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理解的道学起源于上古伏羲时代,经黄帝、周文王的发煌,于老子而集大成,经历代圣人的发展,形成了一套东方独有的思维、行为体系。祂以易学符号系统的象、数、理(阴阳、五行、八卦、十天干、十二地支、河图洛书等)为核心表达方式,以伏羲、轩辕黄帝、老子、庄子的学说为基本出发点,以丹道、术数为加以实践,通过人体、人事、人类社会及自然界之间的关系,用以哲学为潜在表达,以道教为显在表现,以人类大脑最深层次的元神功能为思维出发点,以自身性命实践为中心,追求人类社会与自然的最大和谐,祂的终极追求和一切行为的终极归宿都是“道”。
易经是一阴一阳之道,用阴阳的对立关系演绎道,因此:易有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大极指变化初始混沌末分之状态,两仪是指阴阳:天地,四象是指:春夏秋冬,金木水火,日月星辰,东南西北。易经抑少阴,少阳,老阴,老阳等,都是精分细化说变化,从变化中得道。
黄帝内经是:代表天人感应,医易人合一的思维系统,医道,养生道,水谷道,丹道,针炙等,说其道者,法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
道德经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二句深奥影响难以想象。也是论道与德的专著,天之道,古之道,人之道等,对道谈得玄妙,三大核心理论支柱,发展形成的,几千年众说纷纭,基本结论却是说的都不是道。
三本经的源头都是为代表:宇宙,天地:人道论,这是道学的三大核心支柱,不可以识的神密精神实体,道没相状,没形象,只能靠直观体验。道是中华民族文明最重要的理念,它涉及到正确的道路,科学方法,未知的奥密,宇宙中的万物,本源自然等。社会人生重大问题,从得道得天下,道不同不相谋,中庸之道,可以说头头是道,当人们去追寻道时,总是馅入迷茫无法究竟之道。
其他网友回答:
举例说一下《道德经》的创作过程
老子在当时周朝中央政府的历史文献的保管机构上面,其实就相当国家图书馆或者中央代管。老子在这么个机构里工作,这个机构在洛阳,洛阳是当时的周政权的东都,所以老子在洛阳上班。后来孔子看老子就是从山东跑洛阳看的老子,现在那儿还立的大碑,是后人立的,叫“孔子向老子问礼处”,孔老见面在洛阳,老子在洛阳上班。
老子作为一个国家图书馆工作人员管理,近水楼台,他最大的优势就是,比如那时候资讯不发达、印刷术也没有,现在家里谁没几本书,可是那时候老百姓家里哪儿有书啊,有书也了不得。所以那时候资讯不发达,因此老子在国家图书馆工作一个巨大的优势就是他能见到很多别人见不到的重要历史文献。后来老子临走的时候就给大家留下了两本书,这本书老子没有说是他写的,只是留给大家。现在分析这本书有些话可能是老子自己说自己写,但是里面有很多内容是老子作为国家图书馆工作人员在他的见到的更古老的文献当中,他把他所认可的学术观点摘抄出来的。所以这本书就是一百多句格言的汇编,不是一篇文章的学术工作。比如说上一句跟下一句没什么关系,那么这本书起初也没名,大家叫“老子”,后来大家给起了一个名还有一个人分了个章,分成八十一章,此书叫做《道德经》。
后世学者就是对老子留下的这本书《道德经》的研究而形成了一个学派就叫“道家学派”,各位先秦诸子百家,后来独尊儒术,独尊儒术造成了另外的后果就是先秦时期的诸子之家基本后来都被湮灭掉了,被轰出去了,这是中国文化巨大的损失。但是只有一家没死,顽强的在独尊儒术的社会竞争底下生存下来了,这就是道家,这就是老子所传承的学问道家。
注意,老子是在试图传承着一种文化,在传播着一种文化。大家注意我说的是传承、传播,我没有说创造,为什么?因为老子传承的是黄帝的思想,所有有一种学问叫“黄老之学”。而相对的孔子也是传承、传播着一种儒家文化,传承的是周公的文化,也叫“周孔之学”。
而《易经》是更早的,上古时代的伏羲所创造的,当时人类对于自然的理解和规律运用。
其他网友回答:《黄帝内经》、《道德经》、《易经》可以简单理解为同一源下分开的三个不同学科。
它们同一源是以宇宙自然运行规律为主要依据,
《黄帝内经》是以宇宙自然运动规律下,纵深去向医学领域阐述。如一年四季气候变化上,我们的身体那里出了问题,怎么办?等等。
《道德经》是以宇宙自然运动规律下,纵深向修身、养家、治国、平天下方面论述。
《易经》是以宇宙自然运动规律下,纵深去估计以后会发生的事。
首先要更正一下这个排序应当是易经,黄帝内经,道德经。这三部精典之作都是对上古太极科学原理的解读和应用。其中易经大约诞生于7000年前.是伏羲大帝将太极科学原理应用于时制建立而创设的八分系统(后人称先天八卦),相当于今天的钟表,可以用来计时、预警、预测,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时制兼预测系统。约诞生于5000年前的黄帝内经是黄帝与其太医歧伯先生就祛病疗疾治未病方面的问题所作的问答。其中的医理实际上就是将太极科学原理具体应用于医道,其中的五行、六经、十二经等即源于太极科学原理。约诞生于2500年前的道德经是由西周末期周之藏首老子所作。这部著作是一部真正从哲学意义上演义太极科学原理及其应用的专著。我们知道:道学和太极科学早在我国上古时期就已经出现但那时是师徒相授,口耳相传,并没有统一规范的名称。直到老子的道德经问世,才有了"道"、"玄"(太极)等概念。(今人从周易中看到的太极概念系后人所加)。从老子第一章总纲中所讲的有、无;玄 ,众妙之门,结合道德经全文来看,这部经卷其实就是系统讲述太极科学原理及其应用的宇宙万物的总法则。是有人类历史以来 无论什么主义都不能取代并诠释的最完美的学说,同时它又是一面照妖镜,可以从中检验并发现任何主义的偏见和错误!希望国人千万不要忘记道德经而盲目崇拜洋人,否则就会迷失方向最终导致天下大乱!
