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知足不辱,知耻不殆,可以长久。
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反过来推,有慈才能勇,勇近知耻,也就是知道了耻可以勇,不懈殆,什么是耻,耻不足以向人道也。自己的不足,自己知,取己之长补己之短,那当然会很有自信,从而能勇敢。不知自己的不足,做事免不了会受到羞辱
勇士常怀慈
能臣交柔广
知耻殆无久
不足莫过辱
这句话的意思,大抵就是告诉人们要懂得知耻和改过。而我个人认为也可以这样理解:“知耻”是一个人的素养,“改正错误”需要勇气。
“辱,莫过于不知耻”的原文为“辱莫大于不知耻”,出自王通的《中说·关朗》,旨在强调知耻;而“知耻近乎勇”出自《礼记·中庸》,旨在强调改过。
1、“辱莫大于不知耻”旨在强调知耻:因为拒绝接受批评,所以才不知耻“辱,莫过于不知耻”其实是“辱莫大于不知耻”的变形,旨在强调知耻,在王通《中说·关朗》中记录着这段话:
痛莫大于不闻过,辱莫大于不知耻。这句话的意思不难理解,大概就是告诉我们,最让人痛心的事情,莫过于拒绝接受批评;最让人感到羞辱的事情,莫过于恬不知耻。
其实这句话的前后逻辑关系并不难理解,恬不知耻之人不会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有错,于是便会拒绝接受批评。因为拒绝接受批评,所以依旧会我行我素,继而做出恬不知耻的事情来。所以,一个不知耻的人,大抵是不会接受批评的。因此,我们可以得出总结,“辱莫大于不知耻”旨在强调知耻。
2、“知耻近乎勇”旨在强调改过:否定自己和改变自己,需要勇气而“知耻近乎勇”则出自《礼记·中庸》,对于这句话的理解,主要在于对“知耻”和“勇”的等同关系之理解。
这句话体现了儒家对“知错能改”的赞扬,同时也表现了儒家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深入剖析。“知错”,虽然是轻飘飘的两个字,但知错里面有认错之意,有许多人认为“认错”很简单,但是“认错”真的简单吗?不简单。口头认错可不是真的认错,真认错是打内心知错,并且确实去改正的一种行为。
正如没有多少人喜欢别人指出自己的错误一般,也没有多少人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且去改错。毕竟人都有不自觉的“维护自己”之心态,有更多时候,我们认错往往“流于表面”而并非真心实意。
所以,儒家之“知耻近乎勇”实则是深谙“让人真正认错,并且改错,是一件需要勇气的事情”这个道理。首先,知错需要人有“否定自己”的勇气,其次,这也需要人有“改变自己”的勇气。无论是否定自己,还是改变自己,都不是说说就能做到。所以,儒家才将“知耻”和“勇”放在等同位置。因此,我们不难看出,“知耻近乎勇”旨在强调改过。
3、“知耻”是一个人的素养,“改正错误”需要勇气基于上述分析,我们不难看出,首先,一个有耻且格之知耻的人,一定是擅长接受批评的人。因为知道有些行为可耻,所以才愿意接受他人的批评;亦是因为愿意接受他人的批评,才能做事从“义”,知道何谓可耻之“不义”之事。因此,“辱莫大于不知耻”告诉我们,“知耻”是一个人的素养。
其次,善于改正自己的错误需要极大的勇气。首先,一个擅长改错的人一定能够勇敢面对自己的不足,要知道,与生俱来的好胜心往往会驱使我们包庇、无视,甚至逃避自己的错误。而改正错误,往往就是直面自己的不足,对自己在某些方面进行否定,这需要勇气。同时,改正错误意味着这对自己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改造,改造的结果是未知的,同时改造的过程是困难的,因为自己改错的时候,面对的敌人是自己,因此,挑战自己也是需要勇气的。所以,我们不难得出,“知耻近乎勇”告诉我们“改正错误”需要勇气。
我是颜小二述哲文,上述为个人思考所得,欢迎各位点评哦。 其他网友回答:<2>“辱莫大于不知耻”出自隋朝教育家王通的《中说》。
罪莫大于好进,祸莫大于多言,痛莫大于不闻过,辱莫大于不知耻。
急功近利的人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言多必失,很容易惹祸上身;痛苦的事是对自己犯的错误不敢正视、不想知道;最大的羞耻就是恬不知耻。
“知耻近乎勇”,出自《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
好学的人愿意与那些才学渊博的人交往;竭尽所能去做事情的人会得到别人的爱戴和尊敬;勇敢的人才知道什么叫耻辱。好学、力行、知耻,理解这三者意义的人,才懂得如何完善提高自己的修养。
当行贿受贿成为了礼尚往来,养“二奶”成了有钱人的标签,婚前性行为、坠胎被认为是男女平等,当街殴打辱骂老师被众人点赞,不给老年人让座成了理所当然,巧言令色成了聪明智商高的标志,当社会把恬不知耻看成是再正当不过的行为时,那些不愿随风入俗的人就成了傻瓜、成了异类,被众人攻击嘲笑的对象。敢于面对千夫所指,挑战那些约定成俗的陋习,犯众人之大不讳,这份勇气世间少有,敢于去做的人可以谓之英雄。
其他网友回答:其实这其中最重要的一句也就是最后一句,是孔子说过的,全句是∶
“好学近乎知,力行尽呼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那么这句话的意思是∶好学的人,离智者也不远了;尽全力做的事,离仁者不远了;知道羞耻的人,离勇者也不远了。知道这三件事的人,就可以去了解为什么人人都需要修身的目的了。知道修身的方法,也就知道了治人的方法,知道了治人的方法也就知道了治理天下的方法。
君子知耻才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才会有动力有勇气去学习去弥补自己的不足。去进步去不断的学习,增长自己的智慧和才干。在人与人之间建立种种的关系,懂得荣辱懂得善恶、美丑,懂得明辨是非。
孔子又说过∶吾日三省吾身。
意思说他每天都得反省自己做的事情对不对,那么目的就是有什么事情做的有错,需要改正的。
连圣人都有错的地方,都需要每天反省自己。那反省后有羞愧的地方,有自相惭愧的地方,他才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才能改正。
如果一个人根本不知道羞耻和荣辱,那么他怎么去明辨是非?怎么去以此而改正?
