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为什么要读论语?能学到什么?
滴滴
11-23
0

现代人读《论语》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论语》是专门记载孔子及若干弟子言行的书,是儒家最主要的经典。从中我们不仅可以充分了解孔子和早期儒家的自然观,社会道德理想,以及教育艺术等方面的主张,而且可以真切感受孔子和儒家的政治智慧与生存智慧。孔子有自己一贯的社会、人格理想,有自己坚定的道德主张。孔子的学问具有现实、务实的理论特质。

孔子一生热衷于从事政治,有一腔报国之热血。他有自己的政治见解,也有他的治国理论。他把毕生精力放在培养政治家这一崇高的事业上。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孔子把从政之理想倾注于培养政治家之目标,他不仅提出了判断政治家"善、恶”之标准,而且阐明了政治家必备之修养,更重要的是指明了提高政治家素质之途径。

儒家的政治理想是实现仁政,仁政的核心是以民为本。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做任何事情,首先应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社会才能和谐,人民才能幸福,国家才能强盛。

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已高度发达,科技日新月异,经济飞速发展,社会政治法律结构日趋合理,生活方式和审美风尚越来越自由开明,这一切与孔子生活的时代大不相同。但从根本上讲,我们今天的生活环境比古人更复杂,更辛劳。我们所感受到的人生困惑比古人更真切,更普遍,这其中的原因是耐人寻味的。正因为如此,孔子的思想和教诲对于我们才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其他网友回答:

古人云 “半部《论语》治天下”,说明《论语》对治理国家所起的作用,读书人若是出仕做官,必须熟读《论语》等儒学经典。封建时代已经过去,我们生活在新时代的中国,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还需要读吗?有什么用呢?我认为《论语》在现在依然散发着光辉,国人必须读,下边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论语》里面对人际交往,建立和谐社会依然发挥着作用

无论古人还是今人,都不是孤立地活在世上的。人与人之间需要交往,怎么交往,怎么样处理好关系,怎样建立和谐社会,《论语》里面给出了不少合理的答案,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德不孤 必有邻”等。

二、《论语》的教育理念依然管用

孔子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也是伟大的教育家,他广泛收徒,是教师的始祖,他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老师、学生、家长依然有帮助。“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对老师开展教学,不一刀切地对待学生提供了帮助;“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对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帮助也很大。

三、《论语》里面治国理政的理念依然值得借鉴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 ,孔子说“仁者爱人” 。这与我们国家的治国理念依然一致,我们国家的大政方针都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制定的,像在三农方面,取消农业税,发放粮食补贴等等,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喊出的只是口号,现在我们老百姓享受的是看的见摸的着的实惠。有幸生在现在,活在当下,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真好。

欢迎大家点评我的回答!

其他网友回答:

起初看到这个话题,以为对于《论语》的正面意义,悟空问答上不会有什么分歧的。然而,翻阅此题的回答中,认为现在的人读《论语》毫无用处的竟然有一定比例。还有人认为读这部国学经典的作用,在他看来除了“装逼”之外,无任何作用。甚至有人认为《论语》就是皇帝的新衣,是伪君子用来附庸风雅的道具。我不知道持这样看法的人是否看了《论语》?看了几遍?看懂了没有?看懂了每一个章句,还是仅仅看懂了一部分?如果敢于肯定的回答,再放狂言不迟。无知者无畏,此言果然不虚。

《论语》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书目“四书五经”中的重要篇目,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基本都集中在这本著作中。几千年来,中国人的道德情操,行为规范,价值取向都能够从此书中寻找到源头。这里有我们历史文化和人文情怀的“根”,一个现代的中国人,想找到自己的根,怎么可以不懂《论语》呢?

