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Beep大咖说
9月25日晚七点,Beep大咖说——公链老矣,尚能饭否?老中青三代底层技术的破局之路在Beep社群展开,本期对话由特邀主持比原链技术运营总监钟立飞,常驻主持,Beep创始人/喵懂区块链发起人小喵对话Qtum量子链CTO,中科院硕士,前SYNOPSYS任高级研发工程师钟文斌,Conflux联合创始人兼COO张元杰,GMPC创始人兼CEO,早期硅谷区块链布道者Brian CHOI。
核心观点梳理:
1、钟文斌:Qtum 不为某个特定的问题而生,而是专注于区块链基础设施的研究和完善,希望未来能够真正承载区块链应用。未来一年的几个重点方向是隐私资产、链+云(区块链+云计算)、x86虚拟机、智能合约PoS等。
2、张元杰:Conflux要解决的问题一句话概括就是:解决以太坊没有解决的问题。
3、Brian:GMPC本质上是混合链网格架构协议,采用全球首创多链复合的混合链架构,自主研发GMPC BFT创新共识机制,融合泛POS Staking生态,实现“多链-中继链-跨链”的融合链协议交互、混合存储。
4、钟文斌:个人认为跨链目前不是主要瓶颈,简单说,在我看来可能还是个伪需求。无论哪种跨链项目,本质上解决的还是链与链之间的价值交换问题,这个问题从广义上来说,目前的交易所就可以解决了。我暂时没有看到不得不跨链的场景。
5、张元杰:目前一台普通的电脑可承载能力和P2P网络带宽的传输能力,远超比特币或以太坊每秒七或十几的处理次数,因而它们的短板其实不在矿机,也不在网络传输层,而在共识协议层面。
6、Brian: 混合链与公链和跨链的设计理念不同,从技术设计来看,公链和跨链具有排他性,它希望应用场景、原生链能够适应本身的架构,这使得需要改变原生链的技术架构。例如,Cosmos跨链,一条链成为Cosmos的Zone,就意味着需要严格遵循Cosmos Tendermint BFT共识协议和IBC跨链协议,在外界看来,Zone生态也失去了自由度。
以下为AMA对话原文(略有删减)
不同底层技术,各自差异化竞争点在哪里?
小喵:创业极其考验差异化竞争,请问各位的项目是如何定的?Qtum/Conflux/GMPC分别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Brian:GMPC本质上是混合链网格架构协议,采用全球首创多链复合的混合链架构,自主研发GMPC BFT创新共识机制,融合泛POS Staking生态,实现“多链-中继链-跨链”的融合链协议交互、混合存储。
GMPC混合链解决链上资产互通和数据分布传输,通过实现公链、联盟链、跨链实现资产互通,致力于成为全球最大的区块链价值流量引擎发动机,推动全球链游生态、网格链化治理、聚合去中心化资产交易等应用价值流动。
张元杰:Conflux要解决的问题一句话概括就是:解决以太坊没有解决的问题。
以太坊基本上是遵循了比特币的道路,在比特币的基础上,把世界计算器升级为了世界计算机,可以基于它去编程。但是因为它的性能过于受限,所以它的计算速度非常的慢、确认时间非常长、费用也非常高。举一个大家都知道的例子:加密猫这个游戏。因为用户的交易量增多,导致整个以太网络堵塞,很多交易需要等待很长时间才能通过,手续费也激增。同样的事情也常常发生在比特币网络中。前几天还看到新闻,以太坊每一时刻有10万笔交易等待确认。
而在 Conflux 网络中 ,在不牺牲去中心化和安全性的情况下,仍然延续POW机制的公链,吞吐量提高到 3000 TPS 的水平,和 Visa 网络一样。它的手续费用会在以太坊的1%以下,因为交易手续费是由消耗的Gas和Gas的价格同步决定的。假定初期Conflux 的市值远远低于以太坊,而吞吐量却有100倍的提高,所以手续费肯定是远小于1美分的。再由于 Conflux 使用的是特殊的树图结构,它的确认时间可以在半分钟内完成,安全级(即不被双花的风险)可类比于比特币的6个区块确认等待。综合来说,基于 Conflux 在技术上的突破,可以使区块链和真实的世界能互动起来,以更优秀的性能,更低廉的手续费,更短的确认时间,争取区块链应用的开发者和用户。
