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学田楷的,进去就出不来?
题主的描述有些过激。虽然我不是田粉,但不赞成以这种攻击的方式来讨论问题。
言归正传,田英章的所谓田楷,是他的追随者对他是自欧阳询楷书的称呼。因为田楷丰润圆柔的体态,和欧阳询劲利险绝的书风差之甚远,只有形体的相似,而用笔完全不是一类。而用笔,是决定遒润、劲疾等风格的关键。
欧阳询的用笔,笔法十分丰富,藏露并举,衄挫兼施。顿折蹲转,抢驻侧提,无所不用。这些笔法,是书法中的基本元素。楷行篆隶草都少不了这些笔法。一个人的书法风格,会因为他的用笔组合而贯穿在他整个的书法体系当中。我们可以从欧阳询草书《千字文》,行书《仲尼梦奠帖》《张翰帖》《卜商帖》和他的楷书诸碑岵中证实这一点。形体改变了,而主导的用笔却是一致的。
田英章的书法为什么学习的人都一个样呢?别说学习的人,就是他本人,所有的点画都是程式化的一个模式。这是什么原因呢?他的笔法存在严重缺陷,只有采用二次补笔的方法进行补充完整。这就遏止了笔势,工整有余而承应不足。所以大家说他的楷书呆板僵硬,不是没有道理的。古人写字,突出的是写。写的意思就是不论多复杂的笔画,都是一笔完成。所以古人的书法千姿百态。而田楷自身的用笔缺陷,要写成他的垂露竖,便要先把笔锋偏向左侧,然后回转锋向上去,又转回来向下再绕出去和最先偏侧出来的那里去会合。竖钩的写法也和此差不多。只不过多了一个出锋的钩。这么绕来绕去的写法,笔势早就丧失,怎么会不僵硬,学习的人怎么会不雷同?
田楷,笔法上和传统的用笔不说完全相悖,但在关键的地方犯了很严重的错误。二次补笔。不只是垂露和竖钩上。添补的手法熟练而已。但再怎么熟练,这样的笔法都无法运用到行书中去。从他的行书和楷书判若云泥的风格和水平的,就可以知道这一点。他在转折点的地方不会顿笔挫锋。阳刚之气尽失,险绝之势尽丧。他的转折点千篇一律的提笔转锋,顿笔提下。对转角点的那个鼓包,分明是败笔所致,却沾沾自喜。笔法用的越多,笔画的形态可变性就越小,相似度就越高。所以学习田楷的人写出来的字全都一个样,就是他们的笔法采用的二次补笔法,让书法的可变性变成了零。
学田楷的进去就出不来了?这个问题明显有点偏激,虽然我不是田粉,也不喜欢田楷,但这个问题提的确实有失公允。
首先,没人是在武力威逼下选择的田楷,既然选择了学习田楷肯定是喜欢这种风格的字。从田楷入门向欧楷过渡一下,不失为一条学习书法的道路。只不过这几年由于二田老师对书法普及工作作的比较多,所以学习他们的字的人比较多。但我认为田楷也只适合入门的时候稍微学习一下,后面想深入学习书法还是要临古贴,不然格局太低。二、三十年前那时流行学颜体,很多人学了颜体之后写的字始终是那种臃肿肥胖的感觉,这种特征很难抹掉。因为颜体的特征太明显,因此元代的大书法家赵孟頫就不建议当时的蒙童学颜书。
有句话叫: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不管是学田楷、欧楷还是颜楷,师傅领你进门,未来你能有多大的造化要靠你后面自己的努力和悟性,这跟你学什么书没关系。再说入到一家之门,深入学习后要想出来,化出自己风格的书体,并不是一件容易事。从稿至今那么多人学书法,最终真的形成自己面目风格的书家也就那么几位。
所以,这个问题提的确实有点偏激吧,古人说入帖容易出帖难,这个问题自古有之,如今你说学了某种书体出不来了,这个锅有点大,有资格背这个锅的人,当代还没有,更别提什么田楷了。与其做这种无意义的争论,不如踏踏实实找本古贴临起来,多花点时间,多临点帖,多读读古人的书,增加一下自己的文化修养,这才是学书法真正的道路。
今人书法不如古人是因为今人只把书法当作一种技能了。而于古人书法只是小技,学问才是大事。我们正好相反,这也是如今的书法很难赶上古人的内因。
我是翰墨今香,专注于传播传统文化,更多书画资讯等您关注。
其他网友回答:谢谢子衿兄邀请!
