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提问!是倒退,但不是灭顶之灾!古人的楷书登峰造极,但楷书属基本功范畴,不是创作。二田的基本功扎实,但影响不了创作的光芒,中国书法群星灿烂的时代已经到来!
田蕴章和田英章虽然是同胞亲兄弟,但二人的书法教学理念上是完全不一样的。
田蕴章主张的是,学习欧体,就要以欧阳询的字帖作范本。而他只是在学习的方法上,给大家进行示范性的引导。他一直强调不要学习他的字体。
田英章虽然也在公开场合说要以欧阳询作为学习的榜样,但在教习的时候,所有跟他学习的人,都必须学他的样。
书法学习,是以笔法为根本。传统的笔法是有共性的。顿提挫折,所有人的笔法中都少不了。在气韵上,要求的是笔意贯穿。收笔,它是为了让后面的笔画能够相互照应。决不是为了让这个笔画好看而做一些无谓的动作。田英章的字,每个笔画都要在收笔的地方把笔收安定,在笔意上完全不顾及到下一个笔画的起笔,所以看他的字,就如同设计图一样,把加工好的标准件,一件一件按照图纸设计摆放整齐。把他的字每个笔画剪下来,就像砖头一样的标准,,当把这些剪裁下来的笔画重组,,相同的笔画竟然可以互换。很神奇,是吧?其实,这就是王羲之所说的”算子书”。
算子,就是算盘珠子。形态大小一样。任意调换位置都可以。90后的人对算盘可能很陌生。这种计算工具,完全可以算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在电子计算机没有发明以前,算盘的一直是最先进的计算工具。闲话少说。
横不变为算子,点不变为布棋。棋子也是和算子一样。书法是求变的。每个字的点画,应随笔势而运行。所以才会有“点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其实如崩”。石从高峰坠落,形态千变万化。在一个人的字当中,点不变,这个字就不可避免的僵硬。再把这样僵死的笔画让学生去照葫芦画瓢,一模一样的重复出来。为什么学生们能够重复出来呢?因为田英章传授的是形质。他就是要求学生写成和他一样。让学他的人失去自我。
形质是有限的。模仿一个人的字体,最多就是写的和他一样,你不可能写的更“田英章”。笔法则是无限的。王羲之笔法在一千多年的历史上,有无数的人从他的笔法中汲取营养,产生了无数的书法巨匠。王献之、智永、虞世南、欧阳询、张旭、颜真卿、柳公权、米芾、赵孟頫………没有一个人的书体相同。而他们的共同源头都来自于王羲之。试想一下,如果这些人都模仿王羲之的外形,书法史上就不会有他们的名字。就和现在电视节目中的综艺节目《超级模仿秀》一样,原创永远是原创,大家都去模仿,到最后会生厌的。
您好!
很荣幸回答您的问题!
在下就班门弄斧了,还望方家不吝赐教!
问题:
田英章和田蕴章简单化死板后,是书法的倒退吗?是书法的灭顶之灾吗?
如果把艺术比作花园的话,那么我们的艺术花园就需要各种各样的花朵来共同烘托她的美丽和魅力。因此需要群花灿烂,争奇斗艳,各展风采。每种花朵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长,有我们喜欢的,也有别人喜欢的!
而书法艺术正是这个花园里面花朵,或者说是花园里面的园中园。
田楷尽管在书法届有各种不同的声音,各种不同的观点,但是田英章先生也很谦虚的说自己写的欧楷。因此田楷的受众面再广,也是来自欧楷加上自身的烙印。至于受众面广泛,或许是因为其他方面的原因,或许策划营销方面做的比较到位也未可知。
说到书法的倒退,未免有点呵呵。因为历史不会哪个人的强大所能阻挡,哪怕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并且在浩如烟海的书法史中,也没有谁有这个能力来左右一门艺术的发展走向,更不是灭顶之灾,因为艺术是大众的艺术,是人民的艺术。
现在,我们的书法艺术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发展中,如果不是硬笔和电脑的出现,而是一直保持着使用毛笔来书写日常生活的话,肯定会有超过“二王”“颜柳”的大书法家。
书家的长远是用历史来检验的,所以不用担心问题中所说的问题!
再次谢谢你的问题!
配图《九成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