钟文斌: Qtum 量子链是一条 permissionless 的公链,项目开始于2016年,结合了当时行业中各种先进的想法和技术,成为第一个成功地在比特币的UTXO模型之上实现智能合约的项目。你完全可以认为 Qtum 是比特币的一个大升级,所有Qtum 的创新理论都可以集成到比特币上,这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并且已经成功稳定运行了两年。Qtum在设计之初就采用了PoS共识机制,降低成为全节点的门槛。发展至今,Qtum已经是全球仅次于比特币和以太坊的第三大区去中心化网络,几乎所有的全节点都由生态中的参与者自发运行,最新数据可以参考:https://realsatoshi.net/13229/?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Qtum 不为某个特定的问题而生,而是专注于区块链基础设施的研究和完善,希望未来能够真正承载区块链应用。未来一年的几个重点方向是隐私资产、链+云(区块链+云计算)、x86虚拟机、智能合约PoS等。
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止,团队又有哪些新进展?
小喵:帅初老早些时候在演讲中谈道:“我觉得面对市场竞争,项目方需要一直保持不断学习的状态在行业里面发展。” 9月份正值Qtum主网上线2周年,在7月底ABS大会上,我有幸刚采访了帅初老板,他提到Qtum 2.0将会推出一个面向区块链的基础设施以及在隐私方面会给予MimbleWinble做一些探索,这里是否可以跟大家透露一下具体规划和现在的进展?
钟文斌: 我们刚刚发布了 Qtum 2.0 的第一次硬分叉升级,该升级将会在 10 月 16 日左右自动触发。大家有兴趣可以阅读我们的综述文档:https://mp.weixin.qq.com/s/q5eTjpcQX8giH59Escm2_A
本次硬分叉升级将极大降低用户使用智能合约的门槛、提高开发者效率、增加虚拟机灵活性,并增加网络稳定性,是 Qtum 主网上线以来最重大一次升级,也是后续几个重点方向的基础。几个重点方向:
1、隐私资产,未来用户可以在 Qtum 上发布带有隐私属性的token或合约,同时具有足够的灵活性,满足实际商业场景中的隐私需求;
2、链+云,我们在探索云计算和区块链的结合,比特币、以太坊等区块链项目的背后是全网重复验证的同步逻辑,而现实中的应用往往都部署在云上,背后是异步的逻辑。我们认为作为数字货币,同步逻辑没有问题,但如果要承载应用,类似云的基础设施必不可少。然而目前的云无法和区块链的特性结合,这中间的鸿沟就是我们想探索的方向;
3、X86 虚拟机将支持最为主流的 x86 架构,这意味着未来开发者可以用最主流的语言和工具进行区块链应用的开发;智能合约Staking将大大增加Staking的灵活性,同时保障Staker的权益。这几点都是我们认为目前行业中缺失的,但对于未来的区块链生态和应用非常重要的方向。
小喵:近期Conflux有非常多对外达成合作的消息,而利好消息面和底层建设是脱离不了的。目前新晋公链tps量级普遍在1000 tps上下,Conflux在《Scaling Nakamoto Consensus to Thousands of Transactions per Second》表示其tps达到3000-6000量级,是以太坊百倍量级,但是若要商用,普通用户的参考坐标不会是“conflux”与“以太坊”,而会是“conflux”和“现存中心化服务”,面对中心化tps(比如淘宝ocean base处理请求在千万级,交易在几十万级)显然还是不足,请问商用tps有没有必要和中心化服务器的tps比?
