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几何有助于书法,但是书法不能囿于几何
用几何的方法解决书法的问题,这个问题提的好。
首先,几何对于书法临摹的辅助作用。比如说我们通常习字的“米字格”、“田字格”、“九宫格”,甚至还有“同心圆格”,这些“格”就是几何图形,有这样的几何图形做参照可以有助于我们在临摹书法碑帖的时候把点画结构把握的更准确,在这一方面,这种几何图形对书法临摹有一定辅助作用。
第二,对于书法点画结构的分析掌握。在书法学习中,经常会遇到“圆笔”、“方笔”这样的说法,但是圆笔不是绝对的圆,方笔也不是绝对的方,在这种不规则的方笔、圆笔之间,可以通过几何辅助分析,此外,对于一些字的结构,有时几何方法也有很大作用。我记得我刚学书法的时候,“之”字始终写不好,因为平常看到的“之”字就是印刷体的“之”字,这种印刷体的“之”字,除了上边一点之外,上下两横好像一个平行线,两个内错角的角度是差不多相等的,但是如果书法上这样写出来很难看,当时老师就让我注意一下这两个角的角度,发现“之”字的上下两条线不能是平行线,上角的角度要比下角的角度小得多才好看。所以很多时候这样的结字分析可以用上几何的方法,甚至在章法上也可以这样分析。
第三,几何不能完全解决书法的问题。几何是一个偏理性的数学方法,而书法是一个偏感性的艺术门类,艺术的生命在于无穷的变换,不可能用数学几何的方法给框住。
所以说,几何的方法有助于学书法,但是不能囿于几何的框框。
其他网友回答:其实古人早已不自觉地运用“几何”的方法来解决书法中诸如:间架、章法上的问题了。
其中最为大家熟知的理论当为“计白当黑、知白守黑”了。
历代书家强调“留白”,直观的理解,这些留白就可看做各种形状几何图形。
在字体结构中,不论哪一个字,在书写过程中,总须留出一个有意味的空间(疏);而这个空间,须有别于其他空间。与此相对的,便是少留空间或不留空间(密)。这便是古人所谓的“疏可行马、密不容光”。
我们临写单字时,由于视角关系、习惯等往往不能准确判断字形的位置,间架的搭配或只注意笔画粗细、正欹、长短变化,这便只是“知黑”;如再通过细仔观察留白处的几何形状变化,能更直观地处理好间架结构,这便是“守白”了。
章法上同样如此,一幅作品要上留天、下留地,四周气息要通连。但各种形式的章法,都要依靠书家的经验与眼力来处理这种以黑白几何构成的疏密关系。
前人有“大抵实处之妙,皆因虚处而生”的说法。用现今科学的几何方法来处理书法中的问题,不是与古人暗合吗?所以,书法主要还是要“悟”的……![临池管窥]欢迎关注!
其他网友回答:这个问题提的好,不过太难答了,说点不成熟的想法以抛砖引玉。我想凡事皆不可绝对,如写字和书法谁能把它绝对分开?当年书圣写亭是写字吼还是书法?我估计当时是写字鲁公的将姓稿恐怕当初也不是付么书法。如多尽牍大概也是。各个学科互相借鉴丶渗透也是常事,隨箱社会的发展,新办法丶新材料丶新方法的出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事情更多了。我在教书法(实为写字)中从黄金分割推出"二比三黄金比例,使模糊的比例数字化,这是不是叛逆,但就是管用效果好,也没人反对说不可以,我在讲重心时用了杠杆原理,在讲撇时用了离心力向心力的概念,都是没人反对并说好的。笔法中的如捻管是不是可以用物理原理解析?我还在着摸中。这些不知对否?望指正批评。
其他网友回答:这个可能得首先解决公认书法的技术定义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就等于解决了所有书法的艺术变化问题。然后便会有人进一步研究以几何和数学方式证明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