我喜欢中医也是4代中医谈谈我浅薄的理解我国四大经典中的《黄帝内经》中所讨论的这些伟大的问题,奠定了延续几千年的中医理论的基础和养生之道。《黄帝内经》分为两部《素问》就是对本源的追问。素和“素人”的“素”是一个意思,就是指事物本源,本来的面貌。这一部分偏重于从哲学的角度,运用阴阳、五行、运气等学说阐述人与自然的关系。《灵枢》则更偏重于探讨经络和针灸,以及其它病因病机和诊治法则。
说到《道德经》大家都会想起这句话。“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伦理道德事物的起源后续的延伸与发展成德。德是修来的行。明白先道后行才能德才兼备。
道, 基本概念是一条路,引申出来就是事物延伸出去的那个轨迹,再引申就是“规律”,或者说是最优的解决方案。规律是可以被说清楚的,或者可以被跟随的,或者可以遵循的。我们在事情发生后,总是知道那个事情是怎么发生的,是那样发生的就是道,不是那样发生的就不道。反正表面意思就是“路”是可以“被路(那样用)”的,也就是说,规律还是有的,但不是你理解的那个规律。因为如果我告诉你“现在买房可以升值”,这(姑且认为)是个规律,但如果大家都知道了,人人都去抢着买,那就不一定了,规律这东西,不是没有,但都知道的时候就不是那个样,描述本身是会改变结果。老子明显是深谙此道的高手,你后面就会看到,老子讨论问题用的概念都是路,结,水,风箱这种人人都有认识的东西。只有如此,才有“共识”啊)。懂得“道德”的道理,就会知道,如果双方不打算有相同的认知,这些都是没有意义的,你不能指望交流可以解决实际的问题
说到底,道表达出来就是名,有些名指向道(事实),有些名不是。有些名今天指向道,明天不是。有些名从角度A指向事实,从角度B看不是。所以,你要明白事实,预判事实,必须越过名,体会到背后那个道,否则就是自己给自己找理由了。
《易经》的作用在于指导人们深入观察自然界的各种现象,认识天地、阴阳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科学奥秘,充分把握天时、地利、人和之际遇,在比较好的环境中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
《易经》不仅能够用于占卜,更是掌握自然规律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学习和了解《易经》,不但能看到自己的先天禀赋,还能帮助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工作、情感的规律。
什么是太极
所谓“太极”即是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易经·系辞》提道:“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其中的太极即为天地未开、混沌未分、阴阳之前的状态。两仪即为太极的阴、阳二仪。《易经·系辞》又说:“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其意指浩瀚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包含着阴和阳,以及表与里的两面,而它们之间又是既互相对立斗争又相互滋生依存的关系,这即是物质世界的一般规律,是众多事物的纲领和由来,也是事物产生与毁灭的根由所在。
天地之道,以阴阳二气造化万物。天地、日月、雷电、风雨、四时,以及雌雄、刚柔、动静、显敛,万事万物,莫不分阴阳。人生之理,以阴阳二气长养百骸。经络、骨肉、腹背、五脏、六腑,乃至七损八益,一身之内莫不合阴阳之理。这一理论建立至今已两三千年,仍在为人们描述世间万象。
其他网友回答:《黄帝内经》和《道德经》是指导修炼的书,但不是同一法门的东西。《黄帝内经》中有不少涉及到养生的问题,也不是全部修炼的东西(也就是说比较低层次上的东西),道家在低层次上讲看病治病养生、讲风水、去邪等等方法,解决内外关系问题。为什么讲这些呢?一是积德做好事,二是提高自己。《易经》只是研究术类东西。
其他网友回答:《黄帝内经》是一部医书,是人类长期在医学上的积累。
《道德经》是老子根据前人的记载总结出来的一本关于道的运行规律的书。
《易经》通常指周易,是周文王创造的,这个实际价值不是很高,真正有价值的是伏羲的先天易,就是先天八卦,这个是最早讲述道的运行规律的书。
其他网友回答:学习皇帝内径容易入道,也是入道的前提,懂易经也容易入道,道德经也同样是修道。也算是三经一体吧!以医入道较容易些。
其他网友回答:黄帝内经让你顺应人纪(身体好),易经让你顺应天纪(精神好),道德经让你顺应天道(智慧好)。
人要有所敬畏,上畏天道(天道酬勤),中畏人道(人道畏微),下畏地道(厚德载物)。
下一篇:武则天临终为什么立了一块无字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