如果每一个人不以为耻,那么整个世界的价值观还不得崩塌?
知耻。是衡量一个人底线和道德标准。
基本上和骂人话中,“你怎么那么不要脸”差不多。
每个人在人生当中都会犯错,但是只要在犯下一次错后,知错能有勇气承担和改正,那就是善莫大焉。
女人有惭愧羞耻的心,她才会更加的有气质,有素养。
男人有惭愧羞耻的心,他才会勇于修己树人,干一番大的事业来。
人争一口气,争得就是脸面,这其中就是羞耻之心在作祟。
刘备,正是因为知道耻辱,因为自己是汉室宗亲却无力匡扶汉室,因而奋起,广招天下的英才兴复汉室,才成为了三分天下的蜀川之主。
倘若一个人不知羞耻,则会变得越来越无耻;恬不知耻的人,因为自己的德行不够,却感到什么事情自己都是做的对的,没有良知,被七情六欲所蒙蔽,随心所欲,无恶不作,身披人类之皮,却怀禽兽之心。
知耻才会约束自己,约束自己才当得上“人”的称呼。
不知道还有记得以前上学时,班级里后面挂的“八荣八耻”。
也正是有这样的“八荣八耻”,才有了我们所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才有值得努力的方向和学习的榜样。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犯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其他网友回答:回答问题,知耻而后勇,知道什么是羞耻,才能激发自己的心志,荣辱与共,才能更好体现出勇敢果敢来。如果连羞耻感都没有了,你去侮辱他,他麻木不仁,不知不觉,这才是最大的耻辱,才不可救药了!
其他网友回答: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失去本我德性,不明道德所致。人若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同道同德,则没身不殆、人生无忧。道德書院理子
“辱,莫过于不知耻”出自隋代王通的《文中子》,意思是最耻辱的事情,莫过于没有羞耻心,自己做了可耻的事情却不觉得可耻,用一个成语来说就是“恬不知耻”。
“知耻近乎勇”出自《中庸》,孔子说:“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翻译过来就是:一个人爱好学习,有求学之心,就可以说他接近智慧了;一个人努力实践自己所学到的知识,积德行善,就可以说他接近仁爱了;一个人有羞耻心,知道哪些行为是耻辱的,做了可耻的事情后勇于改过,就可以说他接近勇敢了。
为什么说最耻辱的事情是不知羞耻?知耻就可以说是勇敢?我以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一、羞耻心即是良知心
孟子说:“无羞耻之心,非人也。”人之所以是人,而有别于动物,最基本的一点就是人应该有羞耻心,有良知心,有道德心,能分辨是非,能辨别对错。如果一个人连最基本的道德都没有,见利就贪,见害就躲,恃强凌弱,那他和弱肉强食的动物有何区别?
二、知耻方能自律
一个人有羞耻心,就有了基本的良知,他知道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对道德法律有敬畏之心,才能做到严于律己,不让自己做出格的事。
相反,一个人如果不知是非善恶,不知礼义廉耻,那他就会为非作歹,肆意横行,因为他心中没有羞耻,不知羞耻为何物,作恶却一点儿也不觉得是可耻的,当然就肆无忌惮了,毫无约束了。
所谓五刑不如一耻,就是说一个社会,依靠刑罚,依靠法律来治理,不如依靠道德来约束人民。因为如果人人有羞耻心,就有了行为的底线,对于违反道德、违反法律的事情绝不去触碰,自觉地谨言慎行。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提高了,每个人都懂得自律,这个社会自然就太平了。
三、知耻方能改过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是人就会犯错,犯错不可耻,可耻的是明知道错了却不能接受批评,不敢承认自己的错误并改正错误。
只有一个人有了羞耻心,在犯错的时候他才会有愧疚之感,才会去纠错,去反省,去改变,从而避免一错再错。知耻而后勇,勇于承认错误,勇于改变自己,这当然是一种勇敢的行为。
其他网友回答:我从真性说本性。
本性多动,因有本体。
本体于外,近乎危城。
危城于内,多扰少安。
故性自私,袭扰非我。
多触霉头,反刺己疼。
尽头处思,反包自省。
而后知容,而后知止。
知止不为,而知真性。
他人辱之,故知我耻。
知耻无为,而后乃勇。
其他网友回答:别人批评自己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内心真是自责不好意思,以后一定下决心改掉。
其他网友回答:这是出自《礼记·中庸》里面的一句话。
也就是说世间最大的耻辱莫过于自己不知道什么是耻,做了羞耻的事情 ,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打个比方说吧,上次带着小宝去北京,人山人海的,到哪都排队,还就有不自觉的罔顾后面长龙似的队伍夹队买了票,那个洋洋得意的样子就是不知耻。
而“知耻近乎勇”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只有懂得什么是令人感到羞耻的事情,才能避免做那些羞耻的事情,才能弘扬正气,只有知道什么是耻辱的事情才可以避免自己去做。也就是说勇于正视自己错误幷积极改正的人就是一个勇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