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意气风发的二三十岁,走过不惑之年的淡定和从容。其实每走一个阶段,人的很多标准都会发生变化,那么五十岁又会怎样呢?
五十而知天命,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呢?是人们常说的”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吗?
”知天命“到底是什么意思
孔子说:”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意思是说:“下学,学人事;上达,达天命。我既学人事,人事有否有泰(就是有好有坏),故不尤人;上达天命,天命有穷有通(就是有穷困有显达),故我不怨天也。可见,“知天命”的关键在意这个“知”字,要能够了解什么是自己的天命。当自己能够客观认识命运中的贫穷和显达,人世间的好与坏,知道这一切都很自然,那么你就能够理性把握并平静应对。
“不怨天,不尤人”有那么容易吗?
我觉得不太容易啊,因为这就意味着你要把很多不顺心的事,不如意的事都压在心底,不能宣泄,这也太痛苦了吧。
可是孔夫子为什么做到了,因为在他看来,一个人向内求,提升自我,完善自己,要比你要求这个社会怎么怎么样,要求别人怎么怎么样,要容易的多。
知命,知礼,知言三重境界
这三个境界的顺序,在人生中一般是倒着的:我们都是最先知言,在与人交谈和读书中了解他人,了解社会;但是仅仅知言还是不够的,还不足以立足,还得懂礼仪,还得尊重他人,多一份尊重,就能少一份抱怨;最高的境界就是知命了。
五十而知天命,也就是说这个时候已经有了一种内心的定力,基本上可以做到不怨天,不尤人,不为外物所动了。
也就是说,当所有人都夸赞你的时候,你不会因为这种鼓舞而多往前走一步;当所有人都指责你的时候,你的内心并不泄气,依然坚定自己认定的想法。这就叫做认清了“内”与“外”,明白了“荣”与“辱”。
就好比武侠小说里的无招胜有招,深厚的内功,足以抵挡什么倚天剑、什么屠龙刀。
其他网友回答:这句话来自于孔子,孔子在问道老子后,用半辈子的时间去实践这个学问,最终在50岁这一年孔子终于学会了这个学问,他利用格物知道了自己的天命,知道了他这一生就是需要去普及传播这个文化,但是在周游列国后发现这个文化根本不被诸侯们认可,于是开始著书,于是就有《系辞》《中庸》《论语》《大学》等经典问世,这个经典都是解释评论道家文化的经典,可惜几千年来却被儒家小人偷梁换柱蒙蔽后世千年之久,直到现在人们都把《系辞》《中庸》《论语》《大学》当作儒家文化经典。
孔子在实践这个学问之后,最后总结出这个学问为:高而无位,贵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对于格物,孔子总结为:
夫乾确然示人以易,夫坤颓然示人以简
试问,当今社会的国学大师还有易经泰斗有几个人知道这句话的万古之谜?
其他网友回答:“五十知天命”不是一种体验,而是人之为人,能够成为正人、君子、贤聖所要经历的过程,应该达到的目标。如果说人“四十不惑”而能辨人间是非,做到实事求是,本份以为,见义勇为;“五十知天命”应该明天理,推己及人及物,亲亲、亲民、爱及万物,不偏不倚,中而庸之。
其他网友回答:知道大势已去,该给年轻人让位的时候了,不敢为天下先,处处都去挤,去抢,这样肯定是不对了啊!知道自己已经不再年轻了啊!就一定要不敢为天下先,不要以为自己还年轻,去和年轻人争,去和别人挤,去和别人抢先,这样肯定是不对的了。
知道大势所趋,没办法,就只能俭,不能贪心,不能贪念,比如说,再找一个年轻漂亮小姐姐,和一个年轻女人
下一篇:世界上最贵的肉是什么动物的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