那么,现在的国人中为什么会出现对于这部国学经典完全否定的看法呢?我认为这和近现代中国历史文化的遭遇有关。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兴起,世界的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地带逐渐由东方转移到了西方。鸦片战争以后,西方的入侵让中国积贫积弱,灾难深重,完全动摇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新文化运动中,主张“全盘西化”和“拿来主义”的人,从根本上否定了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拜倒在西方的强权面前,抛弃了祖宗的传承,把西方的一切当成了金科玉律。到了改革开放以后的80年代,这种思潮越发泛滥,有人竟然开始把自己的民族说成是“劣等民族”,变成了可耻的逆向种族主义者。至今,这样的论调还有一定的市场呢。

可是,历史的演进并不能以某个短暂的阶段性现象做出终结性结论。随着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推进,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与此相适应的文化复兴必将到来,中国人正在找回久违的文化自信。这些年越来越火的“国学热”“传统文化经典热”足以证明了这一点。现代人不但必须读《论语》,而且要赶紧读,仔细读,反复读。到了今天,一个生活在现代文明中的国人,如果对这本经典一无所知,知识结构必然是有缺陷的,心智不可能是完善的,更不会有阳刚的,坚定的文化自信。

与前面那个将读《论语》说成是为了“装逼”的人相反,我反倒觉得,不读“论语”的浅薄之辈才容易“装逼”。你从头到尾好好看看这本书里的每一段话,里面包含着的人伦道德,格调情操,为人处世的准则,入世拜相的原则,如何修身,如何养心等等,无边无际,无穷无尽,中国人的高级智慧,全都集中在里面。就好像一座金山,到处都是宝,关键是你是否识得而已。如果你的观念里,完全不把它放在眼里,先入为主的轻视它,当然什么也看不到了。

现在的知识界,有一种80年代那一波文化自虐带来的后遗症。好多戴着“专家”“学者”头衔的人,从来就没有完整的,认真的读过《论语》,没有受到国学文化的熏陶。缺乏国学基础最容易给自己找到的理由,就是说读那些东西没用。这些话,如今连好多平民都不信了。许多家长甚至自己单独给孩子“开小灶”,让孩子从早期教育就熟悉 《论语》,打下坚实的国学基础。不但中国人如此,世界上学习汉语的老外们,都是把这本书当成必修书的。所以,我愿意在这里呼吁,大家一起读论语吧!从现在就开始行动吧!

说精彩的话,聊有趣的事。请关注@问道闻道得道

其他网友回答:

论语有六学。

论语是生活之学,是教育之学,是修身之学,是处事之学,是为政之学,是智慧之学。

故青年人有学之必要。

其他网友回答:

读《论语》除了对装逼有用外无一作用。

注意我不是否定论语的正面意义和作用,论语当然有其厚重的历史价值和实用的现实价值。

我的观点是,文化是一条连续流淌的河,不是一碟碟的小菜,下游的河水已经包含了上游所有的内容,我们没有必要一定要去到上游去学习和研究,除非你是研究河流起源的(文化起源)。

实际上,翻翻论语里讲的道理,我们今天的教育中全都有,只是表述方式不同而已。所谓传承就是传下去,得到继承,不是要回到从前去读古籍,当然作为兴趣爱好未尝不可。作为必须就大可不必了。

其他网友回答:

今天为什么还要读论语?能学到什么?这一问,问得好,这种疑虑相当普遍,影响对论语的学习。

学习,必须要有用处,没有用处的东西,是没人会学的。过去科举时代,四书五经必试,想绕也绕不过去,用处大得很,后人讥为考取功名的敲门砖。科举废除之后,接着是废除经教,慢慢的,论语好像一点用处也没有。考公务员,不考论语;应聘一个工作,不要论语;做思想教育工作,不要论语;谈道德理想,不要论语;好像没有什么地方还用得着论语的,除非志在义务弘扬传统文化,不为利。

这就是现实,论语与功利绝缘。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可想而知,在这熙熙攘攘的人潮中,肯化时间在论语上的都是傻子。

论语是不是真的就那么不济呢?当然不是,无论从哪个方面论,它都是一流的。

先从物质即功利上论。真在论语上好好下了点功夫的人,一定明白事理,通达人情,知道说话,懂得进退。这样的人,做人做事都做得好,老板器重,同事喜欢,朋友处得来。人缘好,事业上顺风顺水,容易成功。这就是常说的"天道无亲,常予善人。""明的去,暗的来。"

