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中的哲学该怎理解?
谢邀。在回答题主问题之前,我首先要说明一点,哲学一词不是中国创造。而是两千年前古希拉人认识世界的理论。十九世纪一个叫西周的曰本人,用汉文把它翻译为“哲学"后,康有为从日本才把它带回到中国。所以在清朝以前的中国书法理论中是没有哲学这个词的。即使是康有为从日本带回了哲学这个舶来品,但他在他的书论《广艺双舟》中也没使用。
其实,中国人的哲学要比希拉还早二千年就已存在,源头就是伏羲氏至周文王而成的《周易》,即对立统一认识事物的阴阳学说。而中国文字的延生就胎孕在它的腹中。所以,中国五千年的文字演变史,在历朝历代的理论中,无不闪耀着中国哲学的思辨光茫。
具体到中国书法艺术中的哲学,古人从书法的形体,即文字的笔划和结体两个方面进行了阐释。
笔划书写方面:逆与顺;藏与露;方与圆;曲与直;肥与瘦;疾与涩。
结字布局方面:欹与正;连与断;疏与密;大与小;主与次;违与和。
以上两方面的每一对关系,既是书法创作方法的要领,又是书法外在审美的标准。而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审美意味的哲学思辨,中国的书法才能由技入道,成为中国文化的核心,而在世界文化艺术领域一枝独秀、熠熠生辉!
我是晋风愿与大家在书法艺术诗词楹联及人文知识等方面同学习互交流共进步!
其他网友回答:一、哲学指导书法。
哲学,一定的范围是指人的世界观、人生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也可以称为思想。书法创作,是一个人的哲学思想与技法的融合。书法若没有哲学思想的指导,是没有方向与灵魂的。像古人的“六书”,它就是一种对大自然与人的观察、联系的哲学思想总结,这六书里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它们不但是汉字形成的方式,还对人们的书法创作有着指导意义。
二、书法是表达哲学的艺术手法之一。
哲学是抽象的无形无状,书法是具体的有形有状。人们可以通过书法表达自己的哲学观念,比如一个人狂傲不羁,那他在书法的表达上,偏向于草体的笔走龙蛇,龙飞凤舞;若稳重规矩,那他可能偏向于楷体的蚕头燕尾,丰筋多力;若是斯文儒雅,那他可能偏向于隶体的渴骥奔泉,鸾翔凤翥。古肥今瘠的书法中,都是人们哲学观点的艺术表达方式之一。
三、哲学是书法的灵魂,书法是哲学的一种“化身”。
人常说,字如其人。很多时候,我们看到某人的字,再观感他本人,感觉字和人的气质、修养、甚至性格符合得很好。这实际上,每个人的书法作品中,融入了创作者的思想和哲学观念,融入了创作者当时的感情、追求、心态等等诸多因素。如果再进一步抽象地说,书法是创作者的另一个他。但是书法不能完全代表哲学,因为哲学的表达方式有很多,绘画、音乐、影视、雕刻等等都可以承载着人的哲学观念。
四、哲学是千手观音,书法是当中的一只手。
书法的最终归宿是哲学,不管它的创作是如何的颜筋柳骨,铁画银钩,都脱离不了它的本质。但书法承载着哲学,它能让哲学传承、表达,它为人们思想的光辉提供了落脚点,这种思想光辉,在历史中不断地积极影响着人们的精神境界,提升着人们的生命质量。
其他网友回答:首先,我要對“今日頭條”及“悟空問答”表示熱衷心祝賀!因為能把書法與哲學聯繫在一起來探討,實屬難能可貴!何況,憑著“今日頭條”與“悟空問答”自身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這個論點的提出,必將對書法藝術的健康發展產生極大的促進作用!之所以這樣說,是由哲學與書法的本質決定的! 我們知道,哲學,是人們關於世界觀的一門學問!是對世界的總的時候認識!而科學的辯證唯物主義則告訴我們: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的,運動是有規律的,規律是可以在實踐中被認識、遵循和利用的!同時也是絕對不可違背的!(無數的實踐證明,遵循規律則興,違背規律則亡!)時至今日,這已成為基本常識!當然,我們中華民族的先人們早就對“客觀規律有了深刻的認識!(只不過他們把“規律”稱作“道”。)古代著名哲學家老子,在他的名著“道德經”的開篇第一句話就是“道可道,非常道……”!已經意識到“大象無形”和“萬物從道的基本道理!更難能可貴的是,王羲之曾有“書之氣,必達乎道,同混元之理”的論述。唐代傑出書法家,書法理論家張懷瓘在他的《書藝》中指出:“玄妙之意,出於物類之表;幽深之理,伏於杳冥之間;豈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測?非有獨聞之聽,獨見之名明,不可議無聲之音,無形之象”!另外,先人們還用諸如“大音稀聲、大象無形”等詞語來對他們已經感知到卻又看不到的“神秘的規律”進行描述!當然,這是那個時代的局限!是可以理解和他
難能可貴的!時至今日,人類無數的科學成就已無可辯駁地證明了“客觀規律”的實在性!當然,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我們的國粹——書法藝術,也理所當然地得到了應有的重視和廣泛參與,呈現出以全國性書法熱潮為表現形式的良好的發展勢頭!這就自然而然地需要我們以更高的責任感和熱情,充分發揮聰明才智,用唯物辯證法這一科學的思想方法指導我們的書法創作實踐和理論研究(毫無疑問,我們的書法藝術中的用筆、結體,神韻、章法等自身具有一整套不可違背的運動規律!)在提高自身書法水平的同時,為弘揚和發展我們的國粹做出積極貢獻!當然,這不僅是歷史提供給我們的機遇,更是歷史賦予我們的重大責任!
