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是教育发展的动力,要有敢于改革的精神。毕竟时代在发展,必须顺应时代来教育学生,让他们成为更能适应未来发展的人才。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针对高中教育改革,印发了《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
其中,提出了1个总体目标和6个具体目标。
1个总体目标是:到2022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进一步完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6个具体目标包括:
一是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全面实施;
二是适应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
三是选课走班教学管理机制基本完善;
四是科学的教育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基本建立;
五是师资和办学条件得到有效保障;
六是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从文件可以看出,这次改革力度大,而且具体。
整个《指导意见》文件贯穿了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实施方案,比如以下第一条推进新课程新教材,教学目标三维目标体系,而不再只是知识和技能传授,更注重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建立。
比如第二条,提出推进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结合和推进,提高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最终培养出既有综合能力又有专业能力的人才。
比如第三条走班制选课,学生可以选自己感兴趣的选修课程,结合兴趣,促进个性发展。
比如第四条,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不以考试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
以上的高中育人改革遵循了素质教育理念,我认为很好,希望能够早点贯彻实施。
其他网友回答:<2>教育新政
6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强调,到2022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进一步健全。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全面实施,适应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选课走班教学管理机制基本完善,科学的教育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基本建立,师资和办学条件得到有效保障,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普通高中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办好普通高中教育,对于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增强高等教育发展后劲、进一步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围绕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的工作目标,深化育人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改革,坚决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切实提高育人水平,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接受高等教育和未来职业发展打好基础,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新政的核心在于,积极努力转变普通高中育人方式,坚决纠正和克服“考什么,就教什么和学什么”的应试教育倾向模式。6月20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在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不再制定考试大纲,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和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命题都要以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为依据,促进教考有效衔接,防止简单的、片面的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坚决克服这种倾向”。
新政的关键在于,要求高中教育教学,必须坚决贯彻落实全面综合素质教育。这是新世纪以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第一个关于推进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的重要纲领性文件!根据《指导意见》,2022年前高中将全面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教育部教材局巡视员申继亮指出,育人模式改革不仅是简单地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更主要的还要关注学生成长的机制和途径;因而,这次新课程修订以后,特别强调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新的课程进一步强化了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成为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必修课,并且学分占比最好。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高中教育将进行全面改革,实质上是进一步在高中教育教学中深入贯彻落实素质教育,从根本上彻底扭转高中教育教学中,大量存在的片面看中成绩和分数的应试教育倾向!
其他网友回答:改革可以,先调查论证,不要请一些专家,举个手投个票就通过了,现在的专家大部分不接地气,不食人家烟火,听听一线高中老师的声音比专家的要更真实。举个现实的例子,高中选课,很多不选物理,上了大学考上理工科咋办?大学里,理科占大多数啊。再说素质教育,现在大都是家长培养,在社会上培训,学校里只占少部分。本来好好的教育,非要搞素质教育,只是换个名,活动评比多了,跟以前也没啥大区别,真正的道德教育,人生观教育,心理教育,却忽略了。教育这个学西方,那个学西方,美国如果父母都不是大学生,孩子可以上怎么不学(意思是这样,话语可能不住准确),每个地方都有孝敬父母,独立自强等方面的什么十大优秀好少年,这样的孩子,国家免费让他们上大学多好。
其他网友回答:实事求是地说:喜忧参半!
先说喜:
1.高中教育的全面改革,明确了教育的核心是立德树人,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2.高中教育的全面改革,首先改革的是教育方式,逐步推行"选课走班”,强调张扬学生的爱好特长,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真正实行因“才”施教。
3.凸显德育和美育功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为国家民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4.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倡互动式、体验式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嘴的实践中,学习增长知识。
5.改变“一考定终身”的考核模式,合格性考试、选拔性考试、选择性考试相结合,使学生有更多的可能彰显自己的学识才能。
忧的是:
1.高考依然是衡量一所学校的层次高低的唯一标准,高考的指挥棒不变,教育方向的改革是否能落到实处。
2.“选课走班”制的可操作性受到质疑。班额增多,固定班级管理制被打破,班级人数极度不均等,老师的配备,课程的安排,都是实实在在难以解决的问题。
3.打破了“一考定终身”的考试模式,理论上可行,但是,加上通用技术等学科的考试,学生要进行合格性考试、选拔性考试、选择性考试大约23次,这到底是减负,还是增负?
