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为何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说“落叶萧萧下”?
滴滴
11-23
0

路过。我必须强忍悲痛含泪来回答这个问题。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其实参阅了其他全部回答,希望能找到观点跟我保持高度一致的回答,那样的话,我就可以偷一下懒,就不必劳神去写一篇高度雷同的回答了。

遗憾的是,通观前面所有的回答,竟全都是错误的!所以,我为诗圣杜甫感到无比悲痛,也为他的名篇《登高》感到悲痛。《登高》的全文如下: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七律是杜甫在大历二年(公元767年)寓居夔州时所作。当时正值秋季,万物萧条,诗人恰又老迈多病,此时登高望远,意在排遣心中的烦忧,却不料所望远景反倒是勾起了诗人更多的愁苦。

诗人登高,看到的是长江上的景色。众所周知,长江自古以来就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通道。大件运输,特别是西南地区盛产的木材,都是走长江水道,抵两湖境内后,再由陆路运输北上中原等地。无边落木萧萧下,指的是长江上放江排的壮观景象。江排就是指长江上沿江而下的木排,壮观中暗藏着凶险,稍有不慎,木排上放排的人便会遭遇不测,也给沿江过往船只带来巨大安全隐患。上图为证,看看放排时的盛况:

像图中这样的木排体量,在古代的长江上只是小儿科。曾有史书记载,长江上的木排,在高峰期可绵延数十里而不见其尽头。我本人小的时候,也曾亲眼目睹过砍伐自秦岭的木材顺嘉陵江而下的壮观景象。而嘉陵江在重庆汇入长江,再往下走,就是夔州。我曾经在想,杜甫看到的木排,会不会是从嘉陵江放下去的呢?

无边落木萧萧下之后,紧接的是不尽长江滚滚来。长江的凶险呼应了落木的凶险,长江汹涌奔腾的气势造就了无边落木的磅礴气势。造成这种视觉上的冲击效果,是由诗人所处的观景位置、长江在夔州境内的巨大落差共同实现的。一个“来”字表明诗人站在下游往上游看;一个“落”字写出了长江奔涌出盆地时形成的巨大落差。这两句明面上写景,实则是暗喻诗人自身命运的凶险:多病、潦倒、年迈、客居他乡。即使是在社会保障比较完善的今天,一个人身上兼具以上全部关键词,也是凶多吉少的。

杜甫之所以被称作诗圣,除了他为民请命,讴歌社会底层的疾苦受到老百姓的普遍尊敬外,主要是杜甫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作品以写实见长。所以,落木就是落木,不关落叶任何鸟事。况且,在秋季的长江两岸,其实仍然是山林葱茏墨绿,鸟鸣猿啸,跟北方的秋季完全是两码事。对了,昨天有网友在质疑某“著名诗人”怎么可能在冬天种蔬菜,我无言以对,只好站在自家楼上随手拍了一张照片给他看,告诉他那个“著名诗人”确实没有说谎。咱这里都入冬了,还照样山青水秀。目测我家所处的位置,跟那个“著名诗人”家所处的位置,在同一个纬度上,并且是在长江以北约200公里的地方。所以落叶跟长江边的大多数野生树种没有多大联系。

所以,读古诗不要想当然,而是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同意的都来点个赞吧。(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最后一张为川江木排)

其他网友回答:

“无边落木萧萧下”,是唐代现实主义大诗人杜甫,在他的《登高》诗中所描写的一幅深秋落木图。大家都知道这首《登高》诗被誉为“七律之冠”,是五十六岁的杜甫写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秋的诗作,它不仅写尽了大自然中的秋景之美,也道尽了诗人自己的飘零之苦,所以被誉为“七律之冠”。

“无边落木萧萧下”,是指在秋冬交替时节,树上的枯叶已经落得差不多了,就剩下一些叶柄还在树枝上留恋着母体的温暖,久久不愿离去。可是,天气忽然起了变化,呼号的北风,在一夜之间毫不留情的把他们硬生生的从树枝上“揪”了下来,而这一幕,就被去登夔州白帝城外高台的杜甫看到了,于是,吟出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千古绝句。