创作方法论和作品章法的对立统一,书法形式表现被书写内容的意境和灵魂。
其他网友回答:《书法中的哲学该如何理解》这个题目有点大,不容易入手。早些天,写过一篇文章回答了《五丈原怎么会有岳飞书写前出师表》,今天我想就岳飞书写的《前出师表》,谈谈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与理念,与诸位朋友共享。
长期以来,中国书法深受儒、道、释思想的影响,体现了有别于其它艺术的特征,具有高度的哲理性。在书法创作或欣赏中,随处可以体会到中国古代哲学中的辨证思想。在动与静、阴与阳,虚与实,天人合一的黑白世界里,充满了气、韵、神的美感,折射出中国哲学思想智慧的光芒。
先看笔画,前出师表 “前”点画书写速度慢停顿时间长,第二个点画与横画,书写速度明显加快,“快与慢”;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危”,最后一笔明显变细,“粗与细” 、“虚与实”; 盖追先帝之殊遇,“帝”最后一竖,“重与轻”、“明与暗”。再看字的大小,“亮”与“先”两大夹一小,为之“大与小”;先帝遗诏之“帝”,竖画加长“长与短”;存亡之秋也“之”速度明显加快,“ 疾或迟”。辩证唯物主义者认为,自然界任何事物或现象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基本面,古代称为“阴阳”。
就书法而言,实为阳,虚为阴;重为阳,轻为阴;劲为阳,媚为阴。正是这种以阴阳理论为指导的理念,造就了书法千变万化的审美形式。书法在主观创作上,不管是有意识或无意识,直接或间接地与阴阳学说紧密联系,阴阳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并互为其根,互为转化。正是书法艺术“和而不同”,体现出书风的千姿百态。讲究内揠与外拓、浓墨与枯笔、藏峰与露峰、中峰与侧峰、重笔与轻笔、柔媚与苍劲等等,这些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充分体现和验证了阴阳平衡的关系,阴阳相生相克,以达到和谐统一。
看2-5,12-17列,尽管字体有大有小,有宽有窄,但是总体上每列行气,均在中轴线位置上,大体对称平衡。实际上,就是儒家思想的 “中和”与“中庸”的理念,在汉字书写过程的体现,中心对称,形成了人类审美的思想基础。在随机的变动中求平衡,动中求静,这是构成美感的重要因素,失去安详稳定,就会使人感到不舒服。“臣”字的竖画,直接压在了中轴线上,向右倾斜,是故意为之,寻求的是一种不平衡中平衡意境。就像杂技演员在钢丝上行走,摇摇晃晃地前进,就构成一种美感,大家乐意看,因为站在钢丝上是难以平衡的,而通过技巧驾驭,平衡产生了美。行书要求竖成行,不过其行气,不是每个字的中心都呈垂直线,而是有波浪的变化,上下贯气,左顾右盼地呼应。
书法要求字体结构端正、均衡、端庄持重,正是“中和为美,居中守正,形端表正”思想的体现,书法的笔画之间要相互呼应,要左顾右盼,穿插避让,协调一致,正是体现了“以和为贵,中庸和谐”的境界。书法是体现书家精神与情感的渲泻,具有明显的个人风格和审美取向,同一个汉字,不同的人写它,呈现出各式各样的姿态,就算同一个人写同一个字,也会因时间、环境和心情的不同,写出的字“相去甚远”,而这就印证了“君子和而不同,致中和,和而不流”的思想。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是一种纯自然的状态,达到“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中和境界。
书法创作时通过呼吸的运用,把创作主体的人文面貌、文化涵养、精气神等诸多方面特征,转化为书法作品中的笔画,这就是书法作品,能呈现“书卷气”、“山林气”、“金石气”等不同气韵特征原因所在。书家通过“养气”和“运气”,在创作中表现深心般若,传递心灵图象,从而达到“达其情性,形其哀乐”的创作目的,这正是书法作品灵魂所在。书圣王羲之遍游祖国名山大川,把自己置身于大自然中,加以锤炼煅造;博览前人的书法论著,揉合百家之长,得千变万化之神;遍临古人碑帖,揣摩名家书法手迹,融会贯通,自成一体,达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统一,精神与作品的统一,性情的自然流露。