4.新的高考模式在几个实验省的试行已经引起极大的争议,比如,物理学科被弃,未来理工科人才的培养面临着极大的危机等问题凸显,部分省市暂缓实行新的高考模式,就是明证。目前开始实施新的高考模式的也在“打折扣”,把原来的任意选择式变式为“3+1+2”,新的高考模式并不成熟和完善。
5.关于学科知识的增减也颇有争议。比如语文学科,强调“大语文观”,强调大阅读量,强调语文素养,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在教材的设置上,按照温儒敏教授说法,要大量增加古诗文数量,目前的必修与选修教材,完成起来时间上已经是很紧迫的,再大量增加,能完成吗?是不是与减负的大环境背道而驰呢?温儒敏教授所说的高考要让15%的考生做不完真的很科学吗?高考的区分度是要靠“量”还是要靠“质”来考察呢?
6.改革的实施与新的部编教材不同步。改革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部编教材却还在编辑之中,比如广东省现在的高二,2021年就要参加新高考了,目前实用的还是原来的教材,这是多么尴尬的现象啊。
一家之言,不喜勿喷!拒绝外行妄评!
其他网友回答:普通高中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办好普通高中教育,对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增强高等教育发展后劲和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新世纪以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第一个关于推进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的重要纲领性文件,《指导意见》就推进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
《指导意见》对新时代普通高中推进育人方式的改革内涵做了明确呈现,为新时代普通高中教育改革改什么、如何改提出了清晰目标、原则、任务。《指导意见》提出了1个总体目标和6个具体目标。1个总体目标是:到2022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进一步完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进一步健全。6个具体目标包括:一是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全面实施;二是适应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三是选课走班教学管理机制基本完善;四是科学的教育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基本建立;五是师资和办学条件得到有效保障;六是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关键词:
育人方式
改革
整体设计
《指导意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结合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实际,适应深化新课程改革和推进高考综合改革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进行了整体设计。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改革任务:
第一,构建全面培养体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突出德育时代性;二是强化综合素质培养;三是拓宽实践渠道;四是完善综合素质评价。
第二,优化课程实施。2017年,教育部颁布了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目前已完成新教材的编写修订工作。为实施好新课程新教材,《指导意见》提出了1个工作目标和两项具体措施。1个工作目标是:结合推进高考综合改革,2022年前全面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两项具体措施是:一是健全新课程实施机制;二是完善学校课程管理。
第三,创新教学组织管理。一是有序推进选课走班。二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三是优化教学管理。针对一些学校存在的抢赶教学进度、超课标教学、日常测试频繁和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等问题,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规范、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严禁组织有偿补课、减少统考统测和日常测试,并强调了市、县监管责任。
第四,加强学生发展指导。
第五,完善考试和招生制度。在总结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指导意见》分别对加强和改进考试、命题与招生等工作提出了要求。
第六,强化师资和条件保障。一是健全师资补充与激励机制。二是改善学校校舍条件。三是完善经费投入机制。针对目前个别省份尚未出台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和一些省份标准过低,以及实施选课走班和综合素质评价后学校运转与管理成本提高等问题,要求健全生均公用经费拨款制度,各地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应于2020年达到每生每年1000元以上,个别确有困难的地区可延至2022年前。
