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弘扬传统、赓续书法事业的角度考虑,各级书法协会是书法研究创作的群众性组织,发挥普及书法、交流书法、推动书法艺术的职能作用,总体是积极的,对中国书法的发展是有贡献的。在林林总总、名目繁多的各级书法协会里,中国书法家协会是最权威的,也是入会门槛最高的。
正应了一句俗话,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各级书法协会里不乏泰山北斗、能人高士,也有华而无实、滥竽充数。正大光明被邀请进去的有,靠师徒、亲友、党朋、群带关系进入的也有。为挚爱书法艺术进去的有,为头衔名声而来的也有。君不见,如今公媒在介绍某书法家师,必先隆重推出一大串的职务头衔,俨然成了一种固化的艺术环境形态。
我个人觉得,依据书法家才德水平,给予适度的头衔尊谓无可厚非,但不能过多过滥,像小广告一样的贴满全身。以范曾先生为例,各种职务头衔恐有数十个之多。名副其实的有,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也有。如今,眼花缭乱的名号头衔多得有点像闹着玩似的,这其实正折射出书法圈肤浅与浮躁的情绪氛围,充斥着浓重的商业气息。
我看一个书法家,从不在乎意他的头衔职务,真正的实力不是这种精美包装的标签,而是他的书法作品。
抱庸妄谈。
其他网友回答:<2>对于这个问题,我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欢迎大家提出不同的看法,我们共同来讨论!
如今,书法似乎成为了脱离实际的一门艺术,有些人打着书法的幌子宣扬起了艺术,可以看到很多人自称“书法家”,而且还有证明:那就是随身装满的各级书法协会证书,艺术院校命名的书法家资格证等等!
其实,我们首先得搞清楚一个概念那就是书法家不是自封的,也不能自称,书法家是有相当一个数量的团体对一个在书法,学识,修养上的认可!并不是什么证书就能证明的,大家知道,证书是非常容易得到的,而要想得到多数人的认可却是难上加难的!
在古代甚至没有书法家这个职业或者称号,古代的书法家属于文人士大夫一级,而他们却用过硬的书法水平和极高的学识修养赢得了后人的顶礼膜拜!所以说,时间才是试金石!并不是能证明你身份的各种证书!
这里举两个例子,那就是美院教授王冬龄和教授曾翔,他们的头衔和名声可谓大矣!相信他们也有很多拿得出手的各种证书,然而他们有拿得出手的作品吗?他们以“竹书”和“吼书”就像获得认同,估计这个难度要比登天还难!
还有一个那就是前一阵子很火的邵岩的“射书”,他自称清华美院的书法教授,而结果呢?不过是一场闹剧罢了!
所以说,真正的书法家是靠口碑而不是千篇一律的证书和资格证,启功先生只上了中学,但是为什么能够做到在书法,国学,鉴赏,绘画方面超群呢?田蕴章教授也没有学历背景和相关资格证书,但是为什么能担任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教授和书法研究生导师呢?有人质疑过他们吗?一句话,低调和实力才能证明一切,半壶水响叮当迟早会露出狐狸尾巴!
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大家留言,感谢关注,我是铁匠论书画!
人的一生所有,无论好的,坏的都是财富,都要珍惜,艺术也好,爱好也罢,一定要随自己的心性去玩。我的回答有点文不对题,不喜勿喷
在过去,确切地说,在2000年以前,人们对拥有各级会员证书的书法家,以及在高校拥有职称的书法教师,都相当尊敬和羡慕。因为在那时,能加入书法家协会,或者被高校聘请为书法专业教师,若没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个人能力,是不会进入这些单位的。拥有证书,是自身实力的有力证明。
而现在,加入协会,获取证书比以前容易很多。就拿加入市级书法协会来说,只要去市文联,领到申请表,在表格里一一填好资料交上去,再填写两名推荐人的资料,然后给市文联上交两幅自己的书法作品,很快就能被批准加入市书法协会。至于书法写的好与不好,没有人关心,市文联关心的是,又有一个会员可以交会费了。
翻开许多书法家的个人简介或名片会发现,各种各样的头衔和职位应有尽有,有些看起来相当霸气,动辄以国际、华夏等字眼开头,让不了解书法协会机构的人会感到他们是超级书法人才。实际上,这些都是装腔作势,许多协会压根就不存在,只是别有用心的人拿出来唬人,给自己增加身价罢了。
现在获取证书可以说易如反掌,但拿到证书后,并不等于就是称职的书法家。
一个人对书法有没有贡献,最终能不能在书法史上留下名字,并不是用当前的职位和名头来证明,而是以自身的学术价值,以及对书法史的最终影响来考量的。生前的书法名声,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各种利益关系扭结在一起后催生起来的虚名,身后的名声才是传世之本。
