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主导语:"道生一,吾道以一贯之。一是有,是本,是最高,最初,是阴阴同体,可生、可长、可灭。″是对"一″认知的最佳启示。
一和零是两个奇妙的数字,对一的认知也离不开零,零不是无,前面加一为十,有了一,零零下去无限,加其他数变幻无穷,反过来,零又是界,加符号"一″是负数,仍然是无限与变幻无穷,但一切都是起于零而从一开始,世间万事万物都如此,绝对永恒之理。
导语提示了中国哲学智慧之伟大,把太极、道作为本来的存在,道生一,一生万物而变化无限,阴阳同体,可生可变可灭,从整体上回答了宇宙生命起源及现实世界丰富多彩的实质,且是一真正开放的可求可探又无止境的体系,避免了西方哲学的非此即彼一元二元多元等致命弱点,更重要的排除了上帝的存在,因它就是把宇宙及万事万物作为自然存在变化着的存在。可以想,太极、道不是零的化身吗,它是有无的统一,孕育内涵万事万物,由此从一而始,由此而有丰富多彩的世界。
莱布尼茨十七世纪提出二进位制,只有零和一两位数,并能与十进位制与序数相互转换,此后成为电子计算机最基本的原理发展到现在无所不在的信息技术及其运用而存在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最简单的零和一、停电通电的确奇妙无比。
其他网友回答:一就一,二就二。说到一,可以从如下四方面来探讨认知:
1.在数学方面。“一”在数学中是个阿拉伯数字、自然数、整数中最小的因数、最小的正整数、最小的奇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2.在文学方面。“一”在文学中是个带有特定概念的字:表示同一,如一家人、一起走、一回事等;表示整个,如一身、一生、一辈子等;表示专一,如一厢情愿、一心一意等;表示短暂,如看一眼、哭一会、笑一次等;表示词组,如一年、一月、一共、一点等。
3.在概念方面。抽象符号,代表最为简单的起源,也是最小的原始单位,原始计数符号。“一”在甲骨文中特殊指事字。
4.在书写方面。简体文中书写为“一”;繁体文或者大写中书写为“壹”;数学或者小写中书写为“1”;日文中小写为“弌”,大写为“壱”。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您,欢迎关注、评论!
其他网友回答:从国宝《周易》的观点出发:“一”是太极,是阴阳未分,天地浑沌时期。物极必反,太极了,就会出现分化,故阴阳分离,形成了天与地,即太极生两仪,太阳为阳,月亮为阴。两仪之中的阴阳又各自组合相交,又生出四象即太阴、太阳、少阴、少阳,即两仪生四象。四象是象征四方,象征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四时。
同样道理,阴阳相见又演绎出四象生八卦,八卦分布八方,又生出八八六十四卦,每卦又生六子,则生生不息之道存其中,变变化化之理具也。
宇宙间的万物都是从太极中的阴阳交感而生化的,也就是说万物的出生和发展都是从“一”生化发展而来的。
另一种说法:一生二兮二生三,三生万物是玄关,这里的“一”也是指太极,和《周易》的理论也同出一理。
其他网友回答:我对“一”的认知是:“一”字虽简单,但它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例如: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里,“一”代表全面贯彻物质是世界本原、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观点——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
在《易经》里,“一”代表“太极”,指的是派生万物的本原(《辞海》)。
在老子哲学里,“一”代表“道”、物质。例如《道德经》第三十九章:“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这里的“一”就是代表“道”、物质,尽管世界是复杂多样的,但天地万物、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规律的本质共性源于“一”——物质。这是对世界物质性的哲学表述,也代表世界的统一性,即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
在孔子文化里,“一”代表“道体”、中庸之道、准则。例如《论语·里仁》“子曰:……吾道一以贯之。”其中“一以贯之”应倒读为“以一贯之”,对此《中国成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版)解释为“用一种道理贯穿于各类事物之中。”这个“道理”当指孔子“道体”或中庸之道、准则。朱熹《四书集注》:“……道之体也,万殊之所以‘一’,本也……”这也说明“一”是孔子的“道体”。《论语·卫灵公》记载“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意即孔子说:“赐啊!你以为我学了很多知识都能记得住是吗?”子贡回答道:“是的,难道不是这样吗?”孔子说:“不是的。我是以“一”(为准则)贯穿于事物之始终(所以学了很多知识就容易记住)。”把这句话移植到学习孔子文化上,就是记住“一”字,其他就容易理解了。
以上说明“一”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但又不是孤立的,它还有外延,即与“多”是一对范畴,这也必须知道。例如《周易·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道德经》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就囊括了“一”与“多”的关系。在这里,“一”代表统一性,“多”代表多样性(或多元化)。“一”生成“多”,“多”根于“一”、发展于“一”。“一”贯穿于“多”之中,并通过“多”表现出来;“多”围绕着“一”展开,随着“一”这个核心而发展壮大起来。“一”与“多”的关系是源与流、纲与目、主与从、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这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里,其实也可以反映得出来,例如:“一”代表全面贯彻物质是世界本原、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观点——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多”代表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和发展的永恒性、唯物辩证法的多种规律、对立统一中的矛盾特殊性及其解决形式多样性、质量互变的普遍性及其表现形式多样性。我国现在政治、经济、社会制度和文化体制表现出来的实际也是“一”与“多”(或多元化)的关系。比如:“一党执政、多党参政”、“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多元文化的共同发展,都反映“一”与“多”的关系,符合宇宙规律,所以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阻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前进步伐。
以上就是笔者对“一”的认知,谢谢悟空送来此答题!