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诗中的“落木”绝对不是我们日常所说的“落叶”,而是指树叶连接着树枝的叶柄(见图3)。而“落木”和“落叶”的关系,可以说是兄弟姐妹关系,因为,对于落叶乔木类的树木来说,“叶柄”和“叶”,都是需要作出自我牺牲,来成全自己的母体能够安全度过冬天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们属于兄弟姐妹关系。但是,如果从“叶柄”是连接“树叶”与“树枝”的介质,他们又似乎不完全是兄弟姐妹关系了。

但是,对于树木来说,他们就是一家人,谁也离不开谁。假如没有“叶柄”,许多种属的树木的“叶”就没有办法和树枝连接在一起,此时,“叶”就没有办法从树木上吸收养分,茁壮生长。同样,假如没有“叶柄”,许多树木没有树叶,就没有办法依靠“叶”的光合作用,把树木所需要的养分转化为有效的成分供给树木生长。所以说,他们是无法分割的一家人。

这首诗可以说是杜甫把白帝城外的秋景给写绝了,也把诗人穷困潦倒的晚年写绝了。鉴于大家喜欢阅读短小经典的文章,卓姥姥今日在此只把杜甫的原作用【图片】方式介绍给大家,同时,与大家分享我的【译文】供大家参考。关于这首诗的详尽【赏析】,过几天再与大家一起分享。

《登高·原文》 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译文】高耸入云的山上,风在呼呼的吼,猿在哀哀的叫,
清澈的江水倒映着小洲,成群的白沙鸥盘旋而飞。
漫山遍野的树木在风中摇曳,无数秋木萧萧飘落,
无边无际的江水,滚滚而来,日日夜夜奔流不息。
万里河山美如画,唯独我从春漂到秋哪里是我家?
今日我虽年老体衰、疾病缠身,却想独自上高台。
一生颠簸流离,历尽千辛万苦,双鬓长满了白发,
而今实在是穷困潦倒,连浇愁的劣酒也喝不起了。

【图解】风急天高猿啸哀

【图解】渚清沙白鸟飞回

【图解】无边落木萧萧下

【图解】不尽长江滚滚来

【图解】万里悲秋常作客

【图解】百年多病独登台

【图解】艰难苦恨繁霜鬓

【图解】潦倒新停浊酒杯

其他网友回答:

“无边落木萧萧下”,此句子出自杜甫的七言律诗《登高》。

《登高》是杜甫晚年所写,成诗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的重阳节,是登高抒怀之作。杜甫当时56岁,寓居夔州(今四川省奉节县),身患肺疾,生活困顿。



七言律诗四联皆作对仗,为老杜首创,此诗四联极见功力,备受历代诗评家推崇。清人杨论在《杜诗镜铨》中将此诗评为:“高浑一气,古今独步,当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 ”。而明人胡应麟更在《诗薮》中直言此诗:“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 。

这首诗的释本众多,我们就不在此多费笔墨。文无第一,我们也不为此多费心思。单说说题目中所述的问题: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在这句子中,我们要注意一点,就是出句的“落木”和对句的“长江”,都是偏正结构的词组,即“落”和“长”都是形容词。当“落”作形容词时,可解为衰败。而木则为名词,可直接解作树叶,如木脉(叶脉),木落归本等。用“落木”入句,在唐以前的诗作中便很常见,如:

竞噪长枝里,争飞落木前。(南北朝·张正见)

骇猿时落木,惊鸿屡断行。(南北朝·庾信)

因此,在意思的表达上,落叶和落木是没有什么区别的。但诗句除了表意外,还要营造意境意蕴和独特的气象。

说到这里,我们又不得不说说盛唐气象了:



杜甫和李白都是盛唐气象的代表人物,如果要在杜甫的诗中选两首最能代表盛唐气象的作品,那我会选《登高》和《望岳》。

《登高》中,杜甫以雄浑之笔写悲苦之情,功力已入化境。曾经读过一篇文章,认为此联的“无边”和“不尽”可去掉,仅“落木萧萧下,长江滚滚来。”便可达意。但细读之下,便觉去掉两字,则气象尽失。

说回题目,“落木”和“落叶”虽意思一样、平仄一样(木和叶均为入声字,同属仄),但意蕴则有别:

