。
学习态度:战胜别人是力气,战胜自己才是真正的强,坚强去行的人胸有大志。
简要说明: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普通人没有坚定的志向。
4.执 大 象 , 天 下 往 。
学习态度:抓住大的方面,才会条分缕析,有的放矢。
简要说明:矛盾有主有次,随着主要矛盾的解决,次要矛盾往往也会迎刃而解。
5.道 之 出 口 , 淡 乎 其 无 味 ,视 之 不 足 见 , 听 之 不 足 闻 , 用 之 不 足 既 。
学习态度:可道之道,不是常道,常道味淡、不足见、不足闻、不足尽,只能靠亲自体会。
简要说明:如果皆知美是怎么来的,那恶就停止了;善是怎么形成的,那不善就停止了。
6.昔 之 得 一 者 :天 得 一 以 清 ﹔地 得 一 以 宁 ﹔神 得 一 以 灵 ﹔谷 得 一 以 生 ﹔侯 王 得 一 以 为 天 下 贞 。
学习态度:天用清得一,地有宁得一,神用灵得一,欲用生得一,侯王用贞得一。
简要说明:过去得一的人,太厉害了吧,学习用什么得一?学习用专注得一。
7.上 士 闻 道 , 勤 而 行 之 ﹔中 士 闻 道 , 若 存 若 亡 ﹔下 士 闻 道 , 大 笑 之 。
学习态度:上士听说,勤行;中士听说,半信半疑;下士听说,大笑。
简要说明:态度决定人的一切,态度是怎么来的?个人知见。知见有是怎么来的?自己种植的福慧因缘。
8.为 学 日 益 , 为 道 日 损 。
学习态度:必须以此为原则,为学要天天增加;为道要天天减少。
简要说明:记住吧,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还要天天减小私心情欲。
9.见 小 曰 明 , 守 柔 曰 强 。
学习态度:能看出细小的差别,才叫明;坚守住细柔,才能强。
简要说明:今天学一天,明天学一天,似乎没增加;半年且才看,就长了一大截。
10.益 生 曰 祥, 心 使 气 曰 强 。
学习态度:天天增加生长就是祥;用心使气就是强。
简要说明:真学习,哪个不累啊;天天坚持,就是志气。
先10条吧,后面还有很多,喜欢别点赞关注,后面续不续全看你了。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学习、做学问的人,他们每天学习认知事物,从中收获的东西越来越多,日积月累,他们的学识和素养也就越来越高。
按大道修行的人,他们每日每时都在认识事物规律变化,让自身的言行和意识顺应大道的运行规律,因此,在和合大道的过程中,自身有很多的特性特点是逆道而行的,必须时时进行修正,修正就是减损自己不符合大道的思维和行为,减损并改正那些的错误言行,剔除自身的错误意识等等。就这样减损再减损,以至于自己无意去做作的按道行事。
庄子云,吾生也有涯,无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世间可以学的东西无边无尽,而生命是有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学习无限的东西,是学不来的。因此,老子在对待学习方面,归根结底是要顺道而为,一切背道而驰的行为都是不长久的。人生是一场修行的过程,学习是认识事物的规律,修行提升才是人生终极目标,学习越多,为了损之又损,达到融入大道的至高境界。
其他网友回答:老子〈道德经〉中提到了对学习的态度,就是要学习人们在生活中得到的经验和教训,老子〈道德经〉中讲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是讲:学习才受益,这条道若不走,就是个无所做为的人。还有:不贵其师,不多其资,虽智大迷。讲:没有老师的教诲,你就没有多大资,你随有智慧也不聪明。从〈道德经〉中看出老子是个大学习家,〈道德经〉中说:人你只要站在宇宙大地上,这时你也在学习。把人的心理描述的多么透彻。老子思想,就是万物存在都是有1就有2的,阴阳结合。如果说孔子是历史大文学家,那么老子就是历史大思想家。这就足以说明他们两个的伟大没有上下之分,就两字,伟大,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