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话来说:
南宋中兴四将刘张韩岳,四大著名军阀,都拥兵自重,尾大不掉。宋朝最忌讳大将拥兵自重,所以四人都是南宋朝庭要对付的首要对象。
但岳飞是跳得最欢的一个,自我标榜“精忠报国”,欲直捣黄龙府,迎回徽钦二帝,还强力干涉皇家立储。
所以岳飞是跟南宋小朝庭矛盾最深的。不仅是收回兵权这么简单了,被杀也不出意料。
另外三人在议和后都交出了兵权,得以善终。南宋小朝庭也得以再苟活百多年。
其他网友回答:<2>岳飞和韩世忠同为南宋朝廷中兴名将,岳飞精忠报国可被奸相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在风波亭残杀,但韩世忠却得以善终、荣华富贵受用终生。这两个极端的结局与两人性情处世的特点密切相关。
岳飞军事能力出类拔萃,在南北两宋激荡交替危急存亡之秋的时候挺身而出,率领岳家军连续挫败南下侵掠的金兀术,打破了“女真不满万、满万则无敌”这一“不可战胜的神话”。但岳飞长于军事却短于政治,埋头洗雪靖康之耻却不注重观察高宗赵构的心思,性格上的“木桶效应”短板十分明显。岳飞让赵构十分没有安全感的主要有三个方面:
同为中兴四将之一的刘光世交出兵权退养后,赵构曾表露出要把刘光世的部队交付岳飞统领,但后来又没给他。满心欢喜以为能够壮大收复失地兵力的岳飞被浇了一盆冷水,一气之下撂了挑子跑到庐山母亲坟前守墓。金人威胁尚在,少了岳飞就要“吃带毛猪”的赵构连忙叫人请回岳飞。这一场景在皇帝赵构心里很有一番“以功相挟”的味道。且“岳家军”的叫法很是不妥,在南宋政权看来很有私人军队的色彩,“军阀”历来都是中央政府打击的对象。
不顺着皇帝的意图开展军事行动从《满江红》中可以看出岳飞一直以“直捣黄龙府、迎回徽钦二帝”为最高军事目标,但二帝如若真的被迎回,高宗赵构的皇位合法性又怎么办?以岳飞的经历,他未必不清楚这当中的利害关系,但他并没有积极去解决皇帝的心结,而是一味回避这个不能跳过的问题,埋头追逐收复失地的人生目标,导致自己的军事行动与皇帝的期望渐行渐远。这里我们可以参考一下明朝的于谦,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瓦拉俘虏后,于谦果断拥立英宗的弟弟登皇帝位,稳定局势从而击败瓦拉、拯救国家。英宗被放归时于谦又及时明确表态“皇位是景泰帝的”坚定立场,从而打消了景泰帝的疑虑、避免了朝廷的动荡。岳飞缺的就是对赵构的“一纸皇位的承诺”。
管的太宽,干涉“皇位继承人”的敏感问题可能从岳飞的立场和观点来看,他上书高宗赵构早立太子的建议是在稳定南宋的国本,但皇位继承人的问题在历朝历代都是臣子轻易不能去触碰的雷区。岳飞武将的身份,一直是经历过“苗刘兵变”的赵构非常忌惮的方面,更何况宋朝自太祖赵匡胤开始历来对武将采取的就是不信任的态度,岳飞以手握重兵、支撑南宋朝廷的武将之身过问“立太子”这一“皇帝的家事”,必然会使赵构打心底里感到受威胁,怎能平安善终!!!
因此,岳飞的悲剧,固然有赵构和秦桧的迫害,但也有其率真性情的因素。反观韩世忠,在“苗刘兵变”时奋力勤王,对赵构有“救命之恩”;黄天荡一战,堵截北归的金兵,甚至差点成功伏杀金兀术,功业不在岳飞之下。但韩世忠丝毫没有在皇帝看来是“居功自傲”的表现,在看清赵构收归兵权的决心时果断顺应形势,立马上交兵权。在皇帝猜忌时,韩世忠又直接跑去跪倒皇帝面前,伸出与金兵交战被砍去手指的手掌,积极主动以情感人。闲居在家的晚年,韩世忠为打消赵构疑虑,起居出行从来都是轻车简从,昔日部将一概不见,一切都让皇帝很放心,由此让韩世忠荣华富贵享用终身。最后,在岳飞被迫害一事上,韩世忠又能勇敢得跑去质问秦桧“岳飞到底有什么罪”?这一“挺身而出”的举动虽然没能救得岳飞,但在后世的历史上却为自己的形象加了不少的分。
*竹山的清溪涧*坚持原创!您的关注是我最大的动力!感谢您的关注和点赞评论!
其他网友回答:岳飞太直,有一次竟然直接向赵构进言说x王子贤明,可为太子。除此之外,还一直说要破金兵迎二帝回来。又手握重兵,赵钩一方面怕和金国交恶,想求和,一方面怕他来兵谏,于是就暗示秦脍除掉他。
其他网友回答:首先韩世忠生前的军事才干、战功和影响力远不如岳飞,也不如排名第二的吴玠兄弟。所以没有“功高震主”之嫌,不会威胁到赵构的皇位安全;
第二岳飞过于爱国爱民,迫切希望迎回二帝一雪国耻,但这跟皇帝的个人利益相违背。而且刚正直言地相谏,又有插手帝王家事的嫌疑;
三,岳飞跟韩信一样,领军作战的本领超强,但是政治头脑为零,这种情况下应该光做好带兵打仗这一件事,别的什么都不管就好了。像韩世忠,懂得明哲保身,但是岳飞明显不满足于此。
虽然每个皇帝都口口声声宣扬要把国家利益和老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但实际上永远是他们自己的利益最重要,如果两者有冲突肯定要率先维护自身利益。历朝历代的忠臣良相都只会站在国家的立场考虑问题,为百姓造福;而奸臣刚好相反,完全揣摩并顺着皇帝的心思做事,这也是中国历代官场无数深受百姓爱戴的忠臣良将最后都能被碌碌无为的奸臣陷害致死的原因——奸臣的背后,站着庸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