“落木”饰以“下”,浑朴厚重。

“落叶”饰以“飘”,佻脱轻灵。



当然,我们并不是说用“落木”就一定比“落叶”好,而是说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气象,用字就会有所分别。“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的老杜,炼字用字,肯定有过人之处。

其他网友回答:

题主好,你的问题很有价值,也比较复杂,这涉及到诗歌意象和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

“落木”是由“木叶”一词发展演变过来的,两者都属于“落叶”这一意象,但和落叶又有着细微的差别,诗句的高妙往往就在这种细微的差别中。搞清楚“落叶”、“木叶”、“落木”之间的细微差别,也就清楚了杜甫为何会用“落木”一词,同时也有助于培养我们对诗歌更精细的感觉。

“落叶”在诗歌中也是常见的意象,它同时也是生活中平常的语言,作为诗歌意象,落叶不过是一个很平常的形象,只是一个客观的描写,至多使诗歌语言更具有口语化罢了。“一叶落知天下秋”,写秋天的景致常会涉及到“落叶”这一意象。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秋风词》李白)

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落叶》唐代 孔绍安)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灞上秋居》唐代 马戴),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北青萝》李商隐。)

……

“木叶”一词最早出现在屈原的《九歌 湘夫人》中:“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木叶”写出了一个疏朗清旷的清秋季节,迢远深情美丽的女神湘夫人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飘然而至。落叶就太平淡无奇了,无论如何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木叶”本身就暗示着树叶的干枯,包含着落叶的意思,但比落叶更多了一层主观的感情。

屈原之后,以“木叶”入诗的诗人比比皆是: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柳恽《捣衣诗》)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沈佺期《古意》)

“幽人寂不寐,木叶纷纷落。”(韦应物诗句)

“江皋木叶下,应想故城秋。”(王勃诗句)

“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王褒《渡河北》)……

屈原创造了“木叶”一词,丰富了诗歌的意象,杜甫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意象,由此生发出了“落木”一词。其实,早在杜甫之前,庾信在《哀江南赋》里就有“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用到“落木”的句子,只是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更有名,影响更大,而文学的形象,诗歌的意象就是有赖于这种影响才建立起来的。

“落木”一词,包含着落叶,“木”给我们暗示出来的是光秃秃的树干和飘落着的干枯树叶。清秋的萧疏、旷远就这样给传达出来了,这不是“落叶”所能表达出来的意蕴。“落”很有动感,更和况是无边无际的枯叶在清秋的风中飘落,那种千山空阔的壮观极具震撼,杜甫内心的激越之情被抒发的淋漓尽致,这和后四句写现实的艰涩、悲苦形成很大的落差,这首诗也因此充满了张力,杜甫的沉郁顿挫就是这样产生的。

林庚《唐诗综论》中有“说木叶”一文,对这个问题很有帮助,可作为参考。

其他网友回答: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当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登高》一诗中的颔联,也是千古传诵的佳句。

《登高》这首诗大约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秋天,作者在今天的重庆奉节,写他在重阳节登高时的感受。诗人 紧扣独特秋色,把他在奉节期间思国.念家.怀友.谋食的种种艰辛.愁苦齐集笔下,回旋顿挫,沉郁凄凉。四联八句,一一对仗,句句警策。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此诗堪称“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当时作者站在最高处,远望群山,无边无际的树丛,落叶飘飘,萧萧落下,一片萧杀的景象;俯视长江,奔流不息,滚滚而来。在这里,作者抓着“落木”和“长江”这两个意象,以“无边”和“不尽”加以修饰,使之气势雄浑,境界旷远。但“萧萧下”和“滚滚来”中也暗含着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伧。

在“无边落木萧萧下”句中,作者之所以用“落木”而不用“落叶”,其原因有五:

一.木大而叶小。作者是远望,连树林都成了树丛,用“落木”更能表现出雄浑的气势。

二.用“落木”和修饰语“无边”搭配更为恰切,更能从大面积上突现秋天的萧杀凄凉景象。

三.“无边落木”更能从氛围上暗示出作者的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伤感情绪。

四.“落木”比“落叶”更能彰显出境界的旷远。

五.“落木”和“长江”在对仗上更加工整,更加匹配。

谢邀!欢迎指正!

其他网友回答:

杜甫为什么说"无边落木萧萧下",而不说"无边落叶萧萧下”?


