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读音即南方读音,与现在的普通话有很大的差异。现在的普通话的四声为阴平(一声)、阳平(二声)、上声(三声)、入声(四声)。而古汉语的四声为平、上(读三声)、去、入。平就是平的意思,仄就是不平的意思。古汉语除了平声,其余都是仄声。如:想、伞、产、反等为上声,去、句、出等为去声,一、七、石等为入声。去声字在普通话中已经不存在了,都变成了入声。一些入声字现在却变成了平声,如上面说的一、七、十等等。
虽然普通音与古代读音有不小的区别,但多数字的读音还是相同的。如果用普通音去审古人诗词的平仄,可能有一定的误差。研究古人的诗词,就得了解古汉语的读音,可以买本《康熙字典》作参考。
其他网友回答:很久以后,外星人占领了地球,其中一支占领中国的外星人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认为自己是中国人,并以汉族人自居。他们说着外星调的汉语读原来地球上的中国古诗词,也有人开始模仿写古诗词,他们也开始在网上讨论古诗词的平仄了,真不知道有何意义。
其他网友回答:普通话的四声调绝大部份是可以解释古诗词的平仄的,只有一小部分不对应。如果不是专门研究古声调韵律的学者,只是古诗词爱好者,也没有必要纠结这个问题。我们掌握了古诗词的基本韵律、平仄要求后,对古诗词的朗诵、理解有很大帮助,当遇到一些不合平仄要求的字的时候,查一查,弄清楚是怎么回事,长期积累,就会发现现在的四声和平仄不一致的字。但总的来说,普通话阴平、阳平对应平声,上声、去声对应仄声。古韵的仄声字,现在普遍话已没有这样的发音了,这些也应该了解一下,对古诗的朗诵是有益的。总之,现在的四声绝大部份是可以解释平仄的,但由于时代的变迁,音韵的发展,普通话的特定性,有些是有出入的。
其他网友回答:在诗词对联中,现代普通话的四声韵也叫做新韵。古人的韵律叫做平水韵。古人的韵律非常复杂,不一而同。都是随朝代变迁转化的,有一定的地方方言加杂其中,如唐,宋之韵律多有出入。诸君可参照唐诗宋词三百首祥参。所以,我们今天的诗词作品,切不可照搬某一个韵律注角,以点代面理解现代作品。生搬硬套的说附不附平仄等,百花齐放,律诗也好,自由体也好,只要歌颂祖国,宣传正能量,有积极向上的精神就好。
其他网友回答:古汉语的读音,是用已知的汉字为其他汉字注音,叫读若,直读;后来又有了反切注音法,用两个汉字为一个汉字注音,方法是取第一个汉字的声母,第二个汉字的韵母来拼读。这种读法,比较模糊,不确切。随着古汉语的发展,变化,诗词创作中,有了平上去入的区分,这就精细了许多。五四运动前后,引进了拼音注释汉字法。它分为五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和轻声。古汉语里平声字,归入阴平,阳平。上声字,归入了上声。入声字分别归入了阴平,阳平,上声字里。这就是“入派三声”。当然,这是大概的情况,还有特例。诗词中,现代汉语的阴平,阳平,就属于“平”;而上声,去声,归入“仄”。平仄相对,读来顺口,听来顺耳,有种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音乐美。
其他网友回答:
谢邀。
现在的四声是普通话的调值,能解释古诗的平仄吗?
这个问题是对平仄有认识的人提出来的。大部分专家都会回答,现在的四声调值无法解释古诗的平仄,因为普通话分一二三四声,而古诗平仄细分为“平、上、去、入”,而且这其中是不对应的,入声字在普通话中消失了。
专家说得没错。
不过,我倒不这么认为。
我认为现代人学诗词倒是不妨从普通话音调划分入手,来学会区分诗词用字的平仄,熟悉近体诗格律。
其实这才是现实存在的中国当代人学习古诗词的方法。要是哪位专家跑到小学里面去教平水韵吟诵,大多数家长并不会反对,但是要告诉你这样会让你家小孩的普通话过不了关,你看看家长会不会打人?