严正声明:
本回答内容属于“微道助您创造终生价值”的原创,不得抄袭。转载时,请注明本出处。
其他网友回答:這是玄学易经,无极○生太极,一阳所生天一,二来自日月,阴阳一天二十四时上下午日出日落各十二时,男女…三天人地,日月星,四是四方,五是四方加中,金木水火土,…
其他网友回答:“一”是盘古以盘古斧开天地混沌“0”而孕育,天地成而大道显,大道为“一”,所有事物由一而开始运转进化完美,我们人修持自身以自然合一,就是化内心的繁为简的过程,也是清空我们内在风尘达到纯净如水之境,以一而始,也由一而终,万物生长消亡都脱离不了这个区间。
“一”是永恒的大道。“一”是永恒的大道的体现,“一”为一横有如天地间不断变幻无常的宇宙意志和世界规律,有如天上云朵般似水所化,水在不停地由液态、气态和固态相互间转化,在宇宙中能量状态保持不增也不减,只是会相互转化而从不曾消亡,这也是先圣老子以水阐道“水近道”的源头。
“一”是万物的开始。“一”是世间万物的开始,从科学研究物质微观方向组成发现,物质从分子、原子、离子等等组成,其内在又由质子、中子和夸克等等进行组成,说到底都是由能量所组成,“一”是最初的宇宙能量形态,经过宇宙意志的大道运转而组成不停的实体物质,“一”是万物的开始,是所有的起源。
“一”是天地人的至理。“一”为道,人感应“道”而显天地至理,天有天之道,地有地之道,人亦有人之道,人竖立于世界中生存发展,好比天地人三道连通,上应天道得天时以助人势,下合地道得厚重承载所有,中行人道得至善宇宙智力庇佑,能三合于一从而悟天地人的至理,顺势而为以致成就自己的美好人生旅程。
“一”于人在于灵魂。“一”对于我们人来说就是我们内在深藏于心的灵魂,灵魂属于超三维的能量,我们修身、修性、修行、修心等都是为了与内在“一”即是灵魂的链接,从人体内三个“我”意识形态来看就是所谓的“高我”的能量状态,通过修持磨炼外在来达成肉身与灵魂合一,灵魂即为我,我即为灵魂的“高我”,从而活出真正的自己。
还有很多“一”的领悟,万物繁由简为“一”,数字向前延伸以“一”为根本等等,简单分享一下,浅见请见谅!
我是“荆棘皇冠1983”,一个迷途中寻找心灵灯光的行者,通过学习让自己成为一道光,点亮自己的同时点亮他人,大家可以多交流学习,共同进步,请点赞加关注,谢谢!
其他网友回答:谈谈我对"一"的认知,请各位老师教正。
1. “一”实现了“零“的突破,跨越了“零”的界限,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质的飞跃。
2、“一“是万事万物的开端,有始才会有终,一元复始。
3、“一”的变化无穷无尽,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跟。
4、“一"是天下之首,独一无二,独尊。
5、“一”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完美整体,国家统一。
天道酬勤,地道酬善,人道酬诚,商道酬信
业道酬精,艺道酬心,学道酬苦,家道酬和
觉得不错,借过来转发了,,,
古人的知,真大智慧也!悟透不易,做到更难,我也只能悟出点滴,至于做,随之顺之任之
道有道无,道中有道,我有我道,你有你道
各行各道,各问各道,去道来道,万物皆道
道同不同,皆在道中,邪道正道,俱在道里
世间万道,化为千道,凝聚百道,合十成一
我的思维,太费脑了,,,,,这世上所有的问题的答案,竟然就是问题的本身,而所有的问题都是“一”引起的,推到最后也得不到答案,那么就用倒推法,答案是“一”。“一”引起的问题,终归由“一”给出答案,这个“一”即为道,当然,也可以是别的,无论是什么,都是“一”,这个“一”囊括了昨今未已认知和无法认知的,看到的和看不到的,想到和想不到的,所有一切的一切及其延伸,思无止境,想象力就无止境,,,
其他网友回答:一应该是守一,执一念去万念。即不二。能生大智慧。
上一篇:如何评价鲁迅的文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