张元杰:首先在Conflux 网络中 ,在保证不牺牲去中心化和安全性的情况下,仍然保持一个POW机制的公链,吞吐量提高到 3000 TPS 的水平,基于工作量证明的 PoW 共识也是现在经受最久经考验的,最大优点就是安全性,这也是Conflux选择PoW的原因,并且,我们用PoW跑出了DPoS的性能,在PoW的道路下应该还没有一条公链可以达到Conflux的吞吐量。
关于进一步提升吞吐量,Conflux 方案是 Layer1的,它与分片、侧链等方案又称为第二层(Layer2)解决方案并不冲突,而是互补的。侧链技术本身需要依附于 Layer1 的公链技术。而Conflux在设计上与 Layer2 的侧链技术也可以完美兼容。目前以状态通道为特点的 Celer 和闪电网络为特色的 Matic 都准备在 Conflux 测试网和主网上,进行二层网络的开发。虽然分片技术有时也可以被归类为 Layer1 技术,但也是可以应用在Conflux上的。Conflux 解决的是如何在不分片的情况下提高吞吐率,也不排斥用分片的方式进一步提升吞吐率。
关于和中心化的服务器对比,我想说的是不是所有的东西都需要用去中心化的解决的,区块链解决的最重要的就是信任,很多地方用中心化的系统很好用,就用中心化的解决方案啊,没必要强行套上区块链,但一个中心化组织虽然效率高,但它永远有两个风险,一个是中心做恶,另一个是中心宕机,区块链解决的正是中心化解决不了或者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
行业中目前主要关注的赛道集中在跨境支付,去中心化金融,供应链,游戏,存证等等场景。Conflux在各个场景上基本都有合作机构,Conflux在落地上非常务实,有实质进展后会陆续向大家公布。
小喵:那我们继续问一下Brian,首先需要恭喜一下Brian,GMPC最近好消息不断,明天(26号)又将首发BG交易所!GMPC团队一直强调GMPC并非公链而是“混合链”,并且是致力于实现公链、联盟链甚至是跨链之间的资产互联互通,联盟链和公链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生态,其适用场景也不同,做混合链来沟通公链和联盟链是就什么设想?
Brian:首先,在互联网刚诞生的时候形成了几十个大大小小不同的计算网络,但是不同的网络之间却无法通信,形成了一个个的信息孤岛。几年后,随着连接分组网络协议的出现, 互联网信息孤岛的问题得以解决,从此人类迎来了互联网浪潮的大爆发。同样的,在如今的 区块链世界中,区块链底层平台百花齐放,但是大多数的区块链平台具有很强的排他性,导致在如今的区块链网络中,会存在许多的价值孤岛。我们坚信,出于价值交换的需要,当不同区块链连接在一起时,全球必将迎来价值网络互联的大浪潮。
我们认为用互联网类比法来线性、平行地对行业进行 暴力链改,不尊重行业差异性和技术的异构性,是造成当前公链孤岛和需求无法落地的真正原因。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混合链架构设想,经过一年的迭代开发,目前已初具雏形,如基本架构图,如下图所示:
GMPC针对当前公链、跨链的现有问题,尤其是应用流量缺失、价值孤岛的不断增加等,提出了一个新型混合链架构设计——多链复合混合链架构。我们的目标是实现公链、联盟链甚至是跨链之间的资产互联互通,致力于成为全球最大的区块链价值流量引擎发动机。
GMPC混合链的设计理念不同,GMPC混合链尊重万链生态自有选择权。致力于打造一个可伸缩的容器,在完全保持原生链技术架构、存储架构、治理组织的前提下,在不发生“化学作用”的前提下,为原生链间提供流通交互、互联互通服务。所以GMPC能够较好的支持跨链之间的互操作性。
我们举个形像的比喻,如果把公链看成是每个国家的公路,跨链则是某些地区的公路网,比如局部地区的公路网,那么混合链就像是联通每个地区公路以及地区公路网的更为广阔的高速公路网。
钟立飞:接下来要针对Conflux提出一个问题,Conflux沿用了PoW共识,那么在性能和可扩展性上就会存在瓶颈,而Conflux选择通过修改底层结构(使用DAG)方式来提高性能,而树图和链式账本相比,复杂性更高,现行也没有太成功的案例,选PoW+DAG这样的更艰难的路径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以及这个方案和现行的DPoS和Layer2层的一些方案比有什么好处?