再从精神上论。论语的精神境界,除释、道二教外,迄今为止,还没有什么学说可以在其上。这个不细论,说些大家能体会得到的 :读论语,当下神清气爽,不会读后浮躁;读论语,能学会坦然面对生活、工作中的各种热恼,人生烦恼轻 ,处累而不累;读论语,可以建立正确的三观,这很重要,不仅对自己好,还能恩泽后代,因为论语重功、德、言,与修善积德合辙,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这就是读论语的好,可以得到宝物。

其他网友回答:

《论语》号称“中国人的圣经”(钱穆语),里边所包含的智慧和人生道理,还是值得现代人认真学习的

《论语》中关于学习的思想在古今中外的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值得今人借鉴。这些思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学习论语,我认为最重要的证悟圣人之道,即天地之道!从而让您的爱心、勇敢、智慧来自您真实自然的本性,让它们如天地生万物般生生不息,无有止境!

证悟圣人之道,小可以解决即爱又恨一个人的矛盾,正确面对事业的种种打击,让您自信快乐的面对社会与人生。

证悟圣人之道,中可以解决诸多家庭矛盾,比如婆媳不和的矛盾、教育子女头疼的事情。

证悟圣人之道,大可以解决诸如中日矛盾、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各种民族分歧、战争。

学习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1)读诵为主:自从1990年代台湾王财贵博士推行“儿童读经”教育运动以来,很多人已经用这个方法来帮助成千上万的儿童读诵经典了。《论语》正适合用读诵的方法来学习。用这个方法,可以印证古人所说的“读书千遍,其意自现”。

(2)讲解为主:自己先看《论语》原文,大略了解内容之后,再听(视听媒体)或者看(书籍)他人对《论语》的讲解,以助理解。

(3)实践为主:《论语》讲的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论,大部分都是可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落实的人生道理,所以实践才是学习《论语》的最高境界。这个学习方法,才能成就自己的品格,创造美好的人际关系,乃至于建设和平的人类世界。





其他网友回答:

今天我们处在一个急遽变化的社会,每个人都面对各种价值观的冲击,面对形形色色的人生选择,还要应对未来各种不确定的挑战,四顾茫然,心无所依。

越是这样的时刻,人就越应该回到经典,寻找重要的精神滋养。

而《论语》正是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基础代码。它既是原始儒家思想的精华,也是后来2500年在中国流行最广的的基础教材。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中国传统读书人从小读书,《论语》要倒背如流。

一是了解中国人的精神传统,当然要回到《论语》这张文化的原始基因图谱。

二是书里提“君子”提了100多回,怎么做君子,方方面面说得清清楚楚。在中国,如何做一个更好的人?《论语》提供的答案既清楚,又完备。

三是只有完整地读《论语》,你才能真正获得在中国社会进退自如的大智慧。

其他网友回答:

如沐春风学《论语》——孔子大师课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这段话足以作为所有中国人修身的信条。它用简洁、深刻、透彻的语言告诉我们,人应该先树“德”,然后再学“技”,直接指明了人生的方向,上升到了人生观的高度,对重技轻德的现代教育及其所引起的很多不良后果实在是起着振聋发聩的警示作用。两千五百年前的人能说出如此切中家庭、社会和个人关系要害的话来,确实让人肃然起敬!

论语这部书是非常值得读的,后世所谓三纲五常,所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那种吃人的礼教带给人们的令人窒息的氛围,在论语中是感觉不到的。恰恰相反,论语中那些格言似的对话,那些短小精悍的警句,就好像一位宽厚的长者,领着一群怀揣梦想、性格不同、才思各异,但课堂氛围却极其活跃的学生,在上类似现在所谓的生动活泼的大师课,但那是真正的大师课,两千五百年一遇的大师课,永远不能复制的大师课。

那些道理不管你接不接受,但总体感觉是温暖的,亲切的,快乐的。我们上不了大师课了,但我们可以通过这部书多少感受一下大师课的风采,领略一下穿越了两千五百年的人生大智慧。

其实,各种哲学理论、宗教派别,它们的正确与否和神的有无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在提出、发展、思考、攻击和争论的过程中,人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人的智慧得到了提高,人性中某些深埋着的未知的领域得到了开发,人也就向着更高级的人迈进了。

