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古代来说,中医衰落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拯救中医?
滴滴
11-23
0

中医是没得救了,所以大家也不用去操心费力了。

一个五岁的小孩过生日,家长们围着讨论。

爷爷说:孩子将来当老板;

奶奶说:孩子将来做明星;

姥爷说:孩子将来做厨师。

姥姥说:孩子应该做老师。

最后孩子说:你们都别说了,我将来要做医生。

爷爷说:好!医生挣的也不少。

奶奶说:好!医生很有面。

姥爷说:好!医生工作很轻松。

姥姥说:好!医生手术还有红包。

孩子一脸疑惑地问:当医生不是可以救死扶伤吗?

中医是一项事业,要传子不传女,传有缘人的。要一个家族共同努力才能培育出的一个宝贝。就上边这种情况,根本没有那个环境。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草药还是草药吗?二十年前我卖过药,听过一些专家讲座。

专家说:灵芝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孢子粉,所以人工种植的灵芝比野生的好,年头长了孢子粉都丢失了就没用了,所以千年灵芝毫无作用。这话我不信。还有的说,人参的叶子,梗子都含有皂甙,所以哪个部分入药都一样,一年的和千年的没区别。我不信。不知道古方的药理,还强用,那就是下毒。

不知道神农是不是真的尝百草了,但现在肯定没有人去尝百草,就是去尝了,会不会尝还是个问题。

太多的因素注定中医很难拯救,那就适应时代吧!

其他网友回答:

在回答中医哀落原因之前,先评一个小小病例。一个60来岁老太婆得了感冒,咳嗽个把月,到大医院中医科找主任就诊,医生说她阴虚肺热,肝火盛,开了七天中药不见好。后又找另一个中医主任就诊,说她是舌白,痰多,是阳虚。又开了几天中药还是不见好。后转到西医开了几天抗过敏药加强的松片。一个星期就好转了。由此可见中医没有诊断标准,仅凭医生经验判断,误差很大。

中医衰落的原因,主要在诊疗技术落后,死抱几千前古训,没有引进先进诊疗技术,诊断模胡,不能客观反映机体病灶所在,也就无从对诊下药。

中药多来源于自然界的植物,植物中含有多种有机化学成份,有些化学成份对疾病有效性得到证实,西医善于运用化学技术取植物中有效化学成份,如盐酸小薜硷,阿托品,青蒿素内酯片等等。

中医不善于研究植物中有效化学成份,仅凭用药经验,一旦产生误判,这种错误用药经验伴随一生。在现代中,西医竞争环境中,中医有效性受到质疑,逐渐衰落。

其他网友回答:

首先更正题主偏见,中医药一直在发展,绝无衰落一说,只是与西医比较,发展的速度慢一些。

快与慢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也不是说快就一定比慢好。快往往表现急功近历,慢反而可以扎实推进。

人生不过几十个春秋,走快了干什么呢?为什么不去慢慢的享受生活呢?这其实也正是中西文化的差异。

中医不会衰落,也不需要拯救。西医貌似快速发展,但是在与疾病斗争中,总是旧的问题没解决,新的敌人又出现了,在疲于奔命中挣扎。而中医不急不缓,静以应变,或许这样人类才可以争取主动,而不被瞬息万变的疾病牵着鼻子。

愿人类早日回归生长壮老死的规律,而不作无谓的挣扎。

其他网友回答:

妄谈中医衰落,似乎有点不妥。

中医是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国医,在医养调理上应该有独特的优势。不少老病号长年累月的在靠中药调理,很多医术高明的中医,往往是一号难求。

弘扬中医文化,不应急功近利,盲目创收,更不要搞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短斤缺两,坑蒙拐骗,自毁前程。

结语:中医的前途在于过硬的医德医风,心术正,医才精;在于品质信得过的中草药,药材好,药才好。

谢谢阅读,欢迎交流。

其他网友回答:

中医是国医,国医无双!