张元杰:这还是要说Conflux的项目起源,当时龙凡从美国 MIT 的博士毕业后回到清华,做了一个关于区块链讲座。当时很多清华姚班的同学,还有清华的一些教授包括姚期智教授和徐葳教授都参与了讨论。他们一致认为比特币或以太坊这种POW的公有链领域,现有的主流技术还有很大的提升和改进的空间。
在处理网络上的每一笔交易时,会涉及到CPU处理、网络传输和转发、硬盘的读写等能力。而目前,一台普通的电脑可承载能力和P2P网络带宽的传输能力,远超比特币或以太坊每秒七或十几的处理次数。短板不在矿机,也不在网络传输层,而在共识协议层面,在激烈的讨论,最终确定下来用树图(Tree-graph)的这种方式来进一步创新中本聪共识,提高去中心化系统的效能。
Pow or PoS?取决于公链面向货币还是应用属性
钟立飞:针对Qtum,我们看到以太坊在从PoW过渡到PoS的艰难,当然这其中除了技术原因,还有生态和利益的原因,而作为早期就选择PoS作为共识的项目,想请问一下在实践过程中确实受到PoS带来的好处以及弊端?
钟文斌: PoW和PoS各有优缺点。如果一个公链项目的重点是面向加密数字货币这个属性,那么 PoW 是更好的选择,因为这背后需要矿机的投入作为价值支撑。比如比特币,永远也不可能转向 PoS。而如果公链的重点是面向应用,则必须考虑可扩展性,这时 PoS 共识就有一定优势了。你很难想象一个纯PoW 的系统能承载复杂的应用。比如以太坊称自己是一个去中心化应用平台,并有计划将共识逐渐转向 PoS。但可以预见,这个过程会比较漫长。
Qtum 既继承了比特币的 UTXO 模型,又继承了以太坊的智能合约,同时采用了 PoS 共识,我想这是很多项目都可以参考的一个范例。共识机制在我看来并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更多的是满足实际需求。但个人认为 PoW 仍然会是主流,因为加密数字货币是目前已经得到验证的区块链应用。
HotStuff 是 GMPC 共识协议的最佳解决方案之一
钟立飞:GMPC作为今年的后起之秀,并没有沿用PoW和PoS,反而是独创了自有GBFT机制,从白皮书中了解到,同时融合了DPoS和HotStuff BFT,其实我们看到BFT算法更多的是用在联盟链中,请问为什么要设计这样的共识?是针对什么样的场景和需求?
Brian:我们采用和EOS相同的思路,即牺牲一小部分的去中心化特性,换来了更高的性能以及更好的扩展性,同时,安全性也将由于我们的超级节点规则来保证。因此,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我们GMPC链的性能优势,我们结合了DPoS和最新的HotStuff共识协议,设计了我们自己的GBFT算法。
我们都知道最近Facebook的Libra区块链成为了风口浪尖,而原因之一就在于,其高吞吐、低延迟的HotStuff改进算法吸引了众多眼球(另一部分是Move语言),无论是在联盟链亦或是公链中都有很多应用空间。而作为全球首个混合链GMPC,我们一方面希望能通过超级节点这种模式来吸引各个节点来参与GMPC生态的开发建设,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能借BFT算法的一些优势来提高全网TPS,支持更多场景和混合链协议。
而 HotStuff算法,相比于传统BFT共识,跳出了原有的框架,提出了一个极简的算法体系,使得它可以很容易地打破这个传统 BFT 的魔咒。经过测试,它可以在保证简单代码实现、低理论复杂度的情况下打败现有的最快的传统 BFT 实现,在商用系统方面具有无限潜力,这也是无论是Libra还是我们GMPC都钟爱HotStuff的原因之一。
伪需求or意义重大?热门跨链技术有没有存在必要?