我们中国古人长于形象思维,短于逻辑思维,而现代中国人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似乎都显不足,适当的捡一点,或许能提高人的幸福指数。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一条一条的罗列,看似结构松散,实则安排上也有其用心之处,比如开头既不说仁,也不说义,也不说礼,也不说乐,而是提出了如上所述的三个让人极其快乐的事儿——学、友、德,即使把它们作为我们人生的三个理想也不为过,从而让人在一种很轻松很愉悦的心情下,去逐条吸取那些格言警句中所蕴藏的人生智慧!

那么《论语》这部书中到底讲了什么呢?我觉得它主要是关于政治、伦理、人生和学问等方面的问题,内容非常丰富,就能力所及,简要介绍如下。

1、仁政思想。“仁”是孔子学说的最高范畴。什么是仁呢?孔子从不给仁下定义,不像西方学者,必定要给一个概念下一个标准的定义,从而具有鲜明的指向性——这就是仁。我们中国古代很少下定义,我们采用的都是暗示性的引导性的语言,这样的好处是不把事儿说死,从而具有很强的发挥性和开放性,缺点也恰恰在于发挥性,容易被后人乱加阐发,加以利用,后世杀人的礼教就是这么干的,完全违背了孔子的本意。

孝悌。孔子说“仁者爱人”,又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这里孔子把孝悌作为“仁”的根本。从而形成了我们中华民族孝敬父母、尊敬兄长、重视亲情、崇尚家族观念等优良的传统美德。

忠恕。孝悌之情扩展来去就是“忠恕之道”。它使“仁”由家族之爱走向泛爱。

子曰:“吾道一以贯之,忠恕而已。”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已经被镌刻在联合国大厦了,作为世界各国之间友好交往的基本准则。

孔子把“恕”作为“一以贯之”和“一言以终身行之”的道德标准,在这样的基础上,中国人形成了“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宽广情怀和安老怀少的社会风尚以及中华民族浓烈的人情味和生活情趣。

2、礼。怎么才能做到“仁”?唯一的条件就是“礼”。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起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礼”是一套社会规范,只有按照这套社会规范行事才能达到“仁”。礼的规范性不可改变,但礼的内容却随着时代而变化,被后世君王加以利用转变成了吃人的礼教,凌驾于法律之上。这是完全违背孔子本意的。

我们现代人也应该按照“礼”的规范行事,但这礼的内容当然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的文明之礼,平等之礼。

3、君子之风。《论语中》经常把“君子”与“小人”对举,通过对比提倡君子之德。我个人觉得孔子心目中的君子和小人的区别,既在于先天的贵贱地位,更在于后天的道德修养水平。他说:“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逊以出之,信以成之。”把道义作为做人的根本。并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

譬如他赞美颜回的那段著名的话:“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室,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对颜回安贫乐道的精神给予了极高的赞美。

这种以社会利益为上的原则就发展成为中华民族以天下为己任、大公无私的美德,和为国家为民族坚贞不屈的崇高气节。

他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提倡“恭、宽、信、敏、惠。”

在外在气质上他说:“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从而达到“文质彬彬”的君子形象。

4、教育。孔子通过自己的实践改变了“学在官府”的学术垄断状态,开启了平民文化的新纪元。他的很多思想一直到现在还有影响。譬如“有教无类”,“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等等。都是值得我们继承的优秀教育思想。

5、知难而上的社会责任感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孔子的仁政思想在当时礼坏乐崩的社会中根本不被人接受,他周游列国十四年,到处碰壁,被困在陈、蔡荒野间连饭都吃不上。还要受到桀溺、接舆等遁世者的嘲笑,被讥讽为“丧家之犬。”但他毫不退缩,以“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信念和勇气继续推行自己的主张。

孔子是殷商的后裔,先祖被周武王封于宋,家世衰微,失掉了贵族的地位,后逼货逃到鲁国。孔子三岁丧父,在贫困中与寡母相依为命,他说自己“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就是这样一个三岁的孤儿,凭着自己“笃信好学,守死善道”的信念,和“食无求饱、居无求安”的精神,勤学善思,自强不息,最后成长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信仰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是值得我们永远敬重的。

