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是一个人口组成极其多元化的民族。
壮族的文化特质较为模糊,这是特殊的历史和政治原因造成的。
或许一些人知道,壮族名称的产生时间是1965年。
在此以前,壮族都被称作僮人。原来,民国时期流行的“五族共和”观念,意味着社会只承认满、汉、蒙、回、藏五个民族,其余少数民族均不被承认。因此,广西的桂系军阀政权一直都称当地的土人为僮人、苗人或瑶人。
僮人在古代文献中,也可以写作、 撞人、僮、仲等,这些都是一类人。
僮人是分散于广西各地的。根据《明史》对广西土司分布的记载:
广西僮居多,盘万岭之中,当三江之险,六十三山倚以巢穴, 三十六源踞其腹心,其散布于桂林、柳州、庆远、平乐诸郡县者,所在蔓衍……种类滋繁,莫可枚举。因此,虽然都被官方称作僮人,但是不同地区的人群有各自的文化特性,这是由于不同的地理分布和生活经历所致。
1952年,费孝通先生在广西进行民族调查时,发现僮人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民族认同,很多都是各个支系的认同:
有些人认同自己是僮人;有些人虽然认为自己跟苗人、瑶人不同,但并不认为自己是僮人;还有些人认为自己就是汉人,只不过不说汉语。
于是,这些人口被统一识别为僮族和壮族。在壮族内部,就这样呈现出了多元的文化构成。
上一篇:壮族有哪些民俗风情,简单些
下一篇:傣族的风俗习惯和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