钟立飞:今年绕不过去的其中一个技术热点即跨链,关于跨链,目前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种是两两链之间直接进行互联,这种情况往往出现在新链想要和现存链的互联,而他们之间往往没有统一的底层协议支持,比如BTC-Relay/RSK等等。
另一种是建立一个第三方跨链平台,这种第三方平台往往会开发一个通用协议,所有其他链都共同使用这一套协议,例如Cosmos,Polkadot。
而后者的两大跨链项目目前正是风头正盛的热门项目,然而有人质疑这种类型的跨链不可以算真正的跨链,只不过都在强大自我生态,从而形成更大的数据孤岛,你们怎么看待跨链这件事情?比较看好哪种跨链技术和解决方案?
钟文斌: 个人认为跨链目前不是主要瓶颈,简单说,在我看来可能还是个伪需求。无论哪种跨链项目,本质上解决的还是链与链之间的价值交换问题,这个问题从广义上来说,目前的交易所就可以解决了。我暂时没有看到不得不跨链的场景。
张元杰:跨链分同构链和异构链跨链,同构链的跨链更像是一种layer 2的扩容侧链解决方案,就是换了一种方式在强大自己的生态;而我们认为异构链的跨链将直接服务于DEX,推动数字货币交易从中心化向去中心化前进,意义会更加重大。
Brian:首先Polkadot和Cosmos,它们是一个优秀的区块链基础设施项目,为链与链之间的互操作提供较好的技术支持。实际上,polkadot的创始人Gavin Wood和Cosmos创始人Jae Kwon这两位技术超级大咖的跨链是采用完全不同的架构,Polkadot采用中断链+平行链架构 ,Cosmos则采用Hub+Zone结构,开发工具都不同,Cosmos使用的是Cosmos SDK,PolkAdot使用的是Substates。
在这里我们看可以,本来Polkadot和Cosmos的初心是想减少公链孤岛。但是由于两个技术是不相容的,你只能选择一个。例如,Cosmos跨链,一条链成为Cosmos的Zone,就意味着需要严格遵循Cosmos Tendermint BFT共识协议和IBC跨链协议,在外界看来,Zone生态也失去了自由度。从技术设计来看,公链和跨链具有排他性,它希望应用场景、原生链能够适应本身的架构,这使得需要改变原生链的技术架构。
GMPC采用一种完全不同的策略。 “混合”是指不同的物质不产生化学反映集合在一块。GMPC混合链即是打造一个可伸缩的容器,在完全保持原生链技术架构、存储架构、治理组织的前提下,在不发生“化学作用”的前提下,为原生链间提供流通交互、互联互通服务。
例如通过GMPC,Cosmos的zone和Polkadot生态的平行链能够相互流量传输、数据交互和代币交易,ETH游戏如果发生拥堵,通过GMPC可以切换至其他跨链上。此外,GMPC还支持对联盟链接入,最典型的场景为溯源联盟链的代币映射。
公链落地场景该有偏重吗?
钟立飞:台子搭好了,需要有人唱戏,经过一轮技术相关的问题,现在来谈谈公链上的应用,Qtum/Conflux/GMPC都分别在不同方面进行完善搭建好了一个区块链的底层设施,那么在项目最终落地场景上会有偏重吗?
张元杰:Conflux是一个Pow的公有链,它将会有成千上万个节点来维护它,会非常的耗电,也会消耗很多固定成本的投入。所以我们希望它一定承载的是昂贵的共识,这种共识一般都是使用于金融领域。在国内,Conflux技术团队会定位于联盟链和企业区块链的解决方案,在国际市场上,Conflux将对标以太坊,以更优秀的性能,更低廉的手续费,更短的确认时间,争取区块链金融应用的开发者和用户,法币稳定币,去中心化交易所,去中心化借贷等业务。
钟文斌: 作为底层基础设施,我们不会也不应该对项目落地场景有所偏好,因为这种偏好必然会影响未来应用的可能性。我们希望建立一个比较通用的基础设施,具体会长出什么样的应用,我们暂时也不得而知。
Brian:GMPC目前的落地应用场景目前侧重在链游生态,上周我们与上市公司电魂网络旗下的区块链技术实验室Unitopia达成了合作。要解决现有的链游的困境,需要完整的多链交互技术,混合链机制就属于这样的一种技术,和链游结合有着非常完美的效果,可以完全改变现在的链游环境,从底层逻辑上去重新塑造链游的全新形态。
在GMPC的混合链机制下,链游的体验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一旦A链接入混合链机制,那么基于A链的发行的同质化代币均可以在GMPC机制下的的链游里面进行快速的交互。同时基于A链的链游也同时可以正常的接入混合链机制里面来,其他链的代币也可以快速的将价值转移到这款链游上面去。理论上来说,可以实现从代币的交互到链游价值的交互这样一个突破。
目前GMPC利用混合链机制在积极的布局链游这个产业,同时也是将链游作为一个大的生态在发展,酷链娱乐、链上德扑、我是王者和王牌扑克的链游应用已经接入 GMPC,直接给 GMPC 的游戏应用场景带来日活几十万用户数。
公链需要盈利模式嘛?