孔子的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孔子也完全不是后世那些理学家们所刻画的那样保守、古板、严肃。比如很著名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那段,孔子让他们说说自己的志向,其他三人说完后,曾皙说:“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yí),风乎舞雩(yú),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这是多么热烈、轻松、民主的课堂啊,让我们一向觉得严肃的孔子竟然希望到野外去享受自然风光,去放声高歌。事实上孔子也是善长音乐的,“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对音乐也是非常痴迷的。因此,一定要把孔子和后世所谓的孔教区别开来,把他从神坛上拉下来,你会发现,他其实是一个非常平易亲和的长者,他的思想依然很鲜活,完全不是后世改造的那样专制腐朽没落反动。

苏轼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孔子是我们中华民族正统文化的开创者,我们的行为方式、思维模式、理想信念无不流淌着他的基因,因此适当的读读论语,去感受一下2500年前他的话语和活动,对提升我们的道德修养和思想品德是很有帮助的。




其他网友回答:

论语作为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言行的语录集,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对中国两千多年来的阶级统治,民众文化的传播,社会习俗的养成等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我们一直说中国是个儒家社会,儒学思想始终贯穿于整个历史的发展,进步和演化,无论是封建社会,还是军阀混战的民国时期,以及当今社会,儒家思想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论语作为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代表作,可以说,基本集合了儒家思想的精髓。仁义礼智信教会民众做人之道;齐家治国平天下教会官员治国之道。当然,论语并非全是精华,由于受历史条件的局限,孔子和其弟子们的境界并没有真正到了所谓“圣人”的地步,书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尊卑理念,“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忠君思想等等则是其中的糟粕,大为不可取。

总之,半部论语治天下,当今社会,学习论语,可以深入了解古人对国家对社会的基本态度,以史为鉴,指导我们的当今生活,何乐而不为呢?!

相关内容

论语经典名句100句
论语经典名句100句,1、未知生,焉知死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
04-03
四大瑞兽四大凶兽四大神兽(...
1、四大神兽是现代人对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的叫法,实际并非神兽,...
03-26
抖音评论语怎么复制
       大家好,我是小编,上述问题将由我为大家进行解答。 抖...
03-07
为什么现代人说刘备假仁假义...
导读:为什么要救他?刘备是没有机会,有机会早就杀了吕布了,吕布当初...
02-24
论语四则原文及翻译,论语四...
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翻译:学习了而不深入思...
02-13
守宫砂准吗 现代人有点守宫...
在很多过往的古装剧剧情中,常常会出现用守宫砂来证明一个女子的贞洁。...
01-30

热门资讯

2022梅雨季节是什么时间(今... 大家好,2022梅雨季节是什么时间,今年梅雨季节是几月份开始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有什么办法可以永久去除口臭(永... 大家好,小问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有什么办法可以永久去除口臭,永久除去口臭小窍门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
金句圣经名言(圣经箴言金句) 大家好,小问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金句圣经名言,圣经箴言金句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梦里花简谱双手(梦里花简谱) 大家好,小问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梦里花简谱双手,梦里花简谱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麦迪逊广场花园打架(麦迪逊广场... 大家好,小问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麦迪逊广场花园打架,麦迪逊广场花园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
支付宝卡通支付(支付宝卡通怎么... 大家好,小问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支付宝卡通支付,支付宝卡通怎么用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
纪念日歌词陈慧琳(纪念日歌词) 大家好,纪念日歌词陈慧琳,纪念日歌词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很难说你承诺了什么。...
荷花烟嘴中间绿色的是什么 吸烟... 荷花烟嘴中间的绿色是一根绿线,是烟的香线。这一根绿色的香线,可以提高过滤体系对烟气中有害成分的过滤程...
cf卡天空bug教学(cf卡空... 大家好,小问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cf卡天空bug教学,cf卡空教程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
去香港签证在哪里办理 如果要去香港之后准备去香港签证在哪里办理?准备港澳通行证去香港签证多少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去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