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看的:学田楷的,进去就出来这种说法有两层意思,一是被田楷之美所倾倒了,今生今世只与田楷为伴,不学出个名堂决不罢体。有这种想法的人,也是值得敬佩的,术业有专攻嘛!我的观点是,既然喜欢田楷,对田楷学习有兴趣,那就把田楷一直学下去,不但要学,还要认真研习,还要向寻根寻源,向上追溯,一直追溯到欧阳询的《九成宫》。二是这样的话根本就没人说过,只是题主杜撰的。近年来,捧田楷的很多,黑田踩田的也不少。有人借用自媒体平台捧田,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要把别人没说过话拿出来作文章,这样不好!田楷好与不好,大众自有公断,没必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近段时间,还有人说田楷不被某些书法家认可的话,大家可以想一想,有哪个书法家会愚蠢到说这样的话呢?即便是有的书法家不喜欢田楷,他也不会说出来的,不喜欢只是在他心里。所以说,提出这样问题的人才是真正的愚蠢。文人相轻,自古有之。对于这样的问题,田英章早已不把它当回事了,人家该写字写字,该做学问做学问,对于一些贬低他的微词,田英章才不去管呢!这就是田英章的品质,这就是田英章的胸怀。
上图为田英章楷书《九成宫》局部。
任何人都不要把田楷说的像《围城》似的。我认为,学田楷,不想出来时就别出来!想出来时就出来!这是你们自己的事,别人无权干涉。不就是学个书法嘛,哪来这么多“烂事”啊!
学习书法,传统是根,笔法是魂。建议学书之人先师法古人的字,尔后再学田楷也不迟。
各位朋友,我的话有道理吗?
以上为个人观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如果各位网友对此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评论!
其他网友回答:关于学书法有两种重要建议,一种是建议先从正楷开始学,因为正楷字正好学,同时,正楷字根子正,能给学书法打下好的根基,所以,学书法的顺序被认为是从正楷到行书再到草书,一步步来,顺序渐进,逐步提高;另一种建议是,要跟书法的历史发展顺序相统一,从学甲骨文、铭文再到学石鼓文、秦篆书等,然后再学汉隶书,唐楷书,以后再学行书、草书等,这样才能真正打好学书法的基础,并为书法技巧的提高预备好条件,如此打根基与书法史的进程是相统一的,是学书法的正道。
而学田楷就是学习楷书的方法中的一种选择,这也不能说是错误的,历来,对田楷是有争论的,赞誉者称田楷代表中国书法传统中的高峰,是传统书法得到高成就的表现,反对者则认为田楷字状比较刻板,显得很呆,缺乏生气和活力,学久了会受其束缚,将来很难走不出来,没有法子再学其它书体。
其实,认为学了田楷就走不出来,这有点夸张,学书法本来就需要“入乎其内”,只有很彻底地熟悉所学的书体,才能学到形似,果真有点儿“出不来”,这恰恰表明已经学进去了,这是好事,关键在于,学得“形似”之后,要能改变刻板模仿的状态,要求“神似”,能“神似”说明不是机械在学,而“神似”就不是刻板模仿,是得其书法之神韵,这也不存在着出不来的问题,自然,熟能生巧,而巧便是有灵性,想“出乎其外”自然也就不成问题。而当你练书法能够对几类书体能“形似”又能“神似”之后,你便可以走出来,择所学书体之优点,融会贯通,并用心去悟,结合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对人生的体验,以及让自己才情通过书法进行发挥,渐渐的,也能形成自己有特色的书体了。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是非常难的,既要靠勤奋、认真,又要有灵气和才情,但积累功夫,心向往之,或许,功夫不负有心人,会有成功的机会。
学书法的方法,要结合自己的习惯、特点和兴趣来选择,不一定非按照一条路走,上讲的两种途径,都有人获得成功,关键在于,学得“形似”是必须的,但不要刻板拘泥于“照像”式的绝对像,而要“神似”,学到神韵,要能“入乎其内”,又要能“出乎其外”,跳出旧框框,有自己的独创性,唐代画家张璪所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练书法,或许结合对自然事物的观察,而后结合各种书体去悟,方能悟出书法的创造性来。
祝爱好书法的朋友们取得更大成就!
