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包罗广泛,都是跟我们的日常生活较密切的话题,衣、食、住、行,生、老、病、死,贫、富,人性,微妙的社会关系,官场内幕等等,“大旨谈情”的情不是狭义的爱情,而是社会人生百态,喜怒哀乐,风俗人情世俗的广义的情,这些内容在作者的生花妙笔下表现得非常流畅自然,让人流连、陶醉。
其他网友回答:谢谢悟空问答邀;
说实话,这个“有些人“应该是很少数的一部分。因为大多数的人是看不懂这种带有文言的白话文的。
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确实是一部鸿篇巨著,对我们了解前清的社会状态,风土人情,确实有帮助。特别是其中的诗词歌赋,写作手法,对喜欢文学和写作的读者,能得到巨大的启发。
像金庸先生的《鹿鼎记》,其中对康熙年间的很多描述,都是借鉴了《红楼梦》的。他甚至说“曹雪芹“的先人,是康熙派到江南寻找韦小宝的。
《红楼梦》和《鹿鼎记》,我都有读过,但我觉得《红楼梦》对我的吸引力,应该没有超过《鹿鼎记》。这主要是因为,以我的水平,感觉读《红楼梦》,有点吃力。
谢谢朋友阅读。
其他网友回答:我喜欢《红楼梦》。理由是:《红楼梦》是曹雪芹看透人世、看透人生之作。它启示我怎样看待人世,怎样对待人生,帮助我消除了对人世、对人生的许多困惑和迷茫;它启示我处在顺境时不要张扬,不要得意忘形,处在逆境时不要自馁,不要一蹶不振,帮助我在任何情况下都活得坦然,活得自如。……
——曹雪芹看透人世、看透人生,集中体现在《红楼梦》第一回中借跛足道人之口说出的《好了歌》,借甄士隐之口说出的《好了歌》解,还有跛足道人说的话:“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
《红楼梦》以18世纪中叶的清代王朝为社会历史背景,主要写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全书所展现的社会生活画面十分广阔、错综复杂,人物众多,阵容庞大。
在曹雪芹看来:从一个社会、一个朝代到帝王将相、皇亲国戚、豪门望族,从各级官吏、名门贵胄到平民百姓、奴仆丫鬟……都是一个由盛到衰、由“好”到“了”的过程,上下左右,概莫能外。
——话说到这里,还应当回答这样一个问题:《红楼梦》的“总纲”究竟是什么?
对《红楼梦》的“总纲”,人们有种种理解和认识(这里不一一列举)。由于人们各自所处的客观环境不同,主观认识不同,阅读《红楼梦》的着眼点和角度不同,因而对其“总纲”的理解和认识自然不同。这很正常,无可非议。
但根据我个人的理解和认识:《红楼梦》的“总纲”是《好了歌》,辅以《好了歌》解和“好便是了,了便是好”那段话。这是曹雪芹对人世、对人生的极致认识和总结,是《红楼梦》全书的主旨和精髓。
——曹雪芹看透人世、看透人生,这种认识绝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曹氏家族这个“百年望族”由兴盛到败落的历史过程中,在曹雪芹由锦衣纨绔、饫甘餍肥的富贵公子沦落为茅椽蓬牖、瓦灶绳床、贫儿乞士的辛酸经历中,深切感受、深刻感悟得来的。
正是以此为根据,曹雪芹才能在《红楼梦》中写出“四大家族”的衰落,写出诸多人物的悲惨命运和悲惨结局。
《红楼梦》的确在“客观上”反映了封建制度的黑暗和腐朽,表现了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阶级斗争和封建社会走向死亡的历史必然性。但这并不是曹雪芹的主观认识和真实意图,他还没有这样的高瞻远瞩。他的主观认识和真实意图,就是写人世、写人生,看透人世、看透人生。
其他网友回答:我读得眼泪双流,还是爱不释手!
其他网友回答:我喜欢红楼梦里面的诗词歌赋!百看不厌!
其他网友回答:红楼梦就是一本百科全书,天文地理,医学占卜,人文风俗,饮食建筑,诗词歌赋等,应有尽有,符合各大类人群的胃口。
其他网友回答:酒阑茗罢素盏清,灯畔炉旁勤笔耕,写就姽婳十二卷,付与柳絮舞春风!茫茫红尘觅大荒,绛珠仙草神瑛傍,翠竹掩蔽潇湘馆,红豆曲兮唱秋窗!东海散人作于一照楼瀚海书斋三月十二日酉时!