小喵:有人戏称“2017年是公链元年”,每当问到“公链是否需要盈利模式”,得到的回答往往都是否定的,如今两年过去,许多公链的确似乎因此难以维持,甚至近期很多公链团队都开始发展交易所业务,请问怎么看这个现象?您们觉得“公链的可持续发展是否需要盈利模式呢?或者说需要什么盈利模式?”
钟文斌: 就公链本身而言,到目前为止我还是没有看到什么靠谱盈利模式,所以有些公链团队搞起副业也可以理解,但从长远来说可能不利于项目本身的发展。公链作为区块链一切技术创新的源头,还是需要专注于项目本身,先创造价值,再谈盈利。长远来看公链必然需要有自己盈利模式,但具体是什么盈利模式,我们目前也还在探索。
张元杰:Conflux本身也是和以太坊基金会类似的非盈利的模式:除了募集的资金外,主网上线创世块中的计算资源有一部分基金会的预留。计算资源在天然的供需和投机下会产生一部分的价值,这些用以保证团队运行。
公链本身是一个操作系统,未来还有可以能的几种方案比如:一、举个例子苹果的iOS系统,系统本身是不盈利的,但IOS上有苹果商店,在上面下载的应用会分一点利润;
Brian:首先我们认为市场上不需要那么多公链,大多数公链没有应用场景跟流量。其次,我们认为公链在前期不需要过度考虑盈利模式。
瘦死骆驼比马大&初生牛犊不怕虎?
小喵:契合今天的主题“公链老矣,尚能饭否”,想问一下几位嘉宾:Qtum作为公链中的前辈,Conflux作为新起中坚力量,GMPC作为后起之秀,如果从您们各自阶段的角度出发,聊一聊老牌公链如何和新生公链的新特性竞争,新生公链又如何对老牌公链已有的生态和先发优势进行破局?
张元杰:现在公链领域的竞争几乎不存在,目前除了比特币,以太坊是有真实持久应用场景的之外,EOS,Tron有一些博彩应用,其他公有链没有什么真正的应用,就连以太坊现在也遭受到了很大质疑,这一点可以从BTC在数字货币行业的占比反映出来。所以现在根本不是老中青三代的公链的竞争,而是去中心化商业和传统中心化商业逻辑的竞争,如果某公链及其之上的应用生态能证明在商业化世界中有一席之地的话,这才是真正的破局。
钟文斌:首先要说一下“未老,能饭”,哈哈。区块链发源于开源社区,无论项目上线的先后,多少都受到之前项目的影响,可以说都是站在巨人肩膀上。作为Qtum来说,我们继承了比特币、以太坊的一些特性,提出了自己的创新,同时也对行业中所有的新技术保持关注,所以不存在所谓老牌公链和新生公链的技术鸿沟,只是出发点不同,目标不同而已。不同公链项目我认为更多是互相借鉴和促进的关系,而不是竞争关系,整个公链的基础设施还在极早期阶段,亟待不同项目进行不同升级的尝试。
Beep大咖说由Beep创始人,喵懂区块链发起人小喵发起,旨在探讨区块链新技术,新方向,更多精彩请关注Beep官网微博或者胖小喵MiaBao。
(作者:Beep币扑,内容来自链得得内容开放平台“得得号”;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链得得官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