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珍藏版《毛泽东传》,这本书介绍了毛主席的一生。我百看不厌!
时不时的做笔记。写写读后感,点评几句。
记得考中国历史近代史时,还经常翻看这本书。考题中多有涉及毛主席的事例。
前几天是毛主席的诞辰日,又拿出来翻看了下。其中看到周总理一路辅佐着毛主席,真羡慕他们,两人都非常优秀。
感慨万分!毛主席的伟大,至今无人能及。有时候我在想,要是毛主席还在,那该多好。
顺手拍了几张书中毛主席的照片,感觉如见故人!老人家一生为了解放全中国,付出了太多。大公无私,一心一意为人民!
得民心者,得天下!
百姓永远都不会忘记他!
《毛泽东传》,这本书,一辈子都百看不厌!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也欢迎各位留言分享!
喜欢的话,点个关注,谢谢!
其他网友回答:谢邀:毛主席的书我百读不厌:如《毛主席诗词》丶《毛泽东选择1一一4卷》丶《毛主席著作》等众多的毛主席的书……
其他网友回答:有哪本书你百读不厌?
答:这世上根本没有每一个人百读不厌的书。
无论是采用浅近文言,明快流畅雅俗共赏;还是波澜曲折摇曳多姿的书,包括有条不紊环环紧扣前后遥相呼应的书,都不可能是百读不厌。
例如;按照人们常说的四大名著;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曹雪芹的《红楼梦》,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虽然四大名著是中国乃至全人类共同历史悠久的宝贵文化遗产,在整个世界华人中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们描写了中国传统人文、社会、伦理、历史、地理、民俗、心理、处事的智慧之库。
其实这些名著的作者出于他们当时所处的时代与生活环境,以自己的主观意识形态来形容社会的现象,以及揭露社会乱象与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互相勾心斗角。
人的一生如果是看几本名著就可以赚钱养家糊口的话,那么它的剩余价值就连城了。
由于人们的审美心理和鉴赏习惯,价值观念等存在很大差距,故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即使过去的皇上也无法将人们的意识形态统一。所以还是各抒起见为佳。
以上为个人观点,难免胡说八道。
知足常乐2018.12.28日于上海
其他网友回答:直接上图。
毛选是珍藏多年的。
战士读本伴随近四十年。
老三篇全文背诵。
伟人毛主席著作(一~五卷),百读不厌
毛主席著作一至五卷,老三篇,五篇哲学著作,毛主席诗词等!能使人在困难的时给你指明方向,简明扼要很好理解!
好书不厌百回读,一本好书,像是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智慧大门;一本好书,亦像一面镜子,照出真实的自我。读好书,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更能增加我们人生的厚度。
我想推荐以下两本书,一本是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另一本是刘瑜《观念的水位》。
1.《人间词话》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 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
上述的这段话,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它出自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这本书汇聚了王国维的文学、美学思想,堪称中国古典文艺美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
这本书在诗词的鉴赏上有许多独到的的观点。如:“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昔人论诗,有景语情语之别, 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傅雷说:“ 中国有史以来,《人间词话》是最好的文学批评,开发性灵,此书等于一把金钥匙。 ”
你可以在《人间词话》中细细品味中国诗词的意境与内涵。
2.《观念的水位》
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这本书,便被其深深的吸引住了。这本书很有思想性,作者通过对身边发生的社会小事的剖析以及思考,带给我们思想的启发。
观念是水,社会生活是船,社会的长远进步,靠的是用观念战胜观念。我们应该学会用更理智的态度去看待社会和观察问题。
其他网友回答:毛主席的书我最爱读,毛主席的哲学著作最爱看,毛主席的诗词我最爱学。
其他网友回答:现在那有时间看书,如今作家东抄西搜,作品都虎头蛇尾,内容空洞,今日头条,西瓜视频人才济济内容丰富,今日头条海纳百川,你想看什么有什么?甚至都看不完!
