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春秋战国时期,礼渐崩而乐渐坏,周天子统治力日益衰微,诸侯之间攻伐兼并,天下几无宁日,社会逐渐走向分裂。然而,动荡的时代,统摄万方的权力中心的缺位,却给思想文化的发展带来极大的自由空间。(这种吊轨的现象,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又短暂地出现过。)墨翟等人的思想,成为东周时期诸子百家中极为重要的一家。
韩非子在梳理各学派影响力大小的时候,点出了东周时期墨家曾显赫一时,与儒家相埒,“非儒即墨”,堪与儒家抗衡。遗憾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儒家逐渐赢得统治者的亲赖,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上升到官方意识形态的高位。南宋中后期以降,儒学的新阶段“理学”逐渐成为官方统治思想。
反观墨家,则命途多舛,司马迁写作《史记》时便感慨墨家传世资料太少,以致对其进行梳理总结都较为困难。墨家思想,为何曾显赫一时,被人看重,尔后由湮没无闻呢?
首先,墨家思想盛行于乱世,接受其思想主张的主要是下层民众。
墨家崇尚朴素的生活,在后世看来,墨家代表人物墨翟席不暇暖,“腓无胈,胫无毛”,亲自参加体力劳动,甚至有点儿苦行僧的自虐倾向。墨翟祖上曾是宋国贵族,而他自己则是不折不扣的农民出身。墨翟具有超人的聪明才智,能够很快掌握各种手艺,估计远胜“多能鄙事”的孔丘先生。墨子动手能力强,又爱好思考,善于总结,他的主张多半从下层民众出发,在很大程度上维护普通百姓的利益。因此,在渴望安定的乱世,他的思想,备受下层民众的推崇。
墨子的思想影响极大,当时的宋昭公和楚惠王等国君一度想重用墨子,然而,跟他接触一段时间后,他们都放弃了。主要原因不在墨翟本人个性刚强,具有强烈的控制欲望,而在于他本人坚守自己的思想主张,坚持维护中下层民众的利益,而不愿为个人私利,比如楚王爵禄、越王的封地,而改弦易辙,出卖自身及其弟子的才智,为统治者服务。
更为重要的是,墨子的思想,与统治者的利益往往是相背的,无论诸侯国君,还是一般贵族,都难以全心接受墨家的主张。
墨家的“十大主张”中,“尚贤”、“尚同”、“尊天”和“事鬼”,在一定程度上,是王侯贵族能够接受的。至于基于消除等级差别、亲疏远近的“兼爱”,幻想国家之间中止杀伐的“非攻”,希望贵族们像平民一样,仅仅满足于基本的生存需要,不再享受其特权的“非乐”、“节用”和“节葬”,偏于理性主义、希望中下阶层人士不安于其命运的“非命”,恐怕都是统治者难以接受的。
第三,墨家群体具有宗教集团性质,他们具有相对独立的品格,较为谨严的法度,领袖的个人品质常较为出众,这对统治者而言,多是威胁,故而,重视墨家思想可能导致自身权力的减损,统治者自然不大可能重视之了。
墨家组织严密、纪律严明,领袖称为“矩子”(巨子),成员都称为“墨者”,世代相传,墨者都须服从巨子,甚至“赴汤蹈火,死不旋踵”。墨翟自身着短衣穿草鞋,亲自参加劳动,以吃苦为高尚。如谁违背了这些原则,出发“墨子之法”,轻则开除,重则处死。墨者集团具备相当的社会能量,加上他们的“墨法”要严于世俗之法,统治者的法度时常难以规训他们。因此,墨家很难得到统治者的青眼了。
第四,对士人群体而言,墨家人物俭朴的生活方式,重视体力劳动的主张,忠于领袖人物的团体运作方式,都是难以接受的。
因此,墨家在失去了上层统治者的亲赖之后,也失去了中层的士人群体的支持,仅剩下缺乏能力的下层民众拥护的墨家,很难兴旺发达。
最后,墨家集团在创始人去世后,发生分化,内部分裂,集团的影响力降低,在思想上没有明显的发展进步,对世人的吸引力减弱。
由于墨家具有一定的宗教集团性质,随着创始人墨翟的去世,墨子弟子因对其思想理解的偏差和现实权力的诱惑,墨家在内部发生分化,都以墨子传人自居,称其他墨者为“别墨”。
墨子弟子再传弟子的分化,进一步瓦解了其作为一大学派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墨家的衰落,就难以避免了。随着人才的断层,集团力量的减弱,墨家思想赖以寄存的人物不在了,其思想自然更难得到重视了。
结语:墨家思想很多理论学说,我只能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无论在过去或现在,都达不到这种理论践行的土壤,土壤没有怎么可能在上面生根发芽产生果实呢?所以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无法实现的空中楼阁而已。
本文为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十万个为什么_家庭百科 » 墨家的思想有哪些 墨家思想为何一直得不到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