(原创)一、创作背景

这句诗出自杜甫巜登高》,从诗的题日就可以看出是杜甫为重阳豋高感怀的作品。

那是在唐代宗大历二年(公元767年),杜甫在夔州时所作。

杜甫原来在成都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过着一生以来较为安定的生活,谁知严武因病辞世。于是结束了五年多点的草堂生活,只好乘舟南下,到达夔州。

这时他的生活同样困苦,特别是身体状况十分地差。这天,他豋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极目远眺,百感交集。眼前的景物激起他心中的悲哀,萧瑟的秋江景色,触动了他漂零身世的感慨,想到自己年老疾病的孤愁,于是写下了这首号称”七律之冠"的《登高》。


二、原诗、词语赏析、试译

全诗如下: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迥。

无也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滾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豋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词语赏析:

"猿啸哀",巫峡当年多猿,其叫声凄厉,所以作者谓之猿啸哀。

“渚”,水中的小洲、小岛。

“迥”,迥旋。

“落木”,落叶。

"萧萧",象声词,发出的声音。

“艰难”,诗中描写的当时贫病交加状况。

“苦恨”,十分恨、极恨。

”繁霜鬓",很多白发。

“潦倒”,衰颓、失意之意。

“新停”,因病而刚刚从新停止。


译如下:

这风急天高的天气里,

传来猿猱凄凉地叫声,

小洲边那清澈的水中,

无数的群鸟飞翔盘旋。

树上无穷无尽的落叶,

不断地纷纷飘落下来,

永远流不尽的长江水,

滚滚汹涌地奔流下来。

我远离故乡孤独漂泊,

面对萧瑟的悲凉秋色,

疾病缠身的沧凉暮年,

独自登上这高高高台。

道不尽的遗憾和苦恨,

使我的鬓发日益斑白,

穷困潦倒而大病初愈,

停了饮酒就更加伤怀。


三、全诗赏析:

这首诗前四句描写的是自然景物,后四句是作者抒发此时此地的感情,真是景情交融。在创作艺术上首联重点在于眼前:”急风"、”高天"、“猿啸”、“渚清”、“沙白”、“鸟飞",是实景实写。而摆在读者面前的则是一幅完整的工笔画。

第二联渲染的是浓浓的秋天气息。落叶纷纷飘下,长江水滚滚奔涌而来,也是秋天的实景实写。虽是实景,但这种手法给读者留下无穷无尽的想象空间,是会意笔法,是乎不能言传之意。


第三联表达出作者的感情:“万里悲秋”、“百年多病”常常伴随着作者,描写出作者年已老而又疾病缠身的悲凉窘迫状况。

最后一联从白发一日一日增多,为了身体能康复,而“新停浊酒”,如果还能饮酒,倒是可以浇一浇心中的忧愁,可是因病不能饮酒浇愁,所以更加忧愁。

尾联就将全诗因观秋景而抒发心中的情感,归纳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所在。


这首《七律》稍微留意就可以看出在艺术手法上,八句都成对。也就是说句句皆律,这在律诗中也是很少见的。据古人评论是作者《七律》诗中的压卷之作。

至于题主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用“落木”而不用“落叶”,我的回答是尽管诗中的“落木”,实指“落叶”。根据作者创作这首诗时,心情十分悲凉,自然是十分沉重。我想如果用“落叶”,会使人联想到树叶茂盛而与秋天景色大相径庭。而用“落木”则给人一种秋天的萧条景象,而且更符合作者此时此地的沉重心情。并且这种文字驾驭手法在古诗词中并不罕见。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其他网友回答:

<2>“无边落木萧萧下”,这是我心中的痛啊,只因自己喜读书不求甚解,错失冠军,团队的。

看到这问题,就回想起高中时候,学校的一次比赛,每队三人,我们都闯入最后决赛,到了决赛的抢答,每题答对20分,那时候我们还是领先的,领先20分,这道题是倒数第二题,问的就是“无边什么萧萧下”,“落寞/落木/落叶“”,我竟然抢到这道题了,因为讲究眼明手快,所以感觉还是有点运气,我很确定地回答了:落叶。当我做了这个回答后,我很明显感觉到了身边两位队友的绝望、震惊……和我们争夺冠军的那队欢欣鼓舞。