其他网友回答:学今易进。
为什么?因为今人的字多是墨迹,有较好读帖经验的学书者见作品就能够做到如亲临现场观摩,一举一动都能够尽数皆知,更别说亲自指导临摹学习了,在加上视频技术,具有更强的优势,还有就是我们生活在一个共同的时代,社会思潮和艺术思潮的影响几乎和那些现代书法出于身同感受的同一个大环境,更容易深入现代书法家的艺术深层的审美系统,包括这种审美系统的根源。就是说从技法到心法都更容易接近甚至深入到现代书法的灵魂深处。
正因为如此,理解的深刻了,临摹学习到了一定的时间,就会形成一种根深蒂固的审美的模式,一但这种模式被固定下来,就会绝对学书者以后的审美取向,如此以来,就可能有意无意的排斥其他的风格神韵的入侵。长期以往,就会形成僵化了一成不变的模式而无法从中走出。
学古人的书法作品同样也会出现类似问题,就是入帖难,而出帖相对则易。为什么说入帖难,不难理解,由于古代书法家所生活的时代以及人文环境离我们相去甚远,我们无法亲自体验当时的人文环境,只能靠历史文字资料或深入研究书法获得,不过无论如何,始终会有隔膜。甚至犹如盲人摸象,对其历史的理解千差万别。这就是墨迹作品较少,而且作品多是碑刻和摹本,这也加重了我们学习的难度。这种难度最大的好处就是,足使我们更深入更广泛的去学习去了解,去体悟和临摹练习的实践。如此以来,我们对古代书法家的艺术的理解就要比现代书法作品和书家的理解更透彻。这种对古人的理解和对现代人的理解相比较差别非常大,更全面,但也更难。正因为如此,我们从中学到的书法技法和理论知识以及书法文化的理解也更深厚。消化吸收的也更充分。我们自己在创作时的发挥余地及自由度更大。所以学今不如师古,虽然师古要比学今难许多。
我们常听说学今易进就是这个道理,但往往结果是学今会出现千人一面的囧况。所以历来书法理论都不建议学今。在者,古代的书法,特别是那些经典书法作品都是经过历史大浪淘沙淘洗出来的作品,向这些作品学习路子正,不容易误入歧途或歪魔邪道。向古人学习更可靠,路子正。对于我们初学来说,让有争议的作品为我们的老师,远不如让那些众口一词,人人赞誉的作品作为我们的老师为好。
那么,现代老师不需要了吗?恰恰相反,最为那些已经有一定成就的书法家,他们的学习书法的经验和理论以及对传统经典书法作品与理论的理解才是我们要向现代书法家和老师学习的内容与方向。
向今人书法家学习,最容易出现的就是千人一面,甚至如馆阁体。学今人书法也是能够有所成就的,但要写出自我,也是非常难,出新的可能非常小,更别说创新书法了。其结果始终是一辈子步“今师”之后尘,即便这样,也是比较罕有的。
有个朋友在一个培训中心上班,我有一次去他们公司谈事情,看到桌子上刚好放着小孩们书法课上写的作品,于是随手翻开来看看。
培训老师教的是“田楷”,孩子们的大楷字看起来写得的确不错,小小年纪就能把字体结构把握得相当规范,不得不说这是“田楷”的过人之处。然而,遗憾的是,每个孩子写的字都几乎一样,笔画都遵循着同一个定则,而且还有异体字。“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从小就能把字写得好看,是一种成功,但如果在条条框框里太久,日后就会成为习惯。
写字的习惯是很难改变的。努力了那么久,付出了那么多,好不容易练就了“好看的皮囊”。倘若要改,必须全部丢弃,从头开始,还要面对学无所成的风险。有多少人有抛弃过往成就的勇气呢?
其他网友回答:这个提问比较狂妄。现代的书法大家都不说这样的外行话,你也真勇敢!请问你进去了没?如果没进去,就没有资格提这种问题。没进去就妄谈出来,这样很肤浅的。慎之!
其他网友回答:过于格式化,久之则僵化,且其基本上没有脱出传统模式,新意不大。对于联系者来说,一旦跳去窠臼,便会沉醉其间。故易进不易出。
其他网友回答:此提法基本正确。
什么是田楷?田家二兄弟从欧体学来半瓶子醋在卖,只是为了卖光盘和拜师费丶临习费,目的不正确。他们应该首先学习欧阳询创新之精神,不能教孩子死板保守,能写工整字就行。何必学所谓田楷?写好工整字,古楷、魏碑多着呢,拜古人为师总比拜半瓶子醋为师好吧!
况且二田把笔划写成一样印刷体,这样一来成为习惯,以后想改也难了。二田自己也承认不如欧阳询写的好,为什么不去直接写欧体呢?直接写颜体丶柳体丶赵体、魏碑,取法乎上不更好吗!
教孩子写工整字就行啦,掌握基本笔丶纸丶墨的工具即可,千万别给孩子上死板课,待其稍年长些,去临圣教序就大有前途了,写活了,思想也不僵化了。
二田,你们自己深受思想不解放、古板之害,学了五十年写个印刷体,就够可悲了,为什么还在误导下一代?只为了那点钱,或出个那点名吗?!出名也未出好名。
大度一些吧,让下一代直接学古人前贤吧!
其他网友回答:厚古薄今是书法界的紧箍咒!请问大枷,王献之的字是学那个古代书法家的?