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过剩吧,大部分老百姓都没有钱了。和疫情有一定的关系吧,好多人都都失业了。经济大环境不好,大家挣不到钱,自然就不敢花钱了,
疫情,持续两年了,明年也不知道能不能结束。什么时候是个头,才能结束啊?恢复到 以前,没有疫情的日子。手里没有钱,人心里没有底,谁敢乱花钱,大部分人都捂紧了钱袋子,生意自然难做。
其他网友回答:水果在产地异常的便宜,等到了各大城市,水果不是一般薪酬家庭可以放肆购买的!形成这种说怪不怪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健康饮食中的水果自由怎样才能实现!
今年水果比起往年在价格上是有所下跌,从果农到售卖点,最开始跌价的是果农那里,接着才会波及到售卖点!特别是在果蔬大量上市的时候,供大于求,价格战就一发不可收拾,果蔬的大量成熟,在购买力有限的情况下,价格下跌是必然趋势,供大于求为了让整个商品的价格能保持平衡,就势必会出现单个商品价格的调整,这都是很正常的现象。
怎样才能实现水果自由?在超市或水果店买水果的时候可以不用大量价格,健康饮食也能持续下去,这不单单需要消费者自身价值的提高,还需要正确和平稳的价格规范。价格太贵的水果,里面附加的价值合不合理,有没有能减少或降低的成本附加,从产地到销售地点的时间价值,在已经对农场品开设了绿色通道的时候,为什么价格还是高居不下!这些才是真正应该正视的问题,对于季节性的价格波动来说,长远的价格问题才是真正的问题。
其他网友回答:原因很复杂,我说说其中一个:我在太行山上自驾发现,山间农村没了年轻人,梯田或荒或栽果树。猜想留守老年人已经负担不起山地大田种植劳动,只能看看果园,等成熟期孩子请假回来采摘出售。所以干果水果产量过剩,只能降价。
其他网友回答:这些水果下跌有三个原因:
第三,十年以前,每个水果都有各自应季时期,而这些年随着大棚水果越来越多,各个水果的上市时间被打乱,每个水果销售的黄金窗口期越来越短,供人们选择的余地越来越大,所以水果整体价格都在断崖式下跌。
第二,去年随着疫情泛滥,人们对于水果的需求大幅下降。不像大米,肉蛋奶等必需品,人们吃不吃水果根本无所谓,大部分人连工作都丢了生活都成了问题哪儿还有钱吃水果。
第三,每个水果都有各自的种植成本。例如苹果,就有套袋、梳花,反光膜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它的竞品柑橘类就没有,运输过程中苹果还要套保护袋防止碰伤,一个苹果碰伤一点点整个苹果就全烂掉,柑橘类就不会有这样的困扰,卖不完苹果还得进冷库,柑橘类的储藏条件就宽松多了,所以当农民卖不出去的时候会集中降价兜售,低价竞争。荔枝、葡萄和苹果一样,他们的储藏和种植成本过高,一段时间卖不出去,农民就会集中低价兜售。
从期货市场上来看,从18年年底开始一路下跌从最高价12196元/吨跌倒了现在的6300元/吨,价格跌去了一半,后期还有更大的下跌空间。
其他网友回答:应该说,只要下跌价格不是太离谱,这是正常的市场行为。
首先,水果一般都不好储存,一旦成熟,必须尽快卖出,否则有烂掉、坏掉风险。
我认为,产量决定价格。当第一时间应季水果大量丰收时,必定收购价格会相对降低。是无法和去年、前年甚至更多年前相比的。
由于农民自主种地,不能排除大家一拥而上种植情况。如,如今各地大量种植苹果,势必造成产量大幅提高。加上人们现在嘴是越来越刁。什么酸甜、水份、口感等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品质要求越来越高,造成一些普通产品不能很好销售、大量积压,对整个市场有影响。
总的说来,是正常市场原因,供大于求的关系。
需要今后农民在种植时,各级管理给予积极市场引导,在充分了解市场和当地土壤、气候等条件下,因地制宜、有的放矢,牢牢抓住市场这根主线,水果也好,蔬菜也罢。万变不离其宗,绿色、环保、无公害、科学种田,相信农民通过种地也会越来越富裕。
其他网友回答:水果全体扑倒?谁看见了?