诗词如今在社会生活中,就是一种可有可无的,能够提高人文化素质的一个方面的知识。这其中的格律知识、古韵知识更加是在生活中毫无用处的,只存在成年人的爱好和文言文专业之中。
可是难道就因为发音有不同(古今汉字的发音是有不同,但是语系一样,用字一样),不让小孩子们读古诗词了吗?谁敢?小孩子都用普通话读诗,不同样朗朗上口,摇头晃脑,开心得很么?
这种不让人用新韵,鄙视用普通话来读诗词的人或者专家是脑壳有毛病。这也是让普通老百姓的盲目文化崇拜给惯的,总以为有文化的人说的就是对的,这就是自身文化水平不够,自信心不够的问题。
真正懂平仄、懂格律的人根本不会对任何有关诗词发音的异同有看法。平仄格律是个什么东西?不过就是帮助诗人避免出现音病的一套工具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不用格律,只要念起来通顺,你管他什么平仄呢?不写近体诗,什么都不用管。
我们尊重平仄格律为近体诗学习者带来的方便,但不要被格律给局限了。
普通话的四声对应平仄是有口诀的,就是“平分阴阳,入派三声”。也就是说其实每个字的平仄还是可以通过口诀转换过来互相对应。能转换,能对应,自然就能作出解释。
平分阴阳,是指古时候的平声分为“阴平”、“阳平”,其中“阴平”对应普通话一声,比如“飞”字,发一声,那么,它就是“阴平”,也就是属于平声字。而“肥”字发二声,声调上扬,就是“阳平”,同样属于平声字。“匪”字发三声,和“平、上、去、入”中的“上”声相对应,“费”字发四声,和“去”声相对应。
所以,“飞、肥”属于平声字,“匪、费”属于仄声字。
那么我们用新韵写诗,知道这些和格律关系“仄仄平平仄”就够了,就能写出新韵格律诗出来。
如果要赏析古诗,就需要了解一些平水韵知识,而古韵中的入声字在一二三四声中没有对应,不是消失了,而是“入派三声”,这些入声字都被分到一二三四声中去了,在新韵中就已经在平仄之中了。而这些字都是有特征的,有韵表的,我们在赏析古诗词的时候加以注意就可以了。
这会成为我们分析古代格律诗的拦路虎,但也只是个记忆的问题,并不难攻克。很多常用入声字,我们看到几次就自然记得,能识别出来了。比如“一”、“白”这些普通话读音中属于平声的字,在古诗词中都是入声字,以仄音入韵。
不管我们的认识如何,既然已经发展到了普通话的年代,我们不论是读哪个朝代的诗文,第一反应自然是用普通话来对应朗读。这是九年义务教育给我们留下的习惯,至于更高级别的文言文研究,那是专家的事情。
其实纠结于古韵的专家们,就算作诗在平仄上完全符合了平水韵,读出来的发音也绝对和唐朝的口语发音千差万别。
我们在我们的年代,不能再要求古人的作品符合咱们这个朝代,所以我们要用古韵平仄去赏析古诗。但是我们自己创作,最好是紧贴当下时代,紧贴大众读者。
这才是让诗词文化走进大众,并真正延续下去的最好办法。
很多专家,和伪诗词爱好者,根本就想不明白这一点。
诗词的意境,其实和它所使用的字的平仄归属一点关系都没有。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评论。
喜欢请点赞并关注,谢谢。
其他网友回答:我们不能用今天普通话的四声,去解释古诗的平仄,主要是古音中入声字和多音字的影响。
1、古音与普通话四声的平仄普通话的四声有一声、二声、三声、和四声。一声为阴平,二声为阳平,这是平声;三声为上声,四声为去声,这是仄声。
古音也是四声,为平声、上声、去声、入声,上声、去声、入声都是仄声。
2、平分阴阳、入派三声我们把古音的四声和普通话的四声对比,就会发现,平声分为了阴平和阳平,入声没有了。那么那些入声字去哪儿了。入声字的读音改变了,派生出了新的读音,分别变成了平声、上声或去声。比如,“白”变成了二声,“黑”变成了一声,“绿”变成了四声。
简单的说,平分阴阳、入派三声是古音四声和普通话四声的最大区别。平分阴阳,对平仄没有影响。入派三声,对平仄的影响就大了。入声本来是仄声,其中那些变成一声和二声的字就变成了平声。
比如“李白乘舟将欲行”,“白”在古音中为入声,符合格律的要求,按照今天习惯读二声,就出律了。