纵观岳飞的整篇作品,字体行草,一气呵成,写得酣畅淋漓。纵观电掣雷奔、龙飞凤舞,细视则铁画银勾、顿挫抑扬。字体或大或小,笔画或重或轻,或粗或细,或疾或迟,无不挥洒自如,如快马入阵,令人想起当年,岳飞驰骋疆场,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之英气雄姿。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的“自然”就是自然而然,至极的意思,就是说“道”是最高境界就是自然。以自已为法,别无遵循,不受制于他物。相比于老子而言,庄子在道德论基础上,更注重人的内心精神世界,就是他所感悟的“天人合一”的境界,这里的天就是指自然,人与天地万物自然合为一体。人与自然、人与物的分别,都已经不存在,听任万物之自然,人要顺应自然之道,就应该“无为”,“无为而治”乃是道家的最高境界。
“天人合一”的思想,给予书法更多的是审美意义,中国传统文化深厚的审美底蕴,更多的是来源于“天人合一”的思想。这一思想,直接影响了中国传统书法的审美标准,开创了书法审美的新境界。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了众多书法名家与经典之作。书法所展现的体势之美、力感之美、时空转换之美,以及书法笔画中,所呈现的诗性之美与人性之美,使得书法在表现“天人合一”的大美境界中,获得了充分的自由与扩张。
书法艺术暗合了中国传统思想的精髓,集中体现中国哲学思想,是极为高深的艺术形态,是哲学化了的艺术,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排列“国粹”之首位,即可得到证明。所以,书法的灵魂是中国哲学思想,书法不仅展示了中国哲学的本质与内涵,而且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哲学思想,是形象化了的中国哲学,是中国哲学思想的外在形象和表达形式,是具体化了的中国哲学思想。由此可见,书法是哲学思想的艺术再现。
其他网友回答:就书法而言,它的形态美、意识美、它的十足的韵味完全可以用中国传统思想来进行诠释和理解,而非一定要有采用艺术解构、空间论等西方的艺术标准去强言附会。要找到书法自已的本体,不要迷失在他人的标准里。古人说,书画同源,书画相通,书法具备绘画的布局和章法;书法也具有音乐所具有的内在节奏和旋律,具有时间的流动性,不可逆性和线条的单维特征;书法也表现出建筑学所要求的平衡和稳定的美感,以及内部空间结构要求;也有人说,书法具有舞蹈的韵律和意境。
其他网友回答:举几个字的例子来说明中国书法中的哲学:
一、自然哲学
如“木”字,写得时候总是向四周张开来。若一棵树,有枝繁叶茂之感。
如“目”字,四周封闭,若人之眼。
二、孝道哲学
如“孝”字,无论哪一种书体,上面的老字头总要比下面的子字要写得大一点。没有人会觉得这样写有什么不对,因为为人字自然要小一点。
三、谦让哲学。
如“林”字,左边木字的捺笔写成一个点,为的是给右边木字的撇画让出位置。
书法中的哲学思想非常丰富,蕴含在每一笔画中。所谓哲学思想,就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矛盾关系。比如,笔画的曲直,向背,高低,欹侧,粗细,方圆,长短,章法的大小,疏密,黑白,断连,墨色的浓淡,枯润,运笔速度的疾缓,笔锋的顺逆,偏正,转折,提按,顿挫,等等。这些矛盾关系处理好了,整篇关系和谐了,才可能成为好的作品。如果作者仅注重了很少的几组矛盾,忽视了其他的,作品会缺乏艺术性。创作过程中要全面分析处处注意用哲学的思维审视作品。
书法简单的说就是把字写在纸上,从艺术上说就是一种水平和能力表现,是人的思想和意志的表现,可称谓哲学,但哲学思想高书法就写的好吗?不然的,书法写的好哲学水平就高吗?不然的,二者之间有联系,但又有区别。
其他网友回答:书法中的哲学该如何理解,就要肴对华夏汉字有一个怎样的哲学理解。书法本身就是汉字的哲学高级表达方式。汉字是象形文字,象形文字是高级文字。象形文字不仅仅是二维平面简单的表达形式,同时也是三维立体空间,甚至是多维立体空间的高级表达形式。从华夏民族的文化载体汉字来说,这也是华夏文明所以优胜于西方文明的根在所在。
做为文化载体的文字个佯的字母的语言表达重在音调声律。这种重在音调声律的个体字母是没有字根的,它所表达的也无非就是一声平,二声提,三声拐出,四声降。由字母组成单词并不具有立体形象意义,所以他们的语言文字,只能表达二维。华更文化的载体汉字之所以是象形文字是因汉字是有字根的,这根就是撇.横.点.竖.捺,只用这五种字根,就组成了千变万化的在三维立体空间或多维立体空间,表达了十佘万高级立体象形字。
拥有字根的象形汉字立体性质使它本身就拥有艺术性,所以世界上.这汉字才能够拥有书法这种高级哲学的表达万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