苹果、荔枝、葡萄、西瓜的价格与往年基本持平,没有下跌。荔枝8~12元/斤,不知道用什么保鲜的,闻着一股淡淡的药味,甜味中带点怪味,不太好吃。外地大西瓜2元/斤左右,不很甜,瓜瓤水兮兮的,还发酸,吃一两片就不想再吃。我们本地西瓜、苹果和葡萄还没到上市季节,现售的多是冷库存放的,目前在售的应季水果是樱桃、杏、李子等,很好卖,价格与去年不相上下,水果全体好象没有扑到,倒是水果摊多了不少。
其他网友回答:鬼使神差的点进来,想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我老家还有许许多多的李子没卖。我爸妈因为今年李子的行情太差,愁啊。
问者所说的价格下跌,在终端市场应该是不存在的,市场上水果价格该是多少就是多少,不会比往年差太多,我想问者所说的应该是在源产地的收购价格太低了,在果树下根本收不起价格。果贱伤农啊。
一眼看去,都是大山。
我老家是盛产芙蓉李的,我那个村1000多户人,家家户户都种芙蓉李,每家的产量在3万斤到5万斤之间。所以整村的产量还是挺多的。
现在正是我老家芙蓉李上市的开始阶段,往年,一开始,芙蓉李的收购价格都是3块起步,然后随着上市时间的推移,价格慢慢降低,最低的时候也有一块二三。这种价格变化都是可以接受的。而今年不一样,一上市,收购价只要一块多一点。比往年降低了两块多,老家果农直呼伤不起啊。
一担李子,从山上挑下来到收购地点收购,往年可以卖到三四百块,现在一百多一点。对比一下就知道多难受了。可是又不能不摘下来,把水果烂在枝头在他们看来是作孽啊,从去年年尾伺候它们,辛辛苦苦大半年,到头来卖不到肥料钱。怨天吗,不敢怨。怨市场吗?市场规律摆在那。
挂满果子的枝
不时会打电话回家问问情况。水果下跌不外乎就这些情况。
一,水果产能过剩。你种我种大家种,水果产能大大超过了市场的饱和度。种水果不需要什么高深的技术,有块地,有人去管理,从种下果苗到大批量出产水果,三年的时间,足矣。前几年,没有听过哪里有大批量产芙蓉李的,这两年倒是听说哪里产了,哪里又有了,那些收购水果的贩子像转场一样,从这个地方收购完,再马不停蹄的转向下一个地方。不过按这样的逻辑,终端的价格切实也低了。
二,疫情影响了市场。不敢说每种水果都被影响了,但是我老家出产的芙蓉李确实被疫情影响了。说得更准确点,是被广东的疫情给影响了。老家的芙蓉李大部分是运输到广东这个地方消费的。今年,广东一些地方疫情确实有些严重。外地的东西很难进去,没有司机愿意跑广东这个地方。无形中,一大片市场而且还是主力市场就这样没了,销路不畅。货越压越多,自然收不起价格啦。
我觉得,地方政府也应该适当引导果农做出些改变,比如种其他水果来代替这种市场竞争太大的水果,或者引进资本建立水果加工厂,做成易存储的罐头,蜜饯之类的加工品。改变总比等着强吧。
果子挺好的,酸酸甜甜的
其他网友回答:很正常,如果农产品都高高在上那就不正常了!农民的地位永远都是社会的最底层。
只要农产品,不管是粮食蔬菜还是水果,只要没有天灾人祸,没有减产,能够正常供应就不会价格太高,就能非常的便宜,稍微丰产就会便宜的要死,抵进成本价,甚至入不敷出,农民就要白白付出辛苦……
大田粮食算是稳定些,蔬菜就是鬼行情,生姜,大蒜,大葱某年多时没有人要,烂在地里不够收取的工钱,某年减产又被经销商炒的离谱,可真正农民并没有太多的收益,这就是农民,一切都是那么的被动,一切都是靠天凭运气……
争做农民,那时候农民就真的吃香了……
其他网友回答:农民太松散,只要产量一高自动把价格就降下来,加上不良中间商的操作,农民不会象企业家那样宁愿把牛奶倒掉下不落价,也不会有什么商会协会的把价格统一而且拢断。这一点不要把国家不支持不扶持扯在里边。今年苹果丰收了价格高了,
其他网友回答:这是哪个城市的水果都扑倒了,你告诉我,我去帮你们吃!
我昨天刚刚去了菜市场和超市,不但没有发现水果降低价格,倒是快要吃不起的价格了呢。我回来的路上还和老公感叹着:养老金上调吧就能高兴一两天的时间,到了市场上看着物价的上调,幸福感退潮的速度太快了。
老公骂我没出息,想吃什么就买吧,我很不乐意,给他算了一笔账:今天菜市场葡萄的价格12元一斤,上周就是这个价格,没有降价趋势,往年水果上市后一周左右价格就会下调。他养老金今年上调163元,也就是只能买13斤葡萄,去年葡萄5-6元一斤,我能买27斤。按照养老金每月5000元计算:
去年:5000/6=833斤
今年:5000+163=5163/12=430斤
我少吃了400斤的葡萄呢,我的算法有误吗?
今年的樱桃上市的时候35元一斤,现在20元一斤,去年的樱桃同期就下降到12元一斤了 ;外地的西瓜今年3.5元一斤,我基本上都是半个半个买。荔枝基本上就在8-9元一斤,和去年基本持平。
水果我真的没有感觉降价,猪肉价格真的降了下来,昨天买的精肋排才24元一斤,比较前两年真是可以放开肚子吃了。
不过想着淡水鱼最近涨幅离谱,昨天的草鱼都15元一斤了,想着一条草鱼怎么都要4、5斤,想想还不如吃排骨呢,就放弃了,当时我都买好了酸汤鱼的底料了。老公狠狠鄙视了我精打细算的买菜方式,表示以后不带我来买菜了。
天呀,我真的很想实现菜市场买菜的自由,想吃明虾买、想吃小龙虾买,想吃金蝉买,想吃鲍鱼买。
今年上半年股市都能平均赚取3.5万元,我怎么又被平均了,不会是这些水果也是平均价格下跌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