疫情就是明证,不接受反驳!

中医不存在衰弱,只是人们被引导,而对中医认知产生偏差!

中医现在的处境,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的本土核心文化处于弱势。

西方文化东进,资本护航。

话语权主导了发展方向,利益主导了话语权,紫本主导了利益。

中医陷入了一个很大的局,有兴趣的可以自己查看!

中医如何摆脱目前的局面?我的建议是:

  1. 需要国家最高层面政策立法;
  2. 教育层面,中医基础知识普及进中小学课堂;
  3. 文化层面,复兴本土核心文化;
  4. 大力提倡中医传统传承模式;
  5. 教材层面,不能以几百年的西方文化标准来指导几千年的中医和中华文化。

文化自信方能文化复兴,中医才能走出困境!

文化决定思维,思维决定行为,内心的接受才是中医昌明的根本!

其他网友回答:

查了一些资料,发现中医这个问题完全不是我们今天争论的这些东西,比如什么“中医自成体系,外国人不懂”,或者“中医讲究辩证,不像西医治标不治本”,实际上,有比这些东西更加触目惊心。


如果大家理清我下面要说的逻辑,就会发现,中医的衰落,根本就不是近百年以来的“西医入侵,民众人心不古,开始不承认中医”这种老生常谈(以我的尿性,如果是老生常谈的答案,我自己都不会写出来恶心自己),中医的衰落,实际上早从800年前的南宋,就已经开始了。


如果看到这里,还没有看到我要说的东西就想骂我的朋友,不用看我后面说的了,未看理由就指责别人的行为,看了理由也是一样。


好,我就从一个有名的考古发现开始说起:


马王堆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也就是大概公元前160多年前的方子。


你可能会奇怪,不过是一个古代的方子,有什么好看的?


问题就在于这个方子过于“另类”了。


我们想象中的中医方子,要么给你先讲你是阴阳五行哪里出了问题,或者内火啊,虚热,表征啊等等,然后告诉你需要用XX两钱,XX多少,XX多少,文火煎多久,然后分几次喝——差不多就是这个套路吧?


而马王堆出图的《五十二病方》,第一不谈阴阳,不讲五行,第二,老老实实的记载了308例病方,299种药物。第三,在所书的治疗方法中,治疗手段主要是以手术为主,而今天中医常见的汤药类,却比较少。而且这里面的手术,有不少都可以说是“高科技”,比如其中一个治疗痔疮的手术:


《牝痔》第七方所记为女性内痔割治,手术方法是:取狗膀胱,扎住其中两个管道,以细竹管插入另个一管道,塞入肛门之中,吹气使膀胱膨胀,然后再慢慢将膀胱往外牵引,待肛门向外翻转露出痔核时,再用刀切除。这套技术,据医界的说法,与现代西医外科“气囊充气式”割治痔疮术基本相同。


当然,我提出这个考古发现,不是让有些人开始复读机一般的感叹“原来我们早多少年前就比今天的西方先进”这种除了自我安慰民族自尊心之外没什么卵用的话,而是要让我们一起发现问题的。


这个问题就是:既然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我国当时的医疗方式,就已经有手术这种今天看起来既有效,而且可能在当时还是主流的治疗方法,为什么两千年后的今天,我们的中医却是以汤药为主,少见手术呢?


对了,顺便说一句,除了马王堆发现的药方之外,随后发现的很多不同历史的坟墓中,也出现过以手术为主的(或者汤药以外的治疗方法),换句话说,马王堆出土的,与今天我们看到的中医大相径庭的治疗方法,并不是个例,也不是孤证。


这似乎都在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不知道由于什么原因,中医在我国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一次大的变动,而这种变动的结果,就是其他的治疗方法边缘化,而主要是汤药的治疗方法了。


各位,看到这里有没有一点感觉?