因为我的回答,我们还被倒扣了10分,变成只领先了10分。最后一题,我们抢答的时候都有点迟疑了,对手抢到了,回答了,正确了,反比我们多了10分夺冠。


其实,那次比赛,我回答拿到的分数不仅是全队,也是全场最多的,唐诗宋词元曲等等,别说李白杜甫王维,就是一些冷门些的诗人诗句,我都回答很蛮好的,所以两个队友都很信赖我,结果,在最后关头翻车,礼品从篮球变成了羽毛球拍,问题不大,但那种感觉确实不好。


后来,我问初恋女友,杜甫先生的“无边什么萧萧下”啊,落木、落叶还是什么,她给我回答了落日。哈哈!




回想起来,我可能对这句诗一直看得不够仔细吧,一直念成落叶了。毕竟“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听得最多的是萧萧落叶、落花流水……


但是,当我问女友,为什么是落木,而不是落叶的时候,她的回答还是很准确的。下面就参考她当年的回答吧。


首先,诗忌俗字。要不时地变幻一下,比如王勃的五绝《山中》“”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整首诗写得很好,这个的“黄叶飞”,气度虚浮了一些,因为读过,没有什么特别。而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显得要沉重些,这是用“木”和“叶”的意境区别之一。


她又说了,落木,可以是指树木、树叶、花朵,而落叶只能是落叶了。屈原《九歌》中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南朝庾信的《哀江南赋》中的词句,“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前人诗句中,其实都用的木,而不是叶。



看回《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登高》诗被誉为“七律之冠”,杜甫晚年所写,他那时候五十六岁了,成诗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的重阳节,它写尽了大自然秋景之美,也道尽诗人的飘零之苦,所以被誉为“七律之冠”。


当然,还有一种说法,仅供参考。

当年,我们语文老师说,杜甫先生号称“诗圣”,圣人会只写些景色,说说自己的愁苦,自怨自艾吗,非也非也!

所以,这个“无边落木萧萧下”,说的是长江上放江排,运输树木的景象。


长江自古以来就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通道。西南地区的木材,都是先走长江水道,到两湖境内后,再走陆路北上中原。不然,你可以想象,古代那些修建宫殿等大工程用到的树木,怎么从西南的山岭里扛出来,肯定都是放长江里飘下来啦。


无边落木萧萧下,指的是长江上放江排的壮观景象,据说有时候绵延几十里,很是壮观。只是这壮观中暗藏凶险,稍有不慎,放排的人便会遭遇不测……



后面的“不尽长江滚滚来”,也是,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不知者只为长江浩浩荡荡,奔流到海不复回,好一副美景,开阔胸怀。知者,为放江排的人,为在长江上来往谋生的人,捏一把汗,为他们担忧,只想他们可以平安……


老师说,也唯有如此,杜甫才不愧于“诗圣”!


你怎么看呢,欢迎你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其他网友回答:

作简要回答,杜甫巜登高》一诗中写的“无边落木萧萧下”而不是“无边落叶萧萧下”,关键在于萧萧二字大有讲究,他是对声音的描写,如果木字改成叶字则太显单调,那么承接下一句“不尽长江滚滚来”前句就显得太过渺小和单薄了,木则可以代表树代表森林,一看木就要比叶宏大得多,风乍起吹得树木不停的摆动,并发出了很大的声音,再看那树叶无边无际的哗哗的落下,那种苍凉,只有暮年多病的杜甫才有如此高深的感悟。

其他网友回答: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一,落木,指的是落叶的树杆,如果是落叶,落叶的植物很多,如,树叶,草叶,花叶,菜叶等等,有的植物落叶没有形状,唯有树落叶有观赏价值,这就是诗词的精华。

二,无边落木萧萧下,也是诗人的处境和背景。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

落木,树落下叶后显得孤单,人到百年得病了显得无有。渚清沙岛鸟可以飞回,人至百年怎回春?不尽长江滚滚来。一切留给后人吧!