3、多音字的平仄也有变化古音中许多多音字和今天的平仄也是不同,平仄也变了。比如“听、醒、令、教、思、看、重、漫、量、难、忘、上”等字,不能正确把握他们在古音中的平仄,就会影响你的认识,如果这些字还在韵上,读不对平仄会更影响这首诗的美感。
比如苏轼的《江城子》“上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量、忘”是韵字,都是平声,如果您读成四声,这首词都不押韵了,美感也破坏了。再比如王维《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上”要按照古音读上声才押韵,如果按照今天的习惯读四声,都不押韵了。
4、我的建议建议大家平时读诗背诗,读在古诗词的平仄上,就像学唱歌要唱在旋律上。我平时就是这样,入声字我不会读就读成四声,比如“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节”是入声字,我背诗就读四声。这样时间长了就有语感了。我能记住的入声字和那些多音字都是这样积累下来的,不用死记硬背。
综上所述,古音中入声字和多音字的影响,我们不能用普通话的四声去解释古诗词的平仄。
关注梅鹤读书,一起读出不一样的精彩!!
其他网友回答:谢谢《头条》邀约投稿。
普通话四声的调值解释不了古诗词的韵律,因为普通话没有平、上、去、入的发声,只有白话式的腔调,所以说它不能代替也解释不了古汉语平仄。古汉语的四声和现代普通话的四声不一样,古韵有四声八调,四声分上平、下平、上声、去声、入声,“上平下平”是平声,“上去入”为仄声。现代普通话已经没有了入声,把古音入声字派到了平上去三声里。
或许有人会说,我们都是现代人了,为什么要泥古呢?为什么抱着老古董不放,非要用古韵写诗做对呢?
我举例给大家说说,我们都知道四君子“梅兰竹菊”,我们中国人几千年的文化基因都在汉字中凝结,所以凝结出了许多天生绝配,“梅兰”只有“竹菊”是绝配,无论是音韵,属类,品格象征,文化内涵,它们都是天造地设的。如果以普通话论,梅兰竹菊都是平声,不能成对,我们就要拆散四君子了。像这种情况很多很多,比如:蜻蜓对蝴蝶,家国对江山,鸡对鸭,笛对琴,清白对粉红,宝烛对银釭,等等等等不胜枚举,用普通话都得放弃,不可成对。而且我们不识古韵,就读不出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韵味了。
其他网友回答:谢谢邀请。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普通话是什么,平仄又讲的是什么?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标准汉语。它包括了语音、语汇和语法三部分内容,其中语音以《汉语拼音方案》为基准。
平仄,是古诗词中用字的声韵术语。一般地讲,古汉语的声调分为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四种。古诗理论把上声、去声、入声字划入仄声字。所以,从诗词创作角度讲,就只有平仄之分了。
《汉语拼音方案》中把现代汉语的声调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已经把古汉语中的入声字分别划到四声中去了。
普通话的声调与古诗的平仄大致如下对应:
1、阴平调、阳平调的汉字——平声字
2、上声调、去声调的汉字——仄声字
当然,现在的各方言区还保持着入声现象。有时用方言念古诗反而能体现其味道。
所以普通话的调值是不能完全准确的解释古诗的平仄的。遇到这类问题,普通人可以忽略而过,专业人员最好查查诗词韵书《广韵》、《集韵》或者《中华新韵》。
欢迎留言评论,谢谢!
绝大多数是能对应的,少部分入声字现在变为平声,稍难区别,但只要略做探究,识别起来也不算难。
上一篇:什么叫有才华?什么叫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