其他网友回答:我想推荐龙应台的《目送》。
《目送》的扉页上写着:“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一个人要走过许多路,要经历许多事,要过五关斩六将之后,才真正懂得,人生的路啊,只能一个人慢慢走,谁也陪不了谁一辈子。
《目送》是一本生死笔记,深邃,忧伤,美丽。
《目送》的七十三篇散文,写父亲的逝、母亲的老、儿子的离、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写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写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她写尽了幽微,如烛光冷照山壁。
作家龙应台继《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后,再推出思考“生死大问”的作品,这是一本感悟性的人生之书。
然而,多年前被喻为“龙卷风”的龙应台,跟目前的龙应台似乎有着巨大的区别。
自1985年《野火集》出版,龙应台都是一个跨战马、提长枪的战士形象。
余光中先生曾说:在五四之后七十多年,龙应台竟然还像梁启超那样,披上启蒙先锋的战袍,用直接而有力的杂文,“笔锋常带情感”,来揭示我们社会的病情。那笔锋,介于胡适的理性与鲁迅的感性之间。
到后来的《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直到《目送》,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丢盔卸甲的战士,是一个温柔宽容的母亲,是一个耐心仁爱的女儿。
这是源于时间的情感磨砺吗?
还是源于无论多么坚不可摧的外表下,龙应台始终掩藏着一颗柔软博大的母爱之心呢?
龙应台出生在高雄一个贫困闭塞的小渔村,她曾经对自己十八岁时候的认知,有一个比较真实的描述:
“我不知道什么叫高速公路。我不知道什么叫下水道。小渔村里唯一的电影院里,永远有股尿骚味儿。不知道游泳池。儿子问过,不是有大海吗?台湾的海岸线是军事防线,不是玩耍的地方,而且垃圾如山。渔村里的人都不懂什么是垃圾的科学处理。我不知道什么叫环境污染。”
“那‘愚昧无知’的渔村,确实没有给我知识,但是给了我一种能力,悲悯同情的能力……”
那天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的题目《比说教,你不是俞敏洪;比情怀,你不是龙应台》,可见龙应台的情怀也是一个标志性的物件,从她的书中也果然看到了她无与伦比的情怀,对家,对国,对贫穷的人,对青年的教育,对老年人的安顿,对环境,对大自然,都赋予了她丰富的情怀。
也许正是这种悲悯同情的能力,让她的笔锋常带感情。
“人生真是一场梦,人类活像一个旅客,乘在船上,沿着永恒的时间之河驶去。在某一地方上船,在另一个地方上岸,好让其他河边等候的旅客上船。”
——林语堂
我们在《目送》一书中将会看到,龙应台对自己身为母亲的认知,还有对自己身为女儿的思考,在重新思考与打量中,感受到:生命就是那疾行船上的旅人,而人生的疾行船只有一个不许回头的方向。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
不用追,即便是骨肉至亲,也都沿着各自的生命轨迹行走,谁都有谁也无法理解的一面。
不用追的背后,也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你追不上。
或许,你可以在父母暮年的时光中,做一个最强有力的陪伴。但是,你永远无法翻越时间这道高高的山梁,抵达父母童年的岁月,去欣赏他们的青葱美好。
同样,你也永远无法抵达你孩子步履蹒跚的暮年,只要你在,他们永远都是你长不大的宝贝。他进步的步伐,永远都是你诉说不尽的骄傲和自豪,他远行的脚步,总是你最不舍的无奈和牵挂。
既然陪伴有期,在彼此交汇的时间里,好好爱对方,好好爱自己,且行且珍惜。
正如理查德·布劳提根的诗那样:
所谓人生,有时不过
是一杯咖啡所萦绕的温暖
苦也罢,甜也罢
短暂也罢,长久也罢
或许只有那一瞬间的心灵皈依
才是我们活着的意义
在《目送》一书中,我们将读到了一个别样的龙应台,随着她的视野,一起去领略她的生命旅程,在她的视野里,也体会我们的人生。
记者曾经问王菲:“你心中的理想生活是怎样的?”
她说:“不为上一秒牵挂,不为下一秒担忧。”
真是个充满智慧的女人。
无牵挂不忧愁的心境,也由她自己的心造的,看看她的情路曲折,为什么打不垮她?就是因为她保持了一种笃定的心态,安心做了该做的事情,其他的都交给上帝去负责吧。
好像此刻,我们静下一颗烦躁的心,读一本书,听一听高雄大寮水厂里出生,南部的渔村农村长大。那些留学美国的九年,旅居欧洲的十三年,生活在香港九龙的九年;是一只独立的笔,也是是陪母亲散步的女儿,被儿子调侃的妈妈。
2014年12月1日辞职,回到“文人安静的书桌”的龙应台,用她深情的笔,描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感情世界呢?
有时候,读书,哪里是在读什么书啊,分明是在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