许多书法家在世时名气很大,作品价格很高,但他退位后,或者去世后,能记起他的人越来越少,这就是虚名带来的泡沫破碎后的真实写照。
如,我们陕西一位著名文化人,因为名气响亮,曾经买他书法,找他题字的人非常多,当这两年书法市场回归理性后,他的书法价格缩水越来越严重,收藏其作品的人也越来越少,他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别人买我的书法其实是买我的名。他也终于明白了自己的书法处于什么样的水平。
其他网友回答:
书法靠作品说话的虽有一大堆证书,确实能够忽悠不少的人,但没有高质量的作品,一切证书都是虚妄不实的。如果一个书法家,不让人看自己的作品而是拿一大堆证书告诉我们如何如何,始终是有自诩之嫌疑的,作品一亮相,好的作品就是好的作品,不会就是不好,这就是市场。所以好酒不怕巷子深。不过这样说并不是证书有一点意义或价值,毕竟是得到过资深部门的认可,当然这里说的不包括哪些伪证书。
我们欣赏书法,一般是不会先看证书的,都是直接看作品。作品有水准,证书的力量自然彰显。所以,人们常说高手在民间,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再说证书代表的是我们的过去,不是现在和未来,艺术唯有不断创新才有生命力。作为艺术家切不可把自己笼罩在自己设置的光环中而不可自拔。把证书踩在脚下把,就当做自己攀登下一个高山的阶梯吧。对于书法家而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才是正道。
拿不到证书,怎能算书法家,怎样证明身份?没有驾驶证开车上路,技术再好也是违法
其他网友回答:看看我的书法作品,属于哪一级证书?
书法是陶冶情操,以文会友的一种修身养性,提高自身修养的事,现在却是铜臭满身早就变了味了,证书假的。
其他网友回答:一个不入流的书法家,不能靠字证明自己,便只有靠证书证明了!当证书亦成为一种流行是,捞证书何尝不是随波逐流!
其他网友回答:<2>对于拥有诸多书法协会证书,艺术院校证书的书家,有何看法?
这是证明书业达到系统学习完成,考核通过,于是终获该艺校证书。对于书协证书,两种获证资格证书,一则交上学费到书协举办的书法培训,后有达到培训要求,方有合格,即获待入书协资格,交毕业作品和结业书论,经审核后,便有了书协本本,诸如此类各级书协都有这种门槛,于是一如升学,初级,中级,高级,自然是市省国家级,另种情况是通过参加国家级的书法作品赛事,入选二次或多次,皆可提擢拔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对于这种选技,可以说是非常必要的,是公证透明的,也就是凭本事而求得入选,也证明了自己的书法水准,可有自豪,问心无愧,但因为前几年受到乱象不正之风,很多成为求名利的跳板,不择而入进,使得现在书协出现良莠不齐的问题,而真正原来的书协已经带有了铜臭味,当然大部分是硬气于水准高,而些许具有非常劣质水平。
针时此类现象,应该分开来说,优者总是不怕影歪,而对于混者而往往凭籍书协证书,而有意抬高自己,达到各种目的。
实事求是的说,艺院毕业者,一般是正规系统学习数年,只要勤奋,造诣颇深,理论拥丰,实践有名师,机会十分难得,进步自然快,而今年轻书家脱颖而出,皆为学院派,有一定的实力,并且受到理论的指引,大都全面发展,接受事物快,大有创新者姿态,是当今书法艺术的俊才,也是栋梁。
但也有学业证有了,而无真才实学,也算些混得毕业,于简历而成为噘头,同样院校毕业,也是参差不齐。
心态如何摆正自已拥有的资格证书,这个问题,作俗而言,也乃一张名片而荣耀,作雅而说,视为一种压力与动力,身后有推动力,于社会是责任,于己是一种风骨,既然有了一定的功夫水平,依然把自已虚心对待,书艺无穷无尽,追求更高境,是谓一种自疆不息的精神。
文人风雅,贯彻人格的高低,于是自古以来大书家遵循天道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而在名利上,而是风骨情怀,修之浩然正气。从艺而培植一种强旺的内在精神,
宗白华说过“中国美学竟是出发于‘人物品藻’之美学,美的概念、范畴、形容词,发源于人格美的评赏。”
书法人因为具有风骨,知耻而后行,在这个书法艺术审美领域,品质是极高的标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之体现。
由此感知无论有证书,还是无证书,理该一如既往,视此为淡,归阵而图强才是真。才是名符其实,以树自已证书之真实不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