以下是相关专家针对改革的权威解读:
“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加强指导、多部门协同推进。为保障改革的各项目标、任务和措施落到实处,《指导意见》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明确部门分工、强化考核督导和营造良好环境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并特别强调国家要制定普通高中办学质量评价标准,完善质量监测办法,引导各地树立正确政绩观和科学教育质量观,完善对学校和教师的考核激励办法,促进普通高中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吕玉刚(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
“《指导意见》立足育人价值的深刻变革,围绕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的问题,推进以下几方面改革。
用课程标准全面引领高中教学。《指导意见》要求“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与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命题要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为依据,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不再制定考试大纲。”这为克服片面知识应试教学提供了可能。
修不满规定学分不能毕业。《指导意见》要求“严格学分认定管理,对未按课程方案修满相应学分的学生,不得颁发高中毕业证书。”这为保障高中教育质量提供了制度基础。
用考试命题改革推动素质教育。《指导意见》要求“优化考试内容,突出立德树人导向,重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评价导向。
破除唯分数录取模式。《指导意见》要求“进一步健全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校招生机制,逐步改变单纯以考试成绩评价录取学生的倾向,引导高中学校转变育人方式、发展素质教育。”这为高校招生破除唯分数论提供了制度通道。”
——张志勇(山东省教育厅巡视员)
“这次普通高中课程教材的修订,不仅对内容进行了更新调整,同时对课程的结构也进行了优化。第一,增强课程教材育人功能的措施,突破以往的课程目标的表述,重新界定课程目标,使得课程的育人目标和要求更加具体化、更加细化,聚焦人的发展,与教师每一个教学活动的联系更为紧密。第二,为了强化课程教材的育人功能,提出了学业质量标准。明确每一门课程到底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对于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考核评价,不仅仅是关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素养的养成,关注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形成。这次新课程修订以后,特别强调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由此推动整个育人模式的改革。”——申继亮(教育部教材局巡视员)
其他网友回答:第一,坚决反对全民学英语;第二,九年义务教育决不开英语,只教认26个英语字母,教好汉语拼音;第三,恢复成功的高考模式一一文理分科,反对分必考选考。
其他网友回答:只有高考改革,各个大学宽进严出,把考大学变成选大学,高中毕业生可以根据自己情况挑选大学,只要学生满足基本文化和德育素质要求即可入读大学,无不良记录等,但大学毕业很严格,读了不一定能毕业,在大学混是不能领到毕业证的,把学习重点放在大学里,而不是中学阶段,自然解决目前只要考上大学,就可以在大学混毕业证,各种抄袭论文,同时解决目前中小学阶段择校热,学区高价房和五花八门校外培训机构等问题,让孩子有个真正的童年,才能真正起到给家长和学生减负的作用
其他网友回答:别改了,改来改去还是注重分数!什么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对于高中孩子来说,既有六科主科就学不过来了,还来什么体育!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不知道这些搞改革的,是不是想证明一下自己的存在。徒给孩子添负担!要么就别改,要改就请从孩子出发,不要站在自己的角度,去为难孩子们!不要把我们的孩子,弄得太累了。真正应该用功的,是在大学!
其他网友回答:取消英语,注重物理,化学,生物。如果这几门取消了以后该怎么研究,
其他网友回答:高中改革如果脱离高考去搞,什么也搞不成,肯定半途而废!不改革高考这根指挥棒,搞什么素质教育和综合评价根本行不通!千改革万改革不如高中改成义务教育!四十年改革红利为什么不能让下一代享受更多的义务教育?现在的高中不是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人才,是纯粹的教育产业!是创收企业!是逐利实体!只有义务教育才能显示公平公正,扭转把教育当成产业的现状!中考后将近一半的孩子上不了高中,意味着一半的孩子与全日制本科大学失之交臂,这对孩子来说不公平,中考成绩差不代表高考成绩就差,很多孩子悟性较晚,但高中的门槛将他们拦在了半道,又有多少潜在的人才被扼杀掉!所以,改革必须改掉高中做为高考流水线的残害人才奇才的做法,同时改革高考考试制度,宽进严出,提高培养人才的水平和能力!
上一篇:高三怎么适当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