那么我们开始说正题吧,那就是:中医,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因为什么原因开始衰落化的。


或者我们不如更明显一点的说:中医,从什么时候开始玄学化的。


恩?你看到这个题目愣住了?难道中医,不是从最初的时候就开始阴阳五行吗?


呵呵,你看看出图的这些过去的方子就知道了,这些方子都是具体的治疗方案,不打嘴炮的。


你会问,说不定那时候记录麻烦,所以省了理论层面的推演?


好了,不和你掰扯了,直接说答案吧。


一般认为,中医的玄学化,是从南宋开始的。


而玄学化的开始,就是儒生开始入医。(台湾中央研究院李建明认为,外科的衰败,及其内化倾向,始自南宋,凡三变,即南宋、金元、明清交替之际)


是不是发现了一个新概念?什么叫儒生入医?


说白了就是,考科举没考中,总得有个营生来养活自己吧?考虑到科举的中标率极低,这相当于在宋时期多出了非常多的多余的“脑力民工”(就是会读书懂史写文章等文化技术,但是却没找到工作的人),而这其中的不少人,就开始备医书,“悬壶济世”了。


为什么是宋朝?


我们知道,科举是隋朝开始,唐朝虽然有,但是规模也不是很大,在宋朝时规模开始不小,于是自然会这些“没工作”的儒生。


这些儒生进入医学界,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发生了三件大事:


1、废黜百家,独尊“汤药”。翻译过来就是,丢弃当时所有其他的治疗手段,只谈汤药。


为什么?因为“半路出家”的儒生当医生,能也仅能做到的事情就一个套路:背药方,打嘴炮,开草药——手术?那可是需要在专业的地方,或者跟着专业的老师苦苦学出来的!而且在当时并没有像我们今天的教育体系,说不定您想找这样的大夫兼老师学,都找不到,或者找到了,大夫觉得您年纪太大,思维太僵化,人不老实呢!


这段历史不是我自己杜撰的,实际上早在明清时期,就有当时的“纯医生”开始总结和批评这种现象了——


比如清代苏州名医张璐在回顾自己从医经历时将中医的这种变迁划分为三期,其一在明中叶之前,为“其技各专一门”,接着,就是大量儒者进入医界;第二期,在明清交际,“壬寅以来,儒林上达,每多降志于医,医林好尚之士,日渐声气交通,便得名躁一时,于是医风大振,比户皆医”;第三期,是儒林医学全盛,而专科医生由此式微。


看到了么,由宋开始,经过明朝,短短两三百年,将华夏大地上的医学,洗成了文学。


而另外一位清著名温病家王士雄,在其《归砚录》中曾对中医的技术化路径中断有过分析,说远古医学,无分内外,刀、针、砭、刺、蒸、灸、熨、洗诸法并用,不专主于汤液一端(这几乎是当时医学界的共识,刘民叔分中医为六派,汤液只是其中之一,他近乎哀叹地说,“及于今日,惟汤液一派,用药治病,为世之显学”)。今诸法失传,而专责之汤液,故有邪气隐伏于经络之间,而发为痈疽也。


而且这位王大夫看起来是当时为数不多的正义人士,他对这种现象的原因和恶果也分析的非常透彻:


比如王士雄说,这些所谓儒医根本没受过外科手术训练,不知道如何使用刀针,因此,就只能凭借记诵的几个处方,开几副汤药,却装出一种爱护病家的样子,说手术会置生命于危险之中,且大伤元气。又将脓肿痈疽认做内病,而将那些重征认作死征,“果死可以显我之有断,幸而不死,又可邀功而索谢”。王士雄感叹,这种做法,其实就是“以愚病家,而自护其短”,真是欺天啊!


看到这里,大家觉得讽刺么?明明有治病的办法,但是由于你看的大夫是个假大夫,并且这种假大夫在当时占据了整个医学界的主流,于是你的“原本可以治疗的病”,连你自己也以为这是不治之症,糊里糊涂的等死,幸亏没有阴曹地府,否则你死后到了阴间,你的生死簿到底写寿终正寝,还是枉死,还是他杀?