其他网友回答:

杜甫有一句诗,用的是“无边落木萧萧下”,而不是“无边落叶萧萧下”。虽然这时的“落木”就是“落叶”之意,但诗人这样的遣词造句绝非随意,而是经过深入推敲而用之。要说明这个问题还得从杜甫写这首诗的背景说起——

题中这句诗出自杜工部名作《登高》,是诗人穷困潦倒之时所作

“无边落木萧萧下”这句诗出处杜甫的名作《登高》一诗,原诗是这样的: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作者在写这首诗时,正值安史之乱过去四年,而各大军阀争夺地盘,互相混战,民不聊生之际。当时杜甫在成都投奔严武,作了他的幕僚,经营着著名的“杜甫草堂”,过了一段时间的安逸生活。可悲的是严武不幸去世,失去靠山的杜甫便无法再继续在草堂生活下去,只好去了夔州,到远离故土千里之遥的异乡漂泊。加之失去经济来源,身体又病痛不断,诗人当时的心情是极为悲凉的。

杜甫写这首诗的时间,应该是重阳节,在南方地区有九月九登高之俗。这时,大病初愈的杜甫,信步登上高岗,他满眼所见不是硕果累累,也不是丰收的景象,而是风高浪急,落叶萧萧,哀猿悲号,倦鸟低回的压抑场景。

由这种悲凉的场面,诗人又不禁联想到自己的困境,病独艰难,霜鬓老迈,即使自己想喝口酒借以消愁,却也因病而不能如愿。

这就是诗人作这首诗时的背景。

“落木萧萧”比“落叶萧萧”更能表达诗人当时沉重的心情

杜甫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文采不输李白。杜甫的诗作虽然多压抑,但言词却非常讲究,绝不会随便用词用字。

“无边落木萧萧下”这句诗里的“落木”就是“落叶”的意思,但诗人用前者却远比后者显得沉重。用“落叶”则有“飞扬”“飞舞”之意,虽然也能表现萧索韵味,但也有欢快、轻飘之感,不能充分地表达诗人当时的心境。

另外,“落木”还有重量感,打在诗人的心上,有锥心之痛。这可能也是诗人要表达的另一层意思了。

相关内容

管好嘴不说话的小妙招
管好嘴不说话的小妙招,1、你之所以一边埋怨自己,一边又安于现状,是...
04-03
说鸡不说吧,文明你我他是什...
在日常生活中,鸡和吧一般是不宜连用的,因为会成为男性生殖器的代称,...
03-30
杜甫和李白被称为什么  杜...
1、李白和杜甫并称为李杜。现代一般多指李杜为唐朝大诗人“诗仙”李白...
03-28
为何《易经》说天人合一,却...
为何《易经》说天人合一,却不说地人合一或者天地人合一?:《易经》讲...
11-23
内心有一种东西,说出来伤害...
内心有一种东西,说出来伤害了亲人,不说出来伤害了自己。怎么办?:非...
11-23
什么是无常,看透不说透?你...
什么是无常,看透不说透?你有什么感悟?无常就是无理由的爱,无理由的...
11-23

热门资讯

2022梅雨季节是什么时间(今... 大家好,2022梅雨季节是什么时间,今年梅雨季节是几月份开始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有什么办法可以永久去除口臭(永... 大家好,小问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有什么办法可以永久去除口臭,永久除去口臭小窍门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
金句圣经名言(圣经箴言金句) 大家好,小问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金句圣经名言,圣经箴言金句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梦里花简谱双手(梦里花简谱) 大家好,小问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梦里花简谱双手,梦里花简谱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麦迪逊广场花园打架(麦迪逊广场... 大家好,小问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麦迪逊广场花园打架,麦迪逊广场花园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
支付宝卡通支付(支付宝卡通怎么... 大家好,小问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支付宝卡通支付,支付宝卡通怎么用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
纪念日歌词陈慧琳(纪念日歌词) 大家好,纪念日歌词陈慧琳,纪念日歌词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很难说你承诺了什么。...
荷花烟嘴中间绿色的是什么 吸烟... 荷花烟嘴中间的绿色是一根绿线,是烟的香线。这一根绿色的香线,可以提高过滤体系对烟气中有害成分的过滤程...
cf卡天空bug教学(cf卡空... 大家好,小问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cf卡天空bug教学,cf卡空教程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
去香港签证在哪里办理 如果要去香港之后准备去香港签证在哪里办理?准备港澳通行证去香港签证多少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去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