其他网友回答:<2>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欢《红楼梦》
说实话,我也喜欢《红楼梦》。从初中开始就看原著,看一些红学评论。也曾经去下功夫记诵它里面的诗词,并作为茶前饭后的谈资。但是到此为止,只是喜欢而已。
我不是孤独的,周围跟我一样喜欢《红楼梦》的大有人在。
那么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喜爱《红楼梦》呢,个人认为:
一是,《红楼梦》表现了十分复杂而广阔的社会画面
从王朝宫廷、贵族地主,到市井村野、三教九流,从礼仪宗教、习俗伦理,到喜怒哀乐、饮食起居,无所不包。人们阅读欣赏《红楼梦》,就像旅行游山玩水一样,拓宽了视野,满足了求知欲。二是,《红楼梦》设置了主副分明纵横交错的故事情节
全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和贾府的由盛而衰为线索,百面贯通,经络相连,纵横交错,每个章节转换自如,就像一道蜿蜒的流水,只见奔腾而不见生硬和缝合之处。读者进入迷宫只管享受猎奇,而不必担心迷失。三是,《红楼梦》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作者刻画人物形象不见人工痕迹,高雅低贱特征鲜明。一群底层的青春少女的遭遇和命运更是引人同情。尤其是贾宝玉、林黛玉塑造得非常成功,对读者感染力巨大。甚至有人自动对号入座,模仿充当其中的角色。四是,《红楼梦》采取了以假存真虚实相间的表现手法
在波澜壮阔地写实的同时,又扑朔迷离地虚写,道士僧人通灵宝玉青埂峰穿插期间,现实中夹杂着虚幻,抗争里渗透着宿命。即使是细节描写和人物姓名中,都尽量运用歧义和影射,好像使人坠入十里云雾之中。
五是,《红楼梦》运用了纯净优美的语言和诗词表现形式
不同以往的小说,《红楼梦》的故事情节全靠人物的对话推进。语言或长或短,或文或野,无不平实,无不形神毕肖。尤其突出的是大量使用诗词歌赋刻画人物,这也是它比其他作品更能吸引人的地方。
六是,《红楼梦》提供了人们不断学习效仿的各种样板。
《红楼梦》一出,传统的写法都打破了。从此写书的模仿,研究的搞探幽索隐,就连建筑、园林、医药、餐饮、音乐、绘画等等行业,都搞起红学开发了。它不只是提供阅读休闲,在有些人甚至是谋生,是名利双收了。
读《红楼梦》有那么多利好,你喜欢吗?
其他网友回答:曹雪芹是中国四大名著《红楼梦》的作者。
他的一生是不寻常的,坎坷困顿而又光辉灿烂。
他的祖上在南京身居要职,他从小生活在钟鸣鼎食之家,12岁时被抄家,举家回到北京,生活一度贫困潦倒,靠卖文和朋友接济度日。
一部《红楼梦》,可以说是他的自传体小说。 所以说,他一身兼有贵贱、荣辱、兴衰、离合、悲欢的人生阅历,又具备满族与汉族、江南与江北各种文化特色的融会综合之奇辉异彩。
在《红楼梦》中,体现了曹雪芹的老庄思想。比如一首《好了歌》,也是看透红尘的一种释然与洒脱。
小说开篇几章,甄士隐丢了女儿,家道也逐渐没落,再加上他年事已高,贫病交加。
一天他拄了拐杖挣到街前散散心,忽见那边来了一个跛足道人,疯癫落拓,麻鞋鹑衣,口内念着几句言词道: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也是在告诫人们,功名利禄、娇妻美妾,不过是过眼云烟。
生而为人,不要把这些看得太重。
另外,曹雪芹的多才多艺也令人折服。在书中,作者谈到绘画,他借宝钗之口,列出了一张绘画的清单,可见其画艺的精深。
他借贾母之口,表达了绘画构图及鉴赏方面的才能。
还有,他借贾母之口表达了音乐鉴赏方面的常识,比如,笛子要在月下听,而且要隔着水音听才悠远。
尤其是,贾府包括宁国府以及荣国府,两个府院的建筑风格及后来建造的大观园的布局及绿植,都体现了作者在建筑学方面卓越的见识。
当然,书中提到一些药方,可见作者在医药方面的积累。
书中提到大观园成立了诗社,每半月一次的诗词大会,一首首精妙绝伦的诗词,如饕餮盛宴,让人眼花缭乱。
后来借黛玉教香菱做诗,作者简短几句,就把诗人的流派及特色言简意赅地表述清楚了,可见其文学方面的造诣。
如此多才多艺的作家,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一部《红楼梦》,让人身临其境,引起人们强烈的共情。《红楼梦》主线分明,还有许多的分枝。
书中提到的人物有七百多个,有名有姓的也有三百多个。只要前面提到的人物,作者在后文都有交待。
这些人物个性鲜明,活灵活现。 比如敏感又才华横溢的林黛玉,圆融通达的薛宝钗,活泼开朗的史湘云,自立自强、美貌绝色的探春……
丫鬟当中,有伶牙利齿、直率手巧的睛雯,憨厚忠心的袭人,还有宽仁厚道的平儿,以及刚烈、宁折不弯的鸳鸯、司棋……
这些人好像生活在我们周围的邻居或者家人,甚至有的人,他们身上的特性就是我们自己。
通读全书,我们似乎看到,这样一群人,他们的生活热气腾腾,甚至像一个小社会一样勾心斗角。
但是最后树倒猢狲散,哗啦啦大厦倒塌,变成了一片白茫茫的大地。他们生活的家园被白雪覆盖,仿佛这一切繁华都没有发生过。
昔日的车水马龙变成了门可罗雀,那是何等凄凉与无奈!而对于经历了这个家族兴衰的当事人,又是何等磨皮蚀骨一样的疼痛!
通过读《红楼梦》,我们能够读懂曹公对家族衰败的痛心与无助!
《红楼梦》是不朽的鸿篇巨制,曹雪芹也因此成为许多人最喜欢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