数百年前的王大夫,面对当时这种普遍状况,只能发出这样的感慨:


“今针、砭诸法不行久矣,医者弃难而就易,病者畏痛而苟安,亦由今时之风气,尚虚声,喜浮誉,循名而不责实。世道所以愈趋而愈下者,时也,势也。”

“医者自谓谨慎,而不知杀人无迹,病者乐于苟安,而至死不悟。”


一场由读书人开始杀人的医学骗局,不仅成功的忽悠住了那个时代的人,甚至一直忽悠到了现在,因为他们是儒生,他们很清楚,只要在这片大地上,他们的理论还有人信,“厚古薄今”就是一个常态,若干年后,不会有人记得为什么中医(或者叫传统医学)会有这么大变化,大家只会认为这就是历史以来的样子。


你会不会怀疑,为什么儒生入学就会对当时的医学环境造成如此大的影响?


这就要说到儒生入医造成的剩下两个结果(也就是2和3):


2、整个传统医学体系,开始从之前的只重视实干的治病,变成了重于“谈理论”。(各位,这是个转折点,大家注意,今天如果谈中医,你就能分得清谁是当时那些儒生的后裔,方法很简单——看谁嘴炮多。)

这也不是我总结的,是袁枚总结的。

袁枚是谁?清朝大才子,按理说他和中医没什么关系(毕竟他的家产也不需要背医术当医生了),但是好死不死,有个叫一瓢先生的人,本是一名医,但地位不显,其孙薛寿鱼于是给著名文人袁枚寄去墓志,望其能替祖父作序,借此得以跻身儒家名士之列。不过随园先生(袁枚)绝非陋儒,他并不相信儒士们的鬼话。序言倒是写了,却对世人以儒生名号为号召的时尚予以痛斥。

随园先生说,一瓢先生本是“医之不朽者”,没想到你寄来的墓志却无一字提及他的医学,却托名其讲学之类,这真是不孝了,“天生一不朽之人,而若子若孙,必欲推而纳之必朽之地”,真是可悲啊。

这段文字,是记录在王士雄的《归砚录》里面的。

这段文字透露了两个信息:第一,在当时的环境里,以袁枚为代表的文人,是非常清楚儒医这种半吊子医生的套路(做儒医讲学,也就是到处讲理论),并且袁枚为这种行为非常不齿。第二,袁枚说出了他认为这种儒医讲学的不齿的理由:没有真才实学。正是因为没有真才实学,所以才要讲学,而不是治病,而相反,像一瓢先生这样的“医之不朽者”竟然弃明投暗,开始学这些儒医们了。

袁枚先生最后那句话,基本点出了“中医为什么衰落”的本质原因了:“天生一不朽之人,而若子若孙,必欲推而纳之必朽之地”

翻译过来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的结果。

你可能会反驳我,说“也不一定啊,如果这些儒医在随后的日子里,一边讲学,一边努力学习医学知识,补足上来,不也可以成为名医么?”

呵呵,少年,你难道不知道,不劳而获还能空手套白狼的感觉,是会上瘾的么?


袁枚写了上面那些文字觉得还不过瘾,继续说实话:“今天下医绝矣,惟讲学一流传而未绝者何也?医之效立见,故名医百无一人;学之讲无稽,故村儒举目皆是”。


这句话啥意思?


——袁大才子很清楚,医学靠的是实在功夫,容不得半点假货,所以名家难成;但讲学之类却纯虚不实,所以大师之类满街都是。


换言之,在袁枚哪个时代,已经是传统医学“劣币驱逐良币”的末期了,在那个时代,应该已经接近真正的传统医学的灭绝了。


在这里可能还有个疑问:就算儒生群体数量大,但毕竟不是真的专业医生,他们怎么可能凭借一己之力,把传统医学变成这个样子?


这就是我们要说的儒生入医的第三个变化了:


3、儒生以“非传统医学的专业人才”,却掌握了整个传统医学的话语权。


这些儒生,尽管他们并不懂医,也没有传授师承(专业医家绝对讲究“手法必求传授”),但他们却掌握着书写历史、建构医学谱系的话语权,什么是正统、什么是外道,是文人们说了算的,


因此,真的有能力的医家只有走“文本化”、“经典化”之路才能获得社会承认,获得认可与声誉。


这就像《封神榜》,能够封神的那些大牛,几乎每个都比姜子牙本事高,但是没办法,最后封神的,恰恰是这位“几乎没什么本事,被打了只会找师傅,既不是神,也不是仙的普通人”


试想,你行医几十年,在手术领域的水平登峰造极,好不容易有些声望,此时你想更多人知道,或者死后名垂青石,却发现能帮你“名垂青史”的文人儒医们,根本就不承认手术在整个传统医学的重要地位,人家早都基于自己的“转行特点”,定义清楚了传统医学的主要轨道“汤药”,此时你怎么办?


这种事情的前一两百年,或许还有一些“追求理想”的医生,摸着自己的良心在坚持自己治病为主,不怎么打嘴炮的优良传统,可是在随后的人们学医时,人们也会逐渐的发现,“汤药”这种专业提的人越来越多,医生们谈的也越来越多,似乎这才是正统,那么这些“后来”的医师储备力量,自然而然的会在未来几百年后,将原本的多种治疗手段,改的爹妈都不认识。


我们想象一下数百年间这幅画面,从开始阶段的那些真医家真名手依旧存在,只是数量降低,逐渐过渡成些真医家真名手却不得不依附文人名士以获得这些微声誉,他们弃实学而崇虚名,绝功夫而谈阴阳,于是,中医走上了玄学这条不归之路。这段话放在今天,似乎也蛮应景的。


在这个过程的后半段,我们几乎可以推演出,这是怎么一副基于人性的利益至上考量而做出的文人与专家(医学专家)之间的“默认交易”:

文人和医学专家们,各有自己所长,并且从对方身上看到,自己所缺的,恰恰是对方所有的:文人易为而方技难通,专家难以享受声誉之隆而文人最易获得声望,因此,医家中的那些业余爱好者便以玩文字、读《内经》而出名,正如佛教中苦修之徒少而口头禅者多,中医变成现在这个样——后面的话说出来恐怕更会被骂,我就不发挥了。


说到中医变成现在这个样,我不得不再提一个“面对西医进入的时候,文人是如何成功的利用行业的虚荣心,毁掉了行业的未来,使得中医变成各位今天看到的样子。”


这件事情我们要提两个人和一本书,让我们从历史的目光,重新看一下中医,这个命途多舛的可怜鬼:


我们要说的第一个人,叫王清任,他是清朝的医学家。


当然,关于他的介绍,我们直接看百度百科就好——王清任,清代医学家(1768-1831年)。字勋臣,直隶玉田(今属河北)人,邑武庠生,又纳粟得千总职。年青时即精心学医,并于北京开一药铺行医,医术精深,颇噪于一时。


对了,关于王清任,还有个有名的职业——解剖学家。


此人在解剖人体的时候,发现了一些人体的内部构造和《内经》中描述的不一样的地方,于是他就把这些内容写成了一本书——《医林改错》


其中重点指出黄帝内经中对脏腑位置等描述错误之处。


各位,这件事情我们能分析出几个问题:

第一,这表示从传统医学在我国土地上诞生,一直截止到王清任解剖尸体之前,医学界的业内人士,普遍都默认“中医”(实际上这个词儿不准确,西医没进来之前咱们也不叫中医)里的五脏六腑,是实实在在的人体的五脏六腑——否则王清任以一个医学家,不会在发现这个问题之后还写在自己的书里。


第二,这件事情的意义在于,这到底是传统医学抓住进化的机会,还是重新进入落后的循环里去的关键点。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王清任已经发现当时医学理论与实际不符了啊,这意味着在当时只要更多的人按照王清任的方法做,就有可能验证是非对错,甚至有可能优化医学理论。


不幸的是,为时晚矣。


我们不要忘记前面说的,传统医学的玄学化,重理论化,几乎只会汤药化的儒生入医现象,已经从南宋开始,到王清任时的清朝,整整四个朝代,五百多年过去了。


五百年,足够让大闹天宫的孙悟空大变样,不仅旧罪全消,并且踏上新途。


五百年,也足以让一个原本以实干为主,尊重事实,并且尊重以事实为基础,修改自己理论的医学体系,变成了一套“儒生体系”。


什么是儒生体系?


那就是三大原则:

1、圣人说的一定是对的,一定是真理

2、如果你发现圣人错了,那一定是你错了

3、如果圣人被后来的事实证明是错的,请参考第一条。


没办法,后世的儒生,一辈子干的事情就是不断强化圣人是真理这个思维体系,并且还在不断的“挖掘”圣人的言论还能指导什么。


以至于终华夏随后两千年,竟然除了王阳明,剩下的人在圣人方面只干一件事儿:作注。


好了,儒生的特点咱们不说了,反正他们在自己家的理论爱咋玩咋玩,问题是,这套方法论显然直接影响到了入医的那群儒生。


试想,作为一个儒生出身,你本身在医学这方面就先天缺失,只能靠不断地讲理论来强化自己的医术品牌形象(参考前面儒生大明白袁枚说的,一个医生想靠医术的专业度

相关内容

三伏贴去医院贴还是中医馆贴...
三伏贴是生活中比较受欢迎的一个保健养生方式,很多人都会贴三伏贴。贴...
07-15
山东中医药大学专业名单精选...
山东中医药大学专业名单有哪些。山东中医药大学怎么样。山东中医药大学...
05-30
优质中医如何面对“新冠”这...
中医在面对新冠疫情的时候,首先是要隔离传染源,对于一些已经确诊并且...
04-28
谷雨节气 谷雨养生先注重养...
谷雨节气 谷雨养生先注重养胃
04-08
春分饮食 春分一个讲究朴素...
春分饮食 春分一个讲究朴素的进补时节
04-08
谷雨养生 谷雨祛湿气重调养
谷雨养生 谷雨祛湿气重调养
04-08

热门资讯

2022梅雨季节是什么时间(今... 大家好,2022梅雨季节是什么时间,今年梅雨季节是几月份开始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有什么办法可以永久去除口臭(永... 大家好,小问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有什么办法可以永久去除口臭,永久除去口臭小窍门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
金句圣经名言(圣经箴言金句) 大家好,小问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金句圣经名言,圣经箴言金句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梦里花简谱双手(梦里花简谱) 大家好,小问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梦里花简谱双手,梦里花简谱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麦迪逊广场花园打架(麦迪逊广场... 大家好,小问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麦迪逊广场花园打架,麦迪逊广场花园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
支付宝卡通支付(支付宝卡通怎么... 大家好,小问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支付宝卡通支付,支付宝卡通怎么用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
荷花烟嘴中间绿色的是什么 吸烟... 荷花烟嘴中间的绿色是一根绿线,是烟的香线。这一根绿色的香线,可以提高过滤体系对烟气中有害成分的过滤程...
纪念日歌词陈慧琳(纪念日歌词) 大家好,纪念日歌词陈慧琳,纪念日歌词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很难说你承诺了什么。...
世界上最小的比基尼,只是一根绳... 在海滩,随处可见的比基尼美女,堪称男士们的福利,但如果穿的是世界最小比基尼,不知道你会怎么想呢?不过...
cf卡天空bug教学(cf卡空... 大家好,小问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cf